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开孔接管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因此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等面积法,二是分析法。
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以比较和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是不可避免的,如要开进料口、出料口、人孔等。
容器开孔后,一方面由于器壁承受载荷截面被削弱,引起局部应力的增加和容器承载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器壁开孔和接管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连续性,在工艺操作条件下,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开孔边缘会出现很高的应力集中,形成了压力容器的薄弱环节。
因此,设计上必须对开孔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使被削弱的部分得以补偿。
开孔补强基本原理2.1.等面积法该法是以受拉伸的开孔大平板作为计算模型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且以补强壳体的一次总体平均应力作为补强原则。
当开孔较小时,开孔边缘的局部应力是以薄膜性质的应力为主的,但随着壳体开孔直径增大,开孔边缘不仅存在很大的薄膜应力,而且还产生很高的弯曲应力。
等面积法的开孔补强结构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当离孔边缘的距离越大,越接近薄膜应力。
它的特点是:角焊缝,具有应力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点,受力状态不好。
2.2.分析法这种补强方法是以壳体极限分析为基础的,相对等面积法合理得多,但须受开孔壳体和补强接管的尺寸限制。
这种方法优点是:克服等面积法的缺点,在转角处采用圆滑过渡,减少结构形状的突变,减小应力集中程度。
将补强面积集中在应力最高点,充分利用补强面积,使补强更经济、合理。
对比分析3.1.等面积法等面积法顾名思义:壳体截面因开孔被削弱的承受强度的面积,须有补强材料予以等面积补偿,其实质是壳体截面因开孔丧失的强度,即被削弱的“强度面积”A乘以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σ]t,即A[σ]t,应由补强材料予以补偿,当补强材料与壳体材料相同时,则补强面积就等于削弱的面积,故称等面积法。
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接管有效外伸长度探讨

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接管有效外伸长度探讨压力容器是一种高强度密封容器,在化工、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压力变化,压力容器内部会产生压力变化,这可能导致成型或开裂。
因此,压力容器的补强接管设计非常重要。
补强接管是一种压力容器补强系统,可以加强容器的应力分布,从而提高其强度和安全性。
在补强接管中,有效外伸长度是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该设备的稳定性和设计承载能力。
因此,为了确保压力容器能够正常运行并避免事故的发生,有必要进行有效外伸长度的探讨。
有效外伸长度指的是管路的外部扩展长度,它通常分类为固体和管道。
在压力容器中,大多数开孔补强接管设计使用管道式的有效外伸长度。
管道式的接管因为其结构设计合理,应力分布均匀,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补强接管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如补强接管的直径、壁厚、材料、分布、伸长长度等。
其中,有效外伸长度是影响补强接管强度和稳定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有效外伸长度太短,则意味着管道的承载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而如果太长,则会增加压缩或屈曲的危险,从而减少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开孔补强接管设计时,需要在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的前提下,合理掌握有效外伸长度的大小。
一般建议将有效外伸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确保补强接管能够受到合适的应力作用,提高容器的承载能力。
总之,在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接管的设计中,有效外伸长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正确的有效外伸长度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补强接管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掌握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接管有效外伸长度的探讨,下面将介绍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考虑补强接管的直径、壁厚和材料等方面的数据。
补强接管的直径一般为150mm-200mm,壁厚为10mm-20mm。
材料的选择通常是使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或者不锈钢等,以确保接管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其次,需要掌握接管的伸长长度数据。
一般建议将伸长长度控制在1/6 ~ 1/3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接管具有合理的强度和稳定性。
压力容器开孔划线质量检验卡

压力容器下料质量检验卡年月日检验-01压力容器开孔划线质量检验卡年月日检验-02压力容器封头质量检验卡年月日检验-03焊缝外瞧检查记录锻件检验报告检验-05检验-06简体纵(环)缝组对质量检验卡检验-08压力试验检验报告□水压□气压□气密性检验-09 产品编号:压力容器外瞧及几何尺寸检验报告产品编号:检验-10不良品回用单年月日检验-11废品报告单年月日检验-12压力容器用法兰质量检验卡检验-13 年月日检验:审核:试验托付单焊接-01托付单位:年月日托付编号:托付人:同意人:焊接-02 表B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B1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03焊接-03表B1〔完〕〔单位名称〕焊接工艺规程规程编号产品编号名目用户位号图号名称编制审核焊接-04 表B1接头编号表注:如产品结构复杂,可另作一页不含表格的接头编号示意图。
焊接-05表B2焊接材料汇总表焊接-06表B3接头焊接工艺卡第页共页焊工操作记录卡班组:焊接-08日期:年月日产品施焊焊工分布表填表:确认: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报告无损检验托付单年月日焊接-11焊缝返修焊接工艺卡编制:审批:质保工程师:监检员:日期:日期:日期:日期:热处理托付单无损检测报告检验工程:检验人:审核:检验日期:射线照相检验透照工艺卡超声波封头测厚报告探伤-02焊缝射线检测报告探伤-03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探伤-04焊缝超声检测报告探伤-05超声检测评定表探伤-06钢板、锻件超声检测报告探伤-07磁粉检测报告探伤-08渗透检测报告探伤-09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探伤部位图探伤-10焊缝返修通知单探伤-11材料谋划单材料-01材料代用申请单材料-02交检单材料-03材料检验托付单材料-04产品要紧受压元件使用材料一览表材料-05焊材烘干预告单材料-06年月日焊材烘干预告单材料-06年月日进库单材料-09Ⅰ焊材保管环境条件记录表材料-08。
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几个问题

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几个问题【摘要】开孔补强是压力容器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压力容器结构设计前需要使用SW6-20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进行强度计算。
为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必须透彻理解SW6-2011软件计算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者常常会忽视标准规范中的某些说明或者对计算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取值错误,直接影响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列举了几个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在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通常的处理办法,提醒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开孔补强;压力容器;SW6-20110 引言为满足工艺或结构需要,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开孔是必不可少的。
容器开孔接管后会引起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再加上接管上会有各种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以及容器材料和制造缺陷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
虽然标准和规范对设计和计算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使用SW6-20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计算开孔补强时需要注意对标准规范中有关定义的理解和把握,灵活运用软件,必要时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 补强方法及适用范围1.1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使用SW6-2011计算开孔补强之前要先判断接管的直径和壁厚是否满足GB150.3-2011中6.1.3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1]的要求,满足要求的可以不进行计算,没有进行判断直接输入数据的,生成计算书会显示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要求,不予进行计算。
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个孔开孔补强计算合格,然而该孔的有效补强区B=2d范围内还有其他开孔,形成孔桥的,则应按孔桥处理。
在计算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或者任意两孔中心的间距时对曲面间距应按弧长计算,按照弦长或中心线垂直距离计算是不正确的。
1.2 补强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的理解SW6-2011补强计算方法给出四种:等面积补强法、另一补强方法、分析方法和压力面积法。
压力容器检查记录

压力容器检查记录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储存和输送高压气体、液体或蒸汽。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安全风险,对于压力容器的检查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压力容器检查的背景、目的、方法和记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压力容器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设备之一、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计缺陷或材料老化等原因,压力容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的压力容器的检查主要目的是确保其结构完整、安全可靠,杜绝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
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改进,从而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方法1.外观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压力容器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裂纹、磨损、锈蚀等损坏情况。
外观检查还包括判断容器外部环境是否有异常,如有可能导致容器受损的因素。
2.内部检查: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检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粉探伤等。
这些方法可以发现隐蔽的裂纹、变形和腐蚀等问题。
3.材料分析:通过取样对压力容器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测试,以判断材料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特别是对于老化的容器,材料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其使用寿命。
4.运行记录分析:通过查阅压力容器的运行记录,了解其使用情况和工况参数。
根据运行记录的分析,可以判断容器是否超负荷运行、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等情况,为下一步维修和改进提供依据。
四、记录1.检查时间:记录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后续跟踪和比较。
2.检查人员:记录参与检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和资质,确保检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检查项目:逐项列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内部检查、材料分析等。
每个项目都要详细描述检查的过程和结果。
4.检查结果:根据检查项目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判断。
包括容器的结构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等。
5.维修和改进建议: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和改进建议。
GB150-2011《压力容器》简介2

•
•
•
球罐形封头、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 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 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以及多层包扎容 器层板层纵向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接管(包括人孔圆筒)、凸缘、补强圈等 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 但已规定为A、B、C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接头为E类 焊接接头。
图: 焊接接头分类
三、无损检测
• • (一)材料无损检测(材料部分4.1.8条) 用于壳体钢板(不包括多层容器的层板)应按下 列规定,逐张进行UT,其UT方法和质量标准执 行JB/T4730.3-2005的规定. 1、厚度δ>30mm的Q245R钢板,质量等级不 低于Ⅲ级;厚度δ>36mm 的Q345R钢板,质量 等级不低于Ⅱ级(原为Ⅲ级); 2、厚度δ>25mm的Q370R、Mn-Mo系、CrMo系、 Cr-Mo-V系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原为Ⅲ级) ;
• 3)进行局部检测的焊接接头,发现有不允 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长部位 增加检测长度,增加的长度为该焊接接头 长度的10%,且两侧均不少于250mm。若 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则对该焊接接头做 100%检测; • 4) MT与PT发现的不允许缺陷,应进行修 磨和必要的补焊后,并对该部位采用原检 测方法重新检测,直至合格; • 5)当设计文件规定时,应按规定进行组合 检测。
2、检测实施时机: 1)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在形状尺寸检查、外观目 视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 3)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如:12Cr2Mo1R) 应当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 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如:07MnNiVDR)应当在 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 ≥ 540MPa的低合金钢 制容器,在耐压试验后,还应当对焊接接头进行 表面无损检测。
开孔接管补强圈补强效果和适用性研究

开孔接管补强圈补强效果和适用性研究彭培英;郭彦书;刘庆刚【摘要】分别采用等面积法和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设计方法对内径1 000 mm的圆筒开100~500mm圆孔在1~6 MPa的情况下进行了分析.应力分析设计中,分别采用了传统的Path1和标准推荐的Path2进行了应力评定.分析结果表明,Path1的分析结果较Path2偏于保守.根据Path2的分析结果,补强圈补强适用于6 MPa 以下的压力,且在内压较小时,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4)006【总页数】5页(P547-551)【关键词】补强圈;分析设计;适用性;补强效果【作者】彭培英;郭彦书;刘庆刚【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对于化工类企业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1-2],而开孔补强方式和效果对于压力容器运行可靠性影响很大[3-5]。
在压力容器的设计中,标准规定允许采用应力分析的方法进行设计,特别强调了可以采用可靠的数值方法来进行应力分析设计[6-7]。
由于补强圈的结构较为复杂,难以采用经典的弹性力学理论进行分析,有限元方法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8-9],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补强圈补强效果和适用性的研究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本文采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应力分析设计和GB 150—2011[10]规定的“等面积法”分别对内径1 000 mm的圆筒形容器,开孔范围在100~500 mm范围内的补强圈补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补强圈的补强效果和应用条件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分析模型本文分析了内径为1 000 mm的圆筒压力容器开孔问题,并采用补强圈进行补强。
筒体和接管材料均选用Q345R,根据标准GB 150—2011,得到设计温度下Q345R的许用应力Sm,在厚度为6~16 mm时,许用应力Sm=189 MPa;厚度为16~36 mm时,Sm=185 MPa。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最新】

第十二章 压力容器开孔与接管一. 重点1. 壳体开孔的压力特点2. 开孔接管的应力集中系数的定义3. 开孔补强的目的4. 开孔补强的结构及方法5. 等面积补强的原则6. 等面积补强计算面积有哪些? 二. 壳体上开孔的原因 三. 壳体上开孔后产生的问题1. 开孔后,造成壳壁不连续,在孔边缘产生应力集中2. 接管后,壳体与管的结构不连续,产生的附加弯应力3. 壳体接管的拐角处,由于r 引起的局部应力.结果:使孔附近的应力比薄膜应力大5-6倍,产生疲劳破坏和脆裂12.1 容器壳体开孔时的应力分析一.平板开小圆孔的应力分析 分析条件: 板长,宽>>孔径2a 载荷q//作用于板上1. 单向拉伸时的应力分析(1) 孔区附近的应力解 (12-1)式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解知(2) 孔边缘处的应力特点: ①r=a 时 孔边缘处的应力⎪⎩⎪⎨⎧-===)2cos 21(00θστσθθq r r②r=a 时 孔边缘处的周向应力分布特点:qq qq 320=±=-==θθσπθσπθ方向的时,垂直于当方向的时,平行于、当③r>a 时θσ随r 的增大而迅速减小.由(12-1)式可知. 2. 双向拉伸时的应力分析: 二.薄球壳开小孔的应力分析1.分析对象:在开孔区域的壳近似板较小较大球半径≈⎪⎩⎪⎨⎧==qq q DR 21δ 2.孔区附近的应力解利用q q q ==21代入(12-4)可知(12-5),即112222=⎪⎪⎭⎫ ⎝⎛+=⎪⎪⎭⎫ ⎝⎛-=θθτσσr r r a q r a q 3. 孔边缘处的应力特点:①当r=a 时,孔边缘应力⎪⎩⎪⎨⎧====max 200σστσθθq r r②孔边缘应力θσ=孔区域薄膜应力q 的2倍. 四. 圆筒壳开小孔1.分析对象: k 较大, D /δ较小, )2(221φθσσ== q q2.应力解: 利用212q q =代入(12-4)可知(12-6)3.孔边缘处的应力特点: (1)当r=a 时⎪⎩⎪⎨⎧-===)2cos 23(02θστσθθq r r (2)θσ在孔边缘r=a 处的分布规律:⎪⎩⎪⎨⎧==±====2max 2min 20q q σσπθσσπθθθ时,当时,、当说明:max θσ比孔口区域筒壳中θσ大2.5倍.(θσ212112==q q ) 五. 平板开椭圆孔的应力分析 1.单方向受拉伸时的应力分析(1)长轴平行于受拉方向时:①孔口处r=a 时的应力解(12-8)由于其应力表达式较复杂,仅给出最重要的孔口应力表达式,即⎩⎨⎧-===)812(0θθστσr r②特点:孔口处的θσ分布规律:)21(201max1min ab q q +==±=-===θθθθσσπθσσπθ时,在短轴的两端当时,在长轴两端、当(2)长轴a 垂直于受拉方向时 ①孔口处的应力解(12-9) ②孔口处的θσ分布规律2min 2max 2)21(0q b aq -==±=+===σσπθσσπθθθ时,在短轴两端:当时,在长轴两端:、当:2.双向受拉伸时的应力分析 122q q =(1)孔口处的应力解:由(12-8)与 (12-9)叠加即知(12-10) (2)孔口边缘处的θσ分布规律(特点)由(12-10)可知: 在长轴的两端 212m a x )25.0()21(q b aq b a q +=-+==σσθ 在短轴的两端 21min)21(q abq -+==σσθ说明:开椭圆孔时,最大应力在孔边缘πθ、0=处(在长轴两端)§12.2 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一.开孔接管时的应力集中1.壳体上开孔与平板开小孔有以下差别:(1)开孔不是小孔. 如:人手孔 .故开小孔的假设不成立其理论不能运用.(2) 容器壳体是曲面,与平板不同. 因为在开孔处由于曲面的影响,壳体存在弯曲应力 (3)容器开孔接管后,接管对开孔边缘有约束作用.而平板开小孔理论,没有考虑接管约束问题,所以对 开孔接管问题,必须寻求新的分析方法.2.接管区的应力分析(1)利用”力法”可求出该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应力值 “力法”:根据平衡,几何和物理方程(2)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结果,查接管区的应力分布图12-7 二开孔接管处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1. 应力集中系数K 的概念: (1)作用: 求接管处的最大应力峰值max σ(2)定义: 壳体基本薄膜应力设备实际最大应力=K如:⎪⎪⎩⎪⎪⎨⎧===n ini pD K pD K K δσδσσσθ44max max max筒壳:球壳:2. K 的确定方法(1)应力指数法 ①K 的大小: 查表12-1 ②:适用条件 P 235 (1)-(4) 注:径向接管:接管轴线与壳体半径同一方向 非径向接管:轴线与壳体半径不同方向(2)应力集中系数曲线: ①曲线形成: 由理论与实践综合绘出 ②适用条件: 不能用指数法时采用 ③曲线种类: 图12-12 球壳 平齐 图12-13 球壳 内入 图12-14 圆壳 平齐④曲线适用条件:⎪⎩⎪⎨⎧≤≤≤≤150304.001.0n R R r δ当n R δ<30时,表明壳体很厚,则K 取的比曲线值小 当n Rδ>150时,壳体很薄,则K 取的比曲线值大些.因为开孔造成弯曲应力效应大. 3. 应力集中系数曲线的推广应用 (1) 可用于补强壳体 注意:利用曲线查K 时,将nntδδ改用n t n δδ'nt δ为接管厚度, t n 'δ为加强后的厚度将开孔系数ρ中的n δ改用'n δ 查'n δ下的K 值 (2) 椭圆封头上开孔的K. 不同点:当量半径R=K 1R i其中:R 是封头的当量半径; K 1是修正系数,与a/b 有关,查表12-2, R i 是封头内半径.§12.3 开孔补强设计一.开孔补强的概念1.开孔补强的目的: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峰值. 因为容器的强度条件[]φσσ⋅≤t max ,所以应力峰值降低,设计时[]t σ降低,nδ降低.[]ctic p D p -=φσδ22.开孔补强设计的定义:为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而作的计算与结构设计 二.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1.加强管补强 (1)结构 图12-15.(d),(f) 即在开孔处焊接一段加厚的接管 (2)特点:环焊缝少.易探伤,结构简单 (3)适用范围:低合金钢,高压设备2.整体锻件补强: (1)结构:图12-15 (g),(h),(i) (2)特点: 优: 对焊,易探伤 抗疲劳性能好 缺: 成本高,加工难 (3)适用范围:高压 重要设备 (3)加强圈的补强: ①结构: 图12-15. (a),(b),(c) ②特点: 优:简单,易加工,使用经验丰富 缺:抗疲劳性能差,热应力大,K 大. ③适用范围: P 241 ⎪⎩⎪⎨⎧≤≤≤385.1540un s MPa σδσσ补三: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1. 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P 242.(1)-(4) ① P c ≤2.5MPa②开孔中心距A>=两孔直径和的2倍. )(221φφ+≥A ③接管外径d 0<=89mm④接管最小壁厚min σ满足表内要求.2. 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d max , P 242.(1)-(3)(1) 圆筒⎪⎪⎩⎪⎪⎨⎧≤≤≤≤≤≤m m D d D m m D d D i i i i 10003150052021500max max 且时,且时, (2) 凸形封头与球壳的2max iD d ≤(3) 锥壳或锥形封头的3max i Dd ≤(D i 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径)注:椭圆,碟形过度段部分开孔时,孔中心线垂直于封头表面. 四.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1.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因为补强的目的是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值,对这个应力值限制在什么范围内,就出现了各种补强准则.(1) 等面积补强准则 (2) 极限分析法 (3) 安定性理论(4) 其它方法: 实验屈服法实验应力法等 2常用的开孔补强准则-----等面积补强准则 3等面积补强的原则在补强区(在邻近开孔处附近处)所加补强材料的截面积A 0应与开孔而失去的截面积A 相等.即A 0=A其含义:在于补强壳壁的平均强度,用开孔等面积的外加金属来补强被削弱的壳壁强度. 4.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P 243 (1)判断是否要补强计算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条件者,不补强 (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3)确定补强区的有效范围 有效宽度ntn d B dB δδ222++== 取大值有效高度h 外伸长度dh nt δ=1内伸长度ntd h δ=2 取小值(4)计算有效补强面积0A43210A A A A A +++=1A ——壳体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设计厚度之外的的多余金属面积 )1)()((2)(1r e nt e f c d B A ------=δδδδδ)(2A ——接管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的设计厚度d δ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r nt r d nt f c c h f c h A )(2)(22212--+--=δδδ其中 )(d e δδ 计算设计厚度c 厚度附加量 21c c c +=r f 强度削弱系数3A ——补强区焊缝面积2)21(3⨯⨯=高底A4A ——补强区内另加的补强面积(加强圈面积)(5)判断 当A A A A A ≥++=3210时, 不用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