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什么

开题报告是什么
开题报告是指在开始一项研究项目时,研究者需撰写的一份论文,该论文主要概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结果等内容。
通过开题报告,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表达研究的思路和计划,向导师或上级领导提交并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介绍背景和问题陈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
在背景和问题陈述部分,研究者应阐明研究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问题或现象,提出问题和挑战,说明研究的重要性。
接着,在目的和意义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解释为何进行这项研究,并探讨可能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综述部分,研究者需要回顾和整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评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性。
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部分,研究者需要具体描述自己将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或实验方案,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部分,研究者需要详细规划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实验步骤等,以确保研究能够有序进行。
最后,在预期结果和可能的创新点部分,研究者需要预测研究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创新点,展示研究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撰写开题报告,研究者能够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路线,获得导师或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指导,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开题报告(通用3篇)

开题报告(通用3篇)1.开题报告第1篇一、毕业论文指导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多年来,我们远程开放教育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模式,对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不够,论文质量整体上仍不尽如人意。
论文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
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
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
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
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
(四) 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
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开题报告完整版范例

开题报告完整版范例开题报告完整版范例1、研究背景1.1 研究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的重要性、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还可以包括引用相关文献,以支持研究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研究对学术界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2、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2.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可以分类讨论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2.2 研究理论框架详细介绍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理论框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本研究中。
3、研究问题与目标3.1 研究问题明确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的假设。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测量性,并能够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验证。
3.2 研究目标阐明研究的目标,即要达到的具体结果。
研究目标应与研究问题相对应,可以是发现、解释、描述等。
4、研究方法4.1 研究设计描述研究设计的概要,包括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4.2 数据收集详细介绍数据收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工具的设计和实施等。
4.3 数据分析描述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技术,以及如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5、预期结果和讨论5.1 预期结果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预测可能得到的主要结果。
结果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目标保持一致。
5.2 讨论根据预期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讨论结果的内在联系,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6、研究计划6.1 时间安排将研究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安排每个阶段的时间和任务。
6.2 资源需求列出研究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设备等。
7、总结和展望7.1 总结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和结论,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7.2 展望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展望,指出可能的改进和扩展方向。
附件:1、数据收集工具2、相关文献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什么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什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什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一份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之前所提交的一份报告,它旨在向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开题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研究计划。
研究背景是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它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需要阐明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为什么这个研究是有意义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其了解研究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学生希望通过研究达到的目标,而研究问题则是学生希望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
这两个部分需要明确和具体,以便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能够理解学生的研究意图和目标。
研究方法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它介绍了学生打算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
学生需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并说明它们在解决研究问题和实现研究目的方面的优势和适用性。
此外,学生还需要讨论可能遇到的研究限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期结果部分是学生对研究结果的初步预测。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出对研究结果的合理预期,并解释这些结果对研究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最后是研究计划部分,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时间表、所需资源和研究进度安排。
这部分的目的是向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学生对研究的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学生对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经验。
在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和相关研究的调研,以确保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开题报告的提交和评审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重要一步。
通过开题报告的评审,学生可以获得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和方法。
同时,开题报告也是学生与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与他们讨论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行性。
什么叫开题报告

什么叫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常见的文档形式,它通常用于规划和阐明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撰写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开题报告应当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撰写开题报告时,需要清晰地阐述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应当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研究课题所在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价值所在。
其次,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而研究内容则是指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所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对研究目的进行清晰的界定和阐述,使读者能够准确地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需要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对研究的具体工作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开题报告还需要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而研究进度安排则是指研究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计划安排。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论证,使读者能够了解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对研究进度安排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使读者对研究的进展和时间节点有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常见的文档形式,它对于规划和阐明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在撰写开题报告时,需要清晰地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以及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进度安排,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工作的规划安排。
开题报告是什么

开题报告是什么开题报告是指在科研、学术研究或者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对研究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分析和论证,提出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的一种书面报告。
开题报告通常由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部分组成。
它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立项前的一次全面审查和论证,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的必要程序。
首先,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阐述研究课题所处的学科领域和学科发展的现状,说明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次,开题报告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了解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其次,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明确研究课题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保证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最后,开题报告需要提出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
在开题报告中,需要明确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案,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保障。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系统性调研、分析和论证的一种书面报告,是研究课题立项前的一次全面审查和论证,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的必要程序。
通过开题报告,可以明确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提出研究方法和方案,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保证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什么叫开题报告

什么叫开题报告一、引言在高等学术研究中,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是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或学士论文起步的阶段,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的正式开始。
开题报告旨在向评审委员会展示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结果。
本文将探讨开题报告的定义与特点,并分析其重要性和编写方法。
二、开题报告的定义开题报告,顾名思义,是指在研究项目启动前向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的一份报告,它能够清晰地表达研究课题的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在学术界,开题报告通常是研究生对导师和评审委员会进行研究计划的陈述,确保他们对研究的目标和路线图有明确的理解。
三、开题报告的特点1. 目的明确: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可以通过清晰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陈述来实现。
研究者应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并清楚地表明研究对于学术界或现实生活的价值。
2. 方法详细:开题报告应描述研究方法和计划。
这包括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研究设计、样本选取等。
详细的方法论描述可以帮助评审委员会更好地了解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规划。
3. 预期结果:开题报告需要提供研究预期结果的合理假设。
这有助于评审委员会评估研究的可行性和预期成果。
研究者应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提出合理的推测。
四、开题报告的重要性1. 指导研究方向:开题报告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明确呈现,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规划研究的大致方向和方法。
2. 评估可行性:开题报告能够评估研究的可行性和预期成果。
通过表达出明确的研究问题和预期结果,会提供给评审委员会更好的了解和评估的基准。
3. 收集反馈意见:开题报告可以让评审委员会和导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改善研究方向、修订研究方法,从而确保研究的更加完善和有效。
五、编写开题报告的方法1. 研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2. 文献综述:回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定的总结。
这将有助于确保研究问题的新颖性。
3. 方法论:详细描述研究的方法和计划,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研究设计、样本选取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
开题报告是啥

开题报告是啥开题报告是指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在正式开始前所撰写的一份报告,其目的是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和阐述,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和研究进度安排等内容。
首先,选题背景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题背景应该包括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通过对选题背景的分析,可以说明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必要的依据。
其次,研究意义也是开题报告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研究意义主要是阐述研究课题对学科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研究意义的论述,可以使评审专家和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另外,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研究内容应该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具体目标,以便让人清晰地了解到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而研究方法则是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要求详细说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预期目标和研究进度安排也是开题报告的重要内容。
预期目标是指对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和效益进行合理的设想和规划,以便让人清晰地了解到研究工作的预期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而研究进度安排则是指对研究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计划进行详细的安排和说明,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是一份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证和阐述的报告,其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和研究进度安排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可以使评审专家和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因此,撰写一份完整、详实、合理的开题报告对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文题目转向架用钢Q345E焊接性能试验 英文题目welding performance test of Q345E steel used in bogie
学生姓名 王嘉 班级 430711 学号 83070928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白志范 职称 教授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一 选题背景 转向架是能相对于列车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通常包括摇枕、侧架或构架、轮对轴承装置、弹簧减振装置、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等。其中构架是转向架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担负着支撑车体、实施运行、转动等功能。因此在性能上要求它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有适当的弹性、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及耐疲劳性能以满足客车的使用安全和运行品质。 随着我国铁路提速战略的逐步实施,机车车辆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提速车将承受更大的动载荷,转向架焊接构架承受的动负荷显著增强。因此,进一步提高转向架焊接构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对提速车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保证转向架焊接构架的安全可靠性,选择合适的转向架构架材质,并对转向架焊接构架焊接接头的常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转向架的作用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 1)车辆上采用转向架是为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 3)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 4)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能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地通过曲线。 5)转向架的结构要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 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6)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放大制动缸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以保证在规定的距离之内停车。 7)转向架是车辆的一个独立部件,在转向架于车体之间尽可能减少联接件,有利于高速列车的轻量化。
三 转向架国内外发展状况 1 日本转向架的发展现状 日本对高速客车转向架的研究始于二战后。自从1964年日本新干线被投入使用,共研制出了十多种系列的高速列车和将近四十多种转向架。日本与欧洲国家不同,一直在研究发展分散式的高速列车。日本在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发的事DT200高速转向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220km/h。此转向架采用采用双侧板簧式和双圆簧定位,空气弹簧、横向液压减震器、垂向液压减震器、抗侧滚扭杆及摇枕等组成中央悬挂。第二阶段开发出了300系DT203新干线高速转向架,最高速度可达到270km/h。此转向架一系采用铝合金轴箱和空心车轴,这样就可以给双圆簧加橡胶导柱定位和减轻簧下质量。近年来,开发出了第三代高速转向架。300km/h~350km/h为其目标运营速度;还研制出了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和带主动悬挂的转向架。西日本铁路客运公司开发的山阳新干线500系“希望”号高速列车采用WTD系列转向架,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00km/h。此转向架与300系DT203高速转向架相比,一系悬挂分别是转臂式定位。双圆簧加橡胶定位以及双圆簧单拉板定位。与此同时,日本铁路东海客运公司开发了300X高速车,采用DT205转向架,结构和300系相似。最高运营速度可达到350km/h。随后,又开发了700系高速车。700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 系转向架是以500系为基础的,并且加装了变阻尼孔的非线性空气弹簧。 纵观日本在高速转向架方面的研究,其开发出的转向架品种数量和采用新技术的种类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并保持着自己的固有特色。在转向架构架方面,无论是其结构还是制造工艺与欧洲都有所不同。日本是最早采用空气弹簧的国家,并首创利用调节空气弹簧中的阻尼孔的大小来替代二系垂向液压减振器,同时也是最早采用无摇枕转向架的国家之一。高速转向架的轻量化一直是开发新型转向架所追求的目标,日本的高速转向架及车体在减重方面自始至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德国转向架的发展现状 ICE是德国1982年底由联邦铁路负责领导设计制造的城间高速列车,代表了德国轮轨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ICE动力转向架达到较高技术水平,其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多年来德国客运机车转向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而研制成功的,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试验与运用考验过程。 ICE动力转向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德国E110机车、E111机车、BR120机车和DE2500UmAn内燃机车转向架以及ICE/V试验转向架,最后以ICE/V转向架定型为ICE动力转向架,前后历经20多年的发展过程。 为了发展高速客运,1979年8月德国联邦技术部批准研制驱动质量可控转换的UmAn转向架,并用这种转向架改装了一台DE2500内燃机车进行高速试验。DE2500UmAn转向架继承了BR120转向架的交流传动、BBC轮对空心轴驱动、空心车轴技术和磨耗形踏面与二系采用高挠圆簧加抗蛇行减振器匹配技术。驱动装置与制动装置合为一体构成驱动制动单元,半体悬悬挂;牵引装置采用推挽单牵引杆;轴箱采用单轴箱拉杆定位。 德国在DE2500UmAn机车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驱动质量联接方式、轴箱定位方式和回转阻尼的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试验,加深了对高速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 动力转向架的认识。 1982年9月,德国确定制造试验型城间高速列车ICE/V,目标速度为300km/h。ICE/V动力转向架基本上沿用了DE2500机车的UmAn转向架结构。原UmAn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的主动控制横向质量转换装置,改为被动联接的液压减振器;转向架上,除了每轴3个制动盘外,增添了线性涡流制动。ICE/V于1985年7月投入运行,同年达到317km/h的最高记录。1988年5月创造了406.9km/h的世界纪录。转向架运行良好,没有发现有失稳的势头。 1985年12月,德国联邦铁路决定以ICE/V为基础,批量生产ICE动力转向架,并对ICE/V转向架加以改造,取消了线性涡流制动;每轴采用2个制动盘;轮径由1000mm增至1040mm;拉压牵引杆采用可分式拉压牵引杆;一、二系弹簧悬挂装置端部采用橡胶垫。 ICE列车自1991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现有60多列列车在德国高速线上运营。1992年,由DB组织研制新一代采用空气弹簧的 ICE 高速客车转向架,1995 年,DB和东日本铁道株式会社达成协议,由德国 TALBOT 公司和日本住友(SUMITOMO)公司在 B—5003 型转向架的基础上联合研制新一代高速转向架,定型为 JR21。该转向架采用内支承模式,其整体重量仅为 4300 kg,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高速客车转向架,其最高试验速度为 450 km/h。 3 法国转向架的发展 法国高速列车TGV从1981年投入使用来,已经开发出了四代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主要精力了3个阶段,AGV转向架虽然作为第四代转向架,继承了TGV的优点。 第一代高速列车TGV-PSE的动力转向架Y230是在法国燃气轮动车组转向架Y226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于第一代的高速列车是Y231型转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向架,它是从燃气轮动车组拖车铰接式转向架Y229型发展而来的。Y231型铰接式转向架一系悬挂装置由一组螺旋圆弹簧和两组钢——橡胶夹层弹簧组成。二系悬挂装置采用两组高挠度圆簧。为了提高临界速度,增加横向运动的稳定性,在设计时采用了较高的定位刚度,减轻了转向架的自重,增加了转向架的固定轴距,减小了车轮踏面的锥度,应用了两个抗蛇形减振器、一个横向减振器和一组横向弹性止挡。 法国第二代高速列车,大西洋线高速动车组TGV-A型及其派生的路网高速动车组TGV-R、欧洲之星高速动车组TGV-TMST、塔利斯高速动车组TGV-PBKA、西班牙高速动车组AVE和韩国高速动车组TGV-K型的拖车从动转向架均采用Y237型铰接式转向架。这种转向架与Y231型转向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代高速列车TGV-PSE在运行中发现车体振动较大,影响了旅客的舒适性。Y237采用空气弹簧,在Y231的基础上增大了一系悬挂的柔度 法国第三代高速列车TGV-2N是双层列车,其拖车从动转向架仍然采用Y237型铰接式转向架,但根据双层客车的特点作了局部修改,命名为Y237-A型。在Y237的基础上了有一些改进。 4 我国转向架的发展
我国铁路客车从20世纪50 年代的21型客车发展到现在的25型客
车 ,不论是车体钢结构、车内装饰、车内设备 ,还是转向架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客车最高运行速度从50年代的100 km/ h 逐步提高到 120 km/ h、160 km/ h直至200km/ h ,客车最高试验速度从70 年代末的160 km/ h 逐步提高到 187 km/ h、21216 km/ h、 23917 km/ h、32115km/ h。客车运行速度之所以能不断提高,试验速度不断被刷新 ,关键在于技术先进、参数匹配、性能优良、运用安全可靠的客车转向架。在这50多年中,先后研发的转向架与相应客车相继投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