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大哲学系的教授都长寿
“老有作为”是最积极的养老观

龙源期刊网
“老有作为”是最积极的养老观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6年第08期
“当前,很多老年人的养老观是不正确的,盲目跳广场舞、盲目养生,没有追求,生活跟着…养生堂‟走,早上按摩晚上泡脚,一天十几个小时折腾自己……真正深层次的养老观是积极老龄化,也就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晚年更加丰富多彩。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近日在京出席“全国老龄系统宣传工作会”时提醒说。
吴玉韶说,养老不是去疗养身体,而是把身体忘了,去干有意义的事情。
控制慢性病的关键,不是治疗而在管理,与其每天寻找自己身体疾病的信号,倒不如专心致志地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老有所为,老有作为。
这就是科学养老。
譬如,北大教授一般比较长寿,其中最长寿的是哲学系教授,耄耋期颐者并不鲜见。
他们既不锻炼、又不泡脚,不符合常规养老观念,可他们有追求,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仍然身体很好也很长寿。
《论语·述而》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也就是“老有所为”不虚度光阴。
中国人养老应该达到三种境界:健康、快乐、自主。
很多人已做到前两种了,但“自主”这个境界还没达到,“依赖性强,没爱好、没追求、没晚年规划、没梦想……老年人没有目标,死亡就成为唯一的目标。
”这是很多老人感到孤独的根源,中国老年人的“孤独”,除了“失能老人”之外,都与自己有关——没有爱好与追求。
中国老人极度关注健康,却不知道如何科学养生。
其实“专注力”才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和抗衰老的法宝。
专心致志地干一件养生以外的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摘自《中老年时报》)。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导师信息、招生信息

1 / 22
:
1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2 / 22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3 / 22
:
3
中国哲学教研室
4 / 22
:
4
现任教研室主任陈来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外国哲学教研室
5 / 22
:
5
6 / 22
:
6
逻辑学教研室
7 / 22
:
7
现任教师情况:
伦理学教研室
8 / 22
:
8
现任室主任何怀宏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美学教研室
9 / 22
:
9 现任教师情况: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10 / 22
:
10
现任教师情况:
佛教与道教教研室
11 / 22
:
11
现任教师情况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12 / 22
:
12
现任教师情况:
13 / 22
:
13
特色工作:
14 / 22
:
14
近四年就业去向统计如下:
15 / 22
:
15
16 / 22
:
16
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
18 / 22
:
18
宗教学原理
19 / 22
:
19
20 / 22
:
20
21 / 22
:
21
22 / 22
:
22。
旁听生眼中的北大教授

旁听生眼中的北大教授作者在北大旁听三年,记录了18位学者讲课的风格,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本文摘录了其中4位。
周学农:“农哥”淡泊有禅机据说,周学农先生是哲学系的“四小天王”,粉丝无数,逸事良多。
我在北大旁听期间,分别听了他开设的《坛经》、中国佛教史、佛教原著选读。
中国佛教史课很受欢迎,属于全校通选,旁听生众多。
印象最深的,当数他的《坛经》专题。
周学农先生被人亲切称作“农哥”,虽然内有经书满腹,外有粉丝无数,然而毫无教授习气,始终平易近人,深厚的学养与“农哥”的风范完美结合!有次我问他,极乐世界是什么?学农先生说,极乐世界里无山、无水、无丘陵,十分平坦。
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般建筑,用杂宝拼凑而成,没有女人,没有地狱、饿鬼和畜生,那个世界非常好,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类似“高级佛学院”。
某日佛经导读课,周先生早早讲完,一看时间尚多,便道:“不如我给你们讲故事吧。
话说,我年轻时最好读《聊斋》,特别向往那种书生正深夜苦读,某个女鬼或狐精就飘进来了的情景。
于是,租了个房子,每晚孤身夜读至深夜,等啊等啊,如是良久,终于有一天,门开了,有个女鬼飘进来了!我那个激动啊!仔细一看:唉,是个中老年女鬼。
那女鬼看出我很失望,就说:你别这样,要过来的不是我,我是帮女儿看路来的……”讲完这个故事,全场皆寒。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三教教室那风吹雨朽的破门,“吱”一声开了,一位美眉探头进来(估计是找位子上自习的),发现里面在上课,就又关上门出去了。
大家沉默3秒钟,终于撑不住,全场笑翻。
可以用9个字来评价周先生:平常心,本分事,自在人。
周先生不帅也不风趣,穿着带格子的衣服,上课以前总是提前来到教室,先调试好电脑,上完课后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走,很淡泊的一个人。
陈平原:“脱离实际,闭门读书”陈平原先生的课,在北大是出名的受欢迎。
研究生的讨论课,有本科生来蹭座;限定本专业的课,赶不走跨专业的学生;选在小教室的课,不得不搬到大教室;教室里的位子提前被抢占一空,正点来的学生,便只好坐在窗台上、地板上。
走进百岁俱乐部的三位文化老人

原版 , 一 百 多 岁 了还 坚 持 写 作 。 杨 绛 不 仅 是 钱钟 书 夫 人 , 更 是 著 名 的剧
作家 、 翻 译 家和 文 学 家 , 她 对 当代 中 国 文 学
著名 的社 会学 家。1 9 4 5 年1 2 月 参 与创 建 中 国
年 8月 去 世 , 享年 9 3岁 , 遗 憾 地 是 没 能 与 夫 君 携 手 走 进 百 岁 老 人 俱 乐部 。 说 起 来 ,张 氏姐 妹 中 的 小 妹 充 和 最 长
寿 ,以 1 0 2岁仙 逝 ,姐 妹 四 人平 均 年 龄 9 6
怎 么 问我 I 1 阿7
对于他们夫妇长 寿的原 因, 周 先 生 以前
命 先生 , 连 大 医 院 的 医生 也 如 此 。 有一次 , 他
寿, 同样 是 在 百 岁 以后 仍 坚 持 写作 , 且 思 想 清晰 , 思维 敏 捷 。 他于 2 0 1 7年 1月 1 4 日逝 世, 享年 1 1 2岁 。这 里 需 要 补 充 的 是 周 有 光 夫 人 张 允和 也 是长 寿 者 。 张 允和 是 著 名 的苏 州九 如 巷 张 氏 四姐 妹 中 的老 二 。其 于 2 0 0 2
化 老 人 虽 然 已经 作 古 , 但 却都 曾昂 然 走 进 过 百 岁俱 乐部 , 成 为 当代 社 会倍 受 人们 敬 重 的
人瑞 智 者 。
1 O 6岁 。
再 说 杨 绛 杨绛 先生 1 0 5岁 仙 逝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其 夫 君 钱 钟 书 也 是 长 寿者 , 虽 不 能 与 夫 人 相 比, 却也以 8 8岁 高龄 仙 逝 。
最 后 说 周 有 光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 年,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中国哲学门”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 年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
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北大教授杨立华:有品味又不被束缚,生命才能自在

北⼤教授杨⽴华:有品味⼜不被束缚,⽣命才能⾃在讲师:杨⽴华现任北京⼤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师,北京⼤学研究⽣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
中国哲学认为变化是恒常的,中国⼈把这种变化理解为“⽇新”,是永不停息的创造。
受中国哲学影响,个⼈的价值观、⼈⽣观会发⽣什么变化?杨⽴华教授的讲解,深⼊浅出,⾮常值得⼀看。
本⽂要点:1、⼼灵的功能是什么?2、⼈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天道对⼈性、⼈欲有何影响?4、仁代表着怎样的⽣机?全⽂2600字⼁3分钟阅读1⼤⼈与⼩⼈怎么看待⼼灵和⾝体的从属关系?学术界主要有2种观点,⼀种是物理主⼼观,认为⾝体消失,⼼灵就消失,但⽆法被证明;另⼀种观点是⼼灵跟⾝体不同,但⼼灵同样是实体。
⼼灵的普遍原理,就是世界的普遍原理。
对此,孟⼦提出“尽其⼼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个弟⼦问孟⼦,说:“有的⼈成为⼤⼈,有的⼈成为⼩⼈,为什么有⼤⼩之分?”孟⼦回答:“所见道理识⼤⼩,从其⼤者是⼤⼈,从其⼩者是⼩⼈。
所谓⼤者,从⼼灵;所谓⼩者,从⽿⽬。
”孟⼦认为,⽿⽬之观是“不思⽽蔽于物”,具有遮蔽性、被动性。
⽿⽬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渠道,⽆论⽤什么⽅式,都是有局限的,因此,会遮蔽我们认知真理。
不同于⽿⽬之观,⼼灵的功能是“思”,“思”就是主动性和超越性。
⼈在有限的基础上向⽆限展开,本质在于⼈⼼的不断深⼊。
⼈⽣就是⼀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在追求⾃我超越。
打球、喝酒、挖地雷;就连佛教修炼,也会⽐禅定世界、⽐谁更虔诚。
追逐是没有尽头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其⼼”,充分发挥⼼灵的主动性。
顺应⼈性,也就是顺应天道。
2⼈与动物的区别《说⽂解字》⾥,⼈被定义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也就是说,⼈是天地万物孕育的最宝贵《说⽂解字》⾥,⼈被定义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也就是说,⼈是天地万物孕育的最宝贵的⽣命。
⼈的宝贵体现在哪⾥?或者说⼈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眼⽿⼝⿐⾆等⽣物特征的区别,是量的区别;会不会说话,会不会使⽤⼯具,能不能思考,有没有良知……这些才是质的区别。
乐天知命的大师冯友兰

姻本刊综合一、情绪稳定、内心平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
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易等车子修好后,他却晕倒了。
正是这种“不着急”的好脾气,造就了冯友兰的好身体。
冯先生的晚年遭遇到亡妻丧子之痛。
在他82岁时,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老伴突然去世。
他把悲痛埋在心头,只对女儿说:“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了。
”5年后,他在冯友兰,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享年95岁,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长寿老人。
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
冯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冯宗璞曾说:“父亲内心稳定和丰富,这可能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乐天知命的大师冯友兰四、作息时间很规律早晨,他准时收听广播,然后开始口授。
并让笔录者一丝不苟地记下来,当他完成了一段后,让助手念给他听,以便校正自己的思想。
一般上午他会连续工作三个小时,除非累到住进医院。
中午坚持午睡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有一段时间他先听人读报,然坚持锻炼身体。
第二天,重新开始滔滔不绝地他不吸烟独厚,一直胃口好。
他常自嘲,‘还有当饭桶的资格’。
一方面,我完全能体会,他是以为能做出饭来已经很不容易,再挑剔好坏,岂不让管饭的人为难。
”六、宽容豁达对曾经批斗过他的人,他能做到体谅,不计前嫌,忘记恩怨。
尽管冯友兰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风霜,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而是抛开以前,放眼未来。
他常对人讲:“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
百岁大家马寅初的长寿之道-马寅初

百岁大家马寅初的长寿之道|马寅初百岁大家马寅初的长寿之道|马寅初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
”这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说过的一句话。
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享百年之龄。
对于长寿,为什么马老有如此的自信?历经三个时代,一生坎坷,却享百岁高龄,到底有着怎样的养生之道呢?百岁大家关于自己的健康长寿之道,马寅初曾经做过这样的总结:一是靠体育锻炼,特别是常年不断地坚持锻炼;二是日常饮食起居有规律,注意适量的营养,不用吃什么贵重的营养滋补品;三是家庭生活和睦愉快,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凡事都想得开,不让烦恼缠身。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马寅初非常注意体育锻炼,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百岁高龄,从未间断。
他喜爱的体育运动多种多样,如太极拳、太极剑、骑马、游泳、跑步等。
他还常常利用节假日去爬山。
★游泳马寅初在北洋大学求学时,由于经济比较困难,营养跟不上,再加上课业繁重,身体一直比较虚弱。
留学耶鲁大学后,耶鲁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游泳,否则学业成绩再好也不能毕业。
正想好好锻炼身体的马寅初一有时间就往游泳馆里跑。
渐渐地,他的游泳技巧越来越娴熟,身体素质也逐渐好起来。
此后的数十年中,游泳成了马寅初的一项爱好。
无论是度假还是出访,他总不忘抽出时间去游泳。
在北大担任校长期间,马寅初经常到北大的“红湖”中畅游。
他有个绝招就是可以像躺在床上睡觉一样漂浮在水面上,让路过的师生们啧啧称奇。
一位北大校友回忆说:“进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身体出奇的棒。
在北京冬天那寒风刺骨的河岸上,老人家光着身子往冷水里跳。
”★冷热水浴在耶鲁求学时,马寅初还学到了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冷热水浴:先洗一刻钟的热水澡,让周身经络通畅;然后擦干身体,休息数分钟,再迅速进行几分钟的冷水浴。
冷热水浴可使血管一张一弛,热胀冷缩,保持血管弹性,这对维持血压正常,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是很有好处的。
自从应用这种锻炼方法,马寅初在耶鲁的这几年,身体一直非常健康,连感冒都很少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北大哲学系的教授都长寿,看完后我顿悟了!
本文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最近我看到北京大学的一篇报道很有意思,说北大哲学系的教授90岁以上
占整个教授的25%,80岁以上的占教授群体的50%以上,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
“长寿系”。
北大哲学系教授长寿,在此之前大家就应该有所耳闻,如冯友兰、梁漱溟、
张岱年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
这些哲学家们之所以长寿,应该跟他们善于
养心是分不开的,他们可以说是深谙保持心理健康之道。
北大哲学系的楼宇烈教授曾谈到,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
明理。
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
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
这其实是从三个境界透露了哲学家们养生的秘密。
生理养生——节欲
第一个原因是生理层面的,养生需要干什么?控制欲望,就是要少吃一点,
少睡一点,当然性功能也要降低一点,就是本能的东西要控制,要减少。
现在我经常听人说一天要少吃一顿,一周要少吃一天,具体我不知道是否健
康,但是吃七八成饱是对的,减少我们内脏功能的负担,所以生理层面最重要的
是节制欲望。
心理养生——养情
心理层面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要内心强大,要学会平和以外,可能最重要
的是要培养情趣。
人要有一些多的途径来分散、疏导你的压力,比如说爱好唱歌,那么心情不
好的时候就可以去唱歌,爱好购物、运动、手工等等也都是非常好的疏导压力方
法,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一定要培养一些情趣。
哲学养生——明理
这最高层面大概就是哲学层面的养生了,就是要明事理,内心豁达,任何事情在哲学家面前都不是问题。
我们现在强调饮食,强调运动,看来那些都不如心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健康了会更加长寿,至少心脑血管疾病不容易得,肿瘤不容易得,所以健康寿命会延长。
这个结论也不是凭空推断,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生活幸福感强烈的人,在未来五年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5%。
所以,心情好,大概就会长寿。
现在很多人心情不好,其实是给自己附加了太多条件,想要有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好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优美的环境。
每一条都达到确实太难了,事实上,如果大家有其中一条就应该满足了。
此外,要保持心理健康,在规划未来时,也不要设计得太过于远大,因为不是设计得越远越大越好,而是要设计得越近,离我们的目标越靠近越好。
我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碑文,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想要改变世界,当他成熟以后决定改变这个国家,因为这个世界他改变不了,他没有那么大能力。
等他进入暮年的时候,他发现只能改变他的家庭。
等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如果一开始就想着改变自己,之后慢慢改变这个家庭,也许将来他会改变这个国家,说不定他还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转载请注明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