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名录

中药材名录
中药材名录

《陕西省中药材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品种目录

二、标准正文

01光皮木瓜

Guangpimugua

CHAENOMELIS SINENSIS FRUCTUS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纵剖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至表面灰白色后,晒干。

【性状】本品多呈瓣状或弓形条状,长5~12cm,厚2~3.5cm。外表面红棕色,平滑不皱;剖面平坦,果肉颗粒性;种子多数,密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气微清香,味酸、涩,嚼之有沙粒感。

【鉴别】(1)本品粉末黄棕色至棕红色。石细胞极多,成群或单个散在,无色或微黄色,类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类三角形,直径22~100μm,壁厚5~27μm,层纹明显,孔沟稍粗,大多分枝,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外果皮细胞多角形,胞腔内含棕色物。导管多为网纹,直径9~27μm。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包埋于薄壁细胞内的棕色物中,呈类方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4~22μm。

(2)取本品细粉3g,加三氯甲烷30ml,浸渍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2)混合溶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光皮木瓜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β-谷甾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室温下浸泡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加水50ml,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6.404mg的枸橼酸(C6H8O7)。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C6H8O7)计,不得少于2.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霍乱转筋,脚气水肿。

【用法与用量】 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02雄蚕蛾

Xiongcane

BOMBYX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的干燥成虫。于夏季收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及时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扁椭圆形,长1.6~2.3cm,宽约0.7cm。表面浅黄棕色至棕褐色,密被白色鳞片。头部较小,复眼1对,突出,略呈半球形,黑色;触角1对,羽毛状,黑色,易脱落。前胸节和中胸节吻合。翅2对,均被有白色鳞片,易脱落;前翅位于中胸背部,呈三角形,较大;后翅位于后胸背部,较小,略呈圆形。腹部狭窄,末端稍尖。气腥,味微咸。

【鉴别】(1)本品粉末(石油醚脱脂)黄白色至黄棕色。翅膜碎片多见,浅黄棕色,有凸起的翅毛残基及波浪状的纹理。翅毛极多,淡黄棕色,略呈纺锤形,具规则的弧形纹理;翅毛中部宽12~55μm,根部直径5~8μm。翅脉碎片多见,黄棕色,具规则的纵向纹理,纹理宽约2μm。体表碎片多见,浅黄棕色,有凸起的刚毛残基,残基直径4~8μm。腿部碎片可见,黄棕色,密布刚毛及刚毛残基。刚毛线性,直径4~8μm,外壁光滑,内壁具规则的颗粒状凸起。复眼碎片可见,浅黄棕色,具规则的六边形图案,六边形图案宽15~25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雄蚕蛾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雌蚕蛾等)不得过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A)。

水分不得过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5.0%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值不得过5.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P)。

羰基值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P)。

过氧化值不得过0.0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P)。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mol/L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节pH值至6.5)(7:93)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4:1)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3℃。理论板数按缬氨酸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11.0100→950→5

11.0~13.995→885→12

13.9~14.088→8512→15

14.0~29.085→6615→34

29.0~30.066→034→1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异亮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缬氨酸30μg、亮氨酸50μg、异亮氨酸3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30~60℃)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药渣用石油醚(30~60℃)5ml洗涤,弃去滤液和洗涤液,药渣挥干,精密加入0.1mol/L 盐酸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0.1mol/L盐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ml安瓿中,加入等体积的盐酸,150℃水解1小时,放冷,移入蒸发皿中,用10ml水分次洗涤安瓶,洗液并入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0.1mol/L异硫氰酸苯酯(PITC)乙腈溶液2.5ml,1mol/L三乙胺乙腈溶液2.5ml,摇匀,室温放置1小时后,加50%乙腈至刻度,摇匀。取10ml,加正已烷10ml,振摇,放置10分钟,取下层溶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衍生化后的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总量不得少于1.0%。

【炮制】雄蚕蛾除去杂质及足、翅。

炒雄蚕蛾取净雄蚕蛾,照清炒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ⅡD),用文火炒至带火色时,取出,放凉。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阴虚有火者忌用。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附:雌蚕蛾性状识别方法

雌蚕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余同雄蚕蛾。

03陕土茯苓

Shaantufμling

SMILACIS GLABRAE-CHINENSIS RHIZOMA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的干燥根茎。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结节状,有分枝,表面凹凸不平,灰褐色至深褐色。质硬,断面浅红棕色,纤维性。或为不规则片状。外周表面灰褐色至深褐色,边缘不整齐,切面浅红棕色,纤维性。质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脐点点状、人字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1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红色石细胞,类长方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梯纹导管多见。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落新妇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3∶32∶9)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放置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重金属取总灰分项下的残渣,依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E第二法)检查,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80%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0.1%磷酸溶液(39∶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35℃。理论板数以落新妇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落新妇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落新妇苷(C21H22O11)不得少于0.010%。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留须根,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10~15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4叶下珠

Yexiazhu

PHYLLANTHUS URINARIAL HERBA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夏秋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分枝,长20~60cm。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表面浅灰棕色。茎丛生,纤细,长12~50cm,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叶片薄而小,长椭圆形,长1~3cm,宽0.5~1.5cm,尖端有短突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有白色短毛,灰绿色,皱缩,易脱落。小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多已干缩。坚果近球形,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有网状雕纹,常6纵裂,有宿存叶状小苞片2枚。气微,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粗粉(过二号筛)1g,加60%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20ml振摇提取,乙酸乙酯液蒸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叶下珠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酸乙酯-甲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A)。

水分不得过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5.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7.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50%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8nm。理论板数按柯里拉京

峰计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柯里拉京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柯里拉京(C27H22O18 )不得少于0.1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凉,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淋证,小儿疳积,黄疸;外用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6~15g;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05柿叶

Shiye

FOLIUM KAKI

本品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f.的干燥叶。霜降前采收,阴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完整者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0~15cm,宽4~9cm;上表面灰绿色至黄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具短柔毛,叶脉突出,侧脉每边4~7条,向上斜生。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微向下反卷。叶柄长0.8~2cm,部分扭曲,褐色。质脆。气微,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灰绿色。不定式气孔长圆形,长约32μm,副卫细胞5~7个;网纹导管常并列,直径11~50μm;草酸钙砂晶及方晶较多,边缘不整齐,方晶为不规则立方体或多面体,直径20~130μm;单细胞非腺毛完整者长100~430μm,直径20~40μm,壁厚约10μm,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腺毛长54~76μm,头部圆柱状,黄棕色,由5~6个细胞组成,腺柄单细胞,无色;栅栏组织表面观细胞类圆形,内含物黄绿色至黄棕色。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25%盐酸(4∶1)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柰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槲皮素10μg、山柰酚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于50ml 平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盐酸(4∶1)20ml,称定重量,85℃回流1小时,放冷,称定重量,用甲醇-25%盐酸(4∶1)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C15H10O7)和山柰酚(C15H10O6)的总量不得少于0.10%。

【炮制】除去杂质及枝梗,洗净,润透,切宽丝,干燥。

【性味与归经】涩,苦,凉。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肺止咳。用于内出血,咳喘,消渴。

【用法与用量】5~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6椒目

Jiaomu

Zanthoxyli Semen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果皮、果柄及杂质。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类球状,直径3~5mm,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已脱落,显黑色网状纹理。质坚硬,种皮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红棕色。种皮表皮细胞红棕色或棕黑色多角形,细胞壁呈连球状增厚;种皮下皮细胞淡黄色,多角形,壁具明显的刺状纹理,木质化;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淀粉粒及油滴,油滴颇多,淡黄色,随处可见;石细胞呈方形,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1~65um,壁厚5~10um,孔沟及纹孔明显,可见草酸钙砂晶。

(2)取本品细粉50g,加石油醚(沸程60~90℃)超声提取3次,每次50ml 超声15分钟,滤过,滤液,回收石油醚至近干,残留物加25%氢氧化钠溶液约1倍量,50℃~60℃水浴上加热2小时进行皂化,放冷,加36%盐酸溶液搅拌并调节pH值至2,分取油层,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冲洗至中性,得椒目混合脂肪酸。取椒目混合脂肪酸0.2mg置于10ml量瓶中,用乙腈-1%醋酸溶液(9∶1)超声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精密量取α-亚麻酸标准品适量,用乙腈∶1%醋酸溶液(9∶1)制成每1ml含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7∶2.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使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9.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8.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K)。

酸值不得过96.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P)。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有小毒。归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行水消肿,平喘。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痰饮喘逆。【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禁用。

07蛴螬

Qicao

LARV A HOLOTRICHIAE

本品为金龟子科动物朝鲜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春、夏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3cm,宽1~1.2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全体有环节,头部较小,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短而细,足内呈空洞状;足生有很密的棕黄色或棕褐色细毛。质脆。气腥,味微咸。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体壁碎片浅黄色至棕褐色,表面具不规则纹理,有红棕色刚毛,先端锐尖。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Q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百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照氮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L第二法)测定。

本品氮含量不得少于4.7%。

【性味与归经】咸,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祛瘀,散结通乳,明目。用于胸肋瘀血疼痛,丹毒,疮疡,痔瘘,目中翳膜。

【用法与用量】 2.5~4.5g。

【禁忌】体弱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08蟾皮

Chanpi

CORIUM BUFONIS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皮。夏、秋季捕捉后剥下整皮,及时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平板状,厚约lmm,头部略呈三角形,四肢向外伸出,外表面背部灰黑色,腹部黄白色,布有绿黑色疣点;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后肢较长,趾间有蹼,前肢趾间无蹼。质韧,不易折断。气腥,味微麻。

【鉴别】(1)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2)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甲烷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蓝绿色。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4.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二氢钾(50∶5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6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脂蟾毒配基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华蟾酥毒基对照品、脂蟾毒配基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华蟾酥毒基0.5mg,脂蟾毒配基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500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0.10%。

【炮制】除去杂质,切块。

【性味与归经】辛,凉。微毒。入肝、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用于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0.4~2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09陕骨碎补

Shangusuibu

DRYNARIAE RHIZOMA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 (Christ) Diels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用火燎去茸毛(鳞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平细长条状,略弯曲,有的具分枝,完整者末端略钝圆,长7~33cm,宽0.5~1.3cm,厚0.2~0.5cm。表面密被黄棕色至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易脱落,鳞片脱落或经火燎者表面呈棕褐色、黄棕色或黄色,有纵皱纹,上表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有的带叶柄残基,两侧及下表面有须根痕及须根残留;脱落后的鳞片呈狭长披针形,黄色至淡棕色,先端细长而尖。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色、灰棕色或棕褐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甘,微涩。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鳞片柄基部着生在表皮稍凸起处,有的柄断落或残存;鳞片基部不平整,呈不规则波状,在柄顶端略作T 字形排列。表皮内为皮层薄壁组织,紧接内皮层的一列细胞其内壁较厚;周韧维管束15~23个排列成环,每个维管束周围有一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列;韧皮部在木质部两端处较窄;木质部扁圆形至扁圆条形,管胞圆多角形至长圆形。薄壁细胞含少量淀粉粒,有的含黄棕色团块及颗粒状物。

本品粉末灰棕褐色至红褐色。鳞片体部碎片淡棕黄色,细胞长条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5μm,壁稍厚,平直或弯曲,边缘有2~4细胞并生的毛状物,多弯曲或呈钩状,末端尖锐或钝圆;柄部碎片黄棕色,细胞扁平,侧面观多为2列,呈筒状排列。皮层薄壁细胞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7~113μm。内皮层细胞长方形至长条形,直径10~33μm,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叶基纤维多成束,浅黄棕色至黄棕色,直径10~30μm,壁厚2~10μm。梯纹管胞淡黄色,直径8~38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卵形、椭圆形、扁圆条形或葫芦形,有的边缘稍凸起,直径3~25μm,脐点点状、短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陕骨碎补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

中药名大全 一、常用中药: 两字: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豹骨狼毒拳参益智海马海龙海芋海藻海蛰浮石浮萍通天通草桑叶桑枝桑皮桑椹黄芩黄芪黄连黄栌黄柏黄精黄藤黄丹黄独黄杞黄宣黄蜡黄蘖菱角菖蒲菊苣菊花营实萝卜菘蓝梅花梅仁梅片雪胆常山野姜野艾野菊野菱蛇肉蛇蜕蛇莓蚯蚓银杏银耳银花银翘猪苓兜铃麻油麻黄麻仁鹿角鹿茸商陆商枝续断绥草缘豆琥珀斑蛰斑蟊葫芦葱白葛根葛花扁蓄落葵栗壳硫磺雄黄喜树椒目棕板掌参紫苏紫萍紫芝紫草紫苑紫株紫绀紫葳蛤壳蛤蚧黑丑黑锡黑钻黑菜锁阳象贝奥尕猴头滑石寒水童便犀角蒺藜蒲黄蒲芹椿皮槐米槐实槐花槐角硼砂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蜡蜂蜜腰黄锦纹腹皮榧子槟榔酸浆酸模碱花磁石豆姜蝉衣熊胆蝉蜕辣蓼赭石蕤仁蕲蛇樟脑稻芽僵蚕蝼蛄鲤鱼熟地漏芦鹤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白橘皮橘红橘核燕窝靛蓝糙苏鲮鲤壁虎檀香蒿本爵床藕节礞石瞿麦藿香蘑菇鳖甲蟾酥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麦冬(沿阶草、麦门冬) 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 甘草(甜草根、密草) 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远志(细叶远志、小草) 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 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 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 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 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 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 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 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 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 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 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 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 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 漏芦(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 京大戟(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草乌(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 麦冬—湖北麦冬(土麦冬、山麦冬)

常用中药名大全

常用中药名大全 两字: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 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

常用中药材名字大全共计种

常用中药材名字大全(1118种)两字中药材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 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 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芩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栀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

常用中药材名字大全共计1118种

常用中药材名字大全(1118种) 两字中药材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 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 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 松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芩柳叶

常用中药明细表

中医科中草药计划 本计划按中药药性类别列举(共332味)。 一、解表药(25) 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紫苏梗)生姜香薷荆芥藁本苍耳子细辛辛夷防风羌活白芷 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葛根蔓荆子淡豆豉 二、清热药(52) 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栀子决明子夏枯草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 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漏芦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熊胆粉半边莲白蔹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12)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芫花 四、祛风湿药(18) 1、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木瓜青风藤海

风藤路路通 2、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络石藤桑枝雷公藤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五、化湿药:(7)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果豆蔻 六、利水渗湿药(22) 1、利水消肿药:茯苓(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子玉米须香加皮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地肤子海金沙瞿麦石韦萹蓄萆薢 3、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 七、温里药:(7)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小茴香高良姜 八、理气药:(11)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香附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大腹皮 九、消食药:(5)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5)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榧子 十一、止血药(16) 1、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2011-10-26 01:04:29| 分类:中医与中药| 标签:中草药何首乌人参白前板蓝根|字号大中小订阅 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麦冬(沿阶草、麦门冬) 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 甘草(甜草根、密草) 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远志(细叶远志、小草) 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 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 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 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 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 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 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 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 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 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 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 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 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 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 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 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

常用中药名大全

两字: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 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 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 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 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 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 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 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 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 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 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 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 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 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 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 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 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 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

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 荜拔草乌草果 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 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 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 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 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 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 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豹骨狼毒拳参 益智海马海龙海芋海藻海蛰浮石浮萍通天通草桑叶桑枝桑皮桑椹黄芩黄芪黄连 黄栌黄柏黄精黄藤黄丹黄独黄杞黄宣黄蜡黄蘖菱角菖蒲菊苣菊花营实萝卜菘蓝 梅花梅仁梅片雪胆常山野姜野艾野菊野菱蛇肉蛇蜕蛇莓蚯蚓银杏银耳银花银翘 猪苓兜铃麻油麻黄麻仁鹿角鹿茸商陆商枝续断绥草缘豆琥珀斑蛰斑蟊葫芦葱白 葛根葛花扁蓄落葵栗壳硫磺雄黄喜树椒目棕板掌参紫苏紫萍紫芝紫草紫苑紫株 紫绀紫葳蛤壳蛤蚧黑丑黑锡黑钻黑菜锁阳象贝奥尕猴头滑石寒水童便犀角蒺藜 蒲黄蒲芹椿皮槐米槐实槐花槐角硼砂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蜡蜂蜜腰黄锦纹腹皮 榧子槟榔酸浆酸模碱花磁石豆姜蝉衣熊胆蝉蜕辣蓼赭石蕤仁蕲蛇樟脑稻芽僵蚕 蝼蛄鲤鱼熟地漏芦鹤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白橘皮橘红橘核燕窝靛蓝糙苏鲮鲤壁虎 檀香蒿本爵床藕节礞石瞿麦藿香蘑菇鳖甲蟾酥麝香 三字:

常用中药材大全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 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 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2)35-73

35.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 科属:菊科、紫苑属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 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功能主治:润肺 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常用中药的分类

常用中药的分类 第一节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紫苏、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生姜。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柴胡、升麻、蝉蜕、葛根、桑叶、桑白皮、菊花、牛蒡子、第二节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淡竹叶、芦根、胆汁、生地、丹皮、地骨皮、白头翁、玄参、水牛角、紫草、白茅根。 二、清热凉血药 生地、丹皮、地骨皮、白头翁、玄参、水牛角、紫草、白茅根。三、清热燥湿药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胡黄连、秦皮。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黄药子、白药子、穿心莲。 五、清热解暑药: 香薷、荷叶、青蒿。 第三节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

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 三、峻下逐水药: 牵牛子、续随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第四节消导药 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莱菔子。 第五节止咳化痰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旋覆花、白前。 二、清化热痰药 贝母、瓜蒌、天花粉、桔梗、前胡。桔梗、桔梗前胡。 三、止咳平喘药 杏仁、紫菀、冬花、百部、马兜铃、葶苈子、紫苏子、枇杷叶、白果、洋金花。第六节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艾叶、花椒、白扁豆。 第七节祛湿药 一、祛风湿药 羌活、独活、威灵仙、木瓜、桑寄生、秦艽、五加皮、乌蛇、防己、藁本、马钱子、豨莶草。 二、利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茵陈、薏苡仁、桑白皮、金钱草、海金沙、地肤子、石韦、扁蓄、萆薢。

藿香、佩兰、苍术、白豆蔻、草豆蔻。第八节理气药陈皮、青皮、香附、木香、厚朴、砂仁、乌药、枳实、丁香、草果、槟榔、代赭石。第九节理血药 一、活血祛瘀药 川芎、丹参、益母草、三七、桃仁、红花、牛膝、王不留行、赤芍、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三棱、莪术、郁金、穿山甲、自然铜、土鳖虫。 二、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棕榈、蒲黄、血余炭、大蓟、小蓟、侧柏叶、地榆、槐花、茜草、血竭、藕节。 第十节收涩药 一、涩肠止泻药 乌梅、诃子、肉豆蔻、石榴皮、五倍子、罂粟壳。 二、敛汗涩精药 五味子、牡蛎、麻黄根、浮小麦、金樱子、桑螵蛸、芡实。 第十一节补虚药 一、补气药 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甘草、大枣。 二、补血药 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黄、何首乌。 三、助阳药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也叫“蚝”。性味:咸,微寒。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 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药禁忌: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常用中药一览表

附:常用中药一览表 项目 类别 名称性味功用主治用量与禁忌 烧伤药 黄柏 苦寒清热燥湿、 凉血解毒 烫伤,烧伤,下痢,黄疸,带 下,淋浊,阴虚发热,骨蒸盗 汗,癰肿疮毒。 1----4钱石膏 辛甘, 寒 清热降火、 止渴除烦、 收敛 烫伤,烧伤,高热烦渴,狂燥, 发斑,肺热喘咳,头痛牙痛, 湿疹,金疮。 3钱—2两 治烫火伤宜 煆。 寒水石 辛咸, 大寒 清热泻火烫伤,烧伤,温热病高热烦渴, 脉实常与石膏同用,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外用风热火眼。 3钱---1两大黄 苦,寒下积滞、泻 实热、止吐 衄,逐瘀, 破癥通经 烫伤,烧伤,热病大便秘结, 吐血,衄血,目赤,黄疸,小 便不利,瘀滞闭经。 1----3钱绿豆 甘,寒清凉解毒烫伤,烧伤,烦热,丹毒,热 痢,解农药及食物中毒。 5钱---2两石灰 辛温, 性烈 止痛生肌, 止血,杀菌 石灰末泡浸液调香油治烫伤, 烧伤,丹毒,疥癣,赘疣;内 服止泻痢崩带。 内服1-2钱 外用适量 创伤药 苏木 甘咸, 平 活血,袪瘀 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产后瘀 血,血滞闭经。 1-3钱月经多 及孕妇忌用红花 辛,温破瘀生新跌扑瘀血作痛,扭伤,闭经, 产后瘀血,胎死腹中。 8分-1钱半 孕妇忌用桃仁 苦甘, 平 行瘀破血、 润燥滑肠 跌扑瘀血作痛,闭经,癥瘕, 癰肿,便秘。 1钱半-3钱 孕妇忌用刘寄奴 苦,温逐瘀活血, 通经,止痛 骨折瘀血作痛,闭经,产后瘀 血腹痛。 1----3钱续断 苦辛, 微温 续筋骨,补 肝肾 跌打骨折,肾虚,腰痛,胎漏, 崩带。 1钱半-3钱自然铜 辛,平活血祛瘀, 止疼痛,续 筋骨 跌打骨折,挫扭伤,瘀血疼痛, 金疮,积聚。1----3钱血竭 甘咸, 平 祛瘀止痛, 愈疮生肌 跌打损伤,骨折,瘀血疼痛, 金疮创口不愈。 内服3-8分 外用酌量樟脑 辛热, 有毒 止痛,开窍 辟濁 酒剂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 内服治热病神昏,霍乱腹痛, 疥癣湿疹。 内服1-5分 孕妇忌用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35. 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 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 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 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 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 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 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 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分布于 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 朵菜、软紫菀\山白菜 科属:菊科、紫苑属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 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 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功能主治:润肺 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身边常见中草药

身边常见中草药 我们身边有很多常见的中药草,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功效作用,这里将网上收集的资料整理出来,供玩家参考。 本集子主要有常草药名称、药用、图片以及常用的处方等几大项内容,值得一读。 1. 曼陀罗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 鬼针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 荨麻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 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