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二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间苯二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间苯二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间苯二酚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陈美玲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刊名: 化学工程师 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 年,卷(期):2003,(2) 被引用次数:28次 参考文献(25条) 1.Lo T C Handbook of Solvent Extraction 1983 2.江燕斌.钱宇.黄理纳炼油碱渣废水处理-萃取脱酚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 2000(05) 3.戴猷元.杨义燕.杨天雪络合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技术 1991(06) 4.戴猷元.徐丽莲.杨义燕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萃取技术 1991(01) 5.殷中意.郑旭煦.向夕品固定相络合萃取剂处理水中苯酚的性能研究[期刊论文]-重庆环境科学 2002(05) 6.陈拥军.窦和瑞.杨氏催化湿式氧化法在苯酚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02(06) 7.刘琼玉.李大友含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02) 8.杨国栋.石晓枫.杨布亚光催化含酚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环境保护 1999(01) 9.Yves Parent.Daniel Blake.Kim Margrini Batr Solar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ter: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barriers to commercialization 1996(05) 10.余宗学利用Fenton试剂预处理间二硝基苯生产废水[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05) 11.张乃东.黄君礼.郑威强化UV/Fenton法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02) 12.周明华.吴祖成含酚模拟废水的电催化降解[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2(01) 13.Neis U查看详情 2000(04) 14.Suri R P S.Paraskewich M R Jr.Zhang QB查看详情 1999(05) 15.林春绵.徐明仙.方建平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葡萄糖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1(01) 16.Modell M查看详情 17.Modell M查看详情 18.林春绵.金耀门.潘志彦超临界水中苯酚的氧化分解 1998(01) 19.夏北成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 2002 20.张金利.李韦华.袁兵生物流化床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1(02) 21.乌锡康有机化工废水治理技术 1998 22.戴猷元.王秀丽.朱慎林单束中空纤维膜器中膜萃取研究 1990(03) 23.戴猷元.王秀丽.杨义燕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的分离效率 1992(03) 24.王绍洪.王红军.徐志康膜萃取器设计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膜科学与技术 2002(01) 25.张风君.林学钰.刘虹苯酚的膜蒸馏及结晶回收处理研究[期刊论文]-水处理技术 2002(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王春敏.李亚峰.陈健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辽宁化工2004,33(5) 综述了含酚废水的治理研究现状.分析了溶剂萃取法、吸附法、高级氧化技术、生化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焚烧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2.学位论文王婷水体中酚类有机污染物的光助Fenton降解技术研究2006 本文阐述了含酚废水的性质及其危害,以及处理含酚废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在处理含酚废水领域取得的成果和各种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催化氧化反应新进展综述..

催化氧化反应新进展综述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烯烃、烷烃、醇等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催化反应的新进展。 关键字:催化氧化;催化剂;烷烃;烯烃;醇 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有机反应中,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在以金属材料(如Pt、Pd、Ni等)或非金属材料为催化剂的情况下,与空气、氧气、臭氧等氧化剂进行反应的氧化反应。 催化剂是指一种能够与反应物相互作用,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标准自由焓,反应结束时本身依旧保持不变的物质。我们通常把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正催化剂,延缓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叫负催化剂。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即不同催化剂对特定的反应体系具有选择性(机理选择性)和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改变平衡位置的性能。 1 稀烃催化氧化 1.1 气固相催化 Leals[1]等开发研究双金属催化剂体系,将u-过五氰合钴(Ⅲ)五氰合水合氧化钼(Ⅵ)双(三苯基磷)亚铵盐负载到的硅胶上,在170℃时催化环己烯和氧气进行环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是氧化环基烯和环己酮,环己烯的选择性最高可以达到58%。 1.2 液相催化 Lunsford等将负载钼的沸石催化剂和钴离子交换后得到的沸石或氢型沸石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的液相反应,环己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0%时,生成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可达到50% [2]。此外,Mo-Mn氧化物、过渡金属硼酸盐、重金属络合物也可以作为烯烃液相环氧化的催化剂。 1.3 模拟酶催化 Tabushi[3]最先用锰卟啉络合物-氧化-还原体系来进行环已烯的氧化反应,生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艾塞那肽注射液说明书

核准日期:年月日 艾塞那肽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艾塞那肽及其它成份过敏者禁用 【药物名称】 通用名称:艾塞那肽注射液 英文名称:Exenat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Aisainatai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艾塞那肽。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4H282N50O60S 分子量:4186.6 辅料:甘露醇、醋酸钠三水合物、间甲酚(2.00-2.4mg/ml)、冰醋酸、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以及二甲双胍合用磺酰脲类,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规格】 (1)5μg剂量刻度注射笔:0.25 mg/ml,1.2 ml/支,单次注射药量5μg,内含60次注射的药量。 (2)10μg剂量刻度注射笔:0.25 mg/ml,2.4 ml/支,单次注射药量10μg,内含60次注射的药量。 【用法用量】 本品的起始剂量为每次5微克(μg),每日2次,在早餐和晚餐前60分钟内(或每天的2顿主餐前;给药间隔大约6小时或更长)皮下注射。不应在餐后注射本品。根据临床应答,在治疗1个月后剂量可增加至10微克。每日2次。每次给药应在大腿、腹部或上臂皮下注射给药。 本品推荐用于接受二甲双胍、一种磺酰脲类、二甲双胍合用一种磺酰脲类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品时,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的目前剂量,因为合用本品发生低血糖而需要进行调整二甲双胍剂量的可能性较低。在磺酰脲类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品,应该考虑降低磺酰脲类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参照【注意事项】,低血糖)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当溶液有颗粒、浑浊或变色时不得使用。过有效期后不得使用。尚无本品静脉或肌肉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 注射笔使用指南 注射笔的详细操作图示和注射指导请参见本品包装盒中所附“注射笔使用手册”。 重要提示 使用本注射笔前请仔细阅读“注射笔使用手册”,如果不完全按照使用手册操作可能会出现剂量错误、注射笔损坏或者发生感染。

BHT安全技术说明

枣庄市海龙化工有限公司Zaozhuang Hailong Chemical Co.,Ltd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抗氧剂BH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Address:Fenghu Village, Nigou Town, Taierzhuang District,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el:86-0632-6676678 Tax:86-0632-6568369 Web 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022410.html,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生产工艺、适用范围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2,6-Di-tert-butyl-p-cresol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Synonyms: CAS No.: 128-37-0 分子式: C15H24O 分子量: 220.36 生产工艺:本产品以对甲酚与异丁烯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以食用酒精作溶剂,制得2,6-二叔丁基对甲酚。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饲料抗氧化剂,本品还可以作为石油产品的抗氧和防胶添加剂,塑料和橡胶的防老剂。 企业名称:枣庄市海龙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冯湖村东 邮编:277413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e9022410.html, 电子邮件地址:hailong@https://www.360docs.net/doc/9e9022410.html, 企业应急电话:86-632-6568355 传真:86-632-6568369 技术说明书编码:Q/HL.H10-2009 生效日期:2009年8月1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间苯二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间苯二酚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有不愉快的气味,置于空气中逐渐变红 闪点(℃)127 相对密度(水=1) 1.27 引燃温度(℃)60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79 熔点(℃)110.7 爆炸下限(%) 1.4 沸点(℃)276.5 爆炸上限(%)9.8 饱和蒸汽压(kPa)0.13(108.4℃)燃烧热(kj/kg )-2847.8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7.49 辛醇/水分配系数0.8 PH 值 5.2 用途用于制染料、塑料、药物、合成纤维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微溶于氯仿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无资料避免接触条件受热、光照禁配物酰基氯、酸酐、碱、强氧化剂、强酸 标识 CAS N0. 108-46-3 包装标志有毒品 UN 编号2876 铁危编号61725 包装类别Ⅲ类包装危险货物编号61725A 毒性 危险化学品序号57 中国PC-TWA (mg/m 3):20 职业接触限值 美国(ACGIH )TLV-TWA:10ppm ; TLV-STEL:20ppm 急性毒性L D50 :301mg/kg( 大鼠经口) 3360mg/kg( 兔经皮) 刺激性家兔经皮:20mg(24h),中度刺激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与酚类类似,引起头痛、头昏、烦躁、嗜睡、紫绀(由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抽搐、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体温及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本品3%~25%的水溶液或油膏涂 在皮肤上引起皮肤损害,并可吸收中毒引起死亡。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 道刺激症状及皮肤损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即用浸过30%-50% 酒精的棉花反复擦拭创面至无酚味为止(注意不能将患处浸泡于酒精溶液中),再继用4%-5% 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创面2-4h。也可以用浸过聚乙二醇-300 或聚乙二醇和变性酒精混合液(2:1)的棉花擦拭创面,然后用水彻底清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如有不适感, 就医。

丙酮

丙酮产品技术说明书 丙酮(acetone,CH3COCH3),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目录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生产方法 ?传统制法 ?工业制法 5工业用途 6安全风险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法律法规

7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 ?接触限值 8运输信息 9贮存方法 1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15.97 2、摩尔体积(cm3/mol):75.1 3、等张比容(90.2K):156.5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6.33 2物理性质 丙酮结构式[3] 相对密度(水=1):0.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6]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4生产方法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1.3中文名称2: 异丙醇 1.4 分子式:C3H8O 1.5 分子量: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2-丙醇 2.2 含量: 2.3 CAS No.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

间苯二酚的技术进展

- 26 -
中 间 体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8 年第 5 期
间苯二酚的技术进展
李文骁 李付刚 于守智 张今越 ( 沈阳化工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021)
摘 要: 介绍了国内外间苯二酚生产的技术现状, 并对其中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指出异丙苯法是 一种最有前景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间苯二酚 合成方法
The Pr ogr ess of Resor cinol Pr oduction Technique
Abstr 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g resorcinol production techniqu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oduced.these synthesis methods were divided.the most prospect is cumene method.
Keywor d: resorcinol; synthesis method
间苯二酚俗称雷锁辛, 化学名称为 1, 3- 苯二 酚,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其用途十分广泛。 橡胶工业中, 主要用于生产帘子布浸胶剂, 随着我国 汽车工业的大发展, 我国轮胎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今后我国轮胎产量还有较大空间, 因而橡胶制品对 间苯二酚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木材加工业中, 主要用 于生产低温快速木材胶粘剂, 随着近来国内建筑业 的复苏, 建筑材料及房屋装修材料需求增长快速, 刺 激了木材粘合剂的消费, 今后粘合剂对间苯二酚的 需求会有一定的增长; 医药工业上, 可用于制备杀菌 剂、驱虫剂和抗结核病药等; 农业方面, 主要可用于 合成杀虫剂和除草剂。此外, 间苯二酚还用于生产化 妆品、紫外线吸收剂、偶氮染料、阻燃剂、防腐剂和炸 药等。因此, 间苯二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1. 合成工艺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 目前间苯二酚的合成方
法与工艺主要为: 苯磺化碱熔法、间二异丙苯氧化 法、芳化法、取代法等几种。
1.1 苯磺化碱熔法[1- 5] 该法是生产间苯二酚的传统方法, 工艺条件简
单, 反应平缓, 投资少, 技术成熟。我国大多数生产间 苯二酚的厂家均采用此法。磺化法在日本 70 年代研 究比较多, 80 到 90 年代研究较少, 主要是一些简单 的技术改进。
1.1.1 工艺基本原理 首先用苯与 20%发烟硫酸在 70 ̄80℃进行一次
磺化, 再与 65%发烟硫酸在 130 ̄160℃下进行二次 磺化, 生成间苯二磺酸, 然后用氢氧化钠碱熔, 温度 为 300 ̄320℃, 生成间苯二酚钠,

正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正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正丁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ane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 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GHS危险性类别:第2.1 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嗜睡 和酒醉状态、严重者可昏迷。慢性影响:接触以正丁烷为主的工人有头晕、头痛、 睡眠不佳、疲倦等。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物质 化学品名称:正丁烷 CASNO:.106-97-8 有害物成分:正丁烷 浓度:≥9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

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传播。 急性和迟发效应及主要症状: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 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 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 医生注意事项:对症即可,无特殊处理。如果被大量吸入,立即联系中毒处臵专家。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特殊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臵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泄露源。 环境保护措施: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 止气体进入。 泄露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理材料: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中文名称2:异丙醇 英文名称2:isoprop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149 CAS No.:67-63-0 分子式:C3H8O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2-丙醇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橡胶助剂技术进展

· 5 · 橡胶助剂技术进展 齐 琳1,梁 诚2 (1.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 100143;2.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介绍防老剂4030和4050等防护体系助剂,促进剂TBSI和TB Z TD、抗硫化返原剂Perkalink900等硫化体系助剂,以及塑解剂、均匀剂、间苯二酚树脂等加工助剂的开发和应用。综述对氨基二苯胺硝基苯法工艺、混合胺合成防老剂DTPD工艺、噻唑类促进剂清洁工艺等进展。我国橡胶助剂工业应不断科技创新,才能够做大做强。 关键词:橡胶助剂;防老剂;促进剂;加工助剂;清洁工艺 我国橡胶助剂产量已超过世界橡胶助剂产量的60%,成为世界橡胶助剂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家科技支撑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环保和高性能橡胶助剂品种和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取得一定突破。 近年来世界轮胎产业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轮胎制造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以新概念轮胎制造技术为导向,以安全化、节能化、智能化绿色生产为标志的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制造业。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轮胎制造中心,我国轮胎耗胶量约占世界轮胎耗胶量的30%,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提高到35%以上。因此“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由世界橡胶大国向世界橡胶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发展,既为橡胶助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对发展环保、高性能橡胶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橡胶助剂在新品种和清洁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随着欧盟REACH法规、多环芳烃(PAHs)指令和发达国家轮胎标签法规的逐步实施,我国橡胶助剂面临更严苛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二是我国作为轮胎和橡胶助剂的主要生产国,新型橡胶助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缓慢,部分新产品鱼龙混杂,市场认可度不高;三是近年来橡胶助剂清洁生产工艺虽取得一定进展,但物耗能耗仍较高,三废排放量仍较大,全行业还需进一步提升、完善和推广橡胶助剂清洁生产工艺。 以下主要介绍橡胶助剂新产品(部分新产品为国外开发,而在国内认知度不高)和清洁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 1 橡胶助剂新产品 1.1 防护体系助剂1.1.1 防老剂4030 防老剂4030,化学名称N,N′-双(1,4-二甲基戊基)-对苯二胺,暗红色液体,是一种高效的耐臭氧防护助剂,适用于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尤其适用于无防护蜡的橡胶制品和静态条件下使用的橡胶制品。 防老剂4030由对苯二胺与5-甲基-2-己酮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还原烃化反应制得,反应温度190~200 ℃,合成工艺与防老剂4020和4010NA相似,主要有氢气压缩、原料进料、烃化加氢还原、精馏分离、溶剂回收等工序。 防老剂4030合成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对苯二胺沸点比对氨基二苯胺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与酮类物质缩合加氢容易挥发,反应工艺条件控制难度大。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已工业化生产防老剂4030,并有部分产品出口,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1.1.2 防老剂4050 防老剂4050,化学名称N′-1,4-二甲基戊基-N′-苯基对苯二胺,暗红色液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适用于各种橡胶的耐臭氧防护助剂,一般与其

对甲酚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对甲酚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甲酚储运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包装方法】

异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异丁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异丁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ane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防范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强氧化剂等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小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消防人员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强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废弃处置:产品:应首先考虑回收利用,然后可考虑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处置。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做燃料使用。不洁的包装: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处置。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

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010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 SDS编号: 产品名称:间甲苯酚版本:第二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间甲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m-cresol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主要用作农药中间体,生产杀虫剂杀螟松、倍硫磷、速灭威、二氯苯醚菊酯,也是彩色胶片、树脂;增塑剂和香料的中间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有毒性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3,皮肤腐蚀/刺激-1B,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急性毒性-经皮-3,急性毒性-吸入-3,易燃液体-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对水生生物有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可燃液体。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作业后彻底清洗;使用本产品是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面具,作业后彻底清洗;避免释放到环境中,收集溢出物。避免吸入蒸汽,只能在室外或者通风良好出使用;远离热源,禁止吸烟,保持低温。 事故响应:如若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皮肤沾染、进入眼睛,如感觉不适,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沾染衣物,用清水沾染皮肤,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求医问诊;如进入眼睛,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冲洗几分钟;如误吸入,将人转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舒适体位,立即呼叫解毒中心;火灾时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需加锁。废弃处置:处置内装物或容器需参照相关规定。 物理化学危险:遇明火、高热或与强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和刺激作用。引起多器官损坏。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间甲苯酚99-99.5% 108-39-4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对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4-甲酚 化学品英文名:4-methylphenol 中文名称2:对甲酚 英文名称2:p-cresol 技术说明书编码:667 CAS号:106-44-5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或混合物:纯品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

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