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基础知识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按传播途径病毒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和狂犬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则分为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病毒和肿瘤病毒等;4.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5.什么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这一类微生物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支形状而称其为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6.人体内的正常茵群是指什么在人的皮肤表面体表、口腔、鼻咽、肠道等腔道黏膜中都存在着细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比如肠道菌群可以将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进行分解成为粪便排出体外,还可以制造维生索等对人体都有益处;7.细菌检测和病毒检测,真菌检测各有哪些方法细菌可通过细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病毒的检测包括电子显微镜观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及抗体检测等途径;真菌检测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免疫学试验及动物实验等方法;8.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有哪些方法衣原体检测可采用酶免法、直接免疫荧光法,核酸检测技术包括DNA探针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等和细胞培养法等;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9.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有哪些根据病人的症状,医生的初步考虑属于某个部位感染就留取此部位的样本进行细菌检查,常用于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有血液、大便、痰、尿、脑脊液、胸水、腹水、关节液、各种拭子、各种分泌物、各种排泄物、各种穿刺液等;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1.血液1涂片查疟原虫、利杜体:未见疟原虫、利杜体;2血培养:无细菌生长;2.痰1涂片革兰染色:未见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2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菌:未见抗酸杆菌结核杆菌; 3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3.尿1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224小时尿沉渣找结核菌:未见抗酸杆菌结核杆菌; 4.大便1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无志贺菌和沙门菌生长; 2大便球杆菌比例:l:3~1:5;5.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1涂片革兰染色:未见细菌;2涂片抗酸染色:未见抗酸杆菌;3脑脊液墨汁染色;未见新型隐球菌;4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培养:无细菌生长;专家解读1.为什么要做微生物检查7根据不同的病情采集不同的标本进行涂片或培养的检测,从而得出是何种致病菌,并迸一步做药敏试验,从而得出哪些药物对此菌敏感,哪些药物耐药,进而按照药物敏感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以及延误病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只要发热怀疑有感染都应该进行细菌培养、涂片查细菌等有关微生物方面的检验;2.什么标本要留于指定的容器中要找到患者的真正的致病菌,就要先排除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医院指定的容器是经过高压灭菌的,是无菌的容器,将标本留于其中,得到的结果才是准确的结果;3.为什么标本留取时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对于医学微生物学来说,检测的目的是找出真正的致病菌,对症用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标本留取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报告结果,所以要正确留取;4.怎样正确留取痰液留取痰液时应该是留取清晨第一口痰,留痰前用清水漱口或刷牙,有义齿假牙者取下后漱口或刷牙,咳出深部痰,以黏性、脓性或血性为佳,白色泡沫痰一般为涎液,应弃之重新留取,痰液吐人专用无菌容器中;5.什么叫中段尿培养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也是治疗时使用何种抗生索的依据,非常重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不少病人对如何留取中段尿的方法了解不够,尿液被污染,培养结果出现假阳性;正确的留取方法是:先将外阴部洗干净,用适合的消毒液消毒后再排尿,将刚开始的尿不要,到大约排出尿液l/3后,再用消毒的无菌的管子接尿,留取2~5ml即可,盖盖送检,注意不要用手摸盖子与尿管内壁接触的部分,以确保尿液不被污染;6.怎样留取粪便标本粪便培养必须留取有脓血或有黏液的部分,如果取的部位不当就培养不出致病菌;留取的大便必须放在指定消过毒的容器中,若是放在普通的未消毒的容器中,会被容器中的细菌污染,培养出的细菌不是真实的致病菌;有的将留取的大便标本放在普通纸盒内甚至放在纸上,都是不正确的;7.为什么化脓性感染病灶中取脓汁培养阳性率反而较低脓液是由坏死的组织和吞噬了细菌而死亡的白细胞组成,都是无任何营养的物质,而细菌一般都需要在有较高营养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生长,因此,在脓液中几乎没有细菌,所以取脓液培养也就难以培养出阳性结果;8.为什么培养的结果要3天甚至更久才能出结果微生物培养不是一时一会儿就可以完成的,它有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当标本送检后应及时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然后放置于温度、湿度恒定的孵箱中,孵育24~48小时后取出, 观察生长的细菌形状,并进行一些生化反应,从而鉴定出细菌名称;在这些生化反应中,有些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看到结果,而大多数反应是要在24小时后才能得到结果;同时要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依然是要24小时出结果;因此最终的报告是要到第3天甚至是更久才能签发;9.为什么痰既要做涂片又要做培养由于培养的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为了辅助临床做出快速的诊断,并合理的选用抗生素,可以先进行涂片,得到大体的细菌分类,如革兰阳性菌或者革兰阴性菌;根据此大致的结果,再结合临床的症状及其他检查,选用合适的药物;10.痰涂片可队代替痰培养吗痰涂片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结果,并不能鉴定出是何种致病菌,更无法得到此菌对哪类的药物敏感,因此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就要进行培养,从而得到鉴定和药敏的结果;11.尿培养为什么出现污染就要重新留取尿标本如果患者是尿路感染的话,其致病菌应该是单一的,不会超过两种,所以当培养的结果出现三种甚至更多的时候,应考虑是否是标本污染,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患者重新留取标本送检以排除外界污染的影响;12.血培养的培养时间为什么比痰培养的时间长血培养的时间一般为7~10天;正常人的血液中是没有细菌生长;当某些细菌入血后,其数量比较少,为了对其进行鉴定并得到药敏结果就要先对其进行增殖,即让其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试验;13.为什么尿培养要进行菌落计数尿路感染通常是指细菌性感染,故尿液细菌数量成为其诊断的依据,而单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难以确诊,因此尿培养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很有意义;根据尿菌落计数的多少来区别是标本污染还是尿路感染;一般每毫升在1万个以下多为污染;10万个以上为真性细菌尿,可肯定为感染;l万~10万个为可疑,应重复培养;14.粪便中主要致病菌包括哪些1沙门菌属可导致伤寒病;2志贺菌属可导致痢疾病;菌可导致出血性肠炎;3大肠杆菌O1574霍乱弧菌可导致霍乱病;5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化脓性肠炎;6变形杆菌等可导致急性肠炎;7白色念珠菌等可反映出抗生素使用过量,应尽快停止使用抗生素;15.粪便的球杆菌比指什么球杆菌比是用于观察肠道菌群是否失调的指标,是针对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患者监测肠道菌群变化,防止二重感染的必要手段;所谓球杆菌比就是粪便中球菌与杆菌数量的比值;正常时以杆菌为主;16.分泌物、脓液等如何留取标本此类标本如果直接留取会将皮肤表面的细菌一起采样,从而导致培养的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真正的致病菌;因此,在采样时应先进行局部消毒清洗,然后从深部采样,以得到真正的致病菌;采样过程可以由医护人员完成;防患未然1.如何根据培养结果识别标本被污染当看到一份阳性的细菌报告时,应将培养结果与培养的标本相结合考虑,因为特定的标本有特定的致病菌,比如痰培养的致病菌就不会是甲型链球菌和奈瑟菌,但在尿标本中培养出甲型链球菌就可能是致病菌;同时不能仅以一次的培养结果就作出判断,应多次送检;当多次培养的结果一致时,就可判定此菌是致病菌而非是污染而来;2.化脓性感染灶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方法是什么化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表面,破溃出脓,要留取细菌培养标本千万不可马虎大意,取点脓液就送检;准确的取样方法是,将脓液挤干净后在肉芽生长处取标本送培养,因为肉芽生长处营养丰富,细菌较多,容易培养出阳性结果;如果化脓性病灶尚未破溃,可以采用注射器穿刺到一定深度,估计在肉芽附近的地方抽取标本送检,培养结果会比浅处取出的标本效果好;3.为什么要反复采血进行血培养血培养的标本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根据不同的发热情况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做细菌培养;只有在高热的时候,细菌才会释放在外周血中,同时由于其含量极少,所以为了提高阳性率需连续采血进行培养;4.如何防止尿路感染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l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5.怎样防止呼吸道的细菌感染注意均衡饮食,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呼吸道感染病症,应尽早找医生诊治,愈早医治,痊愈机会愈高;6.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注意个人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走出误区1.痰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就能排除肺结核了吗痰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不能排除肺结核;因为结核杆菌不是随时都能随痰排出的,应采集患者在清晨漱口,深咳留取的第一口痰,并且要连续3天送检以提高检出率;2.痰培养结果正常是没有培养出细菌吗痰是从呼吸道经口腔排出的,正常人的口腔中也含有大量的正常菌群,主要包括甲型链球菌和干燥奈瑟菌,这些菌对人体是不会致病的;因此,痰培养的正常结果可以包括此两种菌; 3.当痰培养没有培养出致病菌就可队断定没有细菌感染吗从患者的标本留取到标本的运输和接种,各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首先患者留取的痰标本质量,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当标本不合格时,即便有致病菌也可能培养不出来,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留取痰液时应该是留取清晨第一口痰,留痰前用清水漱口或刷牙,有义齿者取下后漱口或刷牙,咳出深部痰,以黏性、脓性或血性为佳,白色泡沫痰一般为涎液,应弃之重新留取,痰液吐入专用无菌容器中;标本留完后,应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干涸;因此,为了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应适量增加送检次数;4.尿培养阴性可队断定没有尿路感染吗尿培养阴性对排除尿路感染有一定价值;但是有时会出现假阴性,包括以下几种可能:1外阴消毒对尿培养影响很大,消毒液过多而混入尿标本,抑制了细菌生长,出现假阴性结果;2尿培养前曾使用抗菌药物,可出现假阴性;3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短不到6小时,或饮水太多,稀释了尿中细菌,可有假阴性;4血源性急性肾盂肾炎、肾实质内小脓肿形成,慢性肾盂肾炎黏膜病变趋向痊愈,而肾实质病变依然存在,或尿路梗阻并存感染灶与尿路不相通,则尿中细菌往往呈阴性;5尿路感染的排菌可呈间歇性,如慢性肾盂肾炎没有急性症状时,尿培养可为阴性,但在其急性发作时,尿培养则常为阳性;由此可知,对尿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判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有时还要反复多次进行;5.尿培养阳性结果就是尿路感染吗尿培养出现假阳性有可能是尿液收集不新鲜,放置时间超过l小时,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出现假阳性;因此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6.粪便中有细菌就是细菌性痢疾吗粪便是人体消化系统自口腔中摄入食物,经过胃、肠一系列消化吸收后,排出体外的食物残渣;它的形态、颜色、成分可直接反映出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包括胃、十二指肠、肝、胆,空肠、回肠的功能是否健全、有无异常或局部感染病灶等;正常大便中应有大量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它是肠道的主要寄生菌,同时它形成了一个正常菌群,其作用主要是:1维护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2抵御外侵细菌;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因此,题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7.痢疾病人大便的细菌可以直接涂片看痢疾杆菌吗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由于粪便本身就有细菌,因此,直接涂片是无法看到志贺菌的,只有经过培养,进而才能鉴定其类别;8.药物敏感试验表示敏感的药物杀菌效果就肯定好吗药物敏感试验都是将病原微生物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然后体外培养,得到纯体后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由于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有的细菌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抵抗抗生素的成分,使抗生素失效;所以会出现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情况;同时在体内用药的剂量与药敏试验的实际剂量的差异也会导致药物敏感性与临床效果出现偏差。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必要性及检验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必要性及检验方法关于微生物检测,大家可能都只是听说过,但是对于这个方面并没有一个正确或者是科学的认知,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微生物检测的相关知识,主要从微生物检测的必要性和相关检验方法两个方面开展。
第1点,微生物检测的必要性在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会侵犯人体,在人体中生长繁殖并且释放毒性物质,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病理变化。
病原微生物检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等。
关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并非是一个新的领域,而基于病原学证据的抗感染治疗一直都是临床上开展诊疗的金标准。
通过尽早识别致病病原微生物从而采取合适的抗感染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重症感染患者而言,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感染的判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医院感染与微生物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通过加强医院的微生物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空气作为微生物传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相对密闭的室内空间为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通过检测微生物含量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避免人的身体不受微生物的危害。
第2点,微生物检验方法关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染色、培养分离、免疫学技术、核酸检测等,还有基于先进技术而诞生的二代测序技术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种检测方法,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能够正确选择利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并做到对检测结果的正确解读才是临床中的重点。
(1)涂片技术:该技术是细菌、真菌检查中最经典的方法。
这种检验方法其操作简单且快速,还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涂片技术作为形态学检查的一种,对于临床中判定感染,快速获得病原学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病原培养分离:在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病原培养分离仍然是其核心方法之一。
虽然这种方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检出阳性率较低,获得病因证据也相对困难,但是其优势也十分明显。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02
03
长期随访
对治愈出院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 察其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问题。
XX
PART 04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优 势与局限性
REPORTING
优势分析
高灵敏度
现代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检 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体,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感染。
新型生物标志物发掘
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 术,实现病原微生物的自动化 、智能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和准确性。
整合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 多组学信息,全面解析病原微 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便携式、快速响应的病原 微生物即时检测技术,满足现 场快速检测和应急处置的需求 。
治疗指导
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可以明确病原 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医生选择合 适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疫情监控与预防
病原微生物检测在疫情监控和预防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及时发现和 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个体化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XX
检测结果
经过PCR检测,实验室成功诊断出多名结核杆菌感染患者 ,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准确依据。
案例三
背景介绍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 毒,其基因组序列具有特异 性。某研究机构采用基因测 序技术辅助诊断新冠病毒感
染。
检测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或痰 液样本,提取病毒RNA并进 行基因测序。该方法可以准 确鉴定病毒种类和亚型,为
免疫学检测方法
检测PCR病原微生物的原理

检测PCR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扩增特定DNA序列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引物的作用下,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指数级扩增,从而使trace量的DNA也能被检测到。
PCR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 变性:先将双链DNA变性成单链,一般在94-98C进行,使双链DNA融解成单链。
2. annealing:在50-65C条件下,加入两条与目标序列互补的引物,引物与单链DNA的特定位点连接。
3. 扩增:DNA聚合酶在72-75C条件下,以引物为起点,以dNTP为基础,在目标DNA序列上合成新的DNA链。
重复上述三步,就可以实现DNA的指数级扩增。
20-40个循环后,目标序列数量可达到百万倍以上,然后可通过荧光检测等方法检测目标产物。
PCR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引物设计,只有当待检测样本中存在目标病原微生物时,引物才能特异性地与其DNA序列连接,从而启动PCR扩增。
引物一般根据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已知序列设计。
具体来说,检测病原微生物的PCR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DNA提取:先从检测样本中提取总DNA。
2. 引物设计:根据目标病原体的特定基因序列,设计与其互补的引物。
3. PCR反应:将提取的DNA样本、引物、DNA聚合酶及dNTP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PCR。
4. 扩增产物检测:如果存在目标病原体,则会扩增出特定长度的目的产物,可以通过电泳、融解曲线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5. 特异性确认: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确认是否匹配目标病原体。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même在样品中病原体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出来。
同时设计不同引物可以检测不同的病原体。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无法定量,容易受到污染等。
需要结合实验室条件来选择最优方案。
总之,PCR通过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其结果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但也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室技术来检测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否存在以及确定其类型和数量。
这些检测方法在诊断和监测传染病、疫情调查和预防控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细菌检测方法:1.细菌涂片检测法:将样品刮取或脱落涂布到玻璃片上,然后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情况,从而快速鉴定细菌种类。
2.培养法:将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形态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PCR(聚合酶链反应)法:通过扩增微生物DNA或RNA片段,利用特定引物和酶的作用,可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并且可以从非活体样本中检测到微生物。
4.药敏试验:通过将不同抗生素与细菌进行作用,观察其对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该细菌的药物敏感性。
二、病毒检测方法:1.核酸提取和PCR法:通过提取病毒RNA或DNA,然后用特定的引物扩增并检测病毒核酸,从而确定病毒的存在和种类。
2.组织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到合适的细胞培养物上,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病变,并通过电镜、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的病毒。
3.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滴度来确定病毒感染的情况,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4.电子显微镜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病毒颗粒,从而确定其形态和类型。
三、寄生虫检测方法:1.寄生虫涂片检测法:将样品制作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寄生虫的种类。
2.氏染色法:染色使寄生虫产生独特的颜色特征,借助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颜色和形态特征,从而鉴定寄生虫种类。
3.蛋囊检测法:通过提取样品中的蛋囊,观察其形态和特征,从而确定寄生虫的存在。
4.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寄生虫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滴度来确定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包括ELISA、IFA等方法。
四、其他病原体检测方法:1.快速诊断试剂: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和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和种类,如快速血液测试、尿液测试和呼气测试等。
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鉴定方法

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鉴定方法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主要传播源之一。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分离纯化以后进行鉴定,耗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快速、准确地鉴定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是通过对空气中微生物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得到的DNA序列信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空气中的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并能够对它们的种属、数量和功能进行分析。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鉴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采集:通过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收集到培养基或滤膜上。
采集的样品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的时间段和空间位置,如医院、实验室或公共场所。
2. DNA提取:对采集到的微生物样品进行DNA提取,将微生物DNA 纯化并浓缩,以便后续的测序分析。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化学法、机械法和磁珠法等。
3. 文库构建:将提取到的微生物DNA进行文库构建,即将DNA片段连接到测序适配体上。
文库构建的方法有多种,如PCR扩增、转座子测序等。
4. 高通量测序:将构建好的微生物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测序、PacBio测序和IonTorrent测序等。
高通量测序可产生大量的DNA序列数据,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比对。
5. 数据分析:通过对测序得到的DNA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序列比对、物种注释、功能注释等。
常用的分析工具有QIIME、mothur、MG-RAST等。
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种属信息、相对丰度以及功能特征等。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鉴定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通量、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宏基因组测序可以检测到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并能够对微生物的功能进行分析。
此外,宏基因组测序还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微生物,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鉴定方法在医学、生物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送检

广元市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中心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适应证
没有某项检测的适 应证,不必检测
1社区患者无泌尿系统感染 表现,则不必进行尿培养 2血导管,不怀疑导管相关 感染,不必进行导管培养
必要性 可行性
社区获得泌尿系感染
初诊,症状轻微 不必进行尿培养 重症或经验治疗无效 必须进行尿培养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提示需CSF培 养,但颅内高压。
《临床微生物学 检验》2015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90%以上的感染为 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广元市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中心
采集部位?
• 从静脉取血; • 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 • 如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应同时从外周 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 性结果判读。
广元市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中心
广元市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中心
呼吸道标本
广元市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中心
“口腔中定植菌包括21个属200种以上的微生物…a”
棒杆菌属 / 艾肯菌属 / 埃希菌属 -大 肠埃希菌/ 嗜血菌属 - 流感嗜血杆菌 / 奈瑟菌属-卡他布兰汉氏菌 / 消化链球 菌属 / 变形杆菌属 / 葡萄球菌属 - 金 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 肺炎链球 菌 / 念珠菌属 - 白色念珠菌
注意事项
• 为减少皮肤、培养瓶口等对血培养造成的污染,在穿刺前, 应对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以减少假阳性 的发生机率。 •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血培养瓶接种前后都禁 止放冰箱。 • 如果实验室收到采血量不足的标本仍需进行培养,则需在 报告单上注明:“送检血液标本量未达到要求,会影响结 果的灵敏度”。 • 运送的装置要足够安全,避免血培养瓶的运送过程中因碰 撞发和破裂。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3,将干燥的NC膜浸入封闭液中, 37 ℃,30min
6,将膜浸入用封闭液稀释5000倍 的酶标二抗中, 37 ℃,1.5hn
13
精选ppt
核酸杂交法
原理:是通过标记根据病原体核酸片段制备的 探针,与病原体核酸片段杂交,观察是否产生 特异的杂交信号。核酸杂交有原位杂交、打点 杂交、斑点杂交、Southern 杂交、Northern 杂 交等。核酸分子探针又可根据它们的来源和性 质分为DNA 探针、cDNA 探针、RNA 探针及人 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探针等。
6
精选ppt
六,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是将生物大分子,如寡核苷酸 cDNA、基因组DNA、肽、抗原以及抗体等固 定在诸如硅片、玻璃片、塑料片、凝胶和尼龙 膜等固相介质上形成生物分子点阵,当待测样 品中的生物分子与生物芯片的探针分子发生杂 交或相互作用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仪 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3
精选ppt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使人们对微生物的 认识逐渐从外部结构特征转向内部基因结构特征 ,微 生物的检测也相应的从生化、免疫方法转向基因水 平的检测。
核酸杂交法 PCR及其衍生技术 基于16S rRNA的检测技术
4
精选ppt
四,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分析得出SARS与非SARS 病人血清中的蛋 白质成分变化。该技术不是利用单独的蛋白质 峰的出现和消失来判断SARS ,而是用5 个蛋白 质峰的出现和消失来判断,好比刑侦破案中甄 别5 个手指的指纹,故此称为“指纹图谱”。
8
精选ppt
八,LAMP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 敏感、特异、方便快捷的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 PCR方法相比,LAMP不需要热循环,为等温扩增。 且由于LAMP反应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一白色焦磷 酸钾沉淀,扩增产物可不经过电泳,通过肉眼观 察或浊度计即可判定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斑点杂交
点样 DNA/RNA 样品 Probe-32P 放射自显 影检测
A B 1 2 3 4
16
SOUTHERN BLOT
17
PCR及其衍生技术
PCR 技术又称体外扩增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 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各种衍生技术如反转录 PCR ( RT-PCR) 、多重PCR 、巢式PCR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 ) 、RFL P 、RAPD 技术、荧光定量PCR 等。以PCR 为基础的DNA 测序分析可用于病原菌的鉴定和亚型的区分, 以及同种病原菌不同菌株的区分。
24
免疫PCR
该技术把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和聚合酶链 反应的高敏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它的基本原理 是用一段已知DNA 分子标记抗体作为探针,用 此探针与待测抗原反应, PCR 扩增粘附在抗原 抗体复合物上的这段DNA 分子,电泳定性,根据 特异性PCR 产物的有无,来判断待测抗原是否 存在。
技术是将生物大分子,如寡核苷酸 cDNA、基因组DNA、肽、抗原以及抗体等固 定在诸如硅片、玻璃片、塑料片、凝胶和尼龙 膜等固相介质上形成生物分子点阵,当待测样 品中的生物分子与生物芯片的探针分子发生杂 交或相互作用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仪 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根据芯片上探针的分子种类而将之分为:DNA 芯片(即基因芯片) 和蛋白质芯片。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一,生物化学方法
原理:生化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实际上是测定微生 物特异性酶。由于各种微生物所具有的系统不完全 相同 ,对许多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此可利用 不同底物产生的不同代谢产物来间接检测该微生物 内酶的有无 ,从而达到检测特定微生物的目的。 辛酯酶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沙门氏菌能产生辛 酯酶,这一性能是除沙门氏菌外的各属肠杆菌科细菌 所不具备的。以4-甲基伞形酮辛酯(MUCAP)为底物, 经沙门氏菌的辛酯酶降解后,释放出4-甲基伞形酮 (4MU),在紫外灯下观察其发出的蓝色荧光。
20
PCR扩增程序图
21
2.检测乙肝CCCDNA的PCR法
原理: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HBVcccDNA)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复制的中间体,是HBV mRNA和前基因组 RNA合成的模板。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DNA是一 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elaxed circular DNA, rc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闭合,其中负链较长, 约3200个碱基,含有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全长基因, 在其5’起始端与3’末端之间有一个包含数个碱基 的“缺刻”(nick);正链较短,有较大的“缺 口”(gap),其3’末端不固定,故长度是可变的。
12
检测灰飞虱带RBSDV的DIBA法
1,NC膜用铅笔画出0.5cm正方格 2,单头灰飞虱加100ul碳酸盐缓冲 液,用牙签捣碎,取上清2ul加样, 室温晾干
4,取出NC膜,浸入用封闭液稀释 10000倍的单抗体中,37 ℃,1.5h
3,将干燥的NC膜浸入封闭液中, 37 ℃,30min
5,取出膜,用0.01MPBST洗3次,每次 5min
14
斑点杂交
被广泛用于检测植物或介体带毒及核酸同源性。如 果用于检测RNA样品,称为Northern杂交;如果用于 检测DNA样品,称为Southern杂交。操作程序如下: 1,从病株材料中提取少量汁液。如果病毒核酸为双链, 通过加热使其变性。 2,点样。将病株汁液滴在NC膜上或尼龙膜上。 3,烘烤纤维素膜,使核酸牢固地结合到纤维膜上。 4,用蛋白和非特异性小分子DNA溶液混合进行预杂交约 2小时,封闭膜上的非特异性位点。 5,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与膜上样品在封闭塑料袋中进行杂 交过夜,水浴65℃。洗膜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分析。
23
基于16S RRNA的检测技术
16SrRNA 存在于所有原核生物细胞中,它们相 对稳定且有较高的拷贝数(每个细胞几千个拷 贝) ,其序列中含可变区及高度保守区,因此可设 计群、属、种特异性的探针。现阶段各种常见 细菌的16S rRNA 基因几乎全部测序完成,16S rRNA 编码基因的这些特点使之成为较理想的 细菌基因分类的靶序列。
2
二,血清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观察和研究 组织细胞、特定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技术。为了 显示和观察这种抗原抗体反应,需要预先将某种标记 物结合到抗体上,借标记物的荧光或酶的有色反应、 放射性或高电子密度,在光镜或电镜下进行定性、定 位或定量研究。 荧光抗体技术 酶联免疫技术
19
1.检测单头蚜虫带(BYDV-GPV)的PCR法
3,PCR。 10ul cDNA中加入5ul 10X PCR缓冲液,2ul 50mM MgCl2 ,0.15ul引物(1), 0.15ul引物(2), 2ul 10mM dNTPs,0.5ul Taq聚合酶,加水至20ul。在PCR仪中进行 35个94℃ (45s)- 50℃(30s) - 72℃(2min)扩增循环,程序结 束后,调至72℃保持10min,在-20℃保存扩增产物。 4,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取10ulPCR产物在1﹪琼脂糖凝 胶中电泳,0.1﹪EB染色20min,紫外线下检测,拍照。
5
五,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生物传感器是将新兴的传感器技术和分子诊断 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技术。生物传感器包 含两部分,即分子识别器件和换能器。 利用大肠杆菌抗体的免疫吸附反应,使用集成 化SPR 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 : H7 ,采 SPR O157 , 用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反应信号,并 引入复合抗体作为二次抗体,使该传感器对大 肠杆菌的检测限由106 cfu/ ml 下降到105 cfu/ ml。
6,将膜浸入用封闭液稀释5000倍 的酶标二抗中, 37 ℃,1.5h
8,将膜浸入HRP底物显色液中, 37 ℃,30min,显色后,用自来水冲洗, 室温晾干
7,取出膜,用0.01MPBST洗3次, 每次5min
13
核酸杂交法
原理:是通过标记根据病原体核酸片段制备的 探针,与病原体核酸片段杂交,观察是否产生 特异的杂交信号。核酸杂交有原位杂交、打点 杂交、斑点杂交、Southern 杂交、Northern 杂交等。核酸分子探针又可根据它们的来源和 性质分为DNA 探针、cDNA 探针、RNA 探针及 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探针等。
7
七,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用于各种疾病特异性蛋白指 纹的识别和判断,可以直接检测不经处理的尿液、 血液或细胞裂解液等。人体血清里有成千上万个 蛋白,人一旦发生了某种疾病,蛋白质成分就必然 会起变化。 可以分析得出SARS与非SARS 病人血清中的蛋白 质成分变化。该技术不是利用单独的蛋白质峰的 出现和消失来判断SARS ,而是用5 个蛋白质峰的 出现和消失来判断,好比刑侦破案中甄别5 个手指 的指纹,故此称为“指纹图谱”。
9
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 特异性,把荧光素作为抗原标记物,在荧光显微 镜下检查呈现荧光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及 其存在部位。 直接法是在检测样品上直接滴加已知特异性荧 光标记的抗血清,经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 察结果。间接法是在检测样品上滴加已知的细 菌特异性抗体,待作用后经洗涤,再加入荧光标 记的第二抗体。
26
27
18
1.检测单头蚜虫带(BYDV-GPV)的PCR法
1,病毒核酸样品制备。取单头饲毒(GPV)的禾谷缢管蚜 加10ulTris-HCl(pH7.4)研磨,加入10ul苯酚和10ul氯仿, 再次研磨,12000rpm离心2min,得到约10ul上清液。 2,cDNA合成。取1ul上清液(含GPV)依次加入1ulGPV CP 序列引物(1),2ul 5X MMLV缓冲液, 6ul双蒸水,混匀, 进行80 ℃1min和50 ℃5min反应。再加入2ul 10mM dNTPs, 1ul RNase,1ul 100mM DTT, 1.3ul 50mM MgCl2, 2.1ul MMLV.R.Tase,加双蒸水至反应体系为20ul,进行 37℃30min和100 ℃1min反应,即得到cDNA。
8
八,LAMP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 敏感、特异、方便快捷的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 PCR方法相比,LAMP不需要热循环,为等温扩增。 且由于LAMP反应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一白色焦磷 酸钾沉淀,扩增产物可不经过电泳,通过肉眼观 察或浊度计即可判定结果。 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 、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 、乙脑病毒(JEV) 、 甲型流感病毒(AIV) 、 腮腺炎病毒(MV)等。
22
嵌合引物荧光PCR法
Jun—Bin S等在利用Taqman探针进行的荧光定量PCR检 测中设计了一条特殊的嵌合引物。该引物由两个片段 连接而成,3’端是与HBV DNA正链DR2区前的序列互补 的A片段,5’端的B片段是与HBV基因组没有同源性的 HB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cccDNA因为正链完整,引物 与正链的特定区域杂交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 引物能够顺利延伸形成一条新生链,而HBV DNA的其 他形式,如rcDNA,引物的延伸停止于DR2区。新生链 形成以后,设计另一对引物,一个与嵌合性引物的片 段B杂交,另一个与正链DR2后的序列互补,进行PCR 扩增。实时PCR仪通过探针释放的荧光强度进行 cccDNA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