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材料
绘画作品创意说明范文

绘画作品创意说明范文“你看,这不是很好吗?”老师说道。
老师身边站着一个女孩儿,那,便是去年的我。
还记得去年寒假我背着画板,刚刚走进教室,李老师就神秘兮兮的把我叫了过去“哎!你说你天天画静物,啥时候能进步?你看这个怎么样?”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组合体的范画严肃的对我说。
一看那幅范画,我简直要窒息,三个静物,一块衬布,外加三个果子,这对于现阶段的我,要想画好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接过范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落了笔。
我认真地勾勒着,怎么好像完全变了形,一张,两张,三张……直到李老师走到我身边。
“这么长时间了,你干嘛呢?”我不说话,把那些被我画了几笔就丢掉的画纸拿给他看,李老师一张一张地翻看着,脸上的愠怒难以掩饰,老师一把丢掉那些画,生气地说道:“真不知道你这些年的美术是怎么学的!” 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那一次,我放弃了那张画。
转眼之间,新的学期悄然向我们走来。
每天放学后,当我写完作业想要打开电视机时,李老师那讥讽的话语便回荡在我的耳边。
我的心上仿佛压着一块儿巨石,让我喘不上气来,每当这时我便拿出画纸练习起来,终于……又是一个学期后的暑假,我再次来到画室,在一摞儿范画里挑选画作,没翻几张,便看到了那幅记忆犹新的画作,我跑过去将这张范画给老师看了看,“可以吗?” “可以,不过别再让我失望哦。
”这次看见的不再是老师严肃的脸,我与老师相视一笑。
回到画板前,我小心翼翼地夹好范画和画纸,刚下笔不一会儿,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看看比例,是不是头重脚轻了?”我抬头一看,老师正看着我,我笑了笑,小声嘟囔道:“似乎真的有点。
”老师也笑了。
在李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这幅画顺利地进行到上调子的部分,可我对一些细节总是处理的不够好,这时,李老师幽默地说道:“咱能不能雨露均沾点?”是啊,粗心的我绘画时总是一块儿黑一块儿白的,“明明是朝三暮四”,我在心里暗暗还击。
画作竣工,李老师说道:“你看,这不是很好吗!”那一次,老师给了我史无前例的赞许。
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
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欢迎阅读。
一、矿物颜料1、朱砂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3、银朱4、石黄5、雄黄(又称雄精)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8、赭石(分深赭、浅赭)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10、铅粉(易变黑)11、泥金12、泥银二、植物颜料1、花青2、藤黄(有毒)3、胭脂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姜思序堂生产)1、曙红2、深红3、大红4、铬黄5、天蓝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
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料,用起来尚可。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上色的薄厚问题: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
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
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
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
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解析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解析作者:苏云龙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观念和艺术表现技法在继承中国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艺术的自由性观念,拓展了金属箔特殊效果、蛤粉的脱落效果、拓印效果、没骨技法、山水皴法、虚染法、重彩、岩彩的矿物质表现法。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1 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发展研究与现状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有过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盛唐、五代、两宋的工笔画为后人留下了永远辉煌的遗产,而且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观念有许多是从西方艺术中得来的,虽材料技法仍是中国传统的,但有时材料技法也吸收了其他画种的样式,这都使得工笔人物画在近十多年来迅速地演化复兴,并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的格局。
画家们不满足于掌握传统的技法,一方面博采众长,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进行实验性的表达;另一方面把传统工笔画的内涵拓展延伸,并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向两端深入。
他们认识到中国画”写意”之魂,使工笔画技法融入写意的观念,力求使传统的程序化技法得到解放,使画家在创作中能够有即兴发挥的空间,改变了传统工笔画技法匠气、刻板的弊端。
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实和丰富了工笔画的审美内涵。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这样的社会人文艺术环境中自由的发展成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绚烂的艺术图景,工笔人物画在观念之外的技法方面的创新融合借鉴吸收是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内容。
2 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类型研究2.1 金属箔的特殊效果金属箔在绘画中的运用最开始时运用与古代壁画与佛像上。
中国古代对于金属箔的运用技艺高超,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传统金属箔的技艺进行转换,这其中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日本绘画对中国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给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以很大的启发,工笔人物画家金瑞在其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金箔进行表现,表现背景中壁画的艺术效果,在贴金箔的过程中运用硫磺对金箔的作用,使箔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金箔上出现自然变化的色彩图像,这是对传统金箔技术的创新,这种艺术效果使画面更加具有现代性,画家把传统重彩表现、金箔技术等传统技法与当代的人物形象表现相结合,同时借鉴古埃及壁画的异域风格,变换金箔的艺术效果,体现一种富丽的视觉冲击力。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1.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
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
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
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
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2.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3.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对金属箔介入装饰绘画教学的探讨

对金属箔介入装饰绘画教学的探讨作者:刘月来源:《美术界》2013年第01期装饰绘画在艺术类高校教学中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装饰绘画丰富的表现形式要以材料为依托。
笔者在材料上选择金属箔这种既有优秀传统又在近年得到不断开发与应用的材料作为高校装饰绘画创作的主体材料进行教学,意图在于扩展学生对色域与材料的认知,同时通过对传统金属箔的运用与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将金属箔应用于自己装饰绘画创作实践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一、对高校教学中装饰绘画的认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美术卷对装饰绘画的概念阐述是:“装饰绘画的内容特点是侧重于欣赏的,其形式特点表现在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图案化夸张,在色彩上表现为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一般不强调三维空间的真实、光影和透视因素。
”装饰绘画派生于绘画,与绘画有渊源,但它逐渐已经形成为独立的个体。
美和变是装饰绘画造型特点的基础,装饰绘画的造型目标就是美,装饰绘画的造型手段则是变。
装饰绘画本身之所以能成为独立的画种,就是从各种绘画中“变”出来的。
一幅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是作者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简化等表现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的结果。
装饰绘画内容广泛,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具有承载美术与工艺的双重性。
现代装饰画不但从传统装饰画中汲取养分,更从现代艺术中吸取元素,范畴不断扩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在高校教学中,装饰绘画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装饰绘画的教学就要充分尊重与挖掘装饰绘画的这些特质而使学生有所收益。
把金属箔作为主要材质应用于高校综合性的装饰绘画教学实践是一种创新,也是对现代装饰绘画创作材料应用思路的拓展。
二、金属箔的特点金属箔是金属色在绘画中的具体材料使用形态。
金属箔是以铂金、黄金、银、铜、铝为原料锤制而成的。
国内作为绘画材料的金属箔有:铂金箔、各种k金箔、银箔、铜箔、铝箔、各种彩色箔以及用这些金属箔研磨成的金粉、银粉、铜粉、铝粉等。
金属箔因为其特殊的性质而具有闪耀的光泽美感。
论“云南画派“的生成

艺术论坛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5论“云南画派”的生成TEXT /纳适——云南美术之瑰丽奇葩众所周知,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神奇独特的民族艺术数不胜数,有的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在美术领域,以丽江白沙壁画、临沧沧源壁画为代表的岩彩画美丽壮观,云南版画更有着渊源的历史。
然而,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云南画坛还有这么一个现象,人们听来极为熟悉,但如今谈及却似乎已成时过境迁的话题,那就是“云南画派”。
一、“云南画派”的诞生一个绘画流派的形成,在产生过程中势必反映出与其相应时代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水平。
也因地域环境、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不同,形成风格迥异的艺术样式。
同样,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物质条件等所构成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必然会反映到那个时代所形成的画派当中。
云南画派的产生,在政治运动迭起的年代里,身居云南的美术工作者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无疑彰显了艺术家们执着的创造精神,令后人崇敬。
(1)、60年代的艺术追寻——青年学子涌入云南20世纪60年代,文化、科教等方面得到调整。
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云南,大批青年学子纷纷涌入,为云南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丁绍光、蒋铁峰、刘绍荟、周菱就是那时踏入昆明,开始对美术进行创造与革新。
同一时期入昆的还有叶公贤、孙景波、王晋元、姚钟华等。
青年人才的涌入,为云南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后来云南画派的研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70年代的艺术探索——滇文化的无穷魅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虽然题材都是政治内容,但画家画画的权力得以恢复,美术活动逐渐走向正轨。
丁绍光等一批青年才俊心中的艺术之花,在云南这片民族文化浓厚的沃土上得到绽放。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风光;香格里拉的雪山草原;东川的红土地……都成为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
滇文化的魅力,滋养了云南画派和谐的艺术探索精神。
现代重彩画技法

现代重彩画技法
朱海刚;周国军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⑤喷色法:将调好的颜色加水,颜料颗粒不能太粗,水要多一点,用喷嘴喷在画面上,重复多次可产生丰富的效果。
一般这种方法在底层或调整色彩关系上用,此法不易多用,否则画面缺少绘画性。
⑥水冲法:将调好的较粗颗粒的颜色画在画面上,稍干将画面立起,用喷壶将水喷到颜色上,边喷边调整画面立起的角度,颜色会随水流动。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朱海刚;周国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3.9
【相关文献】
1.重新审视综合材料和技法对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影响 [J], 王雪
2.中国现代重彩画色彩技法的若干研究 [J], 林宜耕
3.现代重彩画技法 [J], 周国军;朱海刚
4.现代重彩画材料与技法之探索 [J], 仲蕾
5.现代装饰画-现代重彩画的材料及技法 [J], 张璐;杨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重彩绘画的教学内涵

不 同排列和组合 , 形成视觉 和 审美 的愉悦 感 , 是纯粹 的 视觉传达方式 。现代重彩绘 画中的装饰 风格 明显 , 带有 程式化 、 面化 、 平 空间化 、 形式化的特点 。西方现代绘 画 大 师马蒂斯 对构图也有精 辟的理解 :构 图, “ 就是 画家为 表 达 自己感受 把各种不 同因素用装饰 手法按 画家 的意
[ 收稿时间 ]0 2 0 — 9 2 1— 2 1
中国传统绘 画对线条 的要求 十分严格 , 很多 时候 以 线条 的运用 作为评 价绘画水平的重要依据 。同时 , 中国 传 统绘 画也 在长期 的实践 中对线条 的运用 和表现 也进 行 了总结 , 曹衣 出水” “ 如“ 、吴带当风” “ 、屋漏痕 ” “ 、铁线
思 维作 为开发和培养创 造性思维 的手段 。“ 术的思维 艺 不 受客观现实的制约 ;不以客观现实 的逻辑性 为依据 ,
它具有浪漫 的情调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 …
课 程涉及 的形态再 造 , 是通常 意义上所 说 的“ 不 写
生变化” ,而是在传统重 彩绘 画或现代重彩大 家作 品中
胆而卓 有成效 的尝试 , 如林 风 眠 、 石虎 、 丁绍光 、 明伟 李
等重彩 画名 家 , 都从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中创造 了 自己独
中国传统重彩绘画在构图 中多采用散点透 视 、 平列 式对称 、 点透视 、 焦 鸟瞰式等多种方法综合构 图。 在描绘 同一建 筑群时 , 一部 分用平 列式表 现 , 部分用 鸟瞰式 一 表现 ; 在描绘人物 时 , 则根 据人物 的身份 和社会 地位决 定位 置和大小 。如敦煌壁 画 、 克孜 尔石窟 、 永乐 宫壁 画 等 。总之 , 传统 中国重彩绘画 的构图是生动的 、 自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材料
摘?要:重彩画在注入了现代绘画理念后得以重生,使得金属材
料也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其原来的表现力。金属颜料有其独特的华丽
富贵之美,这种独特的视觉形式不仅博取历代画家的青睐,也迎合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随着重彩画的复兴,金属颜料被更广泛地应用
于画面,其表现技法层出不穷,本文阐述金属颜料运用于重彩画中
的相关技法,并总结前人经验,更具体地说明金属颜料的性质特征,
力求表现其在创作画面中的最佳视觉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重彩画;表现技法;创作过程;性质特征
一、金属颜料概述
金属材料,主要指金、银粉,金属颜料主要指绘画上使用的金箔、
银箔和金粉、银粉,近现代绘画中又出现了铜箔、铝箔及铜粉、铝
粉的使用。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中国画家使用金属颜料有
明确记载的是在唐代。古代欧洲、日本、印度、高丽、高昌国的画
家们也都使用金属颜料,现代绘画上使用金属颜料更是很常见。
中国重彩画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早在北凉至元朝一千多年
时间里,在中国西部的敦煌,曾汇集了印度、中东乃至希腊等欧亚
古国的文化,这些文化和我国的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至今
仍令人叹为观止的敦煌壁画艺术。可惜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没有能
够在中国代代相传下来。而从唐代或更早一点时间开始,岩彩画艺
术传到了日本。至今,岩彩画在中国失传,反而成了日本的国画。
二、金属材料在中国美术中的运用
1.壁画中使用金属颜料
金属颜料在中国美术中的运用是历史悠久和较为广泛的,主要是
由于佛教传入,宗教兴盛而得到发展。同时战乱频繁,社会充满悲
苦和灾难,人们厌恶战争,纷纷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佛教因此兴
盛,佛教美术也得到发展。同时,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也
仿效佛教礼节造观塑像,画家也以道饰人物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于
此,金属材料便广泛应用于古代壁画和雕塑,在我国各大有名的石
窟壁画中都可以见到以金银箔、金银粉来塑造形象装饰画面的艺术
效果,形象生动,十分精美。
2.绘画作品中使用金属颜料
除了宗教壁画、雕塑以外,中国绘画使用金属颜料有明确记载的,
据说是在唐代。元代汤逅《画鉴》谓:“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
碧辉映,为一家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金碧山水画
今虽不传,但可想见他们是在金箔或泥金的底子上做青绿山水画,
形成金碧辉映的效果。
我国古代记载用金属颜料的情况:
宋代米芾《画史》谓:“立本画皆着色,用细销银作月色布地。”
唐代阎立本用银粉表现月光,可以想见其灿烂无比。“布地”可有
两释:一是用银粉涂满依托材料;二是以棉布为依托材料。
宋代邓椿《画继》谓:“西天中印度那蓝陀寺僧,多画佛像及菩
萨、罗汉像,以西天布为之……乃涂五彩于画面,以金或朱红为地。”
至今西藏唐卡仍以棉布为依托材料,且常用金粉和石色作佛像及菩
萨。绘制唐卡的方法可能在宋以前即由印度传入当时的吐蕃和我
国。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高丽国……固有丹青之妙……
其扇用鹀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富……”古高丽国即今日之韩国与
朝鲜,作为亚洲古国与我国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在绘画上相互借鉴
亦为常事。
我国古代和现代使用金属颜料多在壁画上、建筑彩画上,也用于
屏风、通景屏、唐卡、佛教及道教幡画上。如大家所熟悉的清末画
家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12幅通景屏就是全部为泥金纸,现藏上
海美术家协会。日本古代和现代画家大量使用金属颜料,如平山郁
夫、森田旷平等。欧洲中世纪绘画也大量使用金箔和金粉。金属颜
料是世界性的颜料。
3.民间艺术及少数民族绘画中使用金属颜料
藏族唐卡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与汉族的文化艺术长期交流和互相影响。金碧辉煌的色彩,具
有强烈的装饰风,主要表现在大量对比色的运用上,而且特别喜爱
用辉煌闪烁的金银色,有的唐卡还用金色铺底,则显得光彩耀人。
三、金属颜料的性质特征
金属颜料是用天然的金属原料冶炼精制而成,它有其独特的华丽
富贵之美,有其与众不同闪烁着迷人光泽的材质美,有色质稳定永
不变色的特征(金色),也有色彩变幻莫测的特点(银箔),这是其
他颜色无可比拟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张导曦的作品,画面
使用大量金属颜料来装饰,看似金箔,其实全是银箔。这幅作品不
仅展示了材料本身的质地美,而且它已经转化成艺术美。
四、使用金属颜料的方法与技巧
1.拨金法
“它的效果有些近似雕刻……金箔贴好,干后用白土粉戗一下,
再用棉花轻轻擦之,方好着色。勿伤金,然后根据服饰器皿花纹的
需要涂以不同的色彩。所用的色彩并非胶所调,而是用鸡蛋清加两
倍水调制的颜色。待颜色到八成干时,用自制不同粗细的竹签,根
据花纹所需之线条,用竹签将线条拨出来。经过这样的处理,所出
现效果是颜色花纹被剥掉的地方则露出非常而且是凹下去的金色
图案,因为颜色下面有金色衬托,使颜色显得鲜艳富丽。”此为传
统方法,多用于壁画和彩塑上。
2.雕金法
此法与拨金法相反,拨金法的线条是金色的,雕金法的花纹是金
色的,而线条是暗的。其方法就是将拨金法反过来用。我国13世
纪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中神像的衣饰、器物上的装饰
纹样就是用雕金法或拨金法绘制的。15世纪北京法海寺明初佛教壁
画中也有此种方法。
3.沥粉贴金法
沥粉贴金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以线条凸起然后贴金
的称沥粉贴金,由于在立体的线条上贴金箔,能产生立体受光金光
灿灿的肌理效果,这样比平面上贴金箔更装饰画面,在山西永乐宫
的大量壁画中就可以见到沥粉贴金这一古老传统的技法。在现代装
饰工艺中也一直被沿用。
沥粉贴金法沿用至今,其制作方法主要是制沥粉,首先可用乳胶
兑水调立德粉,调成稀糊状(稀稠度以能拉挤成立体装线为准),
然后用较结实的塑料袋或较软的塑料瓶将调好的立德粉装进去,根
据所需线条粗细来开口或另装尖嘴,沿着画面要沥粉的线条,边行
走边挤压塑料袋,用力要均匀,这样流出来的立德粉就均匀,线条
也就一致,待沥出的线条干透后,在线条上刷以胶液,贴上金箔,
同样待金箔干透后,用笔扫掉多余的金属箔,留下的是金色的线条。
金属颜料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对于生命力强的艺术来说,每
一次重新关照或重听一次,都会产生深一层的理解与满足。”新的
客观条件使金属颜料在当代获得新的“关照”,进而在沉寂几百年
后得以复兴。
金属颜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华丽富贵之美,有极强的装饰作用,能
烘托出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本文只是作了粗略的介绍,还不能道
尽金属颜料的无穷魅力,要真正了解金属颜料就应当从各个角度多
方面地研究和探索,掌握其特质、性能,以至于运用时得心应手。
金属颜料独特的材料语言、视觉表现,符合现代人喜爱光明、堂
皇、瑰丽、多变的审美趣味。它的出现不仅使中国画坛出现耳目一
新的感觉,而且轰动西方,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赏,显示了其强
劲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绘画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金笺画技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张导曦.现代重彩画金属箔表现技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
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