浅论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浅论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距今已过去162年,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已失败告终,但它在中国历史长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平天国运动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为后人对中国社会道路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作为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对农民的赋税征收。同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所有的这些负担与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太平天国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3年,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这次起义历时14载,起义军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并且动摇了中国几千年知识分子配合地主阶级愚昧人民的统治。在科举制下,知识分子由于被整体包下来,整个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巨大的特权势力集团,为了愚昧人民,他们拼命制造以孔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崇拜,不但人民被迫接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甚至连封建皇帝也要对孔子下跪,其目的就是恐吓人民,不许人民在深重的压迫下有任何的反抗年头。而天平天国对于孔庙、孔牌的冲击动摇了几千年知识分子配合地主阶级愚昧人民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了中国知识分子大分裂的开始。在科举时代,由于把所有知识分子全部包下来,知识分子群体的集体利益非常突出,例如范进宁可饿死也不肯作农民,他们基本上完全站在地主阶级一边。但是,随着康乾时期人口迅速增长,这种把知识分子包下来的制度终于走到尽头,洪秀全的起义宣告了中国中下层知识分子和主流知识分子决裂的开始,所以,在满清政府不能镇压太平天国的情况下,作为学术界领袖的曾国藩亲自皮甲上阵,组织军队镇压起义,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被压迫阶级从此有了自己的喉舌。太平天国由于直接冲击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经济基础,在维持着科举制的当时,起义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舆论支持,失败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者,中国被压迫阶级终于开始拥有自己阶级的舆论力量。从此,中国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从纯粹的自发向初步的自觉转变。

太平天国起义解放了女性。在太平天国时期,女性可以参加考试,可以被录取为状元,女性可以成为公务员,女性不用缠足,而缠足,恰恰是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强加给中国女性的一副巨大的苦难枷锁。

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有的教训。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精简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认为“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很正确的。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2]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但前者陷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都无法实现。将改革中融入宗教迷信思想,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其次,在战略上的错误领导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生不逢时”也是一种客观看法,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不仅有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有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纠结的是,这也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根本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场伟大的农民运动告诉今后的领导者们,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只有既反封建,又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领导者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科学的领导宗旨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而取得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豆丁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3644237.html,/p-249947674.html 2011-8-27

[2]王伟光,王沪宁,王晓晖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P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