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各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病区管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病区管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病区管理质量检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声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病区管理质量。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1.病区环境管理不善:病区内床单位欠整洁,杂物较多;病房使用电饭锅;使用非医院配制的被褥等。
2.健康宣教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少数病人对健康知识不知晓;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
3.护士药品管理意识不强:药柜内药品摆放无序,无效期警示标志;补充的药品随意放在柜内药品上,没有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使用。
4.护理质量不高: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病人指甲脏、胡须长;输液卡巡视填写不规范,巡视不及时;实际吸氧流量与医嘱不符;床头卡填写错误;床单元不洁等。
二、原因分析1.病区环境管理不善的原因:护士责任心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忙于护理工作,忽视病房管理;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
2.健康宣教工作落实不够到位的原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健康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
3.护士药品管理意识不强的原因:护士工作不认真,未按操作流程工作;护士院感意识不强;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
4.护理质量不高的原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未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
三、整改措施1.加强病房管理:护士长加大督查力度,确保病区内床单位整洁,杂物少;加强对病房内电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禁止使用非医院配制的被褥等。
2.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护士长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健康教育制度的落实;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提高健康宣教工作的质量。
3.加强药品管理:成立药品质量监控小组,查找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加强对护士药品管理意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药品管理能力。
4.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强对护士的操作流程培训,确保按操作流程工作;护士长加大督查力度,提高护理质量。
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目的:探析总结目前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促进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无专人管理、混放、药品数量和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储备条件不符合规范、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等问题成立质控小组,多部门共同协作管理,并评价规范化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结果:自本院实施规范化管理,病区药品管理中无人管理、混放、药品数量和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储备条件不符合规范、失效药品未及时等问题发生数明显降低(P<0.05)。
结论:病区药品采用规范化管理能明显减少问题的发生情况,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确保药品安全以及用药安全,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标签:病区;药品管理;常见问题;预防和改进措施;规范化;效果在临床工作中,众多医院为了确保能及时方便地为患者用药,专设有临时药房,根据各病区的专业特征储存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精神药物、毒麻药品,在病区药品管理中执行者为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于对药品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管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众多问题导致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也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性[1]。
由此,为了提高临床药品管理质量以及用药的安全性,预防产生医疗不良事件,本院对病区的药品采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重点关注医院对病区的药品管理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因病区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但是主要的药物基本相似,如地塞米松、新斯的明、654-2等,另外病区不同应结合实际配备数量不等的护士管理病区药品,保障管理人员充足,充分实施规范化管理。
各科室对药品管理情况由护士长进行抽查,1周/次,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
1.2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每月对各科室病区药品管理进行抽查,随机选择4个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为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月为实施后。
我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论文

我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摘要】目的:我院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方法:成立药品质量监控小组,查找病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
结果:经过一年的药品强化管理,护士药品管理意识增强,病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按类存放合理,标识清晰。
结论: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整改措施【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53-02为方便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和急诊医嘱,病区内常设有小药柜,用于存放一定数量的临床常用药品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药品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对病区药柜有必要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1]。
2011年我院开展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活动,成立药品质量监督小组,查找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保证病区药品管理安全。
1 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药柜内药品摆放无序,无效期警示标志病区药柜内药品管理比较混乱,补充的药品随意放在柜内药品上,药品随用随取,没有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使用,这样易导致柜子底层的药品积压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柜内有多个品种有效期在半年之内,但没有任何效期警示标志,个别药品存在过期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隐患。
1.2部分药品未按照正确的存储条件保管药品的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影响,如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储存,就会缩短有效期,是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2]。
在检查中发现护士对药品的存储条件不甚了解,需要2~8℃低温保存的药品如胸腺肽注射液未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如硝酸甘油注射液使用后敞开盒子裸露存放。
1.3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检查中发现一些高危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与普通药品混放在一起,没有单独存放,也没有高危药品明显标识,护士取用时极易发生差错。
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常见问题
病区药品管理是医院重要的药品治疗和保障活动,但是由于药品管理水平的不同,病区药品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药品质量控制无法满足医疗安全要求。
由于存在药品仿制质量not 稳定、仿制原料质量多变、技术能力不足等,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影响病人治疗效果。
(2)抗生素使用依从性不足。
医护人员由于疗程无法跟踪病人使用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过度使用或者滥用,致使病人没有得到适度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增强了耐药菌的生存环境。
(3)药物报销不足。
病区药物报销可能会因为客户群的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缺乏、政府资金分配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不够等原因,而使得部分患者没有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报销,从而可能影响病人治疗方案的执行以及治疗效果。
2 改进措施
(1)加强药品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仿制药生产的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达到安全标准要求。
(2)加大抗生素的管理力度,例如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效果,提高抗生素使用依从性。
(3)加大药物报销支持力度。
应根据本地区报销政策实施阶段,
发挥政府、医疗机构、社会保险部门等职能,充分保障病人报销现金,保障病人接受比较充分和合理的药物报销。
通过以上措施对病区药品管理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药品的质量、加强抗生素使用依从性和药物报销水平,从而加强病人治疗安全.。
药品管理制度病区

药品管理制度病区一、病区药品管理的背景和现状1.1 药品管理的重要性药品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使用药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但药品管理不善则可能导致患者用药不当、药物交叉感染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2 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药品使用不规范、药品存储混乱、药品配送不准时等现象频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疗工作的效率,也可能导致患者用药风险增加。
二、病区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1 管理制度的编制首先,应确定药品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具体人员。
在医院中,由院方相关部门负责药品管理,而病区内的护士则是具体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的人员。
其次,根据病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存储、配送、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
2.2 管理制度的实施实施药品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关键是病区护士的积极配合和执行。
要确保每一位护士都严格遵守药品管理制度,严禁私自拿药、擅自更改用药方案等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药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确保安全处理。
2.3 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药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定期开展药品管理制度的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对表现出色的病区护士进行奖励,形成厚重医疗氛围。
三、病区药品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化建设3.1 技术支持在医疗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可以通过建立药品管理系统,实现对药品的全过程追踪和管理,提高药品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3.2 信息化建设建立病区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药品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病区护士可以通过系统实现药品的在线查询和管理,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此外,可以通过系统对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出现因药品缺货导致的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建立完善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药品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降低用药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2 药品的配制浓度也是使用环节易出差错的步骤 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2g,用100ml生理盐水输注,则会导致药品不能溶解。中药制剂配制量大时,则可能在输液过程中析出,或出现变色。临床上存在着医生处方不当,护士不能有效识别及不能准确按药品说明书规定操作配制药品的状况。
1.2 用陈储新难
1.2.2 不同批 、不同效期的药品混装 由于价格便宜的西林瓶装的抗生素大多是50瓶为一个最小包装盒单位,病区药柜存在着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针剂等药品批 不同但混装在一个包装盒的情况。生产批 不同的药品,有效期也会不同,混装在一起在使用中既不能做到近期先用,也易导致不安全用药。如青霉素过敏有杂质过敏、母环过敏、侧链过敏,其中杂质过敏与生产批 、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密切相关,病人混用此类药物是非常危险的。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病区药品 质量管理 药师对策
病区药品管理是药师对药品的最终管理,是临床应用前的最后一次关口,其配制操作质量和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值得我们药师高度重视。现将病区药品在配制操作、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药师的对策归纳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4 药品存放不当
1.4.1 同种药品相同毫升数但不同规格的药品混装 例如25mg支与50mg支异丙嗪注射液混装,25mg支与50mg支氯丙嗪注射液混装,0.5mg支与5mg支阿托品注射液混装。药品不同规格混装,执行医嘱时易发生用药量不准,致使达不到疗效或发生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特别是不同规格的阿托品注射液临床用途不同,阿托品注射液为M受体阻滞剂,具有松驰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除用于抗休克、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及有机磷中毒外,一般情况下常规一次注射用药的极量为2mg。若将医嘱为0.5mg误注射成5mg的阿托品注射液,就会发生医疗差错,给患者带来危害。因超过极量临床表现为 动作不协调、语言不清、烦燥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易激动、神经质等[1]。
(仅供参考)病区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仅供参考)病区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688? 管理·教育·教学 ?任⼩组,构建起⼀个护理质量分层管理体系。
分层护理的管理⽅式,促使每⼀位护⼠都参与到病区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护理⽂书管理和护理教学管理的实际⼯作中来,挖掘了护⼠的潜在能⼒,激发出他们的主⼈翁意识,有利于从多⽅⾯提⾼护⼠的综合素质。
1.2.2 完善护理管理的相关规整制度,提⾼病区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作的核⼼是通过技术质量和专业内涵的提升,从⽽保证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达到提⾼医疗质量的⽬的。
为规范护⼠服务⾏为,我院急诊科室制订了各护理岗位护⼠的⾏为规范[5]。
护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我院病区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护⼠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及时学习,能够将各项规章制度谙熟于⼼,掌握相关的护理风险知识及应对的应急预案,有效减缓了医患双⽅⽭盾的发⽣,优化了⼯作流程,更重要的是,病区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患者⼼⽬中树⽴了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
1.3 数据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SPSS12.0软件进⾏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采⽤t检验,计数资料对⽐采⽤卡⽅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护⼠综合素质的⽐较在我院急诊护理科实施团队管理模式以来,该科室的护⼠总体综合素质得到提⾼。
2011年,在医院组织的护理操作技能⼤赛上,我科护⼠获得⼆等奖;在护理部连同相关单位组织的护理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等奖;在全国性的成⼈教育考试中,我科5名中专学历的护⼠成功取得了专科学历,护⼠执业⾏为合格率⼤幅上升。
2.2 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服务质量的⽐较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病区护理质量⽐较见表1(n为调查例数)。
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和⼀级护理、护理⽂书书写合格率⽐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和⼀级护理、护理⽂书书写合格率⾼于实施前。
(仅供参考)病区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成功取得了专科学历,护士执业行为合格率大幅上升。
2.2 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服务质量的比较
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病区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n为调查例
数)。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
和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比较,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和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质量和专业内涵的提升,从而保证患
者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为规范护士服务 行为,我院急诊科室制订了各护理岗位护士的行为规范[5]。护理制度
的健全和完善,为我院病区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护
士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及时学习,能够将各项规章制度谙熟于心,
①口服片剂药品散装,未用原装盒,新旧混装,效期混乱;且未 标明失效期。②药品柜标识模糊,难辨认,护理人员凭记忆拿取药品 使用。③柜内药品与标签不符。 1.3 过期药品未及时清除
在临床使用药物的过程中,由于每天使用、补充频繁,多个批号 非原包装的同种药物混放,取用时很难判断,未做到先领先用;大输 液未遵循“左进右出”的原则;从而无法保证用药安全。 1.4 未按要求储存、保管特殊药品
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0):902-903. [5] 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等.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53-55.
病区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王林玲 (个旧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云南 个旧 661000)
• 管理·教育·教学 • 689
标志,药品外观相类似的,应放置于不同抽屉,并有醒目标记,以 减少环节差错。④建立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管理,病 区药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清点、检查药品的有效期,防止积压、 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停止使用 并报医院相关部门处理。随时调整药品数量和品种,定出常用药品 基数,并进行登记,护士每天对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做到班班 交接,使用时坚持“近期先用、先进先用”的原则,以确保药品在 效期内使用。定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对于过期、字迹不清等 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集中销毁,对需要冷藏、避光保存的药品要 严格按要求存放,需避光的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 纸遮光[2]。⑤制定抢救车药品管理制度:抢救药品按照云南省急救 药品管理规定备齐,全院统一编号,专人管理,每天核对登记,做 到“定位、定点、定数量、定人管理。⑥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为提高病区用药安全水平,护士长作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 任人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定期检查病区药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护理部将药品的质量管 理工作纳入护士长质量考核内容,从病区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来提 高安全用药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⑦毒、麻、限剧药品:应设 专用抽屉存放,严格加锁,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数,使用后,由医师 开专用处方,从药房领回,每日护士交接班时,必须交接清楚并登 记签名。⑧建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各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我院各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加强我院各病区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
药剂科成立药品质量监督检查小组,对我院各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和技术干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督等措施。
结果: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存在于各个环节。
结论: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高药品安全保障。
【关键词】药品管理;安全;监督;保障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14-01 病区药品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临床上对药品缺乏正确管理,为此,药剂科成立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对各病区的药品管理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查。
各病区质量管理小组也进行了多次自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病区药品无专人管理:目前,药品种类繁多,临床用药量较大,工作繁忙许多科室未有专人管理,对于药品的请领、摆放、有效期的管理、养护等众多工作未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导致药品管理混乱,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工作。
数量不清:备用药、基数药品的账物符合度低,存在少药、多药的现象。
由于病区所需的药品种类多、数量大,新药不断使用,旧药应用减少或者停用,自行增加或者减少基数药品的种类以及数量,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
2药品批号、包装混放病区药品基数多,周转慢,用后补充的药品量少次数多,造成批号多,产地各异,且药品的包装也不统一,非原包装的药品混放,造成临床上不同批号的药品混用[1]。
药品的储存条件不符标准:温度、湿度、光线等众多因素均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如果不按照规范储存极易导致药品的降低其有效期和效价,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检查中发现维C、维K1、左氧氟沙量等药未及时采取避光措施;生物制剂虽然存放冰箱内,并未记录冰箱温度。
近效期或过期药品未按相关规定处理:由于管理人员工作繁杂,为了取药及用药的便捷,往往未严格执行按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拿药,忽视了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造成浪费药品资源。
对于超过有效期或者变质的药品随意丢弃,要未上报于药剂科进行统一处理。
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检查中发现一些高危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与普通药品混放在一起,没有单独存放,也没有高危药品明显标识,护士取用时极易发生差错。
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起死亡。
2 应对措施
针对我院存在的上述问题,药剂科向护理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取以下措施
药剂科成立药品质量监督检查小组,对定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各病区由护士长指派一位责任心强的护士专门负责病区药品的领用与保管工作。
加强药品管理知识的学习:各科室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并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对药物保存、使用,让其明确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意义,指导其如何做、如何改善等。
对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合理调整:根据各病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用药特点,对基数药品进行及时调整,以免造成药品积压现象,导致药品过期,避免药品资源浪费.
严格遵守药品储存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2]。
规范药品储存原则:在病区药品储存中,备用针剂应完全采用护理部统一规定塑胶盒进行放置,且一盒内仅存放一种药物,不能混放;口服药物储物柜中不允许有外用药出现;冰箱中不允许存放任何私人物品;一次性耗材专柜存放。
应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胰岛素、白蛋白等需要进行冷藏放置的药品,如需取用应在取用完成后立即放入冰箱中保存,每日对冰箱温度进行记录,确保药品储存条件符合所需要求。
需要进行避光存放的药品应给予适当处理,如应用深色遮光纸等。
药品储存区域应配备温度计以及湿度计等基础设施,并保持房间内相对湿度在45%~75%。
遵守病区药品使用原则:药品的使用必须按照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
病区应建立药品有效期登记制度,将近效期药品进行记录,并在药品上做上醒目标记,对过期药品进行记录,上报药剂科进行处理。
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如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家规定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规范请领和交接,加强对高危药品的日常养护。
对于高危药品的贮藏必专柜单独存放,并贴有醒目警示性标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3 结语
病区药品的储存是住院患者用药前的最后一个储存环节,因此其管理是否科学,使用是否得当,尤其药品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与用药安全密切相关[3]。
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不仅是医院药师的职责,更是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徐江仁,李刚.张萍.病区药品有效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举措[J].护理研究,2005,19((7):1290-12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122-127
[3] 孙燕,等.医院病区药柜管理方法与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Oct;13(5):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