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播种苗培育技术规程

楠木播种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楠木播种苗的术语和定义、品种应用、播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提出的适用范围为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的楠木苗木生产,不适用于用材林造林育苗、容器育苗和保护地育苗。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同用途的苗木,其生产技术有所不同。如用材林造林用苗多为种子直播苗,培育1年的苗木用于造林,造林后的苗木不需再次移栽,直至培育成材。容器苗目前国内主要用于困难地造林或补植,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但其生产工艺与圃地育苗不同。保护地育苗多为气候寒冷地区为保护幼苗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而采用的育苗技术,与露地育苗亦有所不同;二是不同技术培育的苗木,其质量分级标准不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起最新版本适用与本标准。

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2772-1999林木种子检测规程

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楠木

楠木(学名: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楠木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现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楠木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3.2播种苗、芽苗

目前我国楠木绿化大苗多采用播种育苗技术,为提高绿化工程苗木的成活率,须采用芽苗移植培育1年生苗,1年生苗不留圃,再行移植培育大苗,一般要经过2~3次的移植培育,成品苗才能出圃销售。经多次移植培育的苗木与直播苗(一般从苗圃到栽植地仅移植1次)比较,直播苗主根发达,侧根及须根相对较少,其大苗异地栽植时很难带土球

从芽苗期就开始移植培育的苗木,因多次移植培育,促进植株形成密集须根群,确保销售苗带泥多,土球完整、结实、耐运输,提高了全冠苗移植的成活率

3.3 移植苗

从芽苗期就开始移植培育的苗木,因多次移植培育,促进植株形成密集须根群,确保销售苗带泥多,土球完整、结实、耐运输,提高了全冠苗移植的成活率。移植苗系用芽苗经多次移植培育的楠木苗木

3.4 苗龄

苗木的年龄。从芽苗至移植后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苗龄用阿拉伯数字标示,第一组数字表示播种苗在插床的年龄;第二组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三组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年龄,称几年生苗。如:

㈠1(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苗,未经移植;

㈡1(0.5)-1:表示1.5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培育一年;

㈢1(0.5)-1-1:表示2.5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一年;

㈣1(0.5)-1-2:表示3.5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第一次移植后培育一年,第二次移植后培育两年。

4 播种苗生产

4.1 播种床作业

4.1.1 播种床选择

选着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易于排灌、PH值中偏酸的沙质壤土建立播种床。

4.1.2 播种床准备

4.1.3 播种床浅耕,深15cm~20cm,碎土,捡去土中草根等杂物,加入与园土等量粗砂,混合均匀。床两侧用齐孔砖打围,做成厚度30cm~40cm,宽110cm~120cm的播种床,用木板将床面刮平并轻轻拍实。两床之间设一条宽40cm、深40cm排水沟。圃地四周设一条宽50cm、深50cm环通排水沟。播前基质可用百菌清、高锰酸钾等消毒。消毒后播种床覆盖塑料薄膜,密封7天~10天后揭开,以备播种。

4.1.4 遮荫、遮雨、保温、保湿措施。

4.1.5 播种前,每4条播种床建成6m宽,3m高单拱高架棚,每个单拱棚覆盖无滴薄膜,可用85%遮光网遮光。

4.2 采种

4.2.1 采种选择

采种时应选40年生左右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在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去掉颗粒不饱满的种子,留下纯净的种子进行催芽。

4.2.2 采种处理

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即可播种。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

4.3 种子处理

2月上旬至3月上旬春播。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每亩播种量25市斤。经湿藏的种子在播前应进行催芽处理,用温水间歇浸种催芽,切忌高温浸种,以防烫伤种子。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覆土后应盖稻草或狼衣草,种子经催芽,播后约20~30天发芽,而且发芽整齐。种子萌芽以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

4.4 催芽。

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也可用薄膜包催芽法,即把混有河沙的种子,用薄膜包好,放在太阳下晒,每天翻动2~3次,并保持湿润,直到有少量种子开始发芽时再播种。

4.5 播种方法

楠木春播为好。播种前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消毒杀菌,并催芽,以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条播,条距为20-25厘米,每米播种沟放种子30-40粒,每亩播种12公斤左右,播种后用火土灰或黄心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上稻草保温保湿,以促进种子发芽。

4.6 移栽及管理

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高5厘米时应进行间苗、定苗。选粗壮的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可当年出圃,也可培育大苗出圃。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促使侧根生长,出圃时应带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7 生长中的抚育管理

当种子萌芽出土时,揭去覆盖物;幼苗发出3-5片真叶时,即可间苗定株,每米长的沟保侧根和须根少,最好在圃地移植培育一年再出圃栽植;如果要培大亩,还可根据需要再移植培育一二年出圃。在幼苗培育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培管工作。幼苗主要做好中耕除草、深翻扩穴、抹芽修枝工作,幼苗抚育第一年不少于三次,第二年可进行1—2次。楠木多萌生枝,用材林头4年要进行抹芽,主要抹去离地面2/3的嫩芽。

5 病虫害防治(见表1)

表1 病虫害防治

6苗木分级和出圃

6.1 苗木分级

播种苗分Ⅰ、Ⅱ两级。其质量分级标准见表2。

6.2 苗木出圃

6.2.1 播种苗炼苗后即可出圃。苗龄超过10个月的苗木不应出圃移栽或销售。

6.2.2 播种苗起苗前3小时浇一次透水,用起苗铲或小锄起苗,裸根,要求根系完整,茎皮无损伤。

7 质量检测

7.1 检测项目:包括品种纯度、苗龄、等级、数量及检疫性病虫。

7.2 检测方法

7.2.1 抽样:质量检测要在起苗后一个苗批内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抽样捆数,再在每个样捆内各抽20株备检。抽样捆数与株数见表3。

7.2.2.1 苗木检测工作应在背荫避风处进行,注意防止根系失水风干。

7.2.2.2 品种纯度、茎叶状况、根系状况、病虫害状况用目测。

7.2.2.3 等级指标检测

1、地径检测:用游标卡尺测量,如测量的部位出现膨大或干形不圆,则测量其上部苗干起始正常处,双干苗或多干苗取最小苗干测量值,读数均精确到0.05㎝。

2、苗高检测: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自地径沿苗干量到顶梢芽基部,单干或多干取最低苗干测量值,读数精确到1㎝。

3、根系长度检测: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从地径处量至最长根系顶端,读数精确到1㎝。

4、大于5㎝长的须根数检测: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记录从播种苗插口愈合处生长出的长度在5㎝以上的须根数。

5、Ⅰ、Ⅱ级苗合格率要通过计算,读数精确到1%。

7.2.2.4苗龄检测依据播种和移植原始记录。

7.2.2.5 检疫性病虫见检疫证书。

7.3 检测规则

7.3.1 检测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

7.3.2 苗木检测允许范围:同一批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数量不超过5%,品种纯度不低于95%。

7.3.3 检测结果不符合7.3.2规定,应进行复测,并以复测结果为准。

7.3.4 检测结束后,填写苗木检测证书,其格式按GB6000的表2。

7.3.5 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检测证书。向外县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8 包装运输

8.1 每捆100株。挂标签,注明品种、等级、株数、出圃日期、产地,执行标准等。

8.2 1天内短途运输,2捆一包,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根部;2天以上远途运输的苗木,2捆一包,先在苗木根部蘸泥浆或保湿剂,再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根部。

8.3 批量苗木运输用带通风孔及高抗压的箱子包装,注意降温保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