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13张PPT)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这座 岳阳名城。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在这个圣 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們 钓得鱼儿,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 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 已经分不清了。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比较两首诗写洞庭之景的异同
同:均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手法写出洞庭湖 景色美丽绝妙与非凡博大的气势。
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通过 虚拟的想像来写景,并借洞庭湖水写出了自 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其重在抒情;《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通过实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的 景象,引出了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愿,其重在 明志。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诗派 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又因他一生未曾入仕, 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被称 为孟山人。字浩然,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其代表作 有《过故人庄》《临洞庭湖 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 庐山 》《早寒江上有怀 》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 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 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 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在这个圣 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們 钓得鱼儿,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 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 已经分不清了。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比较两首诗写洞庭之景的异同
同:均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手法写出洞庭湖 景色美丽绝妙与非凡博大的气势。
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通过 虚拟的想像来写景,并借洞庭湖水写出了自 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其重在抒情;《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通过实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的 景象,引出了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愿,其重在 明志。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诗派 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又因他一生未曾入仕, 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被称 为孟山人。字浩然,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其代表作 有《过故人庄》《临洞庭湖 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 庐山 》《早寒江上有怀 》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 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 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 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件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读准字音,感受节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hùn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初中语文
学生朗读,品味诗歌
2.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 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 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 极为开阔。
初中语文
品读内容 体会情感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注意体会红字的表现力)
重点词语: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 湖北面。 蒸:蒸腾。 撼:摇动。
Hale Waihona Puke 水气蒸腾,弥漫着整个云梦泽,波涛汹涌, 几乎要撼动了这座岳阳城。
初中语文
诗歌主题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再借此含蓄地表达希望得 到引荐,积极用世的愿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初中语文
品读内容 体会情感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注意体会红字的表现力)
重点词语: 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 清,天空。
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 上几乎平接,湖水映着天空,水天相 接,与天空浑然一体。
我徒然地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只能白白 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的典 故,却另翻新意。称颂对方(张丞相)却不留痕 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 不卑不亢,可谓含蓄委婉,不落俗套。
初中语文
艺术特色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初中语文
学生朗读,品味诗歌
2.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 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 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 极为开阔。
初中语文
品读内容 体会情感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注意体会红字的表现力)
重点词语: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 湖北面。 蒸:蒸腾。 撼:摇动。
Hale Waihona Puke 水气蒸腾,弥漫着整个云梦泽,波涛汹涌, 几乎要撼动了这座岳阳城。
初中语文
诗歌主题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再借此含蓄地表达希望得 到引荐,积极用世的愿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初中语文
品读内容 体会情感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注意体会红字的表现力)
重点词语: 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 清,天空。
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 上几乎平接,湖水映着天空,水天相 接,与天空浑然一体。
我徒然地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只能白白 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的典 故,却另翻新意。称颂对方(张丞相)却不留痕 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 不卑不亢,可谓含蓄委婉,不落俗套。
初中语文
艺术特色
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涵虚:指水 映天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 一体。
译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文
岳阳城:在洞 庭湖东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 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 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译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
出仕的诗句是:
,
。
答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第
文陆 章
学 拓 展
宿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江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谢谢大家
文
济:渡。楫 (jí):划 船用具,船
桨。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圣明:指太平盛世, 古时认为皇帝圣明,
社会就会安定。
译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文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 一作 “空”。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译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文
第
品五 章
味 诗 词
“蒸”字,具体而形象地写出气的动态 美,与云梦泽联系紧扣,给人如梦如幻的 感观享受,如同现实生活中蒸气放大,便 于读者想像。能最大程度地引起读者的 感观与情感共鸣。“撼”字描诉出水波 的壮美,易让人联想到心灵振憾。波撼 岳阳城。更是用城池的固大来反衬水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1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端居耻圣明。
桨,圣明时代闲居在家, 实在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坐着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哪几句写景?诗人描绘
八月湖水平, 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
望 涵虚混太清。 写 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气蒸蒸云梦泽, 景 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洞庭湖水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 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 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 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 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 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 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2、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 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 仕之心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描写波澜 壮阔,浩大气势的洞庭湖,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 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 “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 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 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 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 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 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PPT《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详解(由远而近,实写,衬托)

圣明:指太平盛世, 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
注 释
创 作 背 景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 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 就含有这层意思。
创 作 背 景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 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 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 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 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 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抒 情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 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 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 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 极为得体。
有 声 有 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 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 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述 怀 诗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 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 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 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 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 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 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 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孟 浩 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 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 阳城撼动。 •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被称为描写洞
庭湖的名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 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 • 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孟”,青年时隐居鹿者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素材:/s ucai/
PPT背景:/beiji ng/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下载:/xiaz 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
入张九龄荆州幕。
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
逸为主。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
品析诗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2张PPT)

8、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 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 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 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 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 求仕之意。 9、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诗歌赏析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1、这首诗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绘洞庭湖壮丽的景 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写增张丞相,抒发自己的 政治热情和希望。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用一个词 概括: ⑴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⑵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⑶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⑷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⑵结合对乙诗的理解,请你说说作者“凭轩涕泗流”
的原因有哪些? 一__方__面__是__个__人__与__亲__朋__失__去__联__系__,__年__老__多__病__;_ 二是国 家多难,战乱未平,动荡不安。
5.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积__极__入__世__的__思__想__和__希__望__在__政_ 治上得 到援引的心情(或者抒发了作者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 乙: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忧__国__忧__民__思__想__感__情__。_______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 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 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诗歌赏析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1、这首诗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绘洞庭湖壮丽的景 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写增张丞相,抒发自己的 政治热情和希望。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用一个词 概括: ⑴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⑵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⑶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⑷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⑵结合对乙诗的理解,请你说说作者“凭轩涕泗流”
的原因有哪些? 一__方__面__是__个__人__与__亲__朋__失__去__联__系__,__年__老__多__病__;_ 二是国 家多难,战乱未平,动荡不安。
5.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积__极__入__世__的__思__想__和__希__望__在__政_ 治上得 到援引的心情(或者抒发了作者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 乙: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忧__国__忧__民__思__想__感__情__。_______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 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 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共38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混(hùn) 蒸(zhēng )
楫(jí) 羡(xiàn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 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 方的援引。
5、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 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 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 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 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赏析: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 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 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 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 骚。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 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济”,渡水, 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如“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 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 民谋利,深感惭愧。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男生读)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 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 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 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 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 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 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4
混(hùn) 蒸 (zhēng )
楫(jí) 羡 (xiàn )
涵蒸 楫 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此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 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 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 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 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 。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 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孟浩然诗歌的语 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 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 艺术功力。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 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 (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 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 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 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 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 居鹿门山。其代表作有《过故人 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晚泊浔阳望庐山 》《早寒江 上有怀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 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 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 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 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 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 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 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 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 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 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