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与借鉴

德国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与借鉴
德国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与借鉴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沼气工程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业主收入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近期实地考察了德国巴特黑斯费尔德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中试沼气厂、德累斯顿的智康公司示范沼气工程、哥廷根市的南下萨克森州能源再生科技公司垃圾沼气工程、莱比锡的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中试沼气厂等4个大型沼气工程,,对其“混合中温发酵、全程自动控制、沼气热电联产”的技术模式,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就此分析总结了德国沼气工程建设运行、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从政策、管理和技术角度对如何发展河南省的沼气工程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些许建议。

一、德国沼气工程建设现状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为35.7万km2,人口总数8211万人。德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平原、中部丘陵以及阿尔卑斯高地3个部分。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差不太大,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无酷暑,冬季无寒冬,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低地)和一6℃

(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度为18℃,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左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沼气。

德国沼气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至2011年,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导向,特别是对沼气发电上网和能源作物的开发利用使其市场经济效益发生明显变化,加上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在全世界位居首位。近年来,特别是在200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以后,沼气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0年之前的10年间德国沼气工程的数量增加了1050座,而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就增加了4750座,到2011年已累计建成沼气工程7200座,遍布整个德国,分别应用于私人农庄、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总装机容量为2700MW,最大规模沼气电站装机容量高达55MW,而最小沼气发电工程装机容量仅为7kW。沼气发电每年在200亿度以上,超过我国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占德国年平均用电量的4.9%。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占德国整个能源消耗的8.6%,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用于沼气生产为目的的能源作物种植面积已达80万hm2,占德国耕地面积的6.8%。德国计划到2020年建成12000个沼气能源工程,发电装机总量达4800MW,使沼气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要用全国1700万hm2农业用地中的420万hm2(约占农业用地

的25%,在不影响国家粮食供应安全的情况下),用于能源作物生产,确保沼气原料的供应,到2030年在天然气管网中至少含10%的沼气。到2050年,农民收入的1/4来自于沼气工程。

二、德国沼气工程建设技术特点

(一)建池材料质地好

德国沼气工程中的主体结构材料采用钢罐、搪瓷拼装罐、钢筋混凝土制作池体,扁平型的发酵罐多采用混凝土,瘦高型的多采用钢罐或搪瓷拼装罐。柔性材料作反应器池顶的集气材料,这样可确保池体使用寿命长,克服混凝土慢渗气的缺点,工程建造成本和日常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依靠罐体保温和热交换,地上部分的池体保温层基础为3—5cm厚的聚氨酯或岩棉。发酵罐罐体内部侧面或顶部中央安装搅拌器,顶部一般为双层沼气贮气膜结构。

(二)发酵原料多元化

沼气发酵原料多样化,可利用的发酵原料有能源作物(主要是种植玉米、甜菜、青草等直接作沼气发酵原料使用)、畜禽粪便、城市家庭垃圾、城市污水污泥、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渣和废液等,沼气工程普遍采用混合原料进行发酵。玉米青贮作沼气发酵原料是德国沼气产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德国年产青贮约4800万t,其中主要

为青贮玉米。从原料产气率角度来看,一些能源作物如玉米、甜菜等干物质的产气率可高达600~1000m3/t,远远高于畜禽粪便的产气率,而畜禽粪便与这些原料掺在一起进行混合发酵,可以弥补这些原料氮源不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沼气的生产。

(三)发酵工艺先进

沼气工程的厌氧消化工艺是根据处理规模、发酵原料的性质和浓度以及发酵温度等因素选择的。所建沼气工程普遍采用多级高浓度CSTR湿式中温发酵工艺,就是说一般都设有二级或三级以上反应器,一级比一级原料浓度低,发酵温度在38---42℃范围内。德国制定了热电联产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发电余热给沼气工程厌氧消化装置增温、保温,即使在冬季环境气温低至-200C,沼气工程依然运行良好。中温装置产气率可达1.2~1.8 m3/(m3.d),高温装置产气率可达2.0—3.0m3/ (m3-d),最高的可达5~6

m3/(m3.d),经济效益显著。

(四)沼气高值利用

目前,德国的沼气工程所产生的沼气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并网,同时多数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用于供热,即热电联产工艺。大型沼气工程主要利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所采用的内燃机以双燃料内燃机为主。工程平均

发电效率为40%~42%.平均热能转换率为45%,其中约10%的沼气发电量和45%的余热用于工程自身运行,55%的发电余热用于公共建筑或农舍供暖、农作物干燥、沼渣烘干、农产品冷藏库制冷等。除了发电,沼气提纯在德国也日益受到重视,和瑞典不同的是,德国的沼气经过提纯后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全德国范围的天然气管网就好像一个大的储气装置,可以将生产出的生物质能储存起来,待风电和太阳能不足时作为补充能源;另一方面将农村地区生产出的沼气送到城市或工业地区发电使用,更有利于将热能在更需要的地方得到利用。(五)产业政策优惠

德国走的是沼气能源工厂市场化、产业化之路。前期工程建设国家没有直接资金支持,银行为企业或农场主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而政府不提供任何建设补贴,前期建设资金靠的是20年不变的低息贷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激励政策,如企业税率20年不变、低息贷款利息20年不变、产品定价20年不变、发展机制、配套法规、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确保了沼气工程的稳定受益,提高了农场、养殖场等建设沼气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沼气能源工厂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德国沼气工程建设方很多都是能源企业,以销售能源为目的,其形式有沼气发电上网或直接销售经沼气提纯后的天然气。另外,

沼气工程还可通过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收取处理费用,以获得更好的企业利润。德国从事沼气行业的能源工厂人员少、效率高,普遍采用操作规范、专业技术强、机械化作业的运行管理模式,沼气工程的持续运行有了保障。参观的4处沼气工程常年的经营管理均为1~2人,包括沼气工厂的日常管理和能源作物的种植管理,降低了常年运行费用。

(六)配套设备标准化,工程运行自动化

德国沼气产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沼气工程的进料设备、搅拌设备、脱硫设备、沼气存储设备、热电联产成套设备等,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性能处于世界沼气行业领先地位,沼气发电机、固液分离机、专用泵、搅拌机等一批核心配套产品形成了国际品牌,为沼气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沼气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从原料收集、分类、进料、高温消毒、发酵、产气、脱硫提纯、发电上网、出料、沼渣沼液贮存、运输等全过程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七)“三沼”利用突出

德国沼气工程均安装燃烧火炬,沼气用于热电联产,未利用的多余沼气统统燃烧。目的是防止未经净化或未燃烧的

沼气排空造成二次污染,避免产生爆炸、火灾隐患、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异味污染。德国沼气工程都建有沼液、沼渣储存池,沼液、沼渣储存池均加盖。储存池加盖防止沼液、沼渣中的氮素通过好氧分解而流失掉,阻止由于长期堆放产生的异味逸出,还能改善卫生环境。储存池的沼液、沼渣经过3--6个月的存放后作为农作物肥料利用。根据发酵原料的种类不同,沼液、沼渣还要进行消毒杀菌,沼液、沼渣中含有的各种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界限。在沼肥的使用上,德国也有一系列的标准和政策,为沼肥的使用提供了保障。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1、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局在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成华公园配套设施用房建设工程”。该工程由成都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 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5F建筑,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以稍密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设1层地下室。场地±0.00=503.245m,地坪标高比 ±0.00标高低约2.2m(按501.00m计),基坑周长约为223m,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设计基底标高494.8m~496.685m,结合基坑四周地层分布情况,考虑到局部地段基底标高附近软弱地基土需进行超挖换填等因素影响,确定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深度如下:基坑南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9m,基坑东侧最大开挖深度为6.3m,基坑北侧和西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0m。 2、支护结构形式为排桩+桩间挂网锚喷支护及放坡+网喷支护二种方式进行支护 3、本基坑为二级基坑,基坑允许暴露时间为8个月. 4、本施工图应根据建筑物设计施工图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交通方便。场地为拆迁后弃置场地局部为堆填近期建渣且分布有直径约1.0m的供水管,地势起伏较小。本次勘察范围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500.58~502.24 m,相对高差1.66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地层结构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色杂。主要由新近回填卵石、砖瓦块碎片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成分杂乱,结构松散。湿。局部地段下部分布有0.20~0.30m厚度不等的细砂。素填土: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沼气发展现状报告

沼气发展现状 能源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世界能源利用现状主要表现为3个特点: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纵观当今世界能源利用状况,我们仍然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极大,并且面临着枯竭。从目前新能源发展状况来看,发展力度仍不够大,对多能源结构的转换仅处于过渡或者说是只是开始的阶段。所以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是人类目前一项重要并且紧迫的工作。正因如此,整个世界都十分关注新能源的开发。目前人们主要关注的新能源有以下几类: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

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沼气,正是新能源之一——生物质能中的一份子。 一.沼气定义: 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经各种微生物发酵及分解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可燃气体。 二.沼气发展简史: 沼气发酵是一种古老的有机物发酵方法,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是各种有机物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等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生物降解并生成有机酸、醇、二氧化碳和氢气等物质,并经产甲烷细菌等微生物进一步厌氧消化转化为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气的过程。厌氧发酵主要原料是农林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畜禽粪便和城市垃圾等“废弃”资源。厌氧发酵的两个基本功能——降解有机物和产生可燃气体,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早在1630 年,Vam Helmeuy 就发现生物质厌氧发酵能产生可燃气体。1776 年,意大利无力学家Volta 发现沼泽中有可燃气体产生,他认为这种气体的产生与有机质分解有关。1806 年,Herry 确定这种气体是甲烷。1868 年Becbamp 首次提出甲烷形成过程是一种微生物学过程,1875 年,俄国学者Popoff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1901~1902 年,巴斯德研究所的Maze 获得了一种产甲烷的微球菌,并将其命名为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mazei)。1936 年,Barker 发现了能在合成培养基上发酵产乙醇、丙醇和丁醇的有机体,并指出发酵分为产酸和分解酸形成甲烷的两个阶段,同时获得了几个产甲烷细菌的纯培养物,分别命名为甲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28卷第1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8No.1 1842012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an.2012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王飞1,蔡亚庆2,仇焕广2※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北京100125; 2.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摘要: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家大力发展沼气事业。该文在总结中国沼气发展利用现状、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沼气发展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并为未来中国沼气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过去10a中国沼气投资和建设快速发展、沼气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为中国沼气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沼气行业既面临能源需求增加、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也面临适宜农户减少、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市场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 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了通过健全后续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促进中国沼气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沼气,投资,能源利用,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2.01.033 中图分类号:S2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2)-01-0184-06 王飞,蔡亚庆,仇焕广.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184-189. Wang Fei,Cai Yaqing,Qiu Huangguang.Current status,incentives and constrain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gas industry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2,28(1):184-18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达到306647万t标准煤,能源缺口高达32029万t标准煤[1]。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中国农村对优质商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2],农村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不仅导致石化能源的枯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方面,石化能源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3];另一方面,中国农村仍以柴草等为主要燃料[1,4],过度砍伐山林柴草,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5]。在能源严重匮乏的同时,中国每年产生7.28×108t秸秆、39.26×108t畜禽粪便以及482.4×108t有机废水[6],由于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沼气作为一种方便、清洁、高品位的能源,是秸秆、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物质在一定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由于其原料丰富、技术简单、造价低廉、环境友好的特点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沼气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压力,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沼气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9年底,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年累计3507万户;沼气工程年累计56856处; 收稿日期:2011-06-07修订日期:2011-1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09211404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154) 作者简介:王飞(1976-),男,山东栖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北京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100125。Email:cafwfei@https://www.360docs.net/doc/9d8415393.html, ※通信作者:仇焕广,男,山东莱西人,副研究员。北京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00101。E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9d8415393.html,ap@https://www.360docs.net/doc/9d8415393.html,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年累计186945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国[8-9]。尽管在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沼气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认识到目前中国沼气事业还存在沼气池(工程)废弃、闲置率较高[10];管理服务不到位[11-12];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13];沼气市场机制不健全[14-15]等诸多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沼气事业发展的历程、经验和不足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进一步分析中国未来沼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促进中国沼气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中国沼气发展现状及技术模式 1.1中国沼气发展现状 1.1.1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状况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是由于技术落后等因素限制,沼气建设很快回落。1979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等《关于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国沼气工作开始回升,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小高峰。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沼气建设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较为平稳,1983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触底后开始反弹,1983年到2000年农村户用沼气年均增长率为4.6%,2000年底,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848万户[4]。 2000年以来,中国沼气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国家颁布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指出中央用国债对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进行补贴,大大刺激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2007年以来,中央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规范沼气发展的

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_方潜生

2012年10月上第41卷第374期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阐述了二十年来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介绍了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式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关键词]地下工程;基坑;水土压力;设计;施工技术;逆作法[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01-0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Ying Huiq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 and method evolution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and pointed out two problems abou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worthy of study.It also described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nailing wall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plat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top-dow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foundation excavatio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top-dow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应惠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136********@163.com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工程日益增多。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的分析理论、 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坑工程的规模由中小型基坑发展到大型、超深基坑;运用范围则从建筑、市政工程拓展到桥梁、 铁路、地铁等工程;发展区域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著名建筑施工专家赵志缙教授曾说:“如果把历史推前20 30年,那时还没有‘基坑工程’这个组合名词”。我国20世纪中有关地下工程专著或教材还很少见,这些年的发展已使基坑工程成为建筑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几个版本中都把基坑工程置于首位,也显见基坑工程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结构、岩土、材料、施工、 信息等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为基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基坑工程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是一个研究、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涌现了大量地下工程。而之前的基坑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地下室或城市市政管沟基槽,工程界尚缺乏大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于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率先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大量工程实践。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十年,这是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并开始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以信息化指导设计和施工,并研究开发了基坑设计施工的反分析、环境控制及风险防范系统和应用软件。 我国基坑工程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后颁布了一批有关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这些规范(规程)总结了我国基坑工程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是个特殊的而且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对其研究现状不能面面俱到地介绍,下面简单阐述本文涉及的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土压力计算方面,目前常用的还是郎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虽然与实际有一定出入,但是因为其简单实用,操作性强,所以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土压力有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方法,对于碎石土,砂性土等强透水性土,进行水土分算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于粘性土等不透水(弱透水)土层的水土合算还有较大争议,上海地区的《基坑规范》规定应进行水土分算,韩红霞认为基坑支护的土压力计算可以采用水土分算也可以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强度指标[5]。金永涛等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在渗透性很小的土层采用水土合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6]。王洪新针对水土分算和合算结果存在跳跃性,提出了一个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的统一算法。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难以确定,往往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 在支护结构计算方面,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静力平衡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静力平衡法包括等值梁法、二分之一分担法、连续梁法等,计算较为简单,但只能计算结构内力弯矩,难以计算出结构的变形。弹性地基梁法也叫弹性抗力法,是基于基坑内侧土体没有完全达到被动状态提出的改进方法,把支护桩(墙)看做弹性地基上的梁来处理,内支撑和锚杆用弹簧来代替,根据基床系数分为m法,K法,C法三种,最常用的是m法。有限元法是最可靠最有前景计算方法,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通过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复杂基坑进行整体三维分析。 在支护方案优选方面,由于支护形式不唯一,计算理论不唯一,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往往很难确定哪个是最优方案,咨询专家意见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专家们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看法,加之存在个人偏好,也无法保证所选方案为最优。对此,很多学者和工程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很多优选决策方法,比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奖罚函数法等,力图将定性评价“量化”,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选出最优方案。 在细部设计方面,目前还缺少具体的计算设计方法,主要是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以下简称《规范》)、地方规范以及工程经验来设计,比如对于桩径,桩间距的选取,规范只是按经验给了一定的范围,而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在设计软件方面,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的计算量、验算量大,手算费时费力,并且不一定准确,在此情况下,许多基坑设计软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的基坑设计软件主要有北京理正、武汉天汉、同济启明星、PKPM等,它们都是依据相关规范设计的,对于某些计算,还增加了调整系数,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设计人员的需要。

我国沼气发电项目现状分析

我国沼气发电项目现状分析 2014年甘肃天水沼气发电项目并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沼气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日17 时09分,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气发电厂1号发电机组成功并入电网,线路“T”接入110千伏七里墩变10千伏124线路。作为天水电网投运的第一座新能源发电厂,其成功投运使得天水电网呈现火电、水电、清洁电能等多元化的供应结构,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安全隐患,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节约了煤炭消耗,对于城市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气发电厂位于秦州区水家沟垃圾填埋厂旁,该厂采用两台国产500千瓦燃气机组,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燃气控电技术,充分适应燃气特点,可适应浓度不断变化的沼气发电。燃气中甲烷浓度按50%计算,则每立方米燃气发电量不少于1.6千瓦时。为降低项目能耗,在设计中对主要耗能设施和用水设备进行了技术优化,例如采用低耗损的变压器,增加垃圾填埋覆土厚度以提高填埋气收集率,发电机组采取用水量少、蒸发损失小的闭式循环系统等。 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该项目一年保守估计将耗用340.58×104立方米填埋气,其中CH4含量为170.28×104立方米。按国际公认的每公斤CH4相当于21倍CO2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计算,直接燃烧的甲烷量相当于减排CO2约2.56×104吨,年发电量将达到490万千瓦时,可减少煤炭燃烧量1564.5吨。 2014年湖南常德沼气发电项目建成 2014年3月17日,湖南省最大沼气发电机组成功在常德并网发电,该项目年发电量超过500万度,环保方面相当于新增了10个湖南植物园的净化吸收功能。 2014年3月17日,位于常德市白鹤山乡的桃树岗垃圾填埋沼气发电厂,随着技术人员合上并网微断开关,湖南最大沼气发电工程完成并网发电。 在桃树岗垃圾填埋场,已经堆了半年的垃圾山上分布着30眼集气井,这些井深入垃圾山15米,每口井每小时能产生60立方米沼气,在垃圾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它们在2到5年内都能搜集到沼气。 此前,这些垃圾都被白白烧掉,现在派上了用场。沼气发电的原理主要是沼气预处理设备植入集气井中,不间断地将沼气抽出,并通过管网收集发送到发电机组。对沼气进行预处理后,再利用产生的纯沼气进行发电。 桃树岗垃圾填埋发电厂是湖南省目前真正实现并网输电的沼气发电项目。根据设计规划,桃树岗垃圾填埋沼气发电厂年发电量超过500万度,按照每户居民平均每天用电6度算,可供近3000户居民使用。 相比经济效益,沼气发电的环保意义更大。桃树岗垃圾填埋发电项目,保守估算每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了10个湖南省植物园的净化吸收功能。 2015年江西上饶沼气发电项目并网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沼气利用现状和沼气发电工程市场前景的调查与分析,描述了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能源利用市场潜力,对影响沼气发电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沼气工程发电 1、引言 生物质能是来源于太阳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加之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C02,因而用新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不仅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和生态良性循环,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方式来减少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近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帮助协调下,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及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纷纷上马,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42处,年产沼气量为16393.94万立方米;垃圾填埋法产生沼气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同时还可回收能源,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目前,全世界共建成4817座垃圾填埋场,每年可回收沼气51.42亿立方米。 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传统上大多利用沼气进行取暖、炊事和照明,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2、沼气发电技术进展状况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用于沼气发电的设备主要有内燃机和汽轮机。 国外用于沼气发电的内燃机主要使用Otto发动机和Diesel发动机,其单位重量的功率约为27 kW/T。汽轮机中燃气发动机和蒸汽发动机均有使用,燃气发动机的优点是单位重量的功率大,一般为70~140kW /T;蒸汽发动机一般为10kW/T。国外沼气发电机组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处理工艺中。目前,美国在沼气发电领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工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有61个填埋场使用内燃机发电,加上使用汽轮机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达340兆瓦;欧洲用于沼气发电的内燃机,较大的单机容量在0.4~2兆瓦,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钟 (中建一局西诺公司,北京) 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 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

沼气发展现状3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题名称:沼气发展现状 姓名:刘启明 专业:冶金工程 学号:1045562112

沼气发展现状 沼气的基本介绍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由50%?80%甲烷(CH4)、20%?40%二氧化碳(CO2)、0%?5%氮气(N2)、小 于1%的氢气(H2)、小于0. 4%的氧气(O2)与0. 1%?3%硫化氢(H2S)等气体组成。 . 关于沼气发生的基本原理,目前尚在探索之中。沼气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低级脂肪酸,例如丁酸、丙酸、乙酸;然后把上述各类产物继续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二、中国沼气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中国沼气建设起步于20 世纪七十年代,已有30多年的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步入了新的发展局面。 中国农户沼气池历年发展态势 1973年--1983 年:仓促发展与回落 1984年--1991 年:调整与重视科技 1992 年--1998 年:回升与效益凸现 1999 年至今: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是1973年到1983年的10年间,为高速发展与回落阶段,政府急于为解决农民生活燃料严重短缺而在全国推广沼气,1976年形成了全国性的高潮,当年统计推广256.7 万户。终因仓促上马、急于求成,缺乏坚实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支持,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数量上的高速发展,而紧跟着的大回落阶段,从1976年的700多万户回落到1982年的400 万户。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1991 年的8年间,为调整阶段。此阶段注重沼气技术系统的科研,修理病态池,放慢发展速度,8 年间新增池扣去报废池仅累计增加82.7万户,平均每年增加10万多户。 第三阶段是1992年至 1 998年,为回升发展阶段。由于第二阶段科研与示范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如户用高效沼气池技术、南方恭城模式、北方“四位一体”模式等沼气与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沼气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有回升发展,每年建池在50 万户左右。 从1999年起农业部总结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一沼一果”、西北“五配套”等卓有成效的沼气能源生态建设经验,提出了“能源环保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 并于2001年和2002两年争取到小型公益农村沼气项目每年补助1亿元的支持,2002年农 村基建2亿元支持,并于2003年得到农村基础设施国债资金10亿元的支持,使中国沼气建 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每年新建沼气池加速发展到2003年的210万户,即2003 年新发展的农户沼气池为上个世纪中期每年新增50万户的四倍多,2003年沼气池保有量为

基坑工程现状和发展

基坑工程和现场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1 基坑工程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近 20年是我国城市基坑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针对城市地区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的状况,开发商总是设法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益。由于向上伸展受到容积率的限制,因而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则成为有效的选择。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推进。 目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 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 2)深层搅拌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机械搅拌,将固化剂和软土剂强制拌和,使固化剂和软土剂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逐步硬化,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墙,作为支护结构。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素填土等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对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宜通过试验确定。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联系差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联接。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特点和良好的止水防渗效果,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等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因此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方法及机械的改进,地下连续墙发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时的挡土围护结构,又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如支撑得当,且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软土地层的变形。 5)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技术,由于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简便,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土钉支护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 另外还有锚杆或喷锚支护、拱圈支护逆作法支护、悬臂桩支护方式、门式悬臂支护方式、内支撑支护工程和排桩+预应力锚索等。 深基坑支护技术虽已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取得了

深基坑支护体系研究

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基坑工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基坑工程的主要支护类型,包括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最后分析了我国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基坑工程;综述;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向高空、地下争取建筑物空间已然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地下工程大规模兴建。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 1.2国内研究现状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0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3-4]。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五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2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

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沼气利用现状和沼气发电工程市场前景的调查与分析,描述了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能源利用市场潜力,对影响沼气发电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沼气工程发电 1、引言 生物质能是来源于太阳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加之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C02,因而用新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不仅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和生态良性循环,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方式来减少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近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帮助协调下,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及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纷纷上马,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42处,年产沼气量为16393.94万立方米;垃圾填埋法产生沼气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同时还可回收能源,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目前,全世界共建成4817座垃圾填埋场,每年可回收沼气51.42亿立方米。 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传统上大多利用沼气进行取暖、炊事和照明,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2、沼气发电技术进展状况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用于沼气发电的设备主要有内燃机和汽轮机。 国外用于沼气发电的内燃机主要使用Otto发动机和Diesel发动机,其单位重量的功率约为27 kW/T。汽轮机中燃气发动机和蒸汽发动机均有使用,燃气发动机的优点是单位重量的功率大,一般为70~140kW/T;蒸汽发动机一般为10kW/T。国外沼气发电机组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处理工艺中。目前,美国在沼气发电领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工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有61个填埋场使用内燃机发电,加上使用汽轮机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达340兆瓦;欧洲用于沼气发电的内燃机,较大的单机容量在0.4~2兆瓦,填埋沼气的发电效率约为1.68~2kWh/m3。 我国开展沼气发电领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1998年全国沼气发电量为1,055,160kWh。在此期间,先后有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过沼气发动机的改装和提高热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的沼气发动机主要为两类,即双燃料式和全烧式。目前,对“沼气一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较多。如:中国农机研究院与四川绵阳新华内燃机厂共同研制开发的S195—1型双燃料发动机: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研制的20/27G双燃料机等。成都科技大学等单位还对双燃料机的调速、供气系统以及提高热效率等方面进行过研究。潍坊柴油机厂研制出功率为120 kW的6160A一3型全烧式沼气发动机,贵州柴油机厂和四川农业机械研究所共同开发出60 kW的6135AD(Q)型全烧沼气发动机发电机组;此外,还有重庆、上海、南通等一些机构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研制工作。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沼气发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内燃机系列上。表1是我国部分12kW以下沼气发电机组的测试性能比较。 3、沼气发电前景广阔 沼气发电工程本身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它的运行不仅解决沼气工程中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其产生大量电能和热能,又为沼气的综合利用找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1)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过沼气发电工程可以减少CH4的排放,每减少1屯CH4的排放,相当于减少25吨C02的排放,对缓和温室效应有利。 2)有利于变废为宝,提高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 我们以沼电在酒厂中的的综合效益为例:四川荣县进行了120 kW沼气发电的生产和示范。用酒糟废水经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效率为1.69 kWh/m3,当年成本为0.0465元/kWh。沼电能够基本满足该厂的生产用电:山东昌乐酒厂安装2台120 kW的沼气发电机组,170m3酒糟日产沼气4800m3,发电8640kwh,全年能源节约开支29万元,工程运行一年即收回全部成本。 杭州天子岭填埋场发电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在平均电价为0.438元/kWh的条件下,投资回报率可达14.8%。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王飞1蔡亚庆2仇焕广2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北京100125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摘要: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家大力发展沼气事业。该文在总结中国沼气发展利用现状、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沼气发展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并为未来中国沼气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过去l0a中国沼气投资和建设快速发展、沼气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为中国沼气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沼气行业既面临能源需求增加、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也面临适宜农户减少、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市场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 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了通过健全后续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促进中国沼气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沼气;投资;能源利用;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10.3969/j.issn. 1002-6819.2012.01.033 S216A1002-6819(2012)-01-0184-06 2011-06-072011-11-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0921140410);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154) 王飞(1976-),男,山东栖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 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北京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 所,100125.Email: cafwfei@gmail.com 仇焕广,男,山东莱西人,副研究员。北京 中国科学院农业 政策研究中心,100101. Email: hgqiu.ccap@igsnrr.ac.cn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