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古老的村庄,是记忆中那段传统与历史的延续。
在这些古村落里,可以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这些民居富有个性,既承载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反映了家乡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探讨我家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一、建筑特点1. 结构稳固且耐久:我家乡的传统民居多采用坚固的木材和石材结构,墙壁厚实牢固,屋顶用瓦片覆盖,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确保居民的安全。
2.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庭院中常种有绿树花草,以及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物品,如池塘、假山等,使居民能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
3. 建筑形式独特:我家乡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即由四边围合而成的庭院式住宅。
这种形式在我家乡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不仅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能够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二、设计理念1. 注重功能性:传统民居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房屋布局合理,生活区域与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功能区域的设计相对独立,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2. 尊重传统文化: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建筑构造、雕刻装饰和家具摆设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让居民在家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 重视生活品质:设计追求居室内外的和谐与美感。
无论是房屋的色彩搭配、装饰品的布置还是庭院的设计,都注重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现代传承与创新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但我家乡的传统民居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为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许多当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尝试将传统民居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旨在保留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同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例如,传统四合院的布局形式被引入到高层公寓的设计中,同时加入现代化的设备与服务,以满足当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分享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分享建筑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建筑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内涵和质量。
这篇文章将会分享一些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以及创作的思路和理念。
一、借助自然元素建筑师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建筑,就需要有对自然的敏感性。
建筑作为一种人造成品,应该和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建筑师可以在设计中借助一些自然元素来增强建筑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比如,建筑的立面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来产生舒适、自然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也可以借鉴自然的规律,如利用地形和景观来隐现建筑的高低起伏,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环境。
除此之外,建筑师还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线和风向来调整建筑的内部空气流通和光线的利用。
总之,借助自然元素,不仅可以让建筑更加自然,也使其实用性更高。
二、关注人文环境建筑师还应该关注人文环境,在设计中融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建筑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因此建筑师应该从社会、文化等方面考虑和分析。
比如,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时,应该考虑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当地文化的建筑。
同时,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历史等,让建筑更符合当地的审美、文化和人群需求。
通过关注人文环境,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
三、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建筑师在创作建筑时,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效果。
建筑师可以方便使用和具有实用性的原则来设计建筑,如建筑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结构等。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可以考虑到采光、通风、交通和空间的利用效率,让住户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如交通流线、人员流动、安全等要素来进行设计,实现建筑的多功能性。
因此,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可以使得建筑师在设计中更注重建筑的实际效果,使得建筑体现出实用性和功能性。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指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所秉持的理念和原则,其主要思想是将建筑设计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主张简洁、实用、美观,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一、注重功能性注重功能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现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追求的是“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用途和功能,然后再设计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这种“功利”思想,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实用。
二、追求简约美现代建筑设计主张“简洁、实用、美观”的建筑风格,追求的是“无懈可击”的设计。
现代建筑师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条、自然的材料和色彩来呈现其建筑形式。
这种简约美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本身的美感,追求极简主义。
三、关注绿色环保绿色环保一直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现代建筑师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绿色植被等绿色环保手段,构建绿色、低碳、节能的建筑。
这种设计理念,既有益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四、强调交互性现代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人的互动,强调建筑及其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现代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布局、材料、灯光等手段,营造出一种人性化的建筑环境,使人与建筑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
五、追求多样性现代建筑设计追求多样性,通过建筑形态、色彩、灯光等多种手段打造不同风格的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打破陈旧的传统设计模式。
六、推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建筑师通过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垃圾分类处理等手段,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一种注重功能性、追求绿色环保、多样化、简约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理念。
这种设计理念,既有利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筑风格解析现代主义与传统风格的对比

建筑风格解析现代主义与传统风格的对比现代主义与传统风格是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风格,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对这两种风格进行解析,并比较它们在建筑设计上的异同点。
一、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简约性和创新性。
它追求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建筑形态。
现代主义注重抽象、几何和无装饰的形式表达,减少了传统建筑的细节和装饰元素。
1. 材料与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倾向于使用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金属等,以实现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它注重结构和形式的表达,采用明确的线条和简洁的几何形体。
2. 空间与功能:现代主义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它追求简洁的室内布局和灵活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空间之间流畅的连接和自然光线的利用是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之一。
3. 形式与装饰:现代主义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追求简洁、清晰和无装饰的外观。
它摒弃了传统建筑的繁琐细节和装饰元素,注重建筑本身的形式美。
二、传统风格传统风格是历史悠久的建筑风格,通常与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传统建筑设计注重传承和延续,强调对历史建筑风格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1. 材料与结构:传统风格多采用传统的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砖瓦等。
它注重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追求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2. 空间与功能:传统风格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分隔,强调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私密性的保护。
室内空间多采用对称布局和分隔墙体,以满足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3. 形式与装饰:传统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的丰富性和繁复性。
传统建筑常使用壁画、雕塑和纹饰等装饰元素,以展现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
三、现代主义与传统风格的对比1. 设计理念:现代主义追求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强调简约和创新,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而传统风格注重传承和延续,强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形式表达:现代主义风格偏向于抽象和几何形态,具有明确的线条和简洁的外观;传统风格注重装饰和细节,常使用丰富的装饰元素和繁复的纹饰。
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与理念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与理念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也使得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设计风格对于人们的观感和城市时代的代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建筑设计的理念则是建筑设计的基石,更是建筑设计风格的指针。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和理念的关注对于发展现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理念中国建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式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得发展起来。
这种速度之快,使人们无暇顾及对于建筑的感受和思考,规模大、耗资多、形状奇特等不能称之为风格的“风格”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偶像”。
纵观我国各种具有地标性的建筑,现代建筑风格究竟何去何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建筑风格的分类风格是对于某个人、某个时代、某个文化的最重要的阐释和代表,它表现于作品的外表形式上,形成于共同的设计元素和固定的设计手法。
建筑更是有其不同的艺术风格,正是这些风格成为了某位建筑大师、某个时代和某种地域、某个名族的象征。
就以世界范围内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风格有西方建筑风格(或称为欧洲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以及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
而每一个建筑风格又在具体的地域中有着各种差别。
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欧洲建筑,在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以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不同的类型。
在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
而就传统中国建筑而言,南北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也具有很大的差别。
二、建筑设计风格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新纪元的到来使人们从工业时代转入到了信息时代,这就意味着人们的信息量更大,人们接触面不断扩大导致人们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要求建筑的实用性,也更加要求建筑的美观性的。
因此,建筑建筑设计的风格逐渐成了人们需求的大问题。
1建筑设计风格发展的历史沿革建筑设计风格在多种流派的建筑思想理念的冲击融合下出现了多元性的特点。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是指建筑师在进行住宅设计时,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功能、审美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种不同的风格进行设计的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风格是表达建筑师意图,实现功能需求和塑造建筑形象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风格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从地域、功能、审美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进行浅析。
地域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
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地貌、文化习俗等不同,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不同。
北方地区严寒冬季,人们更注重住宅的保温性能,建筑设计中会更注重保温材料的使用和空气流通的安排。
而南方地区的夏季炎热,人们更注重住宅的通风性能,建筑设计中会更注重窗户的排布和阳光的利用。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影响着建筑住宅设计的风格。
江南地区以水乡文化为特色,建筑住宅设计中更注重水景与建筑的结合,营造出雅致而有特色的环境。
功能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另一个因素。
不同的功能要求对建筑住宅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住宅设计中常见的功能包括居住、工作、娱乐、休闲等。
对于居住功能的住宅,建筑师会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和采光设计,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舒适和便捷。
而对于工作功能的住宅,建筑师会注重办公空间的布局和通风设计,以满足人们工作需求的高效和舒适。
建筑住宅的功能也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一些繁华都市地区的高端住宅设计更注重个性化定制和豪华装修,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住宅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审美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不同,体现在建筑住宅设计中就是不同的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强调顺应传统,注重对称和秩序感;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洁和功能性,追求空间的开放和流动;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视觉冲击和个性表达,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对话。
每种风格都代表了一种审美追求和一种文化意识,反映了建筑师和居住者的不同理念和生活态度。
建筑项目的风格与设计理念

建筑项目的风格与设计理念在建筑领域中,风格与设计理念是一个项目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好的建筑项目需要具备独特的风格以及明确的设计理念,这将对项目的整体效果和使用者的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项目的风格选择和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实现独特的建筑设计。
一、风格选择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选择适合的建筑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外观、结构和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一个合适的风格选择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舒适和和谐的感觉。
同时,风格选择也与建筑项目的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住宅项目通常会选择代表现代风格或传统风格的设计,以满足居住者对舒适和实用性的需求。
而商业建筑项目则可能更注重商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传达。
因此,在项目的初期确定一个具体的风格,有助于整个建筑设计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理念的重要性设计理念是指在风格选择之后,建筑师对项目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思路。
一个好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与风格选择相得益彰。
它是建筑师对于项目目标、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思考和决策,必须与风格选择相互结合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理念应该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可以通过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手法来实现,进而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而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则是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追求建筑的功能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减少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现独特建筑设计的方法1. 深入研究项目背景和场地特点:在开始设计之前,仔细了解项目所处的环境和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等。
这样可以为建筑项目的风格选择和设计理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寻找灵感和参考: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参观其他建筑作品、阅读相关书籍和学术研究等方式,寻找灵感和参考。
这些灵感和参考可以是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也可以是艺术、自然和文化等领域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领域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也逐渐体现出了地方化和平民化的特征,正是这种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城市建筑风格的不断变更,使城市建筑更加具有人性化与科学化,体现现代人们崇尚自由、回归自然的思想。
本文就主要对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相关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风格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使得信息与文化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层次也不断的提升,对于以往的建筑风格的欣赏角度和意境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趋势引导下,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也将由简单的满足安全、美观、舒适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富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为此,笔者认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
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
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二、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
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
”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
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
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
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
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
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
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
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三、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
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
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
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
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
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对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而言,生态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的人都天生地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联着。
四、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艺术探索
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被一种有着神秘氛围的艺术景象隐喻了出来,景观建筑在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气质。
而施瓦茨(MarthaSchwartz)景观设计作品则否定其材料的真实性,以戏谑代替了严肃.复杂代替了简单,现代主义景观中的呆板与理性被设计者抛却了。
设计者以艺术的构思与形式表达了对景观新的理解:景观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
后现代主义者以近乎怪诞的新颖材料和交错混杂的构成体系反映了后现代美国社会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多样的形象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多源,表达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给予弱势群体言说权力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想。
在表现风格上,这些活跃的实验与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景观建筑有着相似之处,同样为视觉艺术所启发,同样强调几何圆形的运用而不是所谓的自然主义风格。
但在这里,个人的想像力综合了现代主义完善的功能关怀,艺术的思索将现代景观中的社会要素视为创作的
机会而不是制约,艺术在创造独特的景观环境上的作用重新确立和深化了,但此时的艺术是设计的激励,而不是先验的形式主宰。
五.结束语
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从中也体现了建筑风格与理念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到时代与环境状况相适应,再到抛弃现代主义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发展历程。
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也愈加的关注,建筑设计风格代表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程度,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和环境相协调的关系,更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芦风英.浅谈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J].中国科技博
览,2011(19)
[2]吴昊,龚雷.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3]王飞逸.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4]张梅,刘纪洋,郑福君.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5]向海涛.浅论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湖南农
机,2008(03)
[6]王义.如何更好的发挥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7]韩永.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探讨[J].城市建
设,2010(35)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