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而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艺术。
怎样因病施药,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的配伍、剂量及患者机体情况等等问题都必须严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效 1+1>2,而不良反应 1+1<2。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利尿剂不良反应1. 低钾血症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
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2. 低钠血症由尿钠排出增加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日常饮食较少易发生低钠血症。
研究发现,约 30% 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 5 倍。
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3. 低血压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
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
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
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
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4. 高尿酸血症服药后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
利尿剂一般不会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病患者则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等痛风发作。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最好不要用利尿剂。
5. 血糖升高用氢氯噻嗪治疗 3 周后,空腹血糖较用药前可能有所升高,故一般高血糖症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ACEI -副作用的处理(1)
1. 咳嗽
✓ 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0~30%不等,与给药剂量无关,随用药时间的 延长症状也不呈缓解趋势。症状可以相当严重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因 此不能耐受。为无痰干咳,夜间为重,常影响患者睡眠。
✓ 在减少用药剂量并给予止咳药物后,一部分患者能继续耐受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 需要停药或换用ARB等其他降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的处理(3)
5. 心力衰竭加重
✓ 在国内外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所有没有β受体阻滞剂应用 禁忌症、心功能II、I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但β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1~2月之内。
8. 皮疹和过敏反应
发生率很低,出现后应停药。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ACEI降低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的酶的活性, 进而降低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以及血和尿中醛 固酮浓度,从而扩张血管、减小周围血管阻力而降低血压。 在心衰患者中减轻前、后负荷,减轻左心室重构。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常见的副作用
• 体位性低血压 • 支气管痉挛 • 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 •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 心力衰竭加重 • 脂质代谢异常 • 掩盖低血糖症状 • 抑郁 • 乏力、阳痿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的处理(1)
• 通过其利尿和利钠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 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 管张力。
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 中医药
佳 ; 参 、 小豆 以紫红 为 佳 ; 朴 、 丹 赤 厚 肉桂 以 内表 面紫 棕 色 、 褐 兰 、 荷茎呈 方 形 。这 些 都可 以通 过 鼻 闻来 鉴别 。 紫 薄 色 或红 棕 色 , 油性 为佳 , 又称 “ 油朴 、 油桂 ” 有 故 紫 紫 。 1 . 表 面特 征 : 要是 看 药 材或 饮 片 的 表 面光 滑 或 粗 糙 , L 4看 主 皮孑
明 , 面淡棕 角质 样 , 断 冬麻 皱纹 细 而少 , 春麻 皱 纹 粗 而大 ” 。又如 舌 ; 龙胆 草 、 苦参 、 黄 连 尝 之 味 极 苦 ; 藻咸 而腥 ; 洋 参 先甜 胡 海 西
银柴 胡 表 面有 “ 眼 ” 根头 部 有 “ 珠 盘 ”党 参 根 头部 有 “ 砂 , 珍 ; 狮子 后苦 ; 芪味 微 甜 , 黄 嚼之 微 有 鱼腥 气 ; 肉桂 昧甜 辛 , 之 渣少 者 为 嚼 盘 头” 防 风根 头 部 有 “ ; 蚯蚓 头 ” 毛知 母 顶 端 有残 留 的浅 黄 棕色 佳 ; ; 党参 味甜 而腻 , 嚼之 无 渣者 为好 ; 石斛 嚼之 昧淡 而 粘 滑有 渣 。 的 叶痕及 茎痕 , 习称 “ 金包 头 ”1 1 2 。紫苏 子表 面 仔 细看 有微 隆 起的 海风 藤 味苦 有辛 辣感 , 风 藤 味苦 而 无辛 辣感 可 以 区别等 。 青 暗紫 色 网纹 , 薄 质脆 ; 皮 菟丝 子 表 面 比较 光 滑 , 肉眼 几 乎 看不 出 5 水 试
2 手 摸
品 , 热水 浸 泡 1 钟左 右溶 解 成 糊 状 是伪 品 ; 品 琥 珀 加 水 用 5分 正 煮 沸后 不 溶化 , 软 化 , 以松 香或 其 他 树 脂假 冒者 , 热 后 变 不 而 加
如何处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处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是当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以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饮食口味偏重等众多因素导致。
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无法根治,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得不长时间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药虽然能够有效帮他们控制血压,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且这些反应千差万别,有些看似相同的不良反应,反应机理也可能完全不同。
因而为了保障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就需要明确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应对方式。
现对一些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加以说明。
首剂反应部分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在以常规剂量首次服用某些降压药时,因机体尚未适应会出现表征非常严重的反应,这类患者的体质一般有所异常,而这种反应则被称为首剂反应。
临床上偶尔能发现一些出现首剂反应的患者,在服用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等)、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或将以上两种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时,会出现非常强烈的首剂反应,其反应症状多以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一旦患者出现这类反应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则有一定的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表现为患者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率逐步下降及心力衰竭等症状,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预防首剂用药反应是在最初降低用药量,第一次用药控制在常规用药的1/4-1/2,在观察过患者的反应之后决定是否增加剂量,且即使是患者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也需要缓慢增加用药剂量。
当患者需要将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合用时,需要先明确患者此前服用的是哪种降压药:如果是利尿剂,则需要在停药一天之后再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果是α受体阻滞剂,首次用药则需要在医生监护的情况下进行。
当患者因为合用降压药出现首剂反应之后,应立马停药并卧床休息:如果状况不严重,那么病人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不良反应会消失;如果状况严重则需要马上送往医院。
男性性功能障碍降压药同样会对男性性功能产生影响,且不同药物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对降压药的正确用法和副作用

对降压药的正确用法和副作用降压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控制高血压病的症状。
正确使用降压药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使用降压药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降压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常见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一、正确使用降压药1. 遵医嘱:在开始使用降压药之前,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况,为您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来服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 定时用药: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非常重要。
最好在同一时间服药,可以设置一个闹钟作为提醒。
如果忘记服药,不要将剂量累积在下一次服药中,而是立即补充药物。
3. 注意饮食:部分降压药物对饮食有一定的限制。
如某些药物不宜与含钙食物一起服用,因此应在饭前或饭后适当调整用药时间。
此外,减少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降压药的疗效。
4. 不随意更换药物:如果您在使用降压药时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
二、常见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1. 头晕和乏力:这是使用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如果出现头晕或乏力,可以尝试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咨询医生,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 呕心、恶心和腹泻:一些降压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这时可以尝试在饭后用药,或饭前进行胃部保护,如饮用一杯牛奶或食用一些食物。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3. 咳嗽和喉咙干燥:某些降压药可能导致咳嗽和喉咙干燥。
如果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可以尝试通过饮水缓解。
如果持续咳嗽或喉咙干燥严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可能需要更换其他药物。
4. 高血钾: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血钾升高,特别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如果出现乏力、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钾检测,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5. 其他副作用:降压药可能引起其他副作用,如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
常用降压药都有哪些副作用和危害

常用降压药的副作用和危害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但是使用降压药物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危害。
以下是常用降压药的副作用和危害的概述:利尿剂•常见副作用:–频尿:大部分利尿剂会导致频繁排尿,尤其是在晚上,影响睡眠质量。
–低钾血症: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流失,出现低钾血症。
–脱水:利尿剂会增加尿液排出,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出现脱水症状。
•潜在危害:–肾功能受损:过度利尿可能导致肾脏负担过大,加重肾功能损伤。
–循环血容量下降: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加重心脏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常见副作用:–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会抑制心脏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变慢。
–低血压:部分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出现血压过低的现象。
•潜在危害:–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哮喘加重的症状。
–低血糖: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血糖降低,引发低血糖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常见副作用:–口干:部分患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后觉得口干。
–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或胃肠道不适症状。
•潜在危害:–心律失常: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增加心率或心律失常的风险。
–情绪改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或抑郁症状。
ACE抑制剂•常见副作用:–干咳:ACE抑制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
–血管扩张:使用ACE抑制剂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头晕或肢体浮肿。
•潜在危害:–肾功能损伤:长期使用ACE抑制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高钾血症:部分患者使用ACE抑制剂后出现高钾血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常用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危害。
在使用降压药物时,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药物,以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
2020-2021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完整版)

2020-2021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完整版)降压药在心血管及其他疾病中应用广泛。
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应如何处理呢?近日,在第31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20)虚拟会议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医院的党爱民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1.电解质素乱•低钾血症:钾消耗、低钾血症的程度与利尿剂的剂量直接相关,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高剂量利尿剂相关的低钾血症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原发性心脏停搏的风险,特别是合并洋地黄治疗或心电不稳定的患者,即使是无症状的低钾血症也可能导致慢性残疾和死亡。
•低钠血症:约30%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生率增高5倍。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少尿甚至无尿等,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处理:及时补充氯化钾,监测血钾、钠、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同时使用则可减少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血糖升高•较大剂量并长期用药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可能与低血钾增加、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小剂量服用利尿剂不影响糖代谢。
处理:补钾,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利尿剂。
3.高尿酸血症•服用利尿剂后,因血容量减少,近曲小管重吸收减弱,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患者则可能诱发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慎用、痛风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
4.肾功能不全•利尿剂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血流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当高血压合井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时禁用噻嗪类利尿剂,此时可用呋塞米代替;•吲达帕胺禁用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其缓释剂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临床表现有头痛,多发生在后脑部,并拌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也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有“隐形杀手”之称。
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六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用药达100余种。
以上常规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急性发作、高血压危象及围术期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不良反应也大,可明显影响水、电解质、血脂、血糖等的代谢,直接损伤心、脑、肾等器官。
1 利尿剂最有价值的降压药物之一,作用温和,廉价、剂量小。
其通过利尿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管张力。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
1.1 电解质紊乱:是利尿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大剂量、长疗程应用尤其容易发生,低钾和低钠血症最常见。
临床上通过适当补充电解质,如口服或静脉补钾法,或与保钾利尿剂或ACEI合用法避免或减少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1.2 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心衰应用利尿剂情况下加用ACEI时,要从小剂量开始。
1.3 血尿酸升高、糖耐量减低、脂质代谢紊乱: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
如血糖明显升高,可适当应用胰岛素。
2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非选择性的,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和选择性的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
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一线药物,也是心肌梗死后防止复发和意外突然死亡的重要药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对策
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而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艺术。
怎样因病施药,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的配伍、剂量及患者机体情况等等问题都必须严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效1+1>2,而不良反应1+1<2。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
利尿剂不良反应
1. 低钾血症
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
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2. 低钠血症
由尿钠排出增加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日常饮食较少易发生低钠血症。
研究发现,约30% 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 5 倍。
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3. 低血压
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
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
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
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
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4. 高尿酸血症
服药后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
利尿剂一般不会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病患者则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等痛风发作。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最好不要用利尿剂。
5. 血糖升高
用氢氯噻嗪治疗3 周后,空腹血糖较用药前可能有所升高,故一般高血糖症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
吲达帕胺能干扰部分病人的糖代谢,出现糖耐量异常现象,对高血压伴有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
以上不良反应常在利尿剂较大剂量并长期用药时出现,小剂量服用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在应用利尿剂期间要多吃水果蔬菜及补充水分。
若利尿剂与ACEI 或ARB 同时使用则可减少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6、肾功能不全。
不同利尿剂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血流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 [2]。
当高血压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时禁用噻嗪类利尿剂,此时可用呋塞米代替。
吲达帕胺禁用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其缓释剂不良反应较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1. 咳嗽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同制剂发生率不同。
多为干咳,较剧烈,对止咳药效果差,对这种咳嗽反应停药1~3 周便可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2. 高钾血症
少数患者用药后血钾轻度升高,但不会引起严重高钾血症。
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则可引起重度高钾血症而发生严重后果。
对长期血压未控制,尤其是病情比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先检査肾功能后再考虑是否应用此类药物。
除低钾血症外,ACEI 不可与氯化钾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同时应用。
3. 肾功能减退和蛋白尿
由于ACEI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使病情加重,故在用药后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状态的50%,或绝对值超过 2.5 mg/L 时应考虑停药,但对于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得当可显著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减少蛋白尿的排泄量。
4. 皮疹及血管性水肿
皮疹为药物变态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血管性水肿罕见,此反应一般在用药后 4 周内发生,喉部水肿可影响呼吸功能,重者可窒息。
服药期间如发生喉部总有阻塞感及呼吸不畅等症状时,要注意发生本病,应及时就诊。
5. 卡托普利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严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样贫血改变,可使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
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
除很少引起咳嗽外,不良反应与ACEI 类似,此药与ACEI 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在降压治疗中一般不宜与ACEI 合并使用。
钙拮抗剂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踝部水肿、脸红、头痛、头昏及牙龈增生,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2 年内,停药1〜2 个月可自行消退等。
脸红、头痛、头昏由头部血管扩张引起,在继续服药1〜2 周后可减轻或消失。
踝部水肿则常在服药较长时间后发生,且不易自行消退。
这种反应虽然不影响疗效也无不良后果,但患者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故以换用其他降压药为好。
如仍需使用,可加小剂量利尿剂,水肿会减轻或消退。
另外,钙拮抗剂停药也可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兴奋、焦虑等停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有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对高血压伴有心动过缓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
1. 心动过缓
随着剂量增加心搏频率减慢,并可发生传导阻滞,甚至心搏停止。
故在用药后出现明显的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应考虑停用或减量。
使用后若出现Ⅱ度或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停用。
在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时最好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判断心动过缓的程度及性质。
用药后随着血压下降心跳都会有所减慢,这是一种正常的治疗反应,一般心率在50 次/ 分以上者不会有多大问题。
2. 心功能不全
临床上,β- 受体阻滞剂虽然常用于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但要注意的是由于β- 受体阻滞剂有降低心肌收缩率的作用,故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对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换用利尿剂治疗既可降压又可缓解心力衰竭,可谓一举两得。
3. 支气管痉挛
β- 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痉挛,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3]。
4.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美托洛尔因具脂溶性,口服吸收后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70%[4],当患者服后出现明显嗜睡、厌食、抑郁等精神症状时应考虑为其所致,可改服水溶性的阿替洛尔治疗,其口服吸收后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20%。
5. 撤药综合征
β- 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或减药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发生反跳性高血压。
此时血压迅速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甚至比治疗前更高,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猝死等。
少数患者在长期应用后停药可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及血小板聚集现象,多在停药2~7 天内发作。
另外,β- 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或严重糖尿病患者,偶可使血压异常升高。
因此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如发现血压反跳现象可立即复用所停药物以缓解症状,同时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待血压稳定后再逐渐停药。
6. 对血糖、血脂及体力的影响
β- 受体阻滞剂有升高血糖的倾向,普萘洛尔及阿替洛尔可轻度升高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有高度受体选择性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很小。
此外,β- 受体阻滞剂除降低代谢率外,对肌力与血管舒缩功能均有影响,因而可引起乏力、皮肤苍白及性功能减退。
因此,对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及疲劳综合征患者除特殊情况外尽量不要用β- 受体阻滞剂,如必须用药,可在有效控制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酌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