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龋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概述】龋病损害仅限牙表层时称浅龋。

牙冠部的浅龋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牙颈部的浅龋则表现为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色着色,局部粗糙感.【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2.如龋损继续发展,用探针检查时可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3.浅龋一般无主观症状.4。

X线片检査,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治疗原则及方案】1.病变早期尚未形成龋洞者,采用药物或再矿化等保守疗法。

2.形成龋洞者,备洞后行牙体修复治疗。

二、中龋【概述】龋损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称中龋,又称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1。

有龋洞形成,龋洞中除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牙本质呈黄色或深褐色。

2.自觉症状,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刺激也能诱发酸痛感,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由于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

【诊断要点】达牙本质浅层的龋洞。

患者有自觉症状.3。

邻面的损害可通过X线片检査发现。

【治疗原则及方案】行牙体修复术,必要时可垫底.疾病名:深龋【概述】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临床表现】1.可见较深的龋洞,探痛明显。

2。

位于邻面的龋洞以及隐匿性龋洞,仅能从牙面看到一暗黑色区域,必须仔细探査才能发现。

3.深龋洞口开放时,食物嵌入洞中引起疼痛。

平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程度较重.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1。

有深龋洞存在,探诊敏感.2.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无自发性痛。

3。

隐匿性龋,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4.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的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1.深龋治疗的原则是:(1)准确判断牙髓状况,这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2)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3)保护牙髓,治疗中必须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2。

对深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垫底修复,多数情况下垫底后可一次完成修复。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儿童口腔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口腔护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儿童口腔保健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常见的口腔问题,特制定以下临床诊疗指南。

一、正确认识儿童口腔问题的重要性1.儿童口腔问题常见且容易被忽视。

儿童期是口腔疾病发生的高发期,如龋齿、牙周炎等问题容易在儿童口腔中发生。

2.儿童口腔问题对全身健康有影响。

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饮食、发育和学习能力,甚至对全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及早预防和治疗口腔问题非常重要。

在儿童期就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问题,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口腔健康。

二、儿童口腔保健和预防方法1.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建议儿童从3岁起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2.合理饮食。

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含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

尽量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

3.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父母应帮助儿童正确刷牙,建立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儿童3岁后可以尝试自己刷牙,但仍需父母监督和指导。

4.使用适龄适合的牙膏和牙刷。

儿童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牙刷应选择软毛,并根据年龄选择适合的牙刷大小。

5.补充氟化物。

低氟区的儿童需要从口服或涂抹氟化物等方式进行补充。

高氟区的儿童通过口腔保健可以获得足够的氟化物。

6.鼓励饮用水含氟。

儿童饮水应选择有氟水源,或通过水龙头安装过滤器来补充氟化物。

7.建议6个月龄至12岁的儿童使用氟化风化钙。

三、儿童口腔常见问题及对应治疗方法2.牙周炎:牙周炎可导致牙齿脱落和牙龈出血等问题。

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洁治、口腔抗菌药物的使用等。

3.口臭:常见原因有口腔卫生不良、龋齿、牙周炎等。

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习惯、治疗口腔疾病等来缓解。

4.先天牙齿畸形:先天性牙齿畸形可能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正常咀嚼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矫正、修补等。

5.错位恒牙:儿童恒牙错位常见,应及早到正畸科就诊,进行矫正治疗。

儿童常见病治疗龋病ppt课件

儿童常见病治疗龋病ppt课件

ppt课件.
14
乳牙龋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
适应症:广泛浅龋或剥脱状的环状龋,不易制备洞形, 距离替换器较近。
步骤:修整外形;清除牙面、干燥防湿; 涂药:操作时应反复涂擦2-3分钟,每周涂1-2次。 药物:氟化物(氟化钠、氟化亚锡、氟化甘油等)
ppt课件.
15
2.修复治疗:最好在早期阶
段去除腐质,制备洞形,用牙科 材料行充填术,恢复其牙体外 形.这时治疗既简单,也无痛苦。
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ppt课。件.
6
不同年龄好发部位的特点
1~2岁
主要发生 于 上颌 乳前牙的 唇面和邻 面。
4岁
多发于 乳磨牙 合面的 窝沟 。
ppt课件.
4~5岁
好发于 乳磨牙 的邻面。
7
乳牙龋病的特殊类型
奶瓶龋(Milk Bottle Caries,Nursing Bottle Caries)
Massler定义的猖獗 性龋:突然发生大范 围快速的龋蚀,早期 波及牙髓,且常常发 生在不好发的牙齿上。
ppt课件.
10
乳牙龋齿的 特点
1、患龋率高、 发病早
2、龋齿多发、 龋蚀范围广
3、龋蚀发展速 度快
4、自觉症状不 明显
5、修复性牙本
质形成活跃
ppt课件.
11
龋齿的病因
儿童龋病病因学说是 四联因素学说,主要 包括细菌、食物、宿 主和时间。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操作步骤: 1、局部镇痛,放置橡皮障
ppt课件.
27
2、降低咬合高度
ppt课件.
28
3.减小近远中面的接触
ppt课件.

2021婴幼儿龋防治指南(全文)

2021婴幼儿龋防治指南(全文)

2021婴幼儿龋防治指南(全文)婴幼儿龋具有发病时间早、龋蚀波及牙数多、龋损发展快及龋坏范围广等特点,影响婴幼儿咀嚼和消化功能,对口腔健康及全身生长发育可产生严重影响,亦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统一和规范婴幼儿龋的防治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防治婴幼儿龋,降低我国婴幼儿龋的患病率,提高治疗率,改善我国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19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的18名儿童口腔医学专家和13名口腔预防医学专家制订适合我国婴幼儿龋的防治指南,包括婴幼儿龋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防治效果评价体系。

预防措施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母乳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且母乳喂养对婴儿学习正确呼吸、吮吸及吞咽均有明显优势。

但研究表明,乳牙萌出后按需母乳喂养和过长时间母乳喂养是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含乳头入睡的婴幼儿患龋率显著高于不含乳头入睡者。

体外研究也提示,含糖饮食加按需母乳喂养是致龋的危险因素。

针对母乳喂养与婴幼儿龋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到婴儿6个月,之后结合辅食添加情况,母乳喂养可延长至2岁或以内。

0~6个月大部分6个月以内的婴儿乳牙尚未萌出,主要是纯母乳喂养,不建议加水、果汁或其他任何食物,但当母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时,可以采用配方奶喂养。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避免养成含乳头或奶嘴入睡的习惯,并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建议3个月内可夜间喂养2次,4~6个月减少到1次,6个月以后最好不再夜间喂养。

7~12个月7~12个月的婴儿乳牙开始逐渐萌出。

WHO建议6个月以后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步添加辅食,保持合理的喂食间隔。

7~12个月辅食建议保持原味,不在奶、粥、果汁或其他液体里加糖,不给婴幼儿软饮料和甜点,不让婴幼儿长时间口含甜奶或甜饮料。

小儿龋齿,如何治疗?

小儿龋齿,如何治疗?

小儿龋齿,如何治疗?发布时间:2023-03-02T11:08:32.2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林红梅[导读]小儿龋齿,如何治疗?林红梅(成都儿童专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牙齿是我们重要的进食工具,帮助我们咀嚼食物使肠道更好消化。

人会有两次牙齿生长时间,周岁开始的乳牙到第2次萌出的恒牙,乳牙和恒牙都有可能患龋齿。

虽然我们的牙齿非常的坚硬,但是如果不重视牙齿的卫生问题会造成细菌在口腔内部大量滋生,进入我们的牙齿内部,破坏有机质形成龋齿。

但是龋病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龋齿?儿童会患龋齿之后应该如何治疗龋齿呢?一、什么是龋齿龋齿又称虫牙或蛀牙,儿童不管是乳牙还是恒牙都会发生龋齿,儿童发病概率比成年人要高,因为儿童的发育不完全,骨头、牙齿的矿化程度低,牙釉质比较薄弱,而牙齿在细菌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有机物分解,使得牙齿结构变得脆弱,产生龋齿。

产生的过程缓慢,时间一般为1年~2年,初期患者基本没有疼痛感,所以不易被关注,当龋齿持续时间较长,会因为进食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产生疼痛。

患龋齿的部位多为咬合面龋齿、邻接面龋齿。

儿童患龋齿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无法咀嚼食物,加重肠道和胃部的负担,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幼儿患龋齿原因乳牙的生长特点,儿童乳牙和领牙是以面为接触,没有自洁区,并且因为牙齿没有长全,牙缝很宽,在牙缝中间容易残留大量的食物残渣,长期保留可能会引起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面。

因为儿童的全身钙化程度低,抗敏功能较低,牙齿容易被破坏,产生龋齿。

食物,儿童不喜吃硬的食物,其食物偏软、偏精细、偏甜,有些食物粘性较大,有时家长将食物做成糊状,粗纤维的食物精细化处理,若是含糖量较高的或有细小的残渣附着在乳牙表面不易被发现,大量累积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产生龋齿。

儿童唾液中的有机物能够帮助牙齿保持完整,促进牙釉质的形成,但是幼儿的睡眠时间很长,晚上唾液分泌量减少,自洁的作用降低,细菌就大量滋生,并且因为幼儿的牙齿卫生并没有很好及时的处理,不会刷牙,导致残渣更多的保留在牙齿表面,增加了龋齿的患病率。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概述】龋病损害仅限牙表层时称浅龋。

牙冠部的浅龋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牙颈部的浅龋则表现为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色着色,局部粗糙感。

【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2.如龋损继续发展,用探针检查时可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3.浅龋一般无主观症状。

4. X线片检査,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治疗原则及方案】1.病变早期尚未形成龋洞者,采用药物或再矿化等保守疗法。

2.形成龋洞者,备洞后行牙体修复治疗。

二、中龋【概述】龋损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称中龋,又称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1.有龋洞形成,龋洞中除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牙本质呈黄色或深褐色。

2.自觉症状,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刺激也能诱发酸痛感,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由于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

【诊断要点】达牙本质浅层的龋洞。

患者有自觉症状。

3. 邻面的损害可通过X线片检査发现。

【治疗原则及方案】行牙体修复术,必要时可垫底。

疾病名:深龋【概述】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临床表现】1.可见较深的龋洞,探痛明显。

2.位于邻面的龋洞以及隐匿性龋洞,仅能从牙面看到一暗黑色区域,必须仔细探査才能发现。

3.深龋洞口开放时,食物嵌入洞中引起疼痛。

平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程度较重。

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1.有深龋洞存在,探诊敏感。

2.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无自发性痛。

3.隐匿性龋,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4.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的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1.深龋治疗的原则是:(1)准确判断牙髓状况,这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2)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3)保护牙髓,治疗中必须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2.对深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垫底修复,多数情况下垫底后可一次完成修复。

团 体 标 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 龋防治指南

团 体 标 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 龋防治指南

团体标准中华口腔医学会龋防治指南中华口腔医学会是中国专业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致力于推动国内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促进口腔健康的普及。

其中,龋防治是其研究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华口腔医学会龋防治指南的内容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指南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龋防治指南是在专业口腔医师的指导下制定的一项权威指南,旨在提供有效的龋防治方法和措施。

该指南涵盖了龋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内容。

第二部分:龋病的定义与发病机制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牙齿表面的细菌作用引起的。

主要发病机制是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形成牙菌斑,细菌代谢产物对牙齿造成损害。

第三部分:预防龋病的方法和策略1.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注意刷牙时的正确姿势和技巧,同时使用牙线和漱口水进行清洁。

2.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和碳酸饮料的摄入,注意均衡饮食。

3.牙釉质硬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强化牙釉质,如使用氟化牙膏和口服氟化物。

4.儿童口腔保健: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指导和监督儿童刷牙,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的防龋处理。

第四部分:龋病的诊断和治疗1.龋坏部位的诊断:采用可视检查、探针检查和X线检查等方法,以确定龋病的位置和程度。

2.龋病的治疗方法:根据龋病的不同阶段、病变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手工清理、氟化治疗、牙齿修复和牙齿营养治疗等措施。

第五部分:龋病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1.预防龋病的新方法:如局部涂氟、氟化树脂修复、氟化水等。

2.生物修复:利用牙本质基质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促进龋坏牙的自愈和再生。

3.数字化技术在龋病治疗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牙齿修复体、牙齿数字化扫描等。

综上所述,中华口腔医学会龋防治指南是一项权威性的指南,旨在提供龋病防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口腔健康的普及。

指南内容丰富,包括龋病的定义、发病机制、预防方法、诊断和治疗等,以及龋病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了龋病防治的发展。

通过普及龋防治知识,加强民众的口腔保健意识,相信能够降低和预防龋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口腔健康水平。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TCHSA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TCHSA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TCHSA婴幼儿龋防治指南:呵护宝宝牙齿健康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预防婴幼儿龋病的发生,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解读TCHSA 2024020婴幼儿龋防治指南,让大家了解如何呵护宝宝牙齿健康。

一、认识婴幼儿龋婴幼儿龋是指3岁以下儿童发生的龋齿现象,多见于上前牙。

该病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牙齿表面细菌滋生,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溶解,产生龋洞。

除了影响美观,婴幼儿龋还可能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甚至引发感染、颌骨疾病等。

二、预防婴幼儿龋的方法1、定期口腔检查:从宝宝出生起,家长应定期带其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坚持刷牙:从宝宝长第一颗牙开始,家长便应该每天为其刷牙两次,特别是晚上睡前刷牙,对于预防婴幼儿龋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甜食摄入:限制宝宝对甜食的摄入量,尤其是粘性甜食,如糖果、巧克力等。

吃完甜食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防止细菌滋生。

4、饮食调整:多给宝宝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豆类、鱼肉等,以促进牙齿发育。

5、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增强牙齿抗酸能力,预防龋齿的发生。

建议家长在宝宝2岁左右开始使用含氟牙膏。

三、治疗婴幼儿龋的措施1、局部涂氟:对于已经患龋的牙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涂氟治疗,增强牙齿抗酸能力,促进牙釉质修复。

2、窝沟封闭:对于容易患龋的后牙表面,可以进行窝沟封闭治疗,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滋生。

3、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出现的龋坏。

四、案例分析以一位1岁半的宝宝为例,通过TCHSA 2024020婴幼儿龋防治指南的指导,家长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1、定期口腔检查:家长每半年带宝宝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

2、坚持刷牙:每天早晚坚持为宝宝刷牙,睡前刷牙更为重要。

3、控制甜食摄入:限制宝宝每天的甜食摄入量,并在吃完甜食后及时漱口或刷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牙龋病诊疗指南
【概述】
乳牙龋病具有发病早、患龋率高和龋蚀进展急速等特
点。因其与患病的有 关因索和临床表现而获有特殊的名称
及分类。临床除行牙体修复等必要的治疗
措施外,亦应选用各种预防措施,两者均为乳牙龋病的
临床重要内容。
【临床表现】
1.可见多个牙、多个牙面同时患龋。
2.龋损范围广。除牙合面、邻面外,唇面和舌面等光滑
面及牙颈部亦易患龋。
3.龋蚀进展快,多为湿性龋。
4.自觉症状不明显,临床常见已并发成牙髓病或根尖周
病而就诊。 5.牙位和牙面发生龋病与年龄有关-
1-2岁 上颌之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的唇面和邻
面。
3-4岁 乳磨牙之袷面、窝沟。
4-5岁 乳磨牙之邻面。
【诊断要点】
1.四度诊断标准
1. I度龋:牙釉质表面之浅龋。用探针探触,有表面粗
糙、卡住或龋窝洞
感,深度约在1.0mm内。
2 .II度龋:为牙本质浅龋,探及软化牙本质,深度约
2.0mm左右。病变未涉 及牙髓组织,无牙髓病症状。
3. III度龋:牙本质深龋。肉眼可见露髓或无明显穿髓点。
有牙髓病症状或
牙变色。
4.停止性龋乳牙牙冠虽因龋病而致崩溃,损坏范围亦广,
但牙髓组织正 常,无牙髓病症状。牙体缺损表面较硬,牙
本质呈暗褐色而光滑。
5.环状龋乳前牙唇面、邻面连接成卷脱状围绕牙冠的广
泛性环形龋,龋 损位于牙冠之颈1/3或扩及冠中1/3。
6.猛性龋包含涉及下颌前牙区在内的绝大多数牙在短期
内快速、广泛地 患龋。若龋病导致多数牙成残冠、残根,
又有重症龋之称。
7.奶瓶龋因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所致上颌乳切牙唇舌面
和乳磨牙牙合面
患有早发、急性、广泛的龋。
【治疗原则及方案】
1.乳前牙的修复
单面或复面龋洞:可选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作
充填修复。 龋损范围广、切角和切端有缺损:可用复合树脂
冠成形术作修复治疗。
2.乳磨牙的修复
单面龋洞:选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或银汞合金充
填修复。
复合面龋洞:除可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或银汞
合金充填修复外,尚可选用银合金金属或复合树脂作嵌体修
复。多面龋、龋损广、牙冠缺损多:选用金属成品冠修复。
3.乳牙深龋的治疗无牙髓病症状,接近露髓的深龋,尽
可能用深龋再矿化治疗后修复。无牙髓病症状,去除龋坏组
织时露髓,作活髓切断术后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