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9年-93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几个不为世人所知的真相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50军150师448团8连集体向越军投降真相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50军150师448团8连集体向越军投降真相1979年3月11日,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广西方向的越南高平市往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担任撤退警戒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50军150师448团2营遭敌伏击,被围部队向上级请示要求全团回援,获得150师师部同意。
但是50军驻150师工作组的部署失误,只派1、8连增援,并且命令他们去走小路。
其实当时的通信联络并未中断,但结果造成448团共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407。
其中最可耻的是448团8连由负责干部冯增敏,李和平带领集体投降。
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杨勇上将亲临总结,50军工作组成员关副军长被撤职,侯副政委被党内警告,刘副军长被降职。
从战役学上分析:部队被围以后到底应该是集中突围还是分散突围,这完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48团在被打散了以后,有一个营基本上是分散突围,结果与越军一场混战,没有几个被俘虏的,还创造了不错的战绩。
相反,而坚持集中指挥突围部队的却出现了成建制被缴械的情况。
越南投降后,冯增敏、李和平被遣返回国后判处有期徒刑。
448团隶属50军150师,可是448团与50军的历史可不在同一轨迹上。
50军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60军,属于滇系军阀的滇军。
该军在辽沈战役中长春起义后进行整编,部队番号为中国人解放军第50军,50军在朝鲜战场上所向披靡,是最先攻入韩国首都汉城的军队。
曾泽生这个军长一直当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尽管是挂名的。
50军后来南下入川,可是随行的只有148师与149师这两个师,把老150师留在了东北的沈阳军区。
1969年50军149师与西藏军区的52师对调防务,同年12月52师改称149师。
这样,真正与50军有直接血缘关系的部队只有148师,驻扎在四川崇庆,离都江堰不远。
50军归属四川成都军区以后,成都军区的几个独立团组成了新的150师。
448团的前身是成都军区独立一团。
美国人评中越战争

美国人评中越战争介绍中越战争是在1979年发生的中越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起因于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后,中国对越南的军事干预。
作为一场面积虽然不大但却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战争,它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以美国人的视角来评价中越战争的各个方面。
背景中越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越南战争已经结束,北越统一了整个越南,但是在经济和社会重建上面临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柬埔寨出现了极其残酷的红色高棉政权,越南对其进行了干涉并推翻了这个政权。
这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和担忧,因为中国曾经支持红色高棉。
美国人对中越战争的评价1.军事干预的失败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对越南的军事干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尽管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军事大国,但他们在中越战争中面临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越南军队在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熟悉的地形优势,对中国军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此外,中国在军队装备和战略规划上也存在不足,这导致他们无法取得预期的胜利。
2.失去了国际的支持中越战争使中国失去了国际上的一些支持。
尽管中国声称他们的行动是出于保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但西方国家更认可越南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时的努力。
这导致中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国际孤立,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3.经济发展的滞后中越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中国军队从边境地区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导致国内经济活动受到了阻碍。
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4.影响中美关系中越战争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越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失去了一些增进互信和合作的机会。
这也为今后中美两国的互动和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论总的来说,美国人普遍认为中越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对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持批评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在军事干预和国际关系方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而且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79年反击战的澄清(ZT)

些战斗骨干,越境作战的部队总数不过是20多万人,这与我军当时450万的常备军
相比,显然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下面看看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许多谣言机会不攻自破!越军的作战思想及
其兵力部署情况
(1) 越军的战略―― “一线取胜 边境取胜"(并非所谓的诱敌深入)
、576团、49团等部队。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
。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
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
、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
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
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
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关于越军第346师: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
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参考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但越南方面对越军的伤亡
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
深刻。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一场战争,始于1979年2月17日,结束于同年3月16日。
这是一场中国坚决反击越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以中国取得胜利告终。
下面介绍几个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的故事。
1、排长蒋国强的英勇事迹1979年2月17日,排长蒋国强率领的28人部队奉命前往越南实施战术任务。
然而,行进到目的地时,发现越南军队已经在那里。
战斗一开始,由于机枪射击过于密集,多名我方士兵倒下了。
眼看局势危急,蒋国强率领弹药手径直冲到敌军机枪下。
机枪猛烈射击,子弹如雨,但蒋国强并没有被吓倒。
他一边向敌军发起进攻,一边喊着指挥自己的战士前进。
最终,蒋国强和他的战士成功攻占了那座山头,同时消灭了越南军队的守卫。
这个英勇的排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然坚守阵地,为取得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
2、士兵雷万峰的英勇表现1979年3月3日凌晨,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新一轮的反击战在越南境内打响。
士兵雷万峰带领战友们进攻了越南军队,但是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在战斗中,雷万峰所在部队遭到了越军的猛攻,3人摆放的机枪被越军发现并用手榴弹瞄准。
就在越军准备扔手榴弹的时候,雷万峰悄无声息地爬进了越军棚屋中。
在越南兵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他猛的从门缝中冲了进去,越军警惕中醒了,开枪射向雷万峰,雷万峰一手捂住了伤口,喊着让战友们冲上来,然后他用双手推开棚屋门,打残的越南士兵“啊”的一声倒了下去。
黎明时分,我军打出胜利的“消灭”旗帜,在雷万峰的优秀表现下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
3、教导员刘永亮的勇气1979年2月25日,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在越南封堵了一支越南军队。
教导员刘永亮带领两名战士掩护皮货车过水濠,被越南军队火力点射中。
刘永亮负责看守后路,为了保护部队的通讯线,必须独自撤退。
他决定采用单兵火力突破越南军队的防线。
他先手榴弹击毙越军一个哨兵,深入越军阵地,使越战各部信奉神灵保佑,首地开枪射击,导致越军阵地松散。
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发生背景与原因

从各大国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东南亚是一个不稳定的,充满纷争的地区。
挑战与机会共存。
过去,这个地区就是连绵的战乱。
未来也并非就是太平盛世。
从历史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战乱有这个地区的特征。
一般来讲,过去百年里,东南亚的战争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区外大国作怪,二是本地区各国战略优势(领土大小、种族纷争和经济利益)的调整。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
实际上,在研究中越关系的专家中就有两个派别,一是强调两国自已本身为关系的主要动力,而第二个派别则认为中越关系主要是由第三种力量支配的。
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
本文的第一章即说明两派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二战后四十年至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东西方对抗。
这个特点不可能不影响中越关系。
本文的第二章,即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强调了这个特点。
但是,中越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互动早于欧洲人对东方的扩张,而且两国都有很强的拒绝外来干涉的传统,所以两国关系当中的一些磨擦不可能完全是外来影响的结果。
没有外来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也足以颠覆稳定导致战争。
两国关系出现问题之后,双方不谋而合地寻求外界的同情和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苏联和美国非常迅速地对自己的盟友做出了两肋插刀的姿态,使这对冤家反倒下不了台,非得决一死战不可。
敌意升级,不战不足以平息相互的怨气,战争****了。
因此,本文关于战争原因的论述分为两在部份:第一部分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的双边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发展,如何走进死胡同。
第二部分写苏美两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
这一部分非常强调西方因素在中国调整国家利益时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结尾试图将所列的所有因素,双边的或者外来的,一一对号入座,重新拼贴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图景。
作者始终认为本次战争的初作俑者为1970年代中国国内的社会巨变。
由于中国重新认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逐渐采取了对西方示好的政策,离前苏联渐行渐远,使本来就不好的关系雪上加霜。
在这个前提下,越南有理由怀疑中国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抗美斗争的忠诚度。
中越战争的起因与历史回顾

中越战争的起因与历史回顾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发生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
虽然战争只持续了一个月,但它背后的起因是复杂而深远的。
本文将回顾中越战争的起因并对其历史进行回顾。
一、越南战争的结束中越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的结束。
越南战争于1975年结束,南越政权垮台,越南统一。
然而,南京中国和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的政权合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摩擦。
例如,中国曾以支持南越政权为由对越南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干预。
因此,越南共产党对中国表示了持怀疑态度。
二、领土争端与边境冲突中越边境的领土争端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中越两国在北部边界的土地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越南在南中国海的岛屿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存在争议,而中国则主张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在这种背景下,边境冲突时有发生,局势经常紧张。
三、民族矛盾与越南对华侵略行为此外,中越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因素。
中国人和越南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仇恨和文化矛盾。
越南历史上多次受到中国的侵略,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越南人民对中国持有强烈的抵制情绪。
在1978年底,越南政府更是实施了一系列对华侵略行为,包括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破坏和军事侵略,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
四、中国发动进攻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南中越边界干线,对越南发起了全面军事行动。
中国对越执行了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迅速占领了越南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缺乏有效的后勤供应,中国军队在越南南部遭遇了坚决的越南反击。
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激烈的战斗继续进行,但最终中方决定结束这场战争。
五、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中越战争在1979年3月结束,双方都宣布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
然而,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估计,越南死亡人数超过10万,中国死亡人数为数千人。
战争还导致了广泛的破坏和人员流离失所。
中越战争后,中越关系陷入了长期的冷淡期。
直到1991年,中越双方签署了两国边界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才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关于越战,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基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8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战争一词与我们这一代越离越远,我们只能从课本上,电影上了解这段中越战解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越南这样的小国,怎么敢挑战中国这样的大国呢?其实,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
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突然紧张,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同时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
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
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
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
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 全部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 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逐渐摆脱了建国初期的 建军路线。
后世纪念
对越自卫反击战自1979年2月17日开始,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作战,以及扣林山、 法卡山战斗,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战斗等,历时近十年,数以万计的中国热血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 们的躯体倒下了,但精神与世长存。在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至少有14个陵园安葬着中越战争中牺牲的烈 士,他们依然坚守在祖国边疆。
战争分别以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共中央向全 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第二阶段中国人 民解放军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第三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 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1969年,胡志明在河内逝世,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 1......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为扭转同苏争霸的不利 局面,谋求从越南脱身,转而同中国接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把握美国愿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时机, 接受美国提出的改善相互关系的建议,邀请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达成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中美关系的解冻,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79年-93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几个不为世人所知的真相!
一、作战名称与时间段划分对于中越边境战争而言,“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或者“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均为中央或军委文件的正式提法。
严格来说依据时间段划分,应该这样叫: 1979.2.17——-3.16"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1981年5月的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的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 1984年后就称为"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轮战"是中央军委锻炼部队的一种方法,不是战争的正式名称. 二、我军主动回撤的原因
中央军委战前即决定,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
三、起止时间起1979年2月17日止1993年3月31日(同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批复成都军区,结束对越防御作战。
3月31日,部队调整完毕,转入正常守备。
)四、从越南撤军时损失很大的谣传来源1979年3月5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从越南北部撤军。
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单方面撤军,为了防止敌人反击、袭击,各部周密组织,交替掩护,陆续回撤。
整个过程比较顺利,越军没有占到什么大的便宜。
只是在广西方向作战的第50军150师出了纰漏:3月13日,第150师第448团奉命由班英向
北清剿回撤,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区夜间行动,遭敌阻击,由于部队干部惊慌失措,指挥不当,造成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
成为了相关谣传的来源。
五、我军出动兵力解放军参战陆军部队序列西线:昆明军区:11军(31师32师)14军(40师41师42师)成都军区:13军(37师38师39师)50军149师
东线:广州军区:41军(121师122师123师)42军(124师125师126师)55军(163师164师165师)武汉军区:20军58师43军(127师128师129师)54军(160师161师162师)成都军区:50军(148师150师) 为了打好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这一仗,各军在战前都进行了扩编,所有乙种师均扩编为甲种师,每师1万余人,加上配属部队一个军参战人数都在4万左右.加上广西,云南两省军区独立师和若干边防团,工程兵部队,铁道部队,炮兵部队,后勤部队.总数已经超过了50万人. 六、我军阵亡人数离1万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