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重点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理解
就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存在而言,它是对教师职业活动意义、行为规范、及其实践活动给予道德价值性关注的领域,是一个关于教师为师之德的领域;从其表现特征来看,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中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理解:
1.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且是内在化的或内在所得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即道德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品质。
2. 规范和品质的关系问题(区别:外在与内在;联系:应然性与实然性)
3. 规范和意义的关系(对象不同:规范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意义是对人的态度情感的影响。联系:标与本的关系。)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可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3、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交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廉洁从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为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关系
1、共同特征:
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发展不同步;阶级性;历史继承性;道德现象的共含性:文化、品质、活动。。
2、区别: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不同,(道德早);
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道德广)。
3、联系: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五、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与特点
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时所形成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知、情、意、行在意识中的统一。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1、层次性高;2、教育性强。
六、教师的职业良心的培养:
1、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前提
2、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基础
3、要具有正确的荣辱观----重要途径
七、教师职业公正的内涵和内容
内涵: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最基本的)等人际关系之中。
内容:
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
2、一视同仁,爱无差等
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
4、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八、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特点:教师幸福的精神性;教师幸福的关系性;教师幸福的集体性;教师幸福的无限性。
九、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培养
1、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1)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
(2)提高自己的德行水平与人生境界。
(3)培养自己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2、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1)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综合性的文化涵养。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
(2)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这里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劳动的实践能力。
(3)培养审美素养。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种生活的美感。
十、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与内容
1、内涵: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评价和调节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
2、内容:(1)素质导向原则;(2)教书育人原则;(3)乐教勤业原则;(4)人格示范原则。
十一、素质导向原则的含义与特征:
素质: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获得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培养素质的教育,其目的大而言之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国民素质,小而言之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归结到一点即帮助他们做人、成才。
柳斌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 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教育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
性,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特征:1、公平性(基础)----强调教育提供给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而不是物质条件上的均等,物质条件的保证存在着差异性。教育尊重个人重点发挥其优势心理品质的权利。
2、效率性(目的----协调目的的效率性;协调策略的效率性;协调内容的效率性
3、创新性(手段)----“培养以创新品质为核心的智能型人才。”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不以抽象的规范去回避问题、淡化问题;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十二、教书育人原则
内涵:传授知识,培育人才。
意义:反映教师行业的本质原则,指出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指出教书育人是从教为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要求: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手段与目的);
2、要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3、要多方面努力,更好的实现教书育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育规律,科学施教;精通业务,传授透彻;灵活施教,善于启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十三、乐教勤业原则
含义: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的进行工作。
意义:教师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决定的;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乐教才能勤业,勤业能强化乐教;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有乐教勤业精神。
措施:1、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深化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善于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体验艰巨劳动的快乐;不断增强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勤于功业,勤奋工作----好学上进,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开阔知识视野;秋雨钻研,掌握从教育规律;勤于岗位,精于业务,精心做事,忠于职守,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不敷衍塞责。)
十四、人格示范原则
含义: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意义: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良好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之家影响的教育因素。
要求:一是教育者先受教育;
二是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三是要有良好的仪态(内心高雅、品质高尚的人其仪容必然是端庄典雅,举止必然文明优雅,态度必然和蔼可亲等。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是:健康的体格、整洁的仪表、安详的举止、流利的语言、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
十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师德规范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