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园林灌溉系统
第二节-园林灌溉系统

不规则区域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3、管网布置
(1)注意事项
① 管道总长度短,造价低 ② 有利于管理(支管控制阀设在路边等) ③ 在平原区,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山区支管沿等高线布置 ④ 管线纵剖面力求平顺,减少折点(避免负压) ⑤ 20%原则(同一轮灌区内,任意两喷头之间的压差应小 于
喷头工作压力的20%) ⑥ 陡坡上(下坡)--缩小管径;(上坡)管道不宜太长 ⑦ 水源应在地块中央,经济
第二章 园林给排水工程
第二节 风景园林灌溉系统
上节内容回顾
1、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各自特点? 2、用水定额、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3、经济流速 4、水头损失概念及其分类? 5、树枝状管网的计算步骤
本节主要内容
一、喷灌系统的组成简介 二、喷灌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素 三、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 四、微灌系统设计简介
多应用在大型花圃、苗圃以及菜地,公园的树林区也 可以运用。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
二、喷灌系统主要技术因素
“三要素”
(一)喷灌强度 (二)喷灌均匀度 (三)水滴打击强度
(一)、喷灌强度
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表示。
点喷灌强度(计算均匀度的重要数据;也是衡量是否有地面
积水的重要指标)
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与支管数
同时工作的喷头数:N头=(A/ab)*(t/T设C)
式中:A—整个喷灌系统的面积
C—一天中喷灌系统有效工作小时数
同时工作的支管数 N支=N喷头/n喷头 式中: n喷头—一根支管上的喷头数 N喷头—同时工作的喷头数
支管轮灌方式
四、滴灌
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水送到灌 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 种灌溉方法。
园林工程——喷灌系统

二、喷灌系统的类型 按喷灌方式,喷灌系统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半固定 式三类。
1.移动式喷灌系统 此种形式要求灌溉区有天然地表水源(江、河、潮、池、 沼等),其动力(电动机或汽、柴油发动机)、水泵、管道 和喷头等是可以移动的。此系统投资较少,机动性强, 但管理工作强度大,适用于天然水源充裕的水网地区的 园林绿地、苗圃、花圃的灌溉。
(2)地理式喷头: 是指非工作状态下埋藏在地面以下的喷头。工作时,这类喷头 的喷芯部分 在水压的作用下伸出地面,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喷 洒;当关闭水源,水压消失,喷芯在弹簧的作用 下又缩回地 面。地埋式喷头构造复杂、工作压力较高,其最大优点是不影 响园林景观效果、不妨碍活动,射程、射角及覆盖角度等喷洒 性能易于调节,雾化效果好,适合于不规则区域的喷灌,能够 更好地满足园林绿地和运动场草坪的专业化喷灌要求。
3.喷灌系统选型 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喷灌区域的地形地貌、 水源条件、可投入资金数量、期望使用年限等 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喷灌系统。
4.喷头选型与布置 (1)技术要求。喷头选型与布置,首先应该满 足技术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喷灌强度、喷灌 均匀度和水滴打击强度等。 ①喷灌强度。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就是在单位 时间喷洒于田间的水层深度,单位一般为mm /h。喷灌强度过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或积水, 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浪到破坏,灌溉效果差; 反之,喷灌强度过小,喷灌时间延长,水分蒸 发损失大。
5.喷管系统的水力计算: 1.总压力计算 首先找出供水量最不利点 H=H1+H2+H3+H4 H:不力点需要的压力,即系统的总压力。 H1:不力点的地面高程与供水点地面高程差。 H2:管道总损失 H3:立管高度 H4:喷头的工作压力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原则就是在较少投资得前提下, 维持较好得绿地景观效果, 实现绿地节水, 减少维护费用。
本章系统介绍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得类型与基础知识, 提出不同绿地植被类型得节水灌溉模式, 从设计步骤、灌水器选型与布置、管网水力计算、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得主要步骤。
第一节设计基础知识一、绿地灌溉系统组成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自动控制设备、排水设施等6部分组成, 如图7-1所示。
灌溉系统首部枢纽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中最重要得部分, 包括水泵、逆止阀、施肥装置、过滤器、测量仪表(压力、流量等)等, 主要功能就是为灌水器提供流量可靠、压力稳定、水质合格得灌溉水源, 同时实现施肥功能。
首部系统得设备选型与系统选型、水源条件、灌水器类型、乾灌组设置、控制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输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干管, 配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支管、毛管。
绿地灌溉系统一般分成不同小区, 各小区间得管网相对独立, 一个或几个小区组成一个轮灌第216页组。
输水管网与各小区之间一般设有阀门与压力调节器, 以保障每个轮灌组在压力稳定得前提下实现分区控制。
灌水器主要指地埋式喷头、微喷头、滴灌管、滴头等, 灌水器得选择与绿地结构与类型(主要指乔、灌、草耗水特性)、土壤人渗性能、雾化要求等条件有关。
自动控制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得关键设备之-, 可以实现定时、定量供水灌溉, 与手动控制相比, 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节约用水, 提高城市绿地得管理与养护水平。
排水设施一般由泄水阀、渗水井(或排入河流、城市排水管网等)组成, 用于管网冲洗或冬季泄水防冻, 地势平坦得城市绿地一般在每个灌溉小区得末端设置排水设施, 地形不平坦得绿地一般在灌溉小区地势较低处设置排水设施。
二、设计基础资料绿地灌溉工程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得一部分, 因此, 在设计之前要调查收集计划灌溉区域及其附近得水源、气象、地形、土壤、植物等资料, 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得灌溉试验资料、能源及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对水利得要求等资料, 为灌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灌溉系统管网水力学计算

• 计算公式:
L = B*
d *h
式中:L-射程(m) d-喷嘴直径(mm) h-压力水头(m) B-单位换算系数,当 α = 3 2 o B=1.4, 当 α = 2 4 o , α = 2 1 o 别减少2%和4%。 射程分
• 影响射程的因素
• 举例:
计算下列条件下喷头的射程,喷嘴直径1.2英寸, 压力水头h=600kPa,α = 2 5 o
不同模式的组合
曲线边界
可采用从正方形或矩 形模式变到平行四边 形或三角形模式布置 喷头,还可以再变到 原来的布置模式。这 样既灌溉整个区域, 同时避免在曲线边界 以内喷头过于集中和 灌溉区域超出边界。
边角区域喷头的布置
• 在地块的边角区域,因喷头往往是半圆 或90度而不是全圆喷洒,若选配的喷嘴 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则该 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 间。所以,为保证系统良好的喷洒均匀 度,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 块中间的喷头小2-3个级别的喷嘴。
第三节 喷头的组合
几 种 常 用 的 喷 头 组 合 方 式
正方形布置
水量偏少
正方形布置
• 正方形布置方式灌水覆盖度较差,其原 因是因为对角线上两个喷头间距比边线 上的要长。当边线上两个喷头间距为喷 头的射程时(即50%法),对角线上两个 喷头间距则为射程的70%,使得正方形中 心喷水量偏少。
q = A * Cd * d 2 *
m
3
H
式中:q-喷嘴流量(L/h) Cd-流量系数(=0.9~0.96) d-喷嘴直径(mm) H-喷嘴进口压力(m)
A-单位换算系数(上述单位时A=12.5作压力300kPa, 假定Cd=0.94, 计算其流量, 并与样本对比。
园林绿地灌溉跟排水第一节资料文档

第一节 园林绿地灌溉与排水的重要性
一 、水对园林绿地植物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 “有收无
收在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
有植物。
(一)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1、水分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植物细胞原生质一般含水量在80%以上,这样才可
使原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 进行。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 细胞生命活动大大减缓(例如休眠种子)。
2、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 水是植物体内重要生理生化反应的底物之
一,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 分解的过程中均有水的参与。
3、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只能吸收溶于水中的
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而且只有溶于水中这些 物质才能在植物体内运转与分配。一方面,水 是物质溶解的溶剂和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媒介; 另一方面,植物体内的水分流动,把整个植物 体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灌溉排水工程也有所发展。
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沦为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水利在局部地区虽有所发展,但是 总的来说则是日趋衰落。19世纪后期,由于西方近代科学 技术传入中国,一批水利学者从国外学习归来,开办水利 学校,传播先进科学技术。 1914年,我国第一所水利专科 学校——河海工科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 1917年以后,长 江、黄河等流域相继设立水利机构,进行流域内水利发展 的规划和工程设计工作。 1930年由李仪祉先生主持,开始 用现代技术修建陕西省泾惠渠,以后又相继兴建了渭惠渠、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统一国力强盛时期,也是灌溉排 水工程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西汉前期的水利建设大 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兴建的灌溉工程,当时号称灌田4万顷, 使关中地区成为我国最早的基本经济区,于是“秦以富强, 卒并诸侯。”汉武帝时,引渭水开了漕运和灌溉两用的漕 渠,以后又建了引北洛河的龙首渠,引泾水的白渠及引渭 灌溉的成国渠。汉代除在统治的腹心地区渭河和汾河谷地 修建灌溉工程外,还为了巩固边防、屯兵垦殖,在西北边 疆河西走廊和黄河河套地区也修建了一些大型渠道引水工
园林喷灌系统管道安装技术基础知识介绍

园林喷灌系统管道安装技术基础知识介绍管道安装是绿地喷灌工程中的主要施工项目。
受运输条件限制,管材的供货长度一般为4或6米,现场安装工作量较大。
管道安装用工一般占总用工量的一半以上。
所以,了解绿地喷灌系统管道安装的基本要求,掌握管道安装的施工方法,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非常必要。
一、基本要求管道敷设应在槽床标高和管道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管道的最大承受压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得采用无测压试验报告的产品。
敷设管道前要对管材、管件、密封圈等重新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有质量问题的均不得采用。
在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刚性接口管道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因温差产生的应力而破坏管道及接口的措施。
胶合承插接口不宜在低于5℃的气温下施工,密封圈接口不宜在低于-10℃的气温下施工。
管材应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槽床激烈碰撞。
一般情况下,将单根管道放入沟槽内粘接。
当管径小于32毫米时,也可将2或3根管材在沟槽上接好,再平稳地放入沟槽内。
在安装法兰接口的阀门和管件时,应采取防止造成外加拉应力的措施。
口径大于100毫米的阀门下应设支墩。
管道在敷设过程中可以适当弯曲,但曲率半径不得小于管径的300倍。
在管道穿墙处,应设预留孔或安装套管,在套管范围内管道不得有接口,管道与套管之间应用油麻堵塞。
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时,应设钢筋混凝土板或钢套管,套管的内径应根据喷灌管道的管径和套管长度确定,便于施工和维修。
管道安装施工中断时,应采取管口封堵措施,防止杂物进入。
施工结束后,敷设管道时所用的垫块应及时拆除。
管道系统中设置的阀门井的井壁应勾缝,管道穿墙处应进行砖混封堵,防止地表水夹带泥土泄入。
阀门井底用砾石回填,满足阀门井的泄水要求。
二、管道连接对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其连接方法也不相同。
由于硬聚氯乙烯(PVC)管在绿地喷灌系统中被普遍采用。
硬聚氯乙烯管道的连接方式有冷接法和热接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能满足喷灌系统管网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但由于冷接法无需加热设备,便于现场操作,故广泛用于绿地喷灌工程。
第六章草坪灌水与排水

土壤资料主要是在喷灌系统控制区域内,地表层以下 40-60 厘 米深度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水分特性等资料。 在草坪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中,收集这些资料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喷灌 形成的降水强度与土壤持水、保水、渗透性能的配合,以便选择合 适的喷头,同时,了解土壤性质也是为草坪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三、灌溉需水量的确定
2
草坪学教案与讲义
无风的情况下,一定喷灌强度下的喷头喷洒的距离。 对于喷头流量≧0.25m3/h 时,喷头射程是指雨量桶收集雨量为 0.3mm/h 点的距离;
对于喷头流量﹤0.25m3/h 时,喷头射程是指雨量桶收集雨量为 0.15mm/h 点的距离。 3、喷头流量
喷头单位时间内经喷头喷出的水量,用 m3/h 或升/分钟表示。 4、喷灌强度
本章参考 书目与资
料
教学过程
《草坪科学与管理》胡林、边秀举、阳新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黄复瑞 中国农业出版社
灌溉渠道系统课件

– 渠道顺直、减少建筑物数量和规模 – 渠道填方和挖方量尽可能接近。 – 用水单位和渠道独 立。
• 4、斗渠、农渠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 – 各级渠道相互垂直,间距适宜。
• 5、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 发电、养殖、工业和城镇供水等。
第一节 渠系概述
• 一、灌溉渠系组成: • 1.灌溉渠道
– 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 – 有些情况下可能多于或少于四级。
• 2.退水、泄水渠道
– 主要用于保证渠系安全运行。一般在干、支 渠末端应设置退水渠。
二、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 1、 干渠布置在高处,以控制较大面积。 – 对于局部高低存在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灌水 方法解决。
✓改善生产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 • 3〕因地制宜; • 4〕长远规划,预留发展余地。
条田规划
• 条田概念:
– 农渠河农沟之间的田块
• 条田的要求:
– 排水要求(100-200米):
• 排涝:淹水时间和深度 • 降渍:控制地下水位
– 机耕要求,以400-800米为宜 – 管理要求:一般需要在1-2d灌完
– 若不满足,可利用倒虹吸。
3〕倒虹吸
• 利用压力沟道代替渠道从沟或路下穿过。 • 使用条件
• 渠道水位高于路面或沟、河水位,但渠道底部低 于路面或沟、河洪水位时;
• 渠底高于路面,但是净空无法满足交通要求
4〕涵洞:渠道与道路交叉,渠水 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小时;
5) 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 水位低于路面,流量较大时采用。
• 1〕跌水:用于落差较小的陡坎; • 2〕陡坡:落差较大时;
5、泄水建筑物
• 泻水闸、溢流堰 •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园林给排水工程
第二节 风景园林灌溉系统
风景园林学院 刘爱丽
上节内容回顾
1、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各自特点? 2、用水定额、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3、经济流速 4、水头损失概念及其分类? 5、树枝状管网的计算步骤
本节主要内容
一、喷灌系统的组成简介 二、喷灌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素 三、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
• 喷灌均匀度:是指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非常均匀
不均匀
(三)、水滴打击强度
• 水滴打击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受水面积所获得的水滴撞击能 量。它与水滴大小、降落速度和密集程度有关。 • 实践中一般用水滴直径或雾化指标来间接反映水滴打击强度。
雾化指标
Pd
H 喷头工作水头 d 喷嘴直径
‘水力中心’(水源)
坏 好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3、管网布置 (2)布置方式—单水源
“一”字型 “L”字形
“T”字形
“H”形
长“一”字形
梳齿形
鱼骨形
扩大的梳齿形
扩大的鱼骨形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4、喷灌的灌溉制度
设计灌水定额 M设毛=H(θ max-θ min)/η
式中:
(mm)
H—计划湿润层深度(m),400-600mm η —喷灌水利用系数 θ max—灌后土层允许达到的含水量上限 θ min—灌前土层含水量下限
①有封闭边界的首先在边界的转折点上布置喷头(角) ②在转折点的边界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要求喷头的间距 尽量相等(边) ③在边界区域里布置喷头,要求喷头的密度尽量相等(中间)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2、喷头布置 (3)组合方式
也叫喷头的组合形式,指各喷头的相对位置的安排。 在喷头射程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布置形式,其支管和喷头的 间距也不相同。 教材表2-13是常用的几种喷头布置形式和有效控制面积及使 用范围。
(一) 滴灌系统的组成
(二)滴灌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1)各级管道互相垂直—管长最短
(2)毛管沿等高线布置—保证各滴头工作压力一 致,灌水均匀 (3)毛管应和耕作方向一致—有利于耕作和移动 (4)毛管应尽可能在支管两侧对称布置 (5)水源尽可能布置在灌区中间—水头损失小
(三) 滴头与毛管布置方式
喷灌的优点
① 省水、增产 ② 省劳力
喷灌的缺点
① 投资较高。 ② 受风和空气温度影 响大。 ③ 技术要求高。
③ 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 防止土壤冲刷和盐碱 化
④ 高、中压灌耗能较
大。
一、 喷灌系统的组成简介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T50085 2007
(一)喷灌系统组成 水源工程、动力装置、管道系统、喷头、控制器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2、喷头布置 (3)组合方式(p72表2-13)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2、喷头布置 (3)组合方式
一般喷头布置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布置, 其灌溉强度不同,因此需要分区。
应用 实例
方形区域
应用 实例
狭长区域
应用 实例
不规则区域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3、管网布置 (1)注意事项
滴头密度根据作物密度不同 单行直线布置
双行直线布置
单行带环状布置
单行带微管布置
※湿润比
湿润区
滴灌带
谢
谢!
θ max=θ
田
θ min=60-70%θ
田
含水率均为体积含水率。
设计灌水周期 ——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 T设=m设毛η /e ( d)
式中:e—耗水高峰时日均耗水强度,mm/d
(5)喷灌系统的工作制度 喷头的工作时间t头 qt头=m设毛ab t头=m设毛ab/q
式中:q—一个喷头的流量 a—支管间距 b—喷头间距
四、微灌系统设计简介
一、
前言
园林景观灌溉有许多方法,这些单独使用也可混 合使用,理想的系统应是灌溉效率高,易于修理和维 护操作简单。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涌灌、滴灌地下渗灌等 技术措施。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是借助一套专门的设备 将具有压力的水喷洒到空中,散成水滴降落到地面, 供给植物水分的一种灌溉方法。
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与支管数
同时工作的喷头数:N头=(A/ab)*(t/T设C)
式中:A—整个喷灌系统的面积 C—一天中喷灌系统有效工作小时数
同时工作的支管数 N支=N喷头/n喷头 式中: n喷头—一根支管上的喷头数 N喷头—同时工作的喷头数 支管轮灌方式
四、滴灌
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水送到灌 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 种灌溉方法。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1、喷头选择 (2)喷头选型要点
① 小面积草坪或长条绿化带或不规则草坪:低压 ② 体育场、高尔夫球场、大草坪:中、高压 ③ 同一工程尽量选用同种型号或性能相近者 ④ 喷压选定后其组合喷灌强度≤土壤入渗强度 组合后的喷灌均匀度不低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雾化指标应符合作物要求的数值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全圆形) 面(平均)喷灌强度 组合平均喷灌强度
(一)、喷灌强度
• 点喷灌强度 • 单喷头喷灌强度 • 组合平均喷灌强度
指若干个工作压力相同的喷头,按一定组合形式组合排列喷洒情况下的平 均喷灌强度。
(一)、喷灌强度
• 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类别 地形坡度 植被条件
(二)、喷灌均匀度
2、喷头布置
(1)布置原则
① 等间距,等密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喷灌均匀度要求。 ② 在无风和微风的情况下,喷灌区域外不大量溅水。 ③ 充分考虑风对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将这种影响的程 度降到最低。
在保证喷洒均匀、不留空白的情况下,使喷头和 支管的距离应尽量大。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2、喷头布置
(2)布置过程
优缺点
优点:
省水
省工 省地省肥 增产
缺点:
容易堵塞
投资高
(一)滴灌系统的组成
水源 首部枢纽(水泵、动力机、过滤器、施 肥罐、闸阀、压力表、水表等) 输水管道(干、支、毛管三级) 滴头 作用:将到达滴头前毛管中的压力水 流消能后,以稳定的小流量滴入土壤 要求:出流均匀稳定、结构简单、价 格低廉、不易堵塞
影响因素 喷嘴直径、工作压力、旋转速度、雾化机构的型式 一般要求平均水滴直径不超过1~3mm;Pd为:蔬菜、花卉4000 ~5000,大田、果树3000-4000,草坪2000-3000
三、 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
(一)设计基础资料收集
(二)喷灌系统设计
(三)管网布置
(四)灌溉制度设计
三、 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
(一)、设计基础资料的收集
1)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500的地形图,了解设计 区域的形状、 面积、位置、 地势等 2)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雨量、湿度、风向风速等,其中 风对喷灌影响最大。 3)土壤资料:主要是土壤的物理性能,包括土壤的质地、 持水能力、土层厚度、吸水能力等 ,主要用 以确定喷灌强度和灌水定额的依据。 4)植被情况:植被的种类、种植面积、根系情况等。 5)水源条件:城市自来水或天然水源。 6)动力来源:重力还是外力
2、固定式喷灌系统(整个系统固定不动)
条件:有固定的泵站,供水的干管、支管均埋于地 下,喷头固定于竖管上,也可临时安装 缺点:设备费用高 优点:操作方便,节约劳力,便于实现自动化和遥 控操作。 适于需要经常灌溉的草坪,大型花坛、花圃、庭院 绿地等。
3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其泵房、干管固定或埋入地下,支管和喷头可以移 动,优缺点介于两者之间。
(二)、灌溉系统的设计
1、喷头选择
(1)喷头分类 ① 按工作压力分类 低压喷头(1-3kg/cm2)
中压喷头( 3-5kg/cm2)
高压喷头(>5kg/cm2)
② 按射程分类
近射喷头(<15m) 中射喷头(15-40m)
远射喷头(>40m)
③按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 漫射式
射流式:射程较远,喷洒较均匀,是 中远射程的主要型式,使用最为普遍。
(二)管道式喷灌系统的分类 1、移动式喷灌 2、固定式喷灌 3、半固定式喷灌
(一) 喷灌系统的组成
水源 加压泵 管道系统 喷头
(二 ) 喷灌系统的分类
依喷灌方式,喷灌系统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
式、固定式三种。
1.移动式喷灌系统 条件:灌溉区有天然水源,动力、水泵、管道和 喷头等是可以移动的。 优点:投资小、机动性强 缺点:管理劳动强度大;工作时占地多 适用于水网地区的园林绿地、苗圃和花圃的灌溉
多应用在大型花圃、苗圃以及菜地,公园的树林区 也可以运用。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
二、喷灌系统主要技术因素
“三要素”
(一)喷灌强度 (二)喷灌均匀度 (三)水滴打击强度
(一)、喷灌强度
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表示。
点喷灌强度(计算均匀度的重要数据;也是衡量是否有地面
积水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