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产品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以Cd和DDT为例共23页文档
农田土壤cd标准

农田土壤cd标准
农田土壤中的镉含量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在我国,为了保证含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对动植物、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中规定,土壤中的镉的背景值应
小于/kg,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应小于/kg(pH≤)或/kg (pH>),为保证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应小于/kg。
此外,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中规定,当土壤时,土壤的镉含量应
小于/kg。
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面,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可知,酸性土壤中,镉的风险筛选最高值水田中为/kg,其
他农用地中为/kg;碱性土壤中,风险筛选最高值在水田和其他中分别为/kg 和/kg。
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后,就极易对作物产生污染和毒害。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会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国家或地方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或咨询相关机构或专家以获取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
《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范文

《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特别是对于某些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如HCH-DDT等,它们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能力及其机理,以期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HCH-DD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其高毒性和持久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土壤污染物。
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HCH-DDT等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研究老化HCH-DDT 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区域与土壤样品采集本研究选取了某地区长期受HCH-DDT污染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
2. 实验设计与方法(1)土壤污染程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中HCH-DDT的含量,评估土壤污染程度。
(2)作物自修复实验: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作物,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测定作物的生物量、根系分布等指标,评估作物的自修复能力。
(3)机理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等手段,研究作物自修复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基因调控机制。
四、作物自修复能力分析1. 作物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HCH-DDT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作物,其生长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随着作物的生长,土壤中的HCH-DDT含量逐渐降低,作物的生长状况逐渐恢复。
这表明作物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2. 生物量与根系分布作物的生物量和根系分布是评估作物自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在HCH-DDT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作物,其生物量和根系分布均有所降低。
然而,随着作物的生长和土壤中HCH-DDT含量的降低,作物的生物量和根系分布逐渐恢复。
这表明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实现了对HCH-DDT污染土壤的自修复。
土壤环境基准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以Cd为例

土壤环境基准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以Cd为例
王萌;俞磊;秦璐瑶;孙晓艺;王静;刘佳晓;陈世宝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24(31)2
【摘要】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前沿领域,涉及土壤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生物学和风险评估等多学科交叉与基础性科学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科学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前提。
本文针对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中影响重金属毒性阈值的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剂量效应关系测定中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土壤老化因子与淋洗因子的矫正,低剂量刺激效应拟合及毒性数据归一化方法等,最后以农田土壤Cd为例,推导出不同性质土壤中Cd环境基准(HC_(5))及其与土壤性质的连续性分布曲线方程(LogHC_(5)=0.132pH+0.083OC+0.008CEC-1.448),以期为农田土壤环境指标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10页(P147-156)
【作者】王萌;俞磊;秦璐瑶;孙晓艺;王静;刘佳晓;陈世宝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5;X144;X53
【相关文献】
1.中国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学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2.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3.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团队
5.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问题研究——以武进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范文

《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HCH-DDT等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
HCH-DDT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其残留问题长期困扰着土壤环境和农作物安全。
作物自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能够通过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有效降解和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HCH-DDT等POPs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产生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往往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而作物自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对于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选取受HCH-DDT污染的土壤,分析其污染程度和老化程度;(2)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及对HCH-DDT的吸收、降解情况;(3)研究作物自修复过程中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对HCH-DDT的降解机理;(4)分析作物自修复效果与土壤中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
2. 研究方法(1)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土壤中HCH-DDT的含量及污染程度;(2)采用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及对HCH-DDT的吸收、降解情况;(3)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作物自修复过程中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对HCH-DDT的降解机理;(4)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作物自修复效果与土壤中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受HCH-DDT污染的土壤中,HCH-DDT含量较高,且存在老化现象;(2)所选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和降解HCH-DDT,自修复效果显著;(3)作物自修复过程中,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活跃,如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等;(4)作物自修复效果与土壤中的其他环境因子如pH值、微生物群落等有关。
土壤Cd污染的治理方法及解决稻米Cd超标对策

另外,研究表明,土壤的Cd污染集中在表层土,0—20 cm土层 Cd含量高于20~40cm和40~60 cm土层,而表层土壤是作物根系最 集中的土层,因此Cd的污染危害极大。
土壤中Cd的存在形态很多,有离子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化 学沉淀态和难溶络合态等,大致可分为水溶性Cd和非水溶性Cd两大 类。其络合态和离子态的水溶性Cd能为作物所吸收,对生物危害 大;而非水溶性Cd不易迁移和难以被植物吸收,但随着环境条件的 改变,二者可互相转化。常见的非水溶性的Cd化合物主要是CdS, Cd(OH)2和CdCO3,其中CdS的溶解度最低,Cd(OH)2次之。在有 Cd污染的地区,植物含Cd量都偏高,并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 类。
1.1土壤pH值
pH值是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溶解度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之一。在环境中常见的pH范围内,土壤pH越低,重金属的溶解度越
大,活性越高。pH值下降,氢离子增多,被胶体和粘土矿物颗粒吸 附的Cd2+与H+发生交换,Cd2+被解吸下来,从而使介质溶液中 Cd2+的浓度增加,提高了Cd的有效性。
1.6根分泌物
根分泌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的不同部位向生长基质中 溢泌或分泌的一组种类繁多的物质。植物生长过程中大约一半的光 合产物被转移到根部,其中有不少通过根系分泌到根际中。分泌物 中含有有机配位体(如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腐殖酸、多肽、蛋白 质、氨基酸、核酸等)和无机配位体(如Cl-,SO42-,CO32-, PO43-等),这些物质不仅作为微生物的能源,而且能与重金属形成 配位络和物,从而影响根际pH和Eh环境,对根际化学特征产生重要 影响。
土壤、蔬菜Cd污染相关性分析与土壤污染阈限值研究

土壤、蔬菜Cd污染相关性分析与土壤污染阈限值研究赵勇;李红娟;孙治强【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06(022)007【摘要】为探求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蔬菜污染的相关性,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该研究以郑州市常见的5种叶菜类蔬菜(油麦菜、荆芥、蕹菜、生菜、苋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不同浓度Cd污染与蔬菜污染的相关性,并对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污染阈限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污染的土壤对蔬菜生长、产量有促进作用;随着Cd浓度的增加,5种蔬菜中的Cd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蔬菜中的Cd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较好;模拟得出土壤Cd阈限值为:油麦菜(0.3199士0.0349)mg/kg,荆芥(0.3335±0.01904)mg/kg,蕹菜(0.1952±0.1072)mg/kg,生菜(0.1554±0.0064)mg/kg,苋菜(0.2690±0.0532)mg/kg;对Cd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生菜、蕹菜、苋菜、油麦菜、荆芥.【总页数】5页(P149-153)【作者】赵勇;李红娟;孙治强【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231【相关文献】1.哈尔滨市郊区菜田土壤污染及蔬菜污染现状调查 [J], 葛庆波;陈宝成;李阳2.土壤、蔬菜的铅污染相关性分析及土壤铅污染阈限值研究 [J], 赵勇;李红娟;魏婷婷;孙志强3.土壤污染防治时期背景下的《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J], 孟凡德;黄秋香;肖新;蔡永兵;谢越;裴文霞;马万征4.我国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发达国家土壤污染修复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李艳晨;朱江;刘晓丛5.俄罗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及其对构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启示 [J], 王宏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田土壤Cd污染监测及治理研究

农田土壤Cd污染监测及治理研究2.3.4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浙江省杭州市 3117005.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治理进行研究。
通过对某农田土壤样品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评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潜在风险。
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如秸秆还田和植物修复等,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秸秆还田和植物修复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Cd的含量,并改善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因此,秸秆还田和植物修复技术是有效的农田土壤Cd污染治理方法。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治理研究引言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镉(Cd)污染尤为突出。
Cd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具有高毒性和广泛的生物积累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农田土壤中,Cd的积累会进入农作物,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监测与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样标准1.1科学采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科学采集农田土壤样本是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及治理研究的基础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样标准中的科学采集方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科学采集包括采样点的选择和采样方法的规范。
首先,在采样点的选择上,应根据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种植历史和污染源的位置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分。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农作物生长期和不同程度受污染的地点进行采样,以全面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
采样点之间应避免过近,以免样本之间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采样方法的规范也是科学采集的关键。
还应注意采样时的时间选择和样本数量的确定。
时间选择应考虑土壤重金属的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周期,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2024年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范文

《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HCH-DDT等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威胁不容忽视。
HCH-DDT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氯杀虫剂,因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往往在污染土壤中长时间残留,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土壤污染的加剧,HCH-DDT等POPs的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然而,自然界中的植物具有自修复功能,能够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实现对污染土壤的自修复。
因此,研究作物自修复机理,对于治理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物自修复过程及机理1. 作物吸收与转化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HCH-DDT等污染物,进而在植物体内进行转化。
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水解等,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发生结构变化,降低其毒性。
2. 酶促反应与微生物作用在作物自修复过程中,植物体内的酶促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植物通过产生各种酶,如过氧化物酶、脱氢酶等,加速污染物的降解。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参与这一过程,通过分泌酶和代谢产物,促进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
3. 植物络合与挥发植物通过络合作用将污染物与体内物质结合,形成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
同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如苯并芘等也会在植物体内挥发,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污染土壤的自修复。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化HCH-DDT污染土壤的作物自修复及其机理进行研究。
首先,选取受HCH-DDT污染的农田进行田间试验,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自修复效果。
其次,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土壤中HCH-DDT的含量、植物体内酶的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分析作物自修复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