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保护的共生策略
城市滨水区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探索

城市滨水区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探索王伟杰【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建筑与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上海市产业布局调整、“还江于民”的大背景下,以黄浦区公共岸线贯通工程(世博浦西段)为例,探索复杂条件下滨水区工业遗产景观改造的途径与方法.【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记忆;工业遗产;滨水景观;景观改造【作者】王伟杰【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在不同历史时期,河流在城市生产、生活、运输、防御乃至文化层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也是倚水而建、因水而兴城市的代表。
清嘉庆《上海县志》中描述其“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
1843年上海开埠后,依托黄浦江的通航能力,商业经济与近代工业迅速崛起,取代广州成为中外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
在新世纪,以世博会为契机,黄浦滨江地区又成为新时期上海市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文化复兴的重要空间载体。
如何让黄浦滨江在承担社会与生态新职能的同时,保护与展示上海历史文化,特别是近代工业遗迹,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1 理论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都市中传统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的比重显著下降,与之对应的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城市空间(包含建筑、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更新往往呈现明显的滞后性。
此外,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位于城市边缘的产业用地被逐渐包围于城市中部,一方面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割裂了城市空间,阻碍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沟通。
因此城市中的产业用地亟待价值的重新评估与功能置换。
1996年巴塞罗那国际建筑师协会(UIA)19届大会提出城市“模糊地段”(Terrain Vague)概念,明确包含诸如工业、铁路、码头等城市中被废弃的地段,指出此类地段需要保护、管理与再生[1]。
城市滨水区工业遗产改造是工业遗产改造问题的特殊分支。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庄晴;黄普【摘要】Huangpu River Waterfront in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close to the central city of Shanghai. The planning targets this area as a public center of the expanding area of the central city, a multi-function and ecological riverside belt, and a strategy industrial corridor. Through developing this area, the palnning aims at promoting Shanghai’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driven transformation”, realising Huangpu River’s gener al position, and helping Minhang District’s“adjusting the structure completely and deepening the urbanization.%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地区位于黄浦江上游,紧邻中心城区。
规划将该地区定位为中心城拓展区的城市公共中心、功能复合的生态滨江带和创新转型的战略新兴产业走廊,通过该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总体定位的实现,推动闵行区的“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闵行区;黄浦江;滨江;战略规划【作者】庄晴;黄普【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地区规划总体鸟瞰示意图1 背景“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时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黄浦江两岸地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业 等在 上海 都具有 举 足轻 重的地 位 。 此外 , 闵行
( 1 ) 明确战 略定位
区黄 浦江 滨 江 两岸 地 区集 聚 了 上海 交通 大 学 、
从上海市域空间布局体系、 黄浦江两岸总
体开 发战 略和 闵 行 区域整 体 发 展研 究 出 发 , 明 确 闵行 区黄 浦 江滨 江 两岸 地 区 的战 略 定位 , 以
及相 应的规 划发展 模式 的 闵行 区 黄浦 江 滨 江 两 岸 发 展
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 , 是全市六大科教 园
区之 一 , 为 地 区的产 学 研 一体 化 和创 新 发展 提 供 了强 大 的智 力支 持 。 ( 3 )滨 江格 局突 出 , 生态 资源 优越 闵行 区黄浦 江滨江 两岸地 区位 于黄 浦江上 游, 素有 “ 浦江 第一 湾” 的 称 号 。 在这里, 东西 向 的黄浦 江、 大 治河 与南 北 向的黄 浦江 、 金 汇港 交 汇, 形成 全市 唯一 的 “ 十字 型” 水域 空间 , 滨
p r o mo h n g Sh a n g ha i s" ' d ev e l o p me n t o f i nn ov a t i o n — d r i v e n t r an s f o r ma t i o n’ :r e a l f s mg Hu a n g pu Ri v e r. S ge n e r a / po s / 7 1 b n ,a nd
h e | o / n g M/ b h a n g D / s t r i c t s a ' d j u s t i n gt h e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l e t e l ya n dd e e p e n n i g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 从国棉十七厂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 目 十tr & * 镕 2 5 86
目*一 自 A ^ 一一
目 e ¥
H *
1 A r e … bid5ey
№
Ⅲ . 1 00 0 6 0m
2
…
bf rcnI cIn e o 0 su t r O s uI n t cb r utut n 5 r(0 1
中田分类号 : U 7 ( 1 T 27 5 】 2 文献标供码 :C 文章蝙号 lg 8X21)4 12 8 os64(0I - 0 020
一
、岁 ~
.
一 ] ●
[ I
:
,
目■
目g : *目 目 ± - ± 十t 目 : 、 l 。 ,A #
尚文 化 时 尚生活 时尚 创意、时 尚 闹、时 尚炷动 休
g mupo ulig .h a ls fwhc fb i n s tee i t d re o ihwee b i i h r ul nt e t
1 0 Da n p n E p a te r  ̄a d a poahe i rwig u o uo e n h o i n p r c s r e t hep ee b na d mn v b no h d  ̄ eac i cue ot r s ̄a e n oa e f e t rht t r, e tea c tc s e t er ∞ IT e aflr h rhi t 【 h ig e s s ob ul  ̄ l i fte ao o h tn c rc ̄i i n e auyo t n sr l rcue e b at sc a db ts t fi duti s ut rswhi si at l e
尚餐饮娱 乐、时尚会所 时尚公 寓办公中 +除北厂的
“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探究

“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探究工业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工业遗产面临着消亡和破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即“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
“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是指在保留工业遗产原有建筑和设施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改造和更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功能。
这种保护与更新策略不仅能够保留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还能使其融入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新的服务和体验。
首先,保护与更新工业遗产需要充分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只有了解了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功能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才能更好地制定保护与更新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城市的成功案例,学习其经验和教训。
其次,保护与更新工业遗产需要尊重其原有形态和风貌。
在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应当尽量保留原有建筑和设施的特色和风格,以保持其独特性和历史感。
同时,也需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再次,保护与更新工业遗产需要注重功能转换和利用。
原有的工业遗产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点和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将其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展览馆、创业孵化基地等新的功能空间。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工业遗产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最后,保护与更新工业遗产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共享。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中来,共同努力,共同分享成果。
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和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制定保护与更新的规划和政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尊重其原有形态和风貌,注重功能转换和利用,加强社会参与和共享,才能真正做到保护与更新有机结合,实现工业遗产的永久保护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工业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上海黄浦江滨江为例试析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

“迢迢青槐 街,相去八 九 坊… ‘杨 沟连凤 阙,槐 树拟 鸿都”,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城市生态绿廊就 已 经开始重视并建设,今天各个城市廊道 迥异的风格也 为城市 的地 域文化作 了最好 的注 脚,如上海黄浦江滨 江 公 共 空 间的 世界 级 滨 水 带 :杭 州西 湖 边 桃 柳 丰日间 的 江南风情带:广州越 秀区伴随 几代人成长的大榕捌风 景带。生态廊道在城 市景观中,不仅具有遮荫、降温增 湿、见噪滞尘、引导交通 、 争化空气 、美化环境 等多种 作用,更是城 市的文化名片。
重 要 方 向 。 在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中,非常注重突出生态景观。严格保 护生 态
资源,改善动植物生境,连通 生态廊道,提升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公 共 开放空 间建设要 以生态和使 用需求为导 向,建设满足市民健 身休 闲、 观光旅 游等 需求 的多样绿色形式。坚持 以绿色、生态、低碳引领开发 建
一 .
一
一
●●一
I
≥
●
, ” 0 0
“工业锈带”的重生——以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带的发展为例

“工业锈带”的重生——以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带的发展为例徐洪涛【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都曾经历过传统工业区的衰退,而传统工业区的复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以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带的发展为例展开研究.杨浦区作为上海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滨江地带拥有绵长的滨江岸线及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文章分析了杨浦滨江地带的历史状况、规划和开发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相应的发展策略,论文指出杨浦区滨江的开发建设应体现“智慧型、历史感和生活化”的发展理念.杨浦区滨江地带的发展可以为传统工业区的复兴提供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工业遗存;杨浦滨江;城市发展【作者】徐洪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都曾经历过传统工业区的衰退,如美国的中西部老工业区,德国的鲁尔、英国的伯明翰、法国的洛林工业区,包括我国许多老工业基地在内,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外迁,传统工业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压力,由此带来了经济萧条、城市功能萎缩,产生了许多名副其实的“工业锈带”。
城市如何转型发展,如何擦去斑斑锈迹,让城市重新焕发光彩和活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以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带的发展为例,从城市开发的角度探讨“工业锈带”如何浴火重生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城市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图1 黄浦江滨江地带的分布图2 杨浦滨江规划功能分区示意图上海的黄浦江蜿蜒曲折,形成了浦西的黄浦滨江(外滩)、徐汇滨江(南外滩)、虹口滨江(北外滩)以及浦东的陆家嘴滨江、后滩等城市滨江地带。
而在杨浦区境内黄浦江转了一个“U”形弯,形成了杨浦区三面环水的城市滨江特征,杨浦滨江如今也被大家称为“东外滩”(图1)。
杨浦区作为上海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是上海百年近代产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载体,拥有丰富的工业产业遗存。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24•【字号】杨府〔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杨府〔2023〕8号市文化旅游局:周锋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会办意见函告如下: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考察时,称赞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
工业文化是上海近代文化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杨浦作为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供热工厂、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机器造纸局等等,曾是上海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区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2020年9月25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首批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有6处示范创建区入选。
杨浦区以此为契机,加强区域内工业遗产内涵价值挖掘,着力“高位统筹、整体规划、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分类施策、集成管理、守正创新、注重实效”,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
一、以建设“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的工业遗产科学保护示范引领区域为目标,开展全方面摸底,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工业遗产和革命遗址为重点,挖掘区内历史资源,开展文物资源认定,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新增公布一批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和杨浦区文物保护点。
借力高校学科优势,完成杨浦滨江南段工业遗产特征要素及保护策略专项研究,启动杨浦滨江中北段工业遗产专项梳理研究;开展“工业遗产基础研究”“工业遗产保护活化案例研究”两项特色工作,对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摸底和价值甄别,从保护利用的角度完善分级分类体系,并结合城市发展、工业历史变迁开展研究,提炼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创新理念和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