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小学生中秋节教学主题 课件 (16张PPT)

中秋节
中秋节教学主题课件
目录
01 中 秋 节 节 日 介 绍
02 中 秋 节 节 日 神 话
03 中 秋 节 节 日 风 俗
04 中 秋 节 节 日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
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被称 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 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分析: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 朋友杜元颖相聚时所作,诗中分 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 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 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感谢聆听
赏花灯 中秋赏月
中秋节节日风俗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 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中秋节花灯一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营造出浓厚的 节日气氛;二是象征的幸福团圆,在古代灯笼是用来照明的, 中秋节大街小巷挂上灯笼代表着照亮团圆的路;三是希望女 子添丁的含义。
04
中秋节节日诗词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 朗明月,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 子,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中秋又称“团圆节”。
02
中秋节节日神话
嫦娥奔月
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 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 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 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 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 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 居广寒宫。
中秋节教学主题课件
目录
01 中 秋 节 节 日 介 绍
02 中 秋 节 节 日 神 话
03 中 秋 节 节 日 风 俗
04 中 秋 节 节 日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
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被称 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 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分析: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 朋友杜元颖相聚时所作,诗中分 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 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 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感谢聆听
赏花灯 中秋赏月
中秋节节日风俗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 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中秋节花灯一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营造出浓厚的 节日气氛;二是象征的幸福团圆,在古代灯笼是用来照明的, 中秋节大街小巷挂上灯笼代表着照亮团圆的路;三是希望女 子添丁的含义。
04
中秋节节日诗词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 朗明月,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 子,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中秋又称“团圆节”。
02
中秋节节日神话
嫦娥奔月
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 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 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 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 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 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 居广寒宫。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年年时节近中秋
中秋节主题班会
—202X年中小学生中秋节习俗饮食介绍班会—
目 录
一 中秋节的背景 二 各地民间习俗 三 中秋节的饮食
四 中秋节的文学 五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PART.01
中秋节的背景
中秋节的背景
中秋节的简介
中秋佳节,亦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与丰收的喜悦。 中秋节源自对月亮的崇拜,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秋 夕祭月。历经千年,中秋节形成了祭月、赏月、品月饼、 赏花灯、观桂花、饮桂花酒等传统风俗,这些习俗传承至 今,不曾褪色。
中秋节的饮食
✓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佳节,人们赏桂花、品月饼,并食用以桂 花制作的各种佳肴,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月上中秋,仰望明月中的丹桂,阵阵桂香沁人 心脾,一杯桂花蜜酒,甜蜜滋味沁人心脾,将 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温馨而美满。
中秋节的饮食
吃甜薯
在中秋佳节赏月之际,人们在 某些地区延续着品尝甜薯的传 统习俗。
玉兔捣药
白兔捣药的传说最早源于屈原的《天问》,文中提到“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指蟾蜍和兔 子在月亮中对月亮有何益处。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记载。据闻一多 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的传说可能源自“蟾蜍捣药”。
传说中,嫦娥身边有只玉兔。嫦娥升空时,慌乱中抱起一直饲养的 白兔,白兔便随她一同来到月宫。相传,玉兔在月宫中手持药杵, 每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药。这则神话流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 玉兔在捣年糕的故事。
各地民间习俗
舞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 火 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龙 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中秋节主题班会
—202X年中小学生中秋节习俗饮食介绍班会—
目 录
一 中秋节的背景 二 各地民间习俗 三 中秋节的饮食
四 中秋节的文学 五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PART.01
中秋节的背景
中秋节的背景
中秋节的简介
中秋佳节,亦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与丰收的喜悦。 中秋节源自对月亮的崇拜,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秋 夕祭月。历经千年,中秋节形成了祭月、赏月、品月饼、 赏花灯、观桂花、饮桂花酒等传统风俗,这些习俗传承至 今,不曾褪色。
中秋节的饮食
✓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佳节,人们赏桂花、品月饼,并食用以桂 花制作的各种佳肴,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月上中秋,仰望明月中的丹桂,阵阵桂香沁人 心脾,一杯桂花蜜酒,甜蜜滋味沁人心脾,将 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温馨而美满。
中秋节的饮食
吃甜薯
在中秋佳节赏月之际,人们在 某些地区延续着品尝甜薯的传 统习俗。
玉兔捣药
白兔捣药的传说最早源于屈原的《天问》,文中提到“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指蟾蜍和兔 子在月亮中对月亮有何益处。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记载。据闻一多 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的传说可能源自“蟾蜍捣药”。
传说中,嫦娥身边有只玉兔。嫦娥升空时,慌乱中抱起一直饲养的 白兔,白兔便随她一同来到月宫。相传,玉兔在月宫中手持药杵, 每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药。这则神话流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 玉兔在捣年糕的故事。
各地民间习俗
舞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 火 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龙 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 中秋节介绍 (22张PPT)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秋 诗句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久 有何转清又宫明兼丙
, 阴事朱影恐阙月怀辰
千 晴长阁,琼,几子中
里 圆向,何楼今时由秋
共 缺别低似后羿率众徒外出
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 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
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 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
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 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
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 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宝匣。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 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 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 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 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 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 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 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 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 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 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
风俗 习惯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各地民众赏 月与品月饼共度佳节,
成为传统习俗。
唐代的中秋赏月风俗盛行,许 多诗人的名篇中都留下了咏月的 优美诗句。
在中秋节之夜,古人通过点燃灯笼来增强 月光,如今在湖广地区,仍然保留着用瓦片 搭建塔状物并在塔上点燃灯笼的习俗。
中秋
情中满秋佳节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八月十五中秋节知识介绍 课件(共2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的风俗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现存文字记载民间中秋 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 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
中秋节的风俗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盛会之 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 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中秋节的风俗
观潮
在古代,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 有了相当详尽的 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中秋节的风俗
猜灯谜
中秋节风俗中的猜灯谜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通过谜语的形式增添节日的乐趣 和智慧的比拼。 猜灯谜不仅增进了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还展示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
中秋节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目 录
一. 中秋节的来历 二. 中秋节的典故传说 三.中秋节的风俗 四.中秋节的饮食 五.中秋节的诗词 六.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 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 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 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安全教育 小学生安全主题班会课件(共33张PPT).ppt

● 4、聊天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
● 5、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少上网、多户外,以学习为主,游戏为 辅,积极健康对待网络。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 假期期间,提醒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 ● 1、指导孩子合理、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 ● 2、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假期作业、认真阅读课外读物; ● 3、提醒孩子做必要的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三、紧绷防控之弦
假期要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密切关注前往地区疫情形势,如旅 行期间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升级,返回后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确保返校安全
放假期间请继续执行每日健康打卡工作,假期离本市孩子返校前须向 班主任做好行程和健康报告。返校前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 疗机构就诊,并按规定申报。
● 二、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 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哪里、和谁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六 ·食品安全
六 ·食品安全
● 假期,人们外出赏景、品尝美食等旅游出行呈现小高峰。 随着气温开始转凉和季节性食品大量上市,食物中毒事件 时有发生,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六 ·食品安全
● 饮食习惯
五 ·防溺水
五 ·防溺水
● ①没有大人陪同,不能到河边、池塘边、泳池边等玩耍或游泳。 ● ②带孩子游泳时,一定要时刻留意孩子的情况。 ● ③下水游泳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以免抽筋。 ● ④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地方游泳或玩耍。 ● ⑤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玩耍。
五 ·防溺水
3、下车后等车子开走再行走,切忌从车头绕行;
4、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窗外扔杂物和垃 圾;
● 5、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少上网、多户外,以学习为主,游戏为 辅,积极健康对待网络。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 假期期间,提醒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 ● 1、指导孩子合理、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 ● 2、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假期作业、认真阅读课外读物; ● 3、提醒孩子做必要的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三、紧绷防控之弦
假期要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密切关注前往地区疫情形势,如旅 行期间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升级,返回后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确保返校安全
放假期间请继续执行每日健康打卡工作,假期离本市孩子返校前须向 班主任做好行程和健康报告。返校前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 疗机构就诊,并按规定申报。
● 二、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 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哪里、和谁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六 ·食品安全
六 ·食品安全
● 假期,人们外出赏景、品尝美食等旅游出行呈现小高峰。 随着气温开始转凉和季节性食品大量上市,食物中毒事件 时有发生,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六 ·食品安全
● 饮食习惯
五 ·防溺水
五 ·防溺水
● ①没有大人陪同,不能到河边、池塘边、泳池边等玩耍或游泳。 ● ②带孩子游泳时,一定要时刻留意孩子的情况。 ● ③下水游泳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以免抽筋。 ● ④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地方游泳或玩耍。 ● ⑤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玩耍。
五 ·防溺水
3、下车后等车子开走再行走,切忌从车头绕行;
4、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窗外扔杂物和垃 圾;
小学主题班会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课件 (25张PPT)

番薯在中秋节赏月时Fra bibliotek 有很多人喜欢吃 甜薯。
田螺
中秋田螺不仅肥 美,还可以明目。
中秋美食
糍粑
吃糍粑赏月,寓 意家家团结幸福, 吉祥如意。
南瓜
中秋吃老南瓜在 江南地区比较盛 行,有祛病留健 康之意。
芋头
中秋吃芋头,寓 意辟邪消灾,还 有表示不信邪之 意。
团结馍
陕西关中农家自 制的大圆月饼, 表示大团圆,通 力合作。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在唐代中 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 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 令食品。
中秋节的发展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明清 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 “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了 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仙丹后, 飞到了月宫成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 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 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 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 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 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吴刚伐桂
吴刚因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月亮 砍伐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 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 休止的劳动来惩罚吴刚。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猜谜
中秋月圆夜挂载灯笼, 人们猜灯笼上写的谜 语。
中秋节主题班会ppt课件(图文)

现场表演欣赏
安排一场精彩的舞龙舞狮 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 化的魅力。
2024/1/28
舞龙舞狮技巧讲解
介绍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 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 表演。
9
猜灯谜游戏
2024/1/28
灯谜历史及文化价值
介绍灯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秋节中的文化意义。
灯谜分类与特点
讲解不同类型的灯谜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猜灯谜兴趣。
0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艺展示,如演唱、舞蹈、器
乐演奏等,展现自己的艺术特长和个性魅力。
02 通过学生才艺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 现能力,同时也为班级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
围。
22
05
中秋节科学知识普及
2024/1/28
23
月球地理知识简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 星,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 。
柿子
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口感甜美 ,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菱角
菱角又称“水栗”,是中秋节的传 统食品之一,煮熟后口感粉糯香甜 。
17
04
中秋节艺术表现与欣赏
2024/1/28
18
书法、绘画作品展示
展示历代名家关于中秋节的书法、绘画作品,如《中秋 帖》、《月夜忆舍弟》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艺术 美感和文化内涵。
实验和资源开发。
太空旅游
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太空旅游有望 成为未来的新兴产业,让更多人有机
会体验太空之旅。
2024/1/28
深空探测
人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深空,探索火 星、木星等行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等 天体。
科技创新
未来的太空探索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包括新型火箭技术、太空生命保障 技术、太空医疗技术等。
中小学中秋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PPT)

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拨通全国统一森林火警专用报警 电话“12119”进行报警。报警时要详细说明火灾发生地 点,讲清现场火势大小和危险程度,并留下报警人的 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森林消防队员准确找到火场的 具体位置。
饮食安全篇
01
防
范
触野购外 野果买出 生,和游 动不食玩
食 物 中
物食用时 ,用野,
毒
远离不良信息
05 远离暴力游戏、邪恶动漫、低俗小说、网络赌博
等。
森林防火篇
森林是全社会共同财富,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我们 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进山入林时,要服从管理人员和护林人员监督检查, 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在野外吸烟,不在林内林缘 燃篝火、野炊。
请严格遵守《禁火令》,自觉接受安全教育,树立 牢固的防火意识。违反野外用火规定者,将依法受 到警告、罚款等处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4
购买食物时,不买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便宜食品, 防止吃到腐败变质或假冒伪劣食品。
05
不吃来源不明、“三无”或过期食品,不吃无证摊贩 销售的食品,不吃包装存在膨胀现象的食品。
06
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要敢于投诉,使问题食品保持 原状,并保存销售票据等相关凭证;发生疑似食物 中毒,要及时就诊,并保存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 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取证。遇到纠纷,及 时拨打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
心理健康篇
保持正常作息
• 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早睡早起,
有计划地学习,按时完成家庭作 业。
坚持锻炼身体
• 坚持锻炼,如广播体操、垫上运
动、街舞、瑜伽等,保持个人卫 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绘画、乐器等。
心理健康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 刚 伐 桂
•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 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 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 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 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 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 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
皓月 法 魏尔伦 .葛雷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秋 节 的 由 来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中秋的 故事、习俗或者诗歌。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 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 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 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 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 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 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主题班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 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 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 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 节的由来。
中 秋 节 的 由 来
• 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 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 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 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 节,把写有“杀鞑子、灭 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 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 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 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 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 治。后来,每逢中秋节, 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 性的胜利。
“十五的月亮”,打一地 名
崩
漂亮
多 观
太原
齐 走 中 秋 月 ”
“
玩玩小游戏
祝大家中秋快乐!
天天开心!
•
中 秋 节 的 习 俗
•
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 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 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 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 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 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 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 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 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 “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 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 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 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 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 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猜灯谜
明天日全食 打一字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 语 “二月平”,打一字 “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 存”,打一字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 边挂 ” 打一字 月 花好月圆
朋
腥 明
“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 山下左右站”,打一字 “清流映明月”,打生活 日常用语 “残月斜照影成对”,打 一字 “重逢”, 打一字
文人赏月
•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 月,严肃的祭祀变成 了轻松的欢娱。民间 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 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许多 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 月的诗句。待到宋时, 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 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月下独酌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玄 宗 漫 游 月 宫
吴刚折桂
•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 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 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 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 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 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 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 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 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 者薪”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