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投资信心 品今控股基金公司逆势自购
国内的备案的s基金案例

国内的备案的s基金案例
S基金(Secondary Fund)是指主要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
国内备案的S基金案例包括但不限于:
1. 深创投盛世景S基金:成立于2018年11月,是深创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
2. 春华厚朴S基金:成立于2018年7月,是春华资本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成长型企业。
3. 盛世投资S基金:成立于2019年6月,是盛世投资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Pre-IPO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这些基金均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是国内较为知名的S基金案例。
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二十大期间资本市场更多利好举措落地值得期待

DONGXINGSE CURITIE行业研究证券:本周市场受9月金融数据和CPI 、PPI 等经济数据超预期利好提振,交易情绪呈现复苏态势,日均成交额回升700亿至0.7万亿;两融余额(10.13)续降至1.54万亿,但已较周中的近期低点回升。
周末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推出一系列利好资本市场的政策,包括:1.证监会原则同意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首单试点,后续还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该业务创新模式既有利于PE/VC 优化募投管退流程,也有望进一步完善拟上市企业股权市场化定价方式,亦间接改善资本市场流动性;2.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沪深交易所也针对规则调整做了相应安排,规则修订主要包括优化上市公司回购条件、放宽回购限制、完善回购/增持窗口期、合理界定股份发行行为等,《规则》的调整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回购门槛,缩短多次回购周期,优化回购流程,鼓励上市公司在低迷市场环境中通过更为积极的行动提振投资者信心,进而利好资本市场;3.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业务的准备已就绪,目前已有14家券商获得做市资格,后续还将逐步扩容——和主板相比,当前科创板交易活跃度和市场生态均有继续改善的空间,科创板做市制度有助于提升优质高新成长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亦有望提升参与跟投券商的投资收益、对冲市场风险,此外,上交所还修订发布科创板询价转让实施细则,有望进一步降低科创板股权转让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流动性,有利于一、二级市场高效联动。
保险:年初以来保险负债端仍在承受居民消费能力下降、疫情和代理人减员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但从各家险企中报中也能看到渠道改革呈现的积极变化,特别是代理人产能和活动率的提升,同时银保渠道的持续发力亦助力头部险企稳住核心客户群体。
伴随疫情逐步缓解和各险企2023年开门红筹备工作的陆续展开,险企渠道改革成效有望陆续兑现,给予市场对险企经营层面更大的信心。
整体上看,四季度负债端表现值得期待,边际改善趋势有望更加显著。
ESG评级分歧与管理层短视

ESG评级分歧与管理层短视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ESG评级分歧的概念与成因 (6)2.1 ESG评级分歧的定义 (8)2.2 ESG评级分歧的成因 (9)2.2.1 信息不对称 (10)2.2.2 评估标准不统一 (11)2.2.3 投资者预期差异 (12)三、管理层短视的概念与影响 (13)3.1 管理层短视的定义 (14)3.2 管理层短视的影响 (15)3.2.1 资源配置不合理 (16)3.2.2 风险控制不足 (17)3.2.3 创新动力减弱 (18)四、ESG评级分歧与管理层短视的关系 (20)4.1 ESG评级分歧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 (21)4.2 管理层短视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 (22)五、案例分析 (24)5.1 案例一 (25)5.2 案例二 (26)六、政策建议 (28)6.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9)6.2 统一评估标准 (30)6.3 增强投资者教育 (31)七、结论与展望 (32)7.1 研究结论 (33)7.2 研究展望 (34)一、内容综述在当今社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的ESG评级可能存在分歧,这反映了ESG评级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管理层短视现象也可能影响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探讨ESG评级分歧的原因以及管理层短视对ESG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数据差异:不同评级机构在收集和处理ESG数据时,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数据差异。
评估角度不同:评级机构可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关注的重点和权重分配不同,从而产生评级分歧。
主观性:ESG评级涉及大量主观判断,评级机构的管理层和分析师在解读企业信息和做出评级决策时,可能受到自身认知和经验的局限,导致评级结果存在差异。
管理层短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关注短期业绩和股价波动,而忽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问题。
《2024年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下的并购风险叠加——基于上海斐讯借壳慧球科技的案例研究》范文

《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下的并购风险叠加——基于上海斐讯借壳慧球科技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成为了资本市场中频繁出现的现象。
上海斐讯借壳慧球科技案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并购风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海斐讯借壳慧球科技案例中的并购风险叠加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
二、上海斐讯借壳慧球科技案例背景上海斐讯是一家在通信、智能硬件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企业。
随着其业务发展需求和资本运作的需求,选择借壳慧球科技实现上市。
此案例中,通过杠杆增持和借壳上市的方式,上海斐讯实现了对慧球科技的收购和控制。
三、并购风险叠加的成因分析1. 借壳上市风险:借壳上市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遵守、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并购失败或带来重大损失。
2. 杠杆增持风险:杠杆增持主要依赖于高负债经营,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股价波动风险。
3. 风险叠加效应:在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的同时进行并购时,各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叠加,使得风险进一步放大。
四、并购风险的具体表现1. 法律风险:借壳上市过程中可能涉及法律法规的遵守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实、违规操作等,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处罚。
2.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股价波动,从而影响杠杆增持的偿债能力和借壳上市的成功率。
3. 运营风险:并购后企业的整合难度较大,可能导致运营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等。
4. 财务风险:高负债经营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
五、案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1. 强化信息披露:上海斐讯在借壳上市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法律风险。
2. 多元化融资:通过多种融资方式降低杠杆增持的负债压力,减轻偿债风险。
3. 强化企业整合:并购后加强企业整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国新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挂牌的公告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国新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挂牌的
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布日期】2024.05.20
•【文号】上证公告(债券)〔2024〕19069号
•【施行日期】2024.05.20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证券
正文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
上证公告(债券)〔2024〕19069号
关于国新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挂牌的公告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规则》等规定,本所同意国新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于2024年5月22日起在本所挂牌,并采取点击成交、询价成交、竞买成交、协商成交交易方式。
该债券证券简称为“24国新D2”,证券代码为“254743”。
其它具体条款内容见债券募集说明书或发行公告。
债券在本所挂牌,不表明本所对发行人的经营风险、偿债风险、诉讼风险以及债券的投资风险或者收益等作出判断或保证。
债券投资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4年5月20日。
《交易思维:价值投资背后的战役》札记

《交易思维:价值投资背后的战役》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书籍背景与目的 (4)1.2 价值投资概述 (5)二、交易思维的基础 (5)2.1 交易的本质 (6)2.2 价值投资的理念 (7)2.3 交易思维与价值投资的关联 (8)三、价值投资的关键要素 (9)3.1 企业分析 (11)3.1.1 行业分析 (12)3.1.2 公司分析 (13)3.2 价格评估 (14)3.2.1 市场价格 (15)3.2.2 内在价值 (17)3.3 投资策略 (18)3.3.1 长期投资 (19)3.3.2 短期交易 (21)四、交易思维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 (22)4.1 战略性投资 (23)4.1.1 控股收购 (25)4.1.2 资产配置 (26)4.2 战术性交易 (28)4.2.1 价格波动交易 (29)4.2.2 技术分析 (31)五、交易思维的挑战与应对 (32)5.1 市场波动 (33)5.1.1 市场风险 (35)5.1.2 市场机会 (36)5.2 信息不对称 (37)5.2.1 信息收集 (38)5.2.2 信息处理 (40)六、交易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41)6.1 学习与实践 (43)6.2 心理素质 (44)6.3 持续改进 (45)七、结语 (46)7.1 交易思维的价值 (47)7.2 价值投资的发展前景 (48)一、内容描述《交易思维:价值投资背后的战役》是一本深入探讨价值投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将交易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详细阐述了价值投资背后的战略与战术。
书中首先对价值投资进行了定义,指出它不仅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发现、评估并利用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论。
通过这一定义,作者引导读者进入价值投资的殿堂,了解其核心原则和关键要素。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
介绍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该投资方法的基本认识;接着,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众多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价值投资策略取得成功;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价值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展望,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投资建议。
哪些券商增持了自己公司股票

哪些券商增持了自己公司股票
券商作为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市场参与者,在投资股票市场时会根据其对自家公司的分析和判断,选择增持自己公司股票。
以下是近期几家券商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的例子:
1.中国银河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证券公司,成立于2007年。
近期,中国银河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
计划自2021年9月27日至2022年3月26日期间,拟以集中
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增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
2.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CICC是中国大陆领
先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
近期,CICC发布公告称,
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5亿元。
3.广发证券:广发证券是中国大陆一家综合性证券公司,成立
于1993年。
近期,广发证券发布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方式
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
4.华泰证券:华泰证券是中国大陆知名证券公司,成立于1992年。
最近,华泰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
5.招商证券:招商证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综合性证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
最近,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集中
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券商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的行为往往有多重动因,比如券商对自身业绩表现充满信心、看好未来发展前景等。
券商增持自家公司股票也可以提高市场对自己公司的信心,促进股票价格稳定和市场发展。
此外,不同券商的自持股比例和增持金额大小存在差异,具体情况需要查阅相关公告或报道为准。
投资促进部工作职责

投资促进部工作职责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投资促进部的工作职责,这可真是个顶重要的事儿啊!投资促进部就像是一个超级牵线搭桥的高手,把投资者和各种好项目紧紧地拉到一起。
他们得时刻瞪大了眼睛,到处去寻找那些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就像猎人在森林里寻找珍贵的猎物一样。
他们得有敏锐的嗅觉,能在一堆信息里一下子嗅出有价值的那部分,你说这容易吗?他们还得像个热情的推销员,把咱这儿的优势、好处一股脑地介绍给投资者,让人家心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就来投资。
得把咱这地方说得像个宝藏之地一样,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机会呀!而且啊,投资促进部还得和各个部门打好配合。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投资促进部是那个组织者,得把前锋、后卫、守门员都协调好,大家一起朝着胜利的目标前进。
要是配合不好,那可就乱套啦!他们还得随时准备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投资者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和顾虑,这时候投资促进部就得像个知心大哥大姐一样,耐心地解答,消除他们的顾虑。
这可不是光靠嘴皮子就行的,还得有真本事、真了解才行呢!想想看,如果没有投资促进部的努力,那些好项目怎么能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呢?那些投资者又怎么能发现我们这儿的好呢?这不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一样可惜吗?投资促进部还得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政策、市场动态,这样才能给投资者提供最准确、最有用的信息。
他们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鱼儿,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他们得和各种人打交道,有大老板、有专家学者、还有普通老百姓。
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都不一样,投资促进部就得像个百变超人一样,随时切换角色,满足不同人的要求。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啊!咱再想想,如果投资促进部工作做得好,那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啊!更多的企业会来投资,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咱的经济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不就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吗?所以说啊,投资促进部的工作那是相当重要啊!他们就像一群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为了我们的发展和繁荣在努力奋斗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投资信心品今控股基金公司逆势自购
每当市场出现快速下跌、散户投资者觉得已经跌到没有信心的时候,机构投资者总是逆势出手买入。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公募基金净值大幅回撤,不少投资者调侃已经“跌妈不认”、“跌到麻木”,但基金公司却斥资买入自家公司旗下基金。
据WIND统计,2021年以来,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基金产品合计达到5.60亿元,其中春节后A股市场下跌以来自购金额为1.7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自购的标的中,不少基金为定期开放型或者设置了最短持有期。
此外,同一只基金中,基金公司选择自购的标的也是以A类份额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基金公司自购的份额会有较大可能长期持有。
节后自购1.74亿
据WIND统计,春节以来,有11家基金管理公司出手买入自家公司旗下基金,合计运用固有资金买入基金份额1.74亿元。
从买入的类型看,基金公司购入的自家基金股债各半,而在股票类的基金中,既有公司买入了指数型,也有公司选择了主动管理型。
从金额看,富国基金自购金额领先,达到5000万元,自购标的是富国天润回报A,买入金额占到基金发行时总份额的21%。
该基金成立于3月2日,首募规模为2.37亿元,为偏债混合型产品,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10%-50%,基金经理于渤,自2019年7月起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汇添富基金则自购汇添富数字未来A达3003万元,仅次于富国基金的自购金额。
汇添富数字未来成立于2月24日,基金经理杨瑨,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该基金发行规模近百亿,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购入的金额占发行总份额的比例为0.3%。
此外,东证资管、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安基金、大成基金、万家基金分别自购了旗下的基金,包括华夏鼎华一年定开、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A、工银瑞信瑞达一年定开、华安锦溶0-5年金融债3个月定开债、大成沪深300增强A、万家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债一年定开,购买金额均为1000万元左右。
富安达基金、天弘基金、朱雀基金也自购了旗下基金。
偏向于长期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从基金公司自购的标的基金可以看出,基金公司自购的持有期偏向于长期。
一方面,基金公司自购了不少有持有期限的产品,如3个月定开、一年定开、一年持有、两年持有等产品,无论是债券型基金还是股票类产品都显示出,基金公司投入的资金会较长时间持有。
另一方面,在基金公司自购的标的中,A类份额是他们选择的主要目标,而相对较少选择C类份额。
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差距主要在于收费方式上。
A类份额往往在买入和卖出时收费,C类份额在买入和持有一定期限卖出(比如持有7天或30天以上)时不收费,但按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一般在0.25%-1.5%之间)。
当持有期限较长时,选择A类份额成本更低;当持有期限较短时,选择C类份额可能更划算,尤其是当购入金额较大时,较小的费率差距
也会导致金额的差距较大。
因此,也不排除基金公司在选择A类份额进行自购时,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费用可能更低的A类份额进行投资。
不过,基金公司自购的对象多为新发行成立的产品,其中有发行规模较大的,也有发行规模较小的。
经过近期快速下跌之后,市场释放了一定的风险泡沫,新产品在下跌中欠下的历史包袱会较少,甚至躲过了前期的下跌,会有更大比例的可用资金来建仓,相对老基金会更有操作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