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地名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的地名文化名词解释中华大地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个地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社会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在本文中,将对中国的地名文化进行一些名词解释,带您领略中国地名的丰富多样。
城市名中国的城市名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幽远而有意思的地名。
有些城市名字取自于当地的地理特征,比如北京的“北”和“京”分别指北方和京畿地区;上海的“上”则表示其地理位置在长江下游。
还有一些城市名取自于历史事件或文化传承,比如南京的“南”意味着它是中国南方的京城,西安的“西”代表其地理位置在中国西部,以及杭州的“杭”即江南杭门。
村庄名中国的村庄名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故事。
有些村庄名字中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景观的描绘,比如“青山村”、“碧水村”等。
而更多的村庄名则与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和传说相关,比如“杨府村”、“英雄村”等。
这些村庄名字通过语言的表达,将历史和传统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让人们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
山水名中国是一个山水之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山水之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也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中。
山水名字通常以其地貌或特定特征命名,如黄山、华山等。
同时,山水名也承载着人们对山水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敬重。
河流名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河流的国家,中国的河流名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河流名字中蕴含着对河流起源、路径和特征的描述,比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更有些河流名代表着历史事件和传说,如母亲河、神农水等。
这些河流名字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名胜古迹名中国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名字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胜古迹名字通常以其地理特征、建筑风格或历史事件为基础,如故宫、长城、丽江古镇等。
这些名字不仅代表着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智慧。
总结中国的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地名的故事

中国地名的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地名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或者地理特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国地名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到北京,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
北京这一地名源自于元代,当时的北京称为大都,后来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的京城”。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明清两代的京师,其地名由此而来,寓意着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
接下来,我们来到西安,这座城市是中国古代的十三朝古都,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安这一地名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西英,她为了拯救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她的伟大贡献,人们将这座城市命名为西安,意为“西边的安宁”,寓意着这座城市的和平与安宁。
再来看看南京,这座城市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六朝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京这一地名的由来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相传古时候,南京所在地曾经是一片泽国,后来有一位叫做姑苏的仙女,她化身为一只凤凰,降临到这片泽国,使得这里变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纪念这位仙女,人们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城”,寓意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
最后,让我们来到广州,这座城市是中国南方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
广州这一地名源自于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周文王的贤明君主,他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一只美丽的白马,于是将这片土地命名为“白马洲”,后来演变为广州。
广州这一地名意为“广阔的州府”,寓意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地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让人们对这些地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探寻地名的故事,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
(最新整理)地名有哪些文化?

(完整)地名有哪些文化?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地名有哪些文化?)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地名有哪些文化?的全部内容。
地名有哪些文化?地名的分类和起源地名种类繁多,意义各异。
在这里只能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种类.而且部分地名分类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既可以说是以姓氏分,也可以说是以地貌分,所以在本文中就不细抠其类别了。
一、以地貌特征或地物命名。
如黑龙江、大横沟、青崖头、石崖只、窑子门、中岔口、岭底、坡头、沙凹、红土坡、苌池、红崖底、窄门只、车箱、磁盆水、宽坪、白石、黑石窑、黄龙头、岑峰等.有典型性的是“四龙村”,它是以背着一条南北走向如龙的山貌与村落所处的地形而命名为黄龙头(龙王头)、黄龙凹、龙潮湾和青龙坡。
还有桂林的象鼻山等等。
还有一种格式,是姓氏与地名的结合,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格式的综合部分.在人口密集、地貌各异的地方,这样的名称不胜枚举。
如*家*,一般第一个*是姓氏,第二个*一般说的是地貌,如沟、梁、峪、陵、丘、阜、畈、墩、乡、亭、聚、坞、壁、垒、戍、堡、镇、铺、集、市、场、务、平、坪、门、砭、碱、寺、塔、咀、店、渠、岭、湾、汇、垴、川、场、窑、城、台、池、坳、屯坎、坟等等.具体如:亢家沟、李家梁、戚家庄、马家砭、肖家汇、梁家寨、蔡刘家坡、赵家岔、郭家坪、苏家岭、袁家梁、王家湾、朱家坟等。
其中如“岳各庄"这种名称,是由于发音的变化演变过来的。
岳各庄其实就是岳家庄而已,这些都是由于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而来的。
先秦时代,华北平原以“丘”、“陵”、“阜"命名的地名很多,这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地貌起伏不平,人们择高地而居以避洪水,“丘"的消逝则说明它们日后被黄河等河水漫流所挟泥沙淤平;两汉时,以“乡”、“亭"、“聚”命名地方,表现了当时的地方基层行政制度;六朝时;坞、壁、垒、戍、堡等地名用字的出现,应与当时豪族大土地所有制以及社会动乱需要防御有关;唐中叶以后,内地出现的“镇”、“集”、“市”反映小商业城市的兴起,“场”、“务”表明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不而”、“不夜”、“不其”等沿海地名常带“不"字,可以认为是“不”这一古代东北滨海民族的发语音造成的,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l 1 ’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 的
语言 符 号 ,也 是地 域 文化 的典 型体 现 。 可见 地 名 不 是纯 粹 的地 理 现象 ,而 是典 型 的社 会 现 象 和文 化现 象 ,也 是词 汇 学和 社 会语 言 学 所 要研 究 的重要 内容之 一 。 地 名 中民俗 文化 的 印记 地 名 是不 同历 史 时代 的产 物 ,它 与历 史 社 会 文化 的联 系时 千 丝万 缕 的 ,从 地名 中我 们 可 以窥探 到历 史长河 的踪 迹 。 1 .神话 特色 的地 名 中 国神话 是 中 华 民族 对 自然 的 膜拜 与 理 解 , 是 对 自然 之 谜 的 假 想 , 因 而 这 些 假 设 便 会 渗透到 与之 有 密切联 系 的地名 文化 中 。 早 在 远 古 时 期 ,我 国 初 民 就 对 天 地 山 河 的形 成 以及 人 类起 源 等 问题 进 行 过思 考 , 产 生 了创 世神 话 传 说 。现 今河 南 桐柏 县 有 盘 古 山 ,当 地传 说 是盘 古 开 天辟 地 的地 方 ,该 县 群众 每 逢三 月三还 上 山祭祀 盘 古爷 。盘 古 山以南 约 三十 里 , 有座 “八子 山 ”,八 个 山 峰 ,传说 是盘 古八 个儿 子灵魂 的栖 息地 。 另 外 ,在 中 国神 话 中 ,西 王 母 是最 为 人 所 熟 知的 女神 仙 , 玉皇 大 帝 的信 仰 兴起 后 , 人们 便 将 其称 为 王母 娘 娘 。有 关 她 的神 话 传 说地 名 很 多 。新 疆 的天 山天池 ,古 籍 中称 为 “ 瑶池 ”,传 说 是 西王 母 的 宫殿 。 山东 有 王 母池 、王 母泉 ;甘肃 的回 中 山 ,相传 是 王 母 娘娘 宴请 周穆王 的地 方 ,故又 得名 为 “ 母 王 宫 山 ”。 这些 地 名是 古 人对 天 神 崇拜 之 情 的 体 现 ,包含 了初 民祈求 天神 保护 和赐福 的愿 望 。 2 .祈福 文化 特色 的地 名 中 国人 自古 以来 便 有求 福 寿 , 昌盛 的心 态 ,常 用许 多美 好 的 言词 来祝 人 们长 寿 。如 : 寿 比南 山 ,福 如 东海 ,福 寿 无疆 等 。 这 种 喜 好也 反 映在 地 名 中 , “ … ‘ ” “ ”等 吉祥 词语 也 频 繁 寿 吉 福 出现 在地 名 中 ,借 以 寄予 福寿 、昌盛 、 吉利 的 良好 愿 望 。如 : 寿 宁县 、寿 安 山 、万 寿桥 以 “ ”为名 ,祈求 多 寿 , 昌盛街 、 昌乐 寿 县 、 昌瑞 山等 以 “ ”为 名 ,希 冀 安康 繁 华 ,这些 遍 及各 地 的地 昌 名 中 ,充满 了 吉祥 的词 语 ,表 现 了人 们 对美 好 生活 的向往 ,是 中 国传统 文化 对美 好幸福 生活 追求 的社会 反 映 。 同 时 ,历 史上 的 中 国 , 朝代 更 迭 , 战 乱 不 断 ,致 使 民生 凋 敝,饿 殍 遍野 ,民 不甚 其苦 ,于是 人 们便 产 生 了祈 求天 下 太 平 , 安宁 的心 态 ,并 将这 种 心态 流 露在 所 居住 的地 方 。在现 代 地 名 中 不 难 发现 “ 平 ” “ 宁 ” “ 和 ”等 象 征 和平 安 宁 的 词语 出 太 永 永 现 了很 多 。以 “ 宁 ”为例 , “ 宁 镇 ”遍 及 全 国 ,山 东有 永 宁 永 永 镇 ,北京 、 广州 也有 永 宁镇 。这种 地 名 ,无 论 是过 去还 是 今 天 , 都 表 明人 们 对和谐 安定 生活 的渴 望心理 。 3 .宗 教特色 的地 名 宗教 是人 们 表达 信仰 的一 种方 式 , 中 国传 统 的宗教 在 历 史 发 展 中 ,都 留 下 了不 可磨 灭 的足 迹 。而 作 为宗 教 文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的 宗教 建筑 ,其命 名 的 方式 充分 体 现 了其 宗 教色 彩 。有 些 庙 名 反映人们 神 话的 历史人 物 ,甚至 有被神 话 的动物 。 ( )神 仙庙 名 ( 、佛 、仙 名 ) 1 神 土 地 ,玄 帝 ,关 帝 ,城 隍 ,财 神 等 。各地 关 帝 庙甚 多 ,供 奉 被 神话 的关羽 。北京 还 有 “ 庙 ” ,也是 供奉 关羽 ,与 “白帝 ” 红 供 奉 岳飞 相对 称 。在 南 方许 多 地方 有 城隍 庙 , “ 隍 ”是 民 间宗 城
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探析

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探析兰陵,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兰陵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兰陵的地名,不仅仅是一串字母的组合,更是集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等方面来探析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
一、悠久的历史沉淀兰陵地名的历史就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兰陵就已经存在。
据传说,兰陵在夏禹治水时就已经有人烟。
而战国时期,兰陵被列为齐国的属地,是当时的重要行政区域。
在此后的历史上,兰陵也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今天仍然是山东省临沂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在兰陵悠久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和文物,如汉代的兰陵王城、南朝梁代的观音寺、北魏的月菏良,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兰陵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
兰陵这个地名伴随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二、传说故事的影响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中,亦融入了丰富的传说故事。
相传兰陵是国之西南的原始森林区,有一位名叫周公的先民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宰相一职。
周公对兰陵的山川风物赞不绝口,他在此创立了周公庙,世人对兰陵也因此而称之为“周公之墓”。
还有关于兰陵美女的传说,相传兰陵有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她的美貌动人,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英雄豪杰的追捧,还有关于兰陵地藏王的传说,据说兰陵地藏王是当地最有威望的佛教神明,保佑着兰陵的人民。
这些传说故事也为兰陵地名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独特的风土人情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风土人情之中。
兰陵地处山东大地的腹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淳朴。
兰陵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金花、陈家沟花板、王家砌、刘家绢花等,这些民间艺术凝聚着兰陵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代代传承,丰富了兰陵的文化内涵。
兰陵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兰陵秋千节、兰陵芝麻糊节、兰陵葫芦瓜干节等,这些活动蕴含着兰陵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流传至今。
兰陵的风土人情,也为兰陵的地名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地名中蕴含的文化

中国古代地名中蕴含的文化古代地名中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巨大的财富,要了解中国古代地名中的内涵,需要一翻细心研究。
大千世界,万象物类,无不有名。
而养育一方物种和人的山水土地,亦各有其名。
据资料介绍,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地名上千个。
如此算来,我国见诸文字记录的地名历史迄今约有4000年了。
一个古老地名,不啻是一本密码手册,打开查阅,久已湮没的历史文脉便会清晰“显影”,从中可以解读出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以及先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心愿。
古人多以地理方位为地方命名,陕西的得名,据《国语》讲,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划分召公和周公的封邑,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陕西”地名遂沿袭至今。
而关中富平县,夏商时期地属雍州,西周时期则为京畿之地,春秋时期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置县治,屈指算来已有2460多年的历史。
富平古称频阳,就是缘于县治设在县境制高点频山以南。
地名命名,也与古人的美好心愿相关。
如西安古称“长安”,即寓有“长治久安”之意。
至于“富平”,当是寓含富庶太平之意了。
其实“富平”这一地名是“外来户”,史载,富平县治西汉时期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南,东汉时期迁至甘肃彭原界(今庆阳市西南),西晋时期方自彭原界迁至今天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处,与当时的频阳县并存。
东汉末年(包括三国时期)及西晋时期,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从富平县治的一迁再迁中,不难窥知当时非但民不聊生,甚至连“政”亦难安其所。
有趣的是,这个“外来户”后来竟取代了“频阳”地名,沿用至今。
个中奥秘,大概在于“富平”地名中所代表的人们的美好心愿了。
地名作为中华文化的衍生品,自是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某些基因密码。
如受“龙文化”影响,我国不少地名与“龙”有着不解之缘。
小时侯,常去富平老城南郊的龙桥沟、卧龙村游玩,但对此地名的来历却懵懂不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弄清这地名是来自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某天,突然石破天惊、电闪雷鸣,村人待外边平静下来,方敢出去观看,只见一条巨龙落于村南,原来是条病龙。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是一座城市、一片区域、一个国家的象征,它包含着深刻而又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历史上,一个城市的地名都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还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文化价值观。
一个城市的地名可以反映出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反映出当地民族的认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其歷史悠久的特色。
比如,“京”在汉语中表示“京城”,历代中许多朝代都将此作为都城的名称,这说明当时的集权文化仍在持续发展,决定了当地政治文化的定位。
一个城市的地名还可以反映出当地地理特征的变化,比如“浙江省”地名的由来就是从“浙”,表示此地水流湍急,易发生涨潮等现象;“江”表示此地又多河流汇集;“省”的历史渊源,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文化,即道路或区域被政府分管。
因此,一个城市的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可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引爆当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地名文化

浅谈中国的地名文化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
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名大如省、自治区、市县名称,小到镇、村、街道、桥梁名称,还有大量的雅称、简称、别称等。
有的地名历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后面另有一串地名。
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涵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地名是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以外,地名词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
它的词义往往既反映着人们对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体认识,同时也反映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
而这一切都是借助地名的语音特点和词义特点来表现的。
所以,汉语中的地名,也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
原始人类同地名是无缘的,地名应该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的产物。
最早的地名大约就是借用图腾的名称,这从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名可以推断。
比如云南彝族,曾以虎为图腾,哀牢山有彝村就名“罗摩”(母虎),山岗就叫“纳罗”(黑虎),意谓母虎族、黑虎族居住的村落、山岗(参见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
又云南有“鹤拓”一名,据张了先生的考证,其起源就与白族先民的鹤图腾祟拜有关。
汉民族的历史地名也留下了图腾的痕迹。
如山西汾河一名,就因一个一度定居此地的崇拜风鸟图腾的部落而得(王克林《汾河释名》),“风”,古与“风”通假,则也可读如“分”“汾”。
不过由于时世迁易,比较难于考证罢了。
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为主的,但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一个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过程。
汉语地名词的发展也不例外。
商代和周代的地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商代七次迁都,七个都城名都是单音节的:毫、嚣、相、邢、庇、奄、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可见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现象,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地名中民俗文化的印记
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与历史社会文化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长河的踪迹。
1.神话特色的地名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膜拜与理解,是对自然之谜的假想,因而这些假设便会渗透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地名文化中。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初民就对天地山河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等问题进行过思考,产生了创世神话传说。
现今河南桐柏县有盘古山,当地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该县群众每逢三月三还上山祭祀盘古爷。
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有座“八子山”,八个山峰,传说是盘古八个儿子灵魂的栖息地。
另外,在中国神话中,西王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女神仙,玉皇大帝的信仰兴起后,人们便将其称为王母娘娘。
有关她的神话传说地名很多。
新疆的天山天池,古籍中称为“瑶池”,传说是西王母宫殿。
山东有王母池、王母泉;甘肃的回中山,相传是王母娘娘宴请穆王的地方,故又得名为“王母宫山”。
这些地名是古人对天神崇之情的体现,包含了初民祈求天神保护和赐福的愿望。
2.祈福文化特色的地名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求福寿,昌盛的心态,常用许多美好的
言词来祝人们长寿。
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寿无疆等。
这种喜好也反映在地名中,“寿”“吉”“福”等吉祥词语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借以寄予福寿、昌盛、吉利的良好愿望。
如:寿宁县、寿安山、万寿桥以“寿”为名,祈求多寿,昌盛街、昌乐县、昌瑞山等以“昌”为名,希冀安康繁华,这些遍及各地的地名中,充满了吉祥的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社会反映。
同时,历史上的中国,朝代更迭,战乱不断,致使民生凋
敝,饿殍遍野,民不甚其苦,于是人们便产生了祈求天下太平,安宁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流露在所居住的地方。
在现代地名中不难发现“太平”“永宁”“永和”等象征和平安宁的词语出现了很多。
以“永宁”为例,“永宁镇”遍及全国,山东有永宁镇,北京、广州也有永宁镇。
这种地名,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表明人们对和谐安定生活的渴望心理。
3.宗教特色的地名
宗教是人们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历史发
展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而作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建筑,其命名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其宗教色彩。
有些庙名反映人们神话的历史人物,甚至有被神话的动物。
(1)神仙庙名(神、佛、仙名)
土地,玄帝,关帝,城隍,财神等。
各地关帝庙甚多,供奉
被神话的关羽。
北京还有“红庙”,也是供奉关羽,与“白帝” 供奉岳飞相对称。
在南方许多地方有城隍庙,“城隍”是民间宗
教中护国保城和管领亡魂的偶像神。
(2)历史人物庙名
孔夫子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了历代君主和百姓,作为维
护封建纲常的礼仪文化,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便使其具有可崇拜的色彩,在许多地方都有夫子庙,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无比敬仰的表现。
此外还有周公庙、文王庙、三义庙等崇拜人物的庙宇地名。
显然,在庙宇地名中所表现的是民众对圣人和神人的一种崇敬,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色彩。
二、地名在政治文化中的反映
国家是社会的支柱,政治文化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城市地名的改变伴随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
1.地名中的朝代古国印迹
古老地名往往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在今天河南的地名中,仍
然保留有上古时代的古国名称。
三千年前,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聚集地,朝代更替,古国林立。
如“密县(西周),项城县(春秋)”中的“密、项”就是上古沿用至今的名称。
同时,古老的地方会产生深厚的历史积淀,文人学士们往往拿旧名作为城市的别称。
例如今江苏苏州因其丰富的历史赢得了十多个别称:因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故又称阖闾城。
秦朝时隶属于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直到隋代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2.地名中官府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使百姓对官府产生可一种畏惧,
而统治阶级为约束民智,往往会将官府的权威展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典型的就是将其名称直接命名到地名中。
其中,又以各朝首府为代表。
例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名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聚集了各层权力机关,其中有不少官府在京都的地名中留下了自己的权力标志。
火药局胡同为明清内宫火药局旧址,教场胡同,原为官署的内教场旧址。
3.政治时代特色的地名
城市地名的演变随着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
色,在中国近代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命名上充分体现了政治文化对地名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北京,人们在一种“造反有理”的心态驱
动下,提出了地名“革命化”的口号,于是北京许多道路名称被打上了革命的烙印,成为红色地名,如“八宝楼胡同”改为“灭资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崇内大街”改为“红旗路”,“西单北大街”改为“延安路”等,这些都是狂热政治文化的体现,这些特色鲜明的“革命”道路,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色彩。
三、现代经济文化发展对地名的影响
地名的变化与现代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经济建设发展很快,这种经济建设所涉及的文化范围十分广阔,包括城市区域的扩大;各种新兴的大型商厦,写字楼;还包括大
型的商场,旅游度假村,涉外宾馆等所有这些经济文化建设,必然带来地名的大变化,新地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1.时尚先进设施的涌现
随着经济设施的建设和引进,逐渐出现了新式的指称方式。
例如:“富华大厦、长安大厦、华侨大厦、华亨大厦”“万博写字楼、瑰宝写字楼、保利源写字楼”“城市广场、东环广场、名人广场”等等。
以上各种大厦、商务楼、写字楼、广场、中心等充分显示了现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
这些新建的设施名称各放异彩,有“隆基”“裕兴”“金辉”之名,寓托兴旺发达之意:有“紫茗”“文慧”之名,寓托幽雅之情。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经济文化对地名发展有重要影响。
2.城市新村的发展
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各
种新村,即各种住宅区,在新村建起后,新的地名便随着产生了。
如“曹阳新村”“桃源新村”等地名。
而在每个新村地名之下,又发展成若干同名不同序数的新村名,如:曹阳一村、控江三村等。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提高,社会为人
们提供了可能的时尚住宅文化,各式各样的现代住宅出现了许多幽雅新颖的名称,如“花园”“苑”“家园”“泰和花园、博雅花园、群芳苑”等,还有更时尚的如“万国城、星河城、西现代城”。
这些文雅的地名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还将地名的时代特征
灌输到社会中。
总而言之,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
它与历史社会文化
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
从现代许多老地命中,我们往往可以窥探历史长河的各种踪迹。
地名研究往往可以说明许多社会问题,对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的研究颇有助益。
参考文献:
[1]李庚元.地名的联想效应与指位功能.中国地名,1998年第6期.
[2]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楚战国楚天骄. 华人姓氏与地名关系之研究河南大学学报,1997,7.
[4]徐鸿修.秦汉时期两次两次大规模更改地名的研究天[J].文史哲,1997
年第2期.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高磊︵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
综合学术论坛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