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技术手册》
空气分离原理

空气分离原理
空气分离原理是指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分离出来的过程。
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
以及少量的水蒸气、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空气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压力摩擦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膜分离和气体液化等技术。
以下是其中两种常见的空气分离原理:
1. 压力摩擦吸附技术(PSA):该技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分子
的吸附选择性来实现分离。
通常情况下,吸附剂对氮气的亲和力较强,因此当空气通入吸附塔时,氮气会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而氧气等其他气体则通过吸附剂层,得到分离。
然后,在降低吸附塔的压力或提高吸附塔温度的条件下,吸附剂释放出吸附的氮气,以再生吸附剂,实现气体的分离和提纯。
2. 气体液化技术:该技术利用气体的不同沸点来实现分离。
根据不同气体的沸点特性,通过降低空气温度使其达到沸点以下,将氧气等易液化气体液化收集,而将剩余的氮气通过分流器排出。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氧气和工业氮气的生产中,因为在常温下氧气的沸点较低,而氮气的沸点较高,利用这一特性可实现它们的分离。
综上所述,空气分离原理主要包括压力摩擦吸附技术和气体液化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根据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对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有效分离和提纯,为空气分离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2023版

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2023版简介本技术手册为陶氏化学公司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提供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通过使用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您可以实现高效的液体和气体分离,适用于各种行业和应用领域。
产品特点- 高效分离: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能够高效分离液体和气体,去除悬浮物、颗粒和污染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效分离: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能够高效分离液体和气体,去除悬浮物、颗粒和污染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广泛适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适用于多个行业,包括食品与饮料、制药、化工、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广泛适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适用于多个行业,包括食品与饮料、制药、化工、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 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滤和纳滤膜产品,以满足您的特定需求。
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滤和纳滤膜产品,以满足您的特定需求。
- 可持续发展: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以其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以其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要应用领域食品与饮料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食品与饮料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可用于浓缩果汁、脱色、去除微生物和杂质等。
该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天然风味。
制药在制药领域,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可用于制备纯净水、去除微生物和颗粒、浓缩药物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化工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化工领域中可以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去除颜料和杂质、提取和浓缩溶液等。
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化工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电子和半导体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在电子和半导体行业中非常重要,可用于去除颗粒和杂质,提供超净水和空气。
这些技术有助于确保电子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结论陶氏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手册提供了对其产品和应用的全面介绍。
通过使用陶氏的过滤和纳滤膜技术,您可以获得高效的分离和提纯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干燥设备设计手册说明书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干燥设备设计手册>>13位ISBN编号:978711125875910位ISBN编号:7111258754出版时间:2009-7出版时间: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刘广文 编页数:915字数:199200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前言物料的干燥有多种方式,本书中所述的“干燥”是指通过热介质传递过程的蒸发现象去除湿物料中湿分的“热力干燥”过程。
干燥设备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干燥多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干燥操作是高耗能过程,因而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干燥设备投资较高,用户对干燥设备的选择十分慎重。
干燥设备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是干燥设备的形式复杂。
常用的干燥设备近五十种,派生出的结构更是难以计数。
干燥设备对物料有很强的针对性,所处理的物料更是千差万别,少有相同,更增加了干燥设备设计的复杂性。
因此,干燥设备具有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
所谓因人而异是指用户对产量、产品质量、能源种类、环保指标都有特定的标准;因物而异是指针对具体物料及产品要求进行设备及系统设计;因地而异是指设备安装场地的自然环境不同,设计条件也不同,有些设计参数必须依据设备安装地的条件而定。
干燥设备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它的非标准性,最佳的干燥设备常常是量身定做的专用设备。
多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干燥技术与干燥设备的进步,新结构、新机型不断出现,全面系统介绍新型干燥设备的参考材料为业内人士所盼。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在查阅近百部国内外干燥专著、逾千篇干燥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干燥设备设计手册》一书,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热力干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同时,书中还收集了大量物料的工业化数据,方便读者在工程设计时使用。
本书对干燥设备按篇、章进行分类。
工业用气体书籍

工业用气体书籍
有关工业用气体的书籍,你可以参考以下一些经典的著作:
《气体工程师手册》(Handbook of Industrial Gas Engineering)- Frank G. Kerry、Daniel M. Green
该手册涵盖了气体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气体的性质、生产、传输、储存和应用等。
《气体工程与技术》(Industrial Gases Processing)- Frank G. Kerry
本书深入介绍了气体的生产、提纯、分离、储存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工艺。
《气体分离技术》(Gas Separation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Douglas M. Ruthven
该书主要关注气体分离技术,介绍了吸附过程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包括吸附剂的选择、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气体工艺技术》(Gas Processors Suppliers Association Engineering Data Book)- GPSA
由气体加工供应商协会(GPSA)编写的工程数据手册,包含了丰富的气体工程数据和技术信息。
《气体液化工程》(Cryogenic Engineering)- Thomas M. Flynn
介绍了液化气体技术,包括液化气体的性质、液化过程、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请注意,书籍的选择还取决于你具体感兴趣的气体领域,例如空气分离、氢气、氮气、氧气等。
在选择书籍时,建议查看目录和书籍评论,以确保其符合你的学术和应用需求。
石油化工设备设计选用手册说明书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石油化工设备设计选用手册>>13位ISBN编号:978712202435010位ISBN编号:7122024350出版时间:2008-9出版时间: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组织 编写,金国淼 等编页数:426字数:68100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前言《石油化工设备设计选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手册》着眼于工程,强调设计、选用,目的是使工程公司、生产企业中的工艺、设备技术人员能据此设计、选用到最佳设备。
本《手册》突出工程性、工艺性、实用性。
为保证《手册》的工程实用性,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编委会,确定了《手册》的编写要求,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参与撰写,并由编委会负责《手册》的审稿及协调工作。
《手册》对每一类设备的作用、适用场合、分类与形式、选用要求进行阐述,主要介绍该类设备选用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计算以及本类设备的制造检验特殊要求,同时也涉及该类设备的标准及零部件标准(重点在于如何应用)以及相关应用软件。
本《手册》包括工艺型设备,如《换热器》、《反应器》、《塔器》、《干燥器》、《除尘器》、《工业炉》、《机泵选用》等;材料结构型设备,如《石化设备用钢》、《承压容器》、《储存容器》、《有色金属制容器》、《搪玻璃容器》等,共12个分册。
本书为《干燥器》分册。
内容以工程应用、设计选用为主,阐述了干燥过程的基础原理,介绍了箱式干燥器、带式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回转圆筒干燥器、转鼓干燥器、搅拌式干燥器、冷冻干燥器、微波干燥器、高频干燥器和组合干燥器等的干燥原理、结构设计、技术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干燥系统辅助装置,如除尘器、供排料器、加热装置、风机和电机等的选用等内容。
本书第1章、第2章、第7章、第13章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翁颐庆编写,第6章由上海化工研究院苗纪文编写,第3章、第4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4章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金国淼编写。
脱气膜元件及脱气设备使用手册

* 这就驱使从液体中的气体从液体移向气体。
液/气接触面在孔隙位置脱气膜元件具有脱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寿命5年以上)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以下二方面来达到:n 采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孔隙率达到50%以上,分布均匀,脱气效率高,强度高;n 专利的布水结构,布水均匀使水放射形的流经中空纤维膜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了气体透过膜的几率。
3、根据不同的脱气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模式,常用的有三种模式(见图3):二、加气吹脱操作模式加气吹脱模式是待脱气的液体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流动,在中空纤维膜的内侧通压缩气体(通常为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气体吹扫的目的是为了将膜内侧的待脱除气体分压降低至几乎为零。
气相和液相总是要趋向动态的溶解平衡点,由于分压不同,液相中的气体就不断由液相向膜内侧的气相移动,并由吹扫气体带走。
这就降低了液相中的溶解气体浓度。
从而达到脱除气体的目的。
注:加气吹脱操作模式常见的应用是在二级反渗透系统之间脱除CO2,或者在进EDI系统前脱除CO2,通过多级串联,可以把CO2浓度降低至1ppm。
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1、加气体侧的基本配置和操作:当使用压缩气体作为吹扫气体时仪表基本配置(参见图4)。
2、脱除二氧化碳时可以采用压缩气体或无油的压缩空气,基本操作步骤:1) 通过调整压力调节阀门(PCV201),把进气压力设置压力在0.7 kg/cm2以下。
2) 通过调整针形阀门(V-212),观察流量计至设计的空气流量。
3) 通空气到每根脱气膜组件。
4) 出气气体排放到一个开阔地带以避免在密闭空间内氧气耗尽.。
5) 如果采用压缩空气,必须是无油压缩空气的。
6) 如果在高纯度要求的情况下,在压力调节阀门之前须采用0.2微米空气过滤器;一般工业应用采用1.0微米过滤器即可。
如果在脱除二氧化碳时没有压缩气体或无油压缩空气,可以使用鼓风机进行空气扫除。
鼓风机的选择可以根据脱气膜需要的风量以及气相侧的压降来确定。
吹风机的出风温度不能升高(>30℃)过高的空气温度会影响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寿命。
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

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目录:一.氧压工技术操作规程二.氧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氧压工岗位安全职责四.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及各种制度五.掌握岗位设备性能六.岗位上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救援预案七.事故现场的急救方法八.对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科学认识和正确使用九.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十.对制氧厂生产环境的了解十一. 对氧气、氮气的了解十二. 对6S管理的了解十三. 对班组八项基本作业制度的掌握十四. 对制氧厂经常涉及到的以下危险作业有关知识的了解十五.氧压工安全作业程序氧、氮压机技术操作规程一、试车:1 、必须用干燥的空气或氮气。
2 、仔细开好氧压机试车用的各阀。
3 、检查曲轴箱油位。
4 、打开冷却水上水回水管路阀门,向压缩机和冷却器通水。
5 、关闭氧气吸入,排出及旁通管路的阀门。
6 、全开试车吸入管及放空管上的截止阀。
7 、盘车数圈,检查有无异常。
8 、在压缩机正式启动前,应打开压缩机与电机的连轴器进行电机试车,检查电机转向,当各部位均无异常声响,电机电压,电流,温度均正常时,停车装上联轴螺栓。
9 、启动辅助油泵,向各润滑点供油,油压不低于0.15Mpa。
10、按启动电钮启动电机。
11、电机转速和油泵压力均正常时,无负荷运转,观察压缩机各部位有无异常声响及发热情况,停车检查各摩擦部位温度,如无异常可重新开车。
12、逐步关小放空阀,升压至1-2Mpa各运转1小时,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音响和发热等情况。
13、升压至3Mpa,运转4小时检查各级进,排气温度,压力,电流,调节冷却水量,使回水温度低于40℃,观察压缩机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及发热情况,气阀工作是否正常。
14、继续升压,试吹各级安全阀。
15、检查调整各级联锁装置。
二、启车1、检查曲轴箱油位不低于最低启车油位。
2、启动辅助油泵,油压不低于0.15Mpa,水压正常。
3、全开各路冷却水进水回水阀。
4、盘车两圈有无异常,检查飞轮护栏摆放。
成套空分设备安装及调试手册

成套空分设备安装及调试手册本手册严格按照标准规范,针对本公司的产品特点及安装、调试中的常见问题,整理成册,旨在集中大家智慧,为外出服务人员在现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切实搞好公司售后服务。
第一部分设备安装1由本公司组队安装或调试,应明确带队人(一般以指导安装人员或熟练的调试工为带队人),执行带队人负责制。
2带队人职责;2.1带队人应熟悉安装合同,明确安装任务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职责范围,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积极性;2.2带队人应熟练掌握安装成套设备的工艺流程要求,明确本公司产品特点及对安装的特殊要求;2.3带队人应掌握工程设计院的施工要求,并仔细与所安装设备的工艺流程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工程设计院、设备供应商协调;当工程图与我公司流程图不一致时,原则上应按本公司流程图布管,同时将更改意见及时与设计院及本公司项目工程师沟通,达成一致;2.4带队人应掌握压力容器、管道的安装规范,通过用户积极与当地技术监督局、锅监所沟通,办好安装的开工报告,提供安装队资质报告及其他必备资料,容器资料备案,明确安装竣工所应提供资料及相关手续,竣工验收要求,特别是压力管道需要拍片的要求;2.5带队人应根据合同及用户要求,合理编排安装工作计划,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计划修整,在时间进度上产生分歧时,应与用户积极沟通,协商一致;2.6调试人员到现场后,应与调试人员一起编排详细的调试及移交计划,及时与用户沟通,使用户提前明确通电通水等配套工程的进度要求及用户相关调试人员的配合;2.7成套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该办理安装报告,提请用户及当地锅监所验收;2.8带队人办理设备安装移交工作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在现场解决用户提出的遗留问题。
2.9带队人应主动与公司相关部门联系解决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据现场情况提前通知经办部门要至现场的各专业人员时间或货物时间(如珠光砂等)。
3安装的一般步骤3.1基础复核,根据工程设计院基础图和设备实际基础尺寸,找出基准线对基础尺寸进行实测,基础粗糙度要求复核,发现问题,则通过用户或工程设计院向施工方提出整改要求;3.2设备进行就位,根据设计院的平面布置图,确定设备操作面进行就位;3.2.1动设备一般要求垫高5厘米,静设备一般要求垫高2厘米;3.2.2校水平,所有设备都必须校水平,复核后进行二次灌浆,基础牢固后紧好地脚螺栓;3.2.3校垂直,所有立式设备如储气罐、分馏塔等均需校垂直,分馏塔垂直应以塔内的精馏塔为基准,以90度的方位校二侧面,其偏差控制在千分之一内,或以分馏塔的校正块为基准,其偏差控制在千分之一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分离技术手册》为赶超殴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我所组织专家汇编了《空气分离技术手册》,本手册精选,整理,加工国内外近期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专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手册是从事空气分离技术研究,设计,生产等单位最珍贵的技术资料,也是图书馆藏书必备的工具书。
款到后即可寄出资料,并付国家正式税务发票。
汇款寄:抚顺市新华应用技术研究所邮编:113008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抚顺分行营业部主编:许万江帐号:07050209092450877-------92 联系人:顾奎国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街凤翔路19---1号101 传真电话:0413-----2425012电话:0413——2425012,0413——2420636 电子信箱:xhyy@ 网址:第1集180.00元第2集180.00元第3集180.00元第四集180.00元一集目录1空气分离法及装置2空气分离装置3空气分离用变压吸附过程和装置4改进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工艺5低温分离空气的方法和空气分离装置6监测空气分离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装置7通过精馏进行空气分离的方法及设备8空气分离工艺和装备9空气分离方法及设备10空气分离方法11带有空气排放器组件的空气分离设备12空气分离填料13空气分离填料14全低压空气分离新工艺15空气分离前的净化16用变压器吸附进行空气分离的改进方法17带液态空气汽提低温空气分离系统18采用温膨胀器和冷膨胀器的空气分离法19空气分离系统的模型控制方法20监测空气分离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装置二集目录1空气深冷分离方法及设备2利用深冷蒸馏分离空气的方法及设备3深冷机组结构4深冷机组压力安全结构5一种深冷机组结构6利用无规填料的深冷分离空气7使用不同密度填料的深冷分流系统8深冷分离9生产深冷液化工业气体的系统10净化器和交流换热器相组合的空气深冷分离方法11用多组分致冷剂流体致冷进行低温龙其深冷分离方法12用于低温空气分离装置的混合物存化器13生产高压气体产器的低温空气分离系统14具有双进气侧冷凝器的低温空气分离系统15具有双产品侧冷凝器的低温空气分离系统16用于低温空气分离的快速再起动系统17具有热透平循环系统的低温空气分离三集目录1按照需求变化的模式供给气态氧的空气分离方法2从低温空气分离体系中回收氧的方法3共同产氧的多塔氧发生器4制备氧的有效方法5制备氧的多膨胀器和冷压缩机法6制备氧的多膨胀器法7生产中纯度氧的方法和设备8用一双塔加一辅助低压塔生产中纯度氧的方法9从低温空气分离设备进行超高纯氧的生产10与超高纯度氧净化器相结合的超高纯度氧蒸馏装置11通过压力摆动吸附生产高纯度氧12由低温空气分离方法生产氧13膜法联合制氧工艺方法14生产气体氧用深冷空气分离系统15用于生产多种纯度氧气的深冷精馏体系16以非恒产率生产氧产品的深冷精馏系统17用低温蒸馏法生产氧气的工艺和设备18空气蒸馏制氧的方法和设备四集目录1空气纤维膜装置及把气态空气分离成富氧和氮流体的方法2生产高压氧和高压氮的空气分离流程3生产中纯度氧的中纯度氮的低温空气分离方法4氧气和氮气的生产方法5通过泵液生产高压氮的低温空气分离方法6用于空气分离工艺的氮选择吸附的沸石吸附剂7生产氮的空气分离方法和装置8空气分离方法生产氮的装置9用高压塔和或多个低压塔生产高压氮的方法10用蒸馏器低温蒸馏制氮的方法11大量回收氩和提取中压氮的空气分离方法和设备12以高氩回收率从空气分离系统最大限度回收氩气的工艺13从低温空气分离装置回收和纯化氩的方法和设备14由低温空气分离方法生产氩15深冷吸附净化氩16多组份流体的蒸馏流程和由低温空气分离流程生产富氩流的流程17从空分主塔直接生产富氪/氙物料的方法我国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现状及展望陈健古共伟郜豫川(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成都,610225)提要介绍了我国变压吸附技术近十多年发展状况及变压吸附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对今后的应用和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变压吸附,吸附,气体分离,展望1 变变压吸附(简称PSA)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上新崛起的气体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吸附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化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
PSA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应用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能耗低、流程简单、产品气纯度高等优点,在工业上迅速得到推广,从1981年至今已建成的各类具有一定规模的PSA工业装置400余套,用于氢气的提纯、CO2的提纯(制取食品级CO2)、CO的提纯、变换气脱除CO2、天然气的净化、空分制O2和N2、煤矿瓦斯气浓缩CH4、浓缩和提纯乙烯等领域。
与其他气体分离技术相比,PSA技术有以下特点:(1)低能耗,PSA工艺所要求的压力一般在0.1~2.5MPa,一些有压力的气源可省去再次加压的能耗;(2)可获得高纯度的产品气,如PSA制氢装置,产品H2质量分数(下同)可达98.0%~99.999%;(3)工艺流程简单,可实现多种气体的分离,对水、硫化物、氨、烃类等杂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4)装置的运行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启动后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合格产品。
2 我国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2.1 氢气的分离提纯氢气分离提纯是PSA技术中最早实现工业化的领域。
我国第一套PSA工业装置由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研究设计,1982年建于上海吴淞化肥厂,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
PSA提氢装置所采用的气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煤、天然气、重油为原料造气或用甲醇、氨裂解制备的含氢气源;另一类为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氢尾气,如炼油厂含氢尾气、合成氨弛放气,炭黑尾气、DMF尾气、甲醛及甲醇尾气等。
一般而言,含氢气30%以上的混合气可作为PSA提纯氢气的气源。
从弛放气中回收氢气是合成氨厂普遍采用的节能措施,回收的氢气用于生产比氨的产值高得多的化工产品,如双氧水、硬化油、甲醇、山梨醇、人造黄油等。
目前有200余套从各种工业废气中提纯氢气的PSA装置投入使用。
氢气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保护气,主要用作硅钢及其他特殊钢材的退火保护。
早期的保护用氢气均由高电耗的电解法提供。
钢厂有丰富的含氢气源(如焦炉煤气)。
第一套从焦炉气中提纯氢气的PSA装置于1990年在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氢气生产能力为1000 m3/h(标准),纯度达99.999 %,用作硅钢片光亮退火的保护气。
原电解法制氢装置氢气耗电6~7 kWh/m3,PSA 法从焦炉气中提纯氢气仅为0.5 kWh/m3。
继武汉钢铁公司之后,我国几大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攀枝花钢铁公司等)纷纷采用PSA技术取代电解法制氢。
石油炼制过程需要大量氢气,同时石油加工过程中又产生大量含氢尾气(如加氢裂化尾气、催化重整副产气、回炼渣油的催化裂化干气等),这些尾气有很大的回收价值。
用于石化工业的PSA 提氢装置规模较大,原料气处理能力一般在1万m3/h(标准)以上,国外最大的PSA制氢装置处理气量已超过10万m3/h(标准)。
1994年12月在镇海炼化公司5 万m3/h(标准)PSA制氢装置国际招标中,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中标,这套亚洲目前最大的PSA制氢装置已于1996年底投入运行。
2.2 变换气脱碳用于合成氨厂的PSA脱碳装置,根据合成氨厂的不同需要分为两种工艺,一种是代替碳化以增产液氨为目的PSA脱碳工艺,脱碳后净化气CO2含量小于0.25%,直接送精炼工序。
脱碳气中CO2一般在0.1 %~0.2 %之间,该脱碳工艺在脱除CO2的同时,将大部分杂质(如CH4、CO)脱除。
1991年8月在湖北襄阳氮肥厂建成了第一套PSA从合成氨变换气中脱除CO2的工业装置,与其他脱碳方法相比,PSA脱碳在技术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一种PSA脱碳工艺是将脱碳净化气用于甲醇生产,脱除CO2的同时,保留变换气中的CO,一般将脱碳气中CO2含量控制在1 %~5 %的水平,该工艺CO收率可达到90%以上。
目前在合成氨厂已有40多套PSA脱碳装置投入运行,PSA脱碳装置最大处理气量可达5万m3/h(标准)以上。
现有的PSA变换气脱碳工艺得到的解吸气含有80 %~90 %CO2,直接放空。
CO2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将脱碳得到的解吸气回收,将为工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种新的PSA脱碳工艺已完成试验研究,该工艺可以在脱碳的同时将CO2提纯到98.5 %~99.99 %,回收的CO2可作为尿素生产的原料气或作工业和食品用。
2.3 CO分离提纯CO是C1化学的基础原料气,可用于多种羰基化学产品的合成。
目前,采用固体吸附剂分离CO的PSA工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采用化学吸附的专用吸附剂工艺;另一类是采用物理吸附的常规吸附剂工艺。
前一种工艺采用CO专用铜系吸附剂,混合气体可在PSA装置内一步实现CO与CO2等杂质的分离,这类工艺又称一段法PSA提纯CO工艺。
后一种工艺采用常规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CO的吸附能力介于混合气体中其他杂质组分之间,通常采用两套串接的PSA装置进行CO的分离提纯,第一步脱除CO2等吸附能力较强的气体,第二步再从剩余混合气中分离提纯CO,这种工艺又称二段法PSA提CO工艺。
一段法在工艺流程简化方面有一定的特点,但目前一段法所用的专用吸附剂在国内外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及工业试运转阶段。
国内目前亦有不少单位在进行CO专用铜系吸附剂的研究,其中北京大学CO专用吸附剂研制已取得较大进展,据称可供工业化应用,但目前尚未见到实现工业化的进一步报道。
二段法PSA提纯CO工艺由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成功,并于1993年分别在山东淄博有机胺厂和浙江江山化工总厂建成了生产CO能力为500 m3/h(标准)的工业装置。
1996年在山东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建成1500 m3/h(标准)提纯CO的PSA装置,与亚洲最大的甲酸生产装置配套。
正在设计中的3000 m3/h(标准)PSA分离提纯CO装置将建于上海吴泾化工总厂,为引进的年产10 万t醋酸装置提供CO气源,缓解原装置CO气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冶金行业中有丰富的CO资源,如高炉气(BFG)、转炉气(LDG)等含有大量的CO,特别是高炉气,由于CO热值较低,难以直接利用。
一种专门用于处理高炉气的PSA新工艺已经完成试验研究,该工艺可使高炉气中的CO浓缩到70 %以上,使高炉气的热值提高到7500 kJ/m 3(标准),用作冶金工业燃气。
转炉气、黄磷尾气含CO浓度较高,是PSA技术提纯CO的理想气源。
2.4 CO2的分离提纯PSA分离提纯CO2技术于1986年工业化,可从油田伴生气、食品发酵气、合成氨变换气、石灰窑气、烟道气、甲醇裂解气等气源中提纯CO2,以满足CO2的多种工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