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树种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管理,培育成适合林业工程需要的成活率高、生长快、质量好的种苗。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在林业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种子采集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林木种质,进行种子采集,并进行清洁、浸水、灭菌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存活率。
2. 种子发芽和播种:通过科学的发芽条件控制,促进种子的破库和发芽,然后将发
芽的种子播种到培育基质中,为其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生长环境。
3. 培育基质的选择和配置:选择适合林木生长的培育基质,通常包括土壤、腐殖质
和营养物质等,进行科学的配置,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4. 管理与护理:包括适时浇水、保持培育环境适温适湿、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以确保种苗的健康生长。
5. 种苗移栽和定植:种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根据林业工程的需要,进行移栽和定植,注意保护根系,确保种苗的成活率。
6. 育苗设施和设备:包括苗圃、播种机、育苗箱等育苗设施和设备的选用和管理,
为种苗培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实践中,还应不断探索创新,结合种植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发展适应性强、高产高
效的种苗培育技术,提高林业工程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种苗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对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业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苗培育环境的控制在种苗培育中,环境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种苗培育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种苗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控制种苗培育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温室、温室大棚等设施,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调节光照及通风,能够为种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种苗健康生长。
二、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的处理技术也是林木种苗培育中的重要环节。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求种苗质量稳定、生长迅速,这就要求对种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除去种子表面的果皮、果肉、果壳等外层,浸种处理、消毒处理等。
这些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保证良好的种苗质量。
三、适宜的培育基质培育基质是种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选择适宜的培育基质对于种苗生长十分重要。
常见的培育基质有沙土、腐殖土、腐植酸等,不同的培育基质对于种苗的生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种苗培育中,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选择合适的培育基质,为种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适时的施肥管理在种苗培育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适量的施肥可以为种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种苗的生长。
不过,施肥要适时适量,不能过量施肥,以免对种苗造成伤害。
施肥管理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品种和施肥方法,为种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五、病虫害防治在种苗培育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不仅要注重疫病的防范,还需要选择尽量少毒的农药。
常用的防治方法有: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
定期的对植物进行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有病的植株,并且加以隔离防治,以免传染,损害其他健康植株。
六、人工干预技术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人工干预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丰富与更新。
随着林业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苗选择和改良种苗是森林的基础,选用适宜的种苗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培育。
为了保证种苗的质量和生长特性,还需要进行种苗改良。
通过对种苗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抗逆能力强、生长迅速的新品种。
二、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是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优质的育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首先要注意选择优质的种子和种苗基质,为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养分,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科学合理的管理育苗温度、湿度和光照,定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人工育苗技术来进行种苗培育。
人工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盘栽培、穴盘育苗、芽接、嫁接等多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树种。
通过人工育苗技术,可以控制种苗生长的节奏和形态,培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质苗木。
四、林地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林地造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林木种苗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进行林地造林。
常用的造林技术包括母本剖面掩埋、编织实生造林、人工更新造林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快速形成良好的林地景观。
五、育苗质量监测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育苗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对提高种苗的质量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育苗的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以及苗木的成活率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都符合要求。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在选种、改良、育苗、造林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科学严谨的操作和管理。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丰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种子、扦插或移栽等方法,以获得优质且适应性强的林木种苗为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操作的过程。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好的林木种苗是保证林业工程成功的基础。
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长发育、抗病虫害能力和生态效益等因素,因此种苗培育技术至关重要。
种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源选择:选择适应于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条件的种源进行培育。
种源的选择应从遗传、生理、病虫害抗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提高种苗的适应性和生长潜力。
2. 种子处理:对于直播育苗的种子,可以采取浸种、脱水、消毒、加速老化等预处理方法以提高发芽率和苗期生长情况。
还可以进行种子采集、储藏和保藏等技术措施,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3. 育苗介质:选择适宜的育苗介质,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介质有腐殖土、河沙、园土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树种进行调配。
还需要保证育苗介质的排水性、透气性和养分供应能力。
4. 生长调控:通过合理的灌溉、施肥、修剪和疏伐等措施,调控林木种苗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促进种苗的根系生长;适量的施肥可以提供养分供应,促进苗木的生长;定期的修剪和疏伐可以调整苗木的形态和分枝结构,提高苗木的质量。
5. 病虫害防治:种苗的健康状况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在育苗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通过病虫害监测、定时药浴、病害检疫和科学施药等措施,有效防止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 移栽和造林:在种苗具备一定的根系和生长能力后,可以进行移栽和造林工作。
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避免根部受损。
在造林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苗木的栽植密度和栽植间距,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发展空间。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培育出具有较高生长潜力和经济价值的优质林木种苗,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改善林木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母本和父本。
优质的母本是培育高质量种苗的基础,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生长势旺盛、适应性强、优良的遗传基础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父本也能够提高种苗的优良性状。
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和肥料。
培养基应具有适宜的pH值、养分含量均衡以及适量的有机物质。
使用合适的培养基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在肥料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施肥。
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温度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十分关键,不同种类的林木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
湿度对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光照是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林木种苗培育还需要定期进行苗木管理,主要包括修枝、除草、松土等工作。
修枝有助于林木的分枝和根系的发育,促进林木的生长。
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种苗的竞争,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育。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母本和父本选择、培养基和肥料的使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以及苗木的定期管理等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够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试析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试析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培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树木种子或幼苗培养成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林木品种。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试析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
一、选择合适的种子或幼苗要想培育出健康、适应性强的林木种苗,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种子或幼苗。
种子的选择是林木种苗培育的第一步,只有选择了质量良好、无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种子,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种苗。
在选择幼苗时,也要注重幼苗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确保选择的幼苗能够适应所需的生长环境。
二、运用适当的培育方法种苗培养主要可以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嫁接法等多种方法。
在选择培育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所要培育的林木品种、生长环境以及资源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培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对于不同的林木品种和生长环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培育方法,确保种苗的生长良好。
三、科学浇水和施肥林木种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种苗培育过程中,科学浇水和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的林木品种,需要根据其生长需要确定浇水和施肥的量和频次,确保种苗的生长充足。
在浇水和施肥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施肥和浇水,以免导致种苗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
四、合理管理和保护在种苗培育过程中,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及时清除杂草、松土、喷洒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证种苗的生长环境整洁和健康。
在种苗生长过程中,要加强对其生长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种苗能够生长良好。
五、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机对于培育好的林木种苗,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移栽时机时,需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种苗生长情况等因素,确保种苗移栽后能够顺利生长。
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种苗的根系和嫩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结合种子的选择、培育方法的运用、科学浇水和施肥、合理管理和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来完成。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种苗培育技术是实现林业工程建设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林业工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对于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育适宜的新品种种苗培育技术的首要任务是选育适宜的新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用材需求,要选育适合当地的优良材种。
同时,要考虑品种生长速度、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在选育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生态养护,避免产生生态问题。
二、控制育苗环境育苗环境是育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
育苗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质量等因素。
适宜的育苗环境可以提高育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也能增强植株的适应性。
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方式,选取适宜的育苗环境,以实现高质量的种苗生产。
三、科学施肥施肥是推动种苗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
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水平,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根系,提高植株对剪枝和摘心等繁殖措施的抵抗能力,进而达到科学有序地控制植株生长的目的。
不同的品种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应根据生态素质、土壤条件、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
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康发展是保证林木品质的前提条件。
四、加强育苗管理育苗管理是种苗生产的重要环节。
种苗生长的各阶段都需要适当的管理。
要注重种苗的繁殖、移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保持种苗生长健康。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育苗管理的重视和掌控,才能保证种苗的高质量、高产出。
总之,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得到了显著提高。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种苗培育技术将更加先进和高效,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种苗培育技术是种植林木的基础,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林木品种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要,如何选育、繁殖、培育优良品种成为了种苗培育的主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究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一、林木育种原则1.适应性强:种苗应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生长迅速,有抵抗外界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防治病虫害:选择有高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作为育种对象,培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
3.经济价值高:选育出经济价值高、生长迅速、woodie特性好的新品种。
二、种苗繁殖技术1.营养繁殖果树、蔬菜等种类的育种中常采用营养繁殖,林木育种中也不例外。
林木营养繁殖有多种方法,主要有离体培养、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
2. 药剂处理为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虫能力,可以采用药剂处理。
如苯甲酸乙酯、萘乙酸甲酯等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增强抗性。
三、苗期养护技术1.筛选苗子根据苗子的健康程度、长势以及抗逆能力,筛选出优质苗子进行育苗。
2. 土壤调理育苗的土壤必须具有透气性、排水性、保水性并富含有机质。
在育苗前,需对土壤进行腐殖和施肥处理。
3. 养护技术在苗期,对苗木进行及时浇水、施肥、松土、摘叶等细致养护,提高苗木长势和生产效益。
四、市场前景优良种苗是林业生产中最基本的保证。
目前,随着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林木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种苗市场的潜力巨大。
同时,在以环保为主题的新一轮园林绿化浪潮中,苗木价格也在逐年上涨,种苗培育在未来林业工程建设中将担当重要的角色。
五、总结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以及经济价值等因素,选育适应性强的、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
育苗阶段需要在土壤调理、养护技术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苗木的质量。
未来随着国内外尤其是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林木市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种苗培育将更具市场前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6T14:10:29.87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张红嫄
[导读]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摘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
因此为了促进营林业发展,本文阐述了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意义,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林木种苗培育;意义;技术要点;策略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要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各项要素相适应,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种苗采取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培育环境进行合理养护,为苗木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一、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意义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林木种苗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进行分析,有助于统筹林业资源的发展,弥补林木结构存在的不足,并提高林木种苗的经济价值。
二、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分析
1、林木种苗培育准备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苗圃地。
林业工程建设林木种苗培育的苗圃地选择主要是根据苗木的种类、生产规模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水源、土壤及交通等条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术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
(2)科学规划苗圃。
苗圃林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布局,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在苗圃的位置完全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对苗圃进行规划,规划的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充分的满足苗圃的各项需要。
在用地生产的规划工作上,应当对具体地形的日照时间、风向、土壤情况、坡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此来对苗圃的幼苗区、成苗区等不同应用需求进行规划,并且要对其规划的林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列,避免苗木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光照过少,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
此外,其他辅助用地的规划工作上,应当对其面积进行控制,保持在苗圃总面积的 30%以下,道路系统、房屋、浇灌系统、防护带等各个方面的设施也应当保持合理性,根据面积来进行搭配。
2、树种树苗培育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树种树苗培育容器。
树苗培育需要科学选择育苗容器,从而使树苗根系得到完整地保护,促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发挥。
根据苗木根系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苗木容器,能够使得苗木的根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良好的保护,这极大的提升了苗木移植之后的成活率以及苗木质量。
苗木的容器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其容器材料通常都是以轻基质、无纺布等材料作为主体。
并且苗木的容器在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利用气动无齿锯片来依据设定好的长度进行切除,使得容器能够形成口径有所不同的进料筒。
装填基质,扦插、下种或移栽组培苗。
(2)选择树种树苗培育基质。
林业工程建设中树种树苗培育基质选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肥沃,只有基质保持高度的肥沃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苗木枯死,此外,还应当注意基质自身所具有的通气性、营养转让性、持水性等方面的因素。
当然,根据苗木容器的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基质,例如选择无纺布苗木容器之后,就应当在其中掺入没有黏土的有机基质。
在苗木对于营养要求较高,并且自身较为脆弱的情况下,可以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蛭石、珍珠岩、缓释肥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能够达到对苗木树种根系进行强化的目的。
3、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苗木移栽要点分析。
林木种苗培育中的人工苗木在进行移动栽种前,必须要保证从挖出到栽种期间,其树苗自身的根系都能够充分的湿润,使得根系的水分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保持正常的水分吸收,避免出现枯萎的现象。
当树苗从容器中完全移出之后,其树苗的根系在栽种之前应当进行适当的修理,让根部的基质相应的疏松程度。
此外,在人工树苗移栽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的保证苗木自身生长质量,可以对苗木的生长速度、习性、时间、株距等对苗木生长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掌握好苗木生长的速度,生长周期等方面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够对苗木播种、扦插、换床、定植等各个环节工作最适合的时间段进行确定,达到全局掌握的目的。
(2)苗圃施肥要点分析。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适地适树适时进行合理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策略。
为促进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前半年,可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促进激素、抗生素的产生,刺激苗木生长。
同时,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加速苗木的生长发育。
半年之后施肥,以基肥为主。
一年后,施用化肥,对土壤中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补充,满足苗木养分需求。
(3)苗圃灌溉要点分析。
主要表现为:第一、轮灌区的划分。
依据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编组,尽可能的在同一轮灌区内将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从而降低系统工程的造价,同时可有效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第二、灌溉系统的选择。
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喷灌均匀度,应等间距、等密度的布置喷头位置。
考虑风向对苗木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
分析喷洒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对苗木的打击动能,设计中要以不损害苗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
三、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策略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环境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林业林木种苗培育的时候,必须按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改变原来过于刻板的培育模式,加大种植的灵活性,并跟林区的产业结构推行自然环境保护策略。
另外,林业区域还要做好技术引进是实验工作,对嫁接技术、无土培育等新方法进行研究,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学习林业林木种苗种植水平高的地区的培育技术,提高林木种苗成活率。
2、缠干作支撑,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根据天气状况、苗木粗细、生长特点,对一些需要“支撑”的林木种苗实施缠干,用人工手段帮助其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具体操作就是把林木种苗的主干和连接分枝部分用草绳或者其他条状物品缠缚树干,也可以放置坚硬木棍,除了抗风雨能力外,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加水时也可增加湿润度。
3、落实浇水培土要求,确保压实周边穴土。
林业林木种苗培育主要是在春季,土壤相对干燥,林木种苗需要补充和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培育过程中,要保持树穴内有充足的水分,苗木放置后,要注意其透气性,以保证树根的成长发育。
同时,在栽种林木种苗时,种植深度覆土到水平位置或者略高于原土痕5cm左右,树穴底部要有15cm左右的软土层,放置树苗时,根部与土壤要紧密结合。
采取边回填边夯实的方法,每20cm夯实一次,以起到固本培源的作用,提高其成活率。
4、加强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
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
白僵菌防治,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已扩大到多个虫种。
林业上主要用于防治松毛虫等害虫、杨树天牛
防治方法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木种苗培育对于林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此为了保障其有效性,必须加强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林业工程建设水平以及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刘贞.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农业,2017(05)
[2]魏永忠.论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J].南方农业,2018(03)
[3]宋爱东.新时期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探讨[J].农家科技,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