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协议目的:明确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点及教学要求。
2、适用范围:地理教学相关人员。
3、知识点涵盖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
4、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5、知识更新机制:规定定期对知识点进行更新和完善的流程。
6、培训与支持: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支持的方式和频率。
二、协议具体内容11 地理课程标准111 详细阐述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
112 分析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地理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
12 教学方法121 介绍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122 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
123 提供教学方法选择和组合的原则和策略。
13 教学资源131 列举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地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资料等。
132 说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
133 强调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及方法。
14 学生学习特点141 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142 分析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4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探讨如何因材施教。
15 教学评价方式151 形成性评价1511 明确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512 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
1513 阐述如何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52 总结性评价1521 说明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时间和方式。
1522 解释总结性评价的评分标准和权重设置。
1523 分析总结性评价结果对教学改进的指导意义。
16 知识更新机制161 确定定期审查和更新地理教学知识点的时间间隔。
162 明确知识更新的依据,如教育政策变化、学科研究进展等。
163 描述知识更新的流程,包括收集信息、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等环节。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地理教学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要素,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例如,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时,要考虑大气环流、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区域认知则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和联系,能够从区域的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实地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的危害和影响;或者设置一个地震应急演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会应对地震的方法。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 等)的发展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地理数据和图像,展示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过程。
例如,通过 GIS 软件展示城市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的变迁等;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让学生观察地表的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新教改高一地理知识点

新教改高一地理知识点在新教改高一地理课程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天文、气候、地貌、人文等多个领域,因此,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天文地理、气候地理、地貌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四个方面,对新教改高一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天文地理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基本知识。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引起地球的季节变化。
2. 地球的倾斜:地球轨道与黄道夹角的变化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3. 昼夜长短:地球昼夜长短的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赤道附近昼夜长短相差较小,极地地区则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二、气候地理1. 气候带:地球因为气候分布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影响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2. 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量、湿度、风速等是气候研究中的重要要素,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的变化和影响。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灾害等是当前热点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学会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必要的。
三、地貌地理1. 地形地貌: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等地貌类型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理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形态至关重要。
2.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喷发等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通过了解这些内力作用的原理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3. 外力作用:风、水、冰等是地球表面的外力作用,通过了解这些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
四、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 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和发展。
3. 区域经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战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参与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

《地理教学论》重点名词解释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是由“地理教授法”发展过来的,其正式确立是在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
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3.地理课程:简单而言,地理课程就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问题课程:问题课程指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以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地理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性质。
6.地理教材: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7.地理教科书:地理教科书指狭义的地理教材,或称课本。
8.教材的表述结构:教材的表述结构是指呈现教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和呈现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有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三分法。
按照呈现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
9.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10.地理教学:地理教学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地理学习活动过程。
11.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对于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见性、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预期的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也就是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进行的表达。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意味着地理教学论将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地理教学活动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八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关系: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占据着中心地位。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这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学生占据中心地位,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包括: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3、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合这些方式。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的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重点1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1)早期的地理教学论(2)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3)当代地理教学论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4、地理教学系统: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教学环境5、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6、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行为科学基础系统学科基础教育技术学基础7、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2)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3)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5)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8、地理科学和地理学科的区别联系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第二章地理课程发展1、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5)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2、我国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设置;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1、地理课程含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它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2、地理课程的类型:(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地理课程又称正式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精选】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满足最有价值的、适合学习的、具有教育价值三个条件。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3.地理教学的特点:①人地关系为主线②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③地图的重要作用④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4.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①1840年以前,我国传统民间私塾称为蒙馆,所有人可进入学习②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从国外引进过来,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政府办的新式学校三种类型③20世纪初,学习借鉴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学体系,推广了班级教学、分科教学和教师讲授等现代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④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推行凯洛夫教学体系⑤2010年秋季全国进入新课标实验。
5.教学论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事实问题是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价值问题是教学的目标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技术问题是指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
7.备课课概括成“三备三写”。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写学期(或学年)教学季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8.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9.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①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特点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③以学习者为出发点④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⑤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11.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2.课堂教学类型:授新课(内容独立性强,任务重的情况下)、综合课(复习授新,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情况)、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实践课。
地理教学论考点【最新】

第一章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 P24第五章:三种基本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法,认识方法,教学手段。
P96第七章的教学重,难点: P1651、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不仅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
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中,论证了设置地理课程的意义,地理是学生必修的20门课程之一。
P4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 P5 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是什么问题(事实问题)、为什么问题(价值问题)、怎么样问题(技术、策略、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11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学,它包括地理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及教学规律。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8、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9、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的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0、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003 2015021120150205 1020150205 1220150205 120150205 123120150205 1231100020150205 123120150205 1231200020150205 123015004120150205 12302800 1 20150205 1230200010 20150205 122910002020150205 12291000120150205 1229200020150205 1229100020150205 1229280020150205 1229200020150205 1229150020150205 1228280020150205 12282000063020150205 12281500 201220150205 1228280020150205 122710002323745820150205 1227200020150205 12273200 6 20150205 12272800 7 20150205 1227200020150205 1227150020150205 12261500201020150205 1226150020150205 12261500200720150205 12261500320150205 1226150020150205 1226100020150205 1226100020150205 12251500120150205 12252800 20150205 122510000320150205 1225150020150205 1225100020150205 1225200020150205 1224200020150205 122415000720150205 1224150020150205 1224200020150205 1224100020150205 12241500 20150205 1223100020150205 12232000 20150205 12231500200920150205 1223150020150205 1223150020150205 1223280020150205 1223100020150205 12222000 20150205 122220001802420150205 1222280020150205 1222200045 20150205 1222200020150205 1222150020150205 1221100020150205 1221150020150205 1221200092420150205 1221150020150205 12211000 20150205 12201000 20150205 12201000 120150205 122010006 20150205 12201000120150205 1219150020150205 12191500 20150205 12192800 20150205 1219200020150205 121915002013041520150205 12181000 20150205 1218150020150205 121815003437120150205 12181500062620150205 121720001520150205 12172000 20150205 1217100020150205 121720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6200020150205 1216150020150205 1215150020150205 12151000420150205 1215100020150205 1215150030020150205 1214100020150205 1214200020150205 12141000 20150205 12141000220150205 1214200020150205 1213150020150205 121328000320150205 1213200020150205 121328001120150205 12131000120150205 1212150020150205 12121500 116 220150205 1212200020150205 1212150020150205 1212200020150205 121115006020150205 1211200020150205 1211200020150205 12112000420150205 12112800 1020150205 121128003046020150205 12111500 20150205 1210200020150205 1210200020150205 121010002015120150205 121015002120150205 1210150020150205 1209200020150205 1209200020150205 12091000 20150205 12092800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8150020150205 12081500220150205 1208280011120150205 1208280020150205 1207150020150205 1207280020150205 1207280020150205 120715005 120728000205 120728000205 1206200006280062000280061500000第二章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心理、认知学习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心理学; 传播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
1.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
理教学论
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
学科。
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活动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
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八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4.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5.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
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
第三章
6.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7.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
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8.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9.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地理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
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式,策略的体系。
第四章
1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12.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
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3.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
70页
14.讲授法特点:
1.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适应性强,方便、灵活。
3.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
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教育。
5.讲授得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得完整,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统一,并不等量.
6.教师的讲授即使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不代表学生就会应用。
从认识、理解到应
用,还需一次“飞跃”
7.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15.地图法包括地图挂图的运用以及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两个方面。
16.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17.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或某些巧妙的教学安排,在旧知与新知之
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使他们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前进。
18.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地理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年龄心理
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第五章
19.备课的基本内容:
1.研究课标、制定计划、设计教学目标、制定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2.钻研教材、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备教材)
3.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备学生)
4.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备教法)
5.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
20.教学过程安排:组织教学、新课导入、学习新内容、概括总结、练习提高。
21.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的供
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内容
22.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
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23.地理说课内容:1、说课程标准2、说教材3、说学法4、说教法5、说教学过程6、说
板书设计
第七章
24.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标准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案例了解
2、按评价的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案例
25.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
26.测验试卷编制的步骤:
1、确定测验目的
2、确定测验目标
3、编制双向细目表
4、编制试题书201页
27.听课的基本要求: 215页
1、要明确听课目的、计划和要求
2、要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4、要及时了解地理教程和教材改革的信息
5、听课记录和思考要有机结合
28.评课的基本原则 217页
1、促进提高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因人而异原则
29.评课的主要内容 218页
1、教学态度
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组织安排5、教学语言6、教态
30.地理课程标准: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给地理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具有法定性质。
3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
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2.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