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其中欺诈申请占比很高。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对于降低信用卡坏帐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申请现状成因防控对策

自1985年国内推出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已先后经历了市场自发模式、金卡工程实施后的政府推动模式、国际标准信用卡全面启动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更是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发卡量从2003年的500万张发展到2009年第二季度末的16261.51万张,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相比于其他风险,欺诈风险的隐蔽性更强、造成的损失更易也更大。欺诈风险主要包括欺诈申请、伪卡、套现等。其中,欺诈申请造成的损失占比最高。据银联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申请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

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一、欺诈申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㈠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

欺诈申请是指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银行发放信用卡,并在进行激活后提现、消费、转帐用卡。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①欺诈申请者提供虚假的、冒用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虚假证明材料至银行信用卡受理部门;②受理部门在预审后提交银行信用卡专业征审部门;③征审部门审核通过后,提交银行后台;④银行后台建立客户信息库并制作邮寄卡片;⑤欺诈申请者收到卡片后到银行激活平台开通卡片;⑥欺诈申请者在银行终端提现、转帐或消费,骗取银行资金;⑦银行后台对银行终端进行日常监控。

㈡欺诈申请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形势比较严峻,不良率和不良额均呈快速上升走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人欺诈申请范围广。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制作假证件,调换证件上的照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向银行申请信用卡。由于欺

诈申请者提供虚假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造成损失后,银行和公安机关将难以催收追索。

2、单位欺诈申请密度高。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往往会充分利用银行降低办卡标准的机会,在员工不知情或知情也无所谓的情形下,给大部分员工申办信用卡,由单位集中激活使用。这样,如果在一家银行申办到100张卡,每张卡额度一万元,在四家银行就可申请到400万的额度,等于给企业增加了400万元的无息贷款。而如果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无法还清透支款项,就可能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3、中介公司欺诈申请危害多。非法中介公司使用网页宣传、报纸“小广告”等方式招揽信用卡申请人,并向他们提供办卡、套现协助。如果办卡成功,按照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向申请人索取手续费。此类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了解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审批流程,所以隐蔽性非常强,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批量欺诈风险。

4、银行预制卡被盗用影响坏。由于发卡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会采取数据库营销方式,为既有优质客户预制高额度信用卡,并提高上门服务。但实际工作中,送卡流程往往效率偏低,导致有大量的预制卡,在银行要存放若干年。由于客户信息对内部人员不是秘密,这就给银行内部的坏分子以可乘之机,这种人会窃取卡片激活使用,给银行造成很坏的影响和损失。

5、犯罪集团欺诈申请损失大。信用卡专业化犯罪集团以骗取银行资金为最终目的,批量伪造、冒用身份信息,提供以假乱真的各类证明,大量骗取信用卡并激活使用,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这些信用卡专业化犯罪集团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窜作案,频繁作案。

6、无恶意欺诈申请隐藏深。银行人员为完成信用卡发卡任务,托亲朋好友帮忙营销,对申办人身份证件、单位证明和签名不认真审核,甚至代客户填表和签名。向效益较好的单位批量营销信用卡时,为扩大营销业绩而通融该单位工作人员,在单位员工证明清单中加入非该单位员工的其他申请人,造成欺诈风险。同一单位员工在银行营销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互相替换签名或代替签名。一旦出现风险打官司时,银行将因客户非本人签名而输掉官司。

㈢欺诈申请的成因分析

1、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在涉及信用卡问题方面,只能使用《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原则性规定。信用卡的专门立法只有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及2009年出台的《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但其立法层级较低,甚至带有明显的行业保护性质,使持卡人

不得不接受发卡行单方制定的格式合同。

2、信用体系不完善。人行征信系统、公安身份核查系统、社保系统等虽然为银行信用卡征信审核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但仍然不足以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同时,发卡银行之间的信息壁垒导致各行的黑名单难以共享,信誉不好的客户被列入一家发卡行的黑名单后,仍可能到另一家银行申请办卡。

3、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际工作中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在征信审核、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政策中依然缺乏有限的管理手段,多数银行尚未建立以客户或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亟待提升。

4、信息不对称。现有国家信用机构提供的信息尚不足以对持卡人信息充分全面的掌握,而持卡人对自身的经济情况和资信水平比发卡银行更为了解,处于信息优势地位。银行难以对持卡人的财产、收入、还款意愿等资信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二、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㈠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

1、模型建立

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为:C=W(1-G)-X(P+Z)

式中,C为欺诈申请实际收益,W为欺诈申请期望收益,G 为被发现的概率,X为能够计量的系数,P为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Z为信用卡全流程规范。

2、模型分析。⑴W与C为正相关。即欺诈申请的难度越小,则欺诈申请期望收益越高,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高。

⑵G与C为逆相关。即欺诈申请被发现的概率越高,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⑶P与C为逆相关。即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值越高,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⑷Z与C为逆相关。即信用卡全流程规范越完善,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⑸P、Z和G是正相关。即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值越高、信用卡全流程规范越完善,则欺诈申请被发现的概率越高,但G有一个极限值,无限接近于100%,但只要信用卡业务存在,(1-G)>0。⑹X是一个可及时调节的系数值。

㈡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对照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和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应分别从欺诈申请前、欺诈申请中、欺诈申请后三个环节来加大震慑力度、规范作业流程、提高侦测效率和打击效果,从而达到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目的。

1、欺诈申请前防控。⑴建立法律体系,加大震慑力度。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