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02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ppt课件

对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指导价值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可以确定引起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 管,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可以制定 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从而形成心电图。
的波形和波段来判断心脏的状态和功能。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心电 图的波形和波段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在于其快速、简便、无 创、准确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确诊心肌梗死,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01
心电图表现只是辅助诊断,需结合患者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及
心肌酶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注意其他心脏疾病的干扰
02
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需
进行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03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需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准确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深入研究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进一步了解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探索无创性检查方法
无创性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可能为心肌梗死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值得进 一步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诊断效率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 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梗死 相关血管,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重 要性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工具,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如ST段抬高、 Q波和T波改变等。它能够快速、无创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心电图图像的基本解读
心电图由多个导联记录的电信号组成,能够展示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基本的 心电图波形和线条的含义,有助于准确解读心电图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 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本课件旨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心电图定位 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和临床应用。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坏 死。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等。
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的常见特 征
心电图上常见的心肌梗死特征包括ST段抬高、Q波出现、T波倒置等。通过观 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心电图判断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位置
心电图能够通过不同导联上ST段抬高的位置和改变的形态来定位心肌梗死所涉及的冠状动脉。这对于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结合病人的症状、心电图表现和其他检查 结果,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心肌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的局限性及展望
尽管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有一定 的局限性,如不适用于部分特殊情况。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陈旧期
又称为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心肌梗死 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演变过程已 经结束。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陈旧期心电图表现
ST段恢复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身少数病人因梗死范
围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周围心肌代偿性肥 大,Q波变浅,甚至消失。
第十页,共47页。
发生机制
(1)“损伤电流学说” (2)“除极受阻学说”
第十一页,共47页。
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是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中出现异 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1.出现异常Q波 在原先的无Q波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十六页,共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 发展和恢复,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 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
第十七页,共47页。
超急性期
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 刻出现,持续时间极为短暂。此期心电图最 主要的改变时T波高耸,并同时出现ST段斜 型抬高。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 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 异常Q波。
(Q/R>=1/4,Q波时限>=0.04s) 在不应该出现的q波的导联上出现q波。 原来正常范围的q波转变成异常Q波。
若在Q波或QS波上出现切迹,则更能确定为 异常Q波。
第十三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2.出现等位性Q波 (1)q波 (2)进展性Q波 (3)存在q波区 (4)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或顿挫 (5)R波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表现为 段抬高,其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弓背向上 ST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不完全性闭塞”,多为白血栓(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治疗无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心肌梗死时,由于心功能下降,患者可能 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
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和坏死,可能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 等症状。
心肌梗死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症状。
心电图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可能会出现特征 性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是心肌 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心力衰竭的关 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有助于预防心 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处理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以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 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对方式教育
指导患者掌握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复 发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氧合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 损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 肌梗死的早期指标。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肌钙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 特异性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酶,当心肌细胞受损 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酸激酶同工酶是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T波改变
Q波
R波
四、AMI的心电图预测因子
QRS波终末变形
ST 段变化导致QRS终末形态改变,正常状 态罕见或无ST段抬高的导联,见到等于R波 振幅50%或更高的J点; 在RS为主的导联S波消失。

波 终 末 变 形
QRS
墓碑形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见一种特殊心电图表现,其ST段向上 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8mm-16mm之间,凸起ST段顶峰高于其 前的R波,R波矮小。时限狭窄通常<0.04s,抬高ST段与其 后T的升肢相融合,因此难以辨认单独T波,且T波常无倒 置。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 现形式,以老年人发生率高。经临床观察呈墓碑形ST段抬 高者均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入院1周内并发症多、泵衰 竭、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心 梗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扩展明显增多,死亡率显著增高。 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
段 抬 高 的 形 态
ST
ST段抬高
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 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 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 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 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 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在QRS波群起始40ms内,V4~V6导联上R波出 现≥0.05mV负向波,和小面积心梗有关。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R波丢失

R波丢失是指由于使梗死使相关导联R波振 幅降低。R波丢失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我 们认为以下标准在临床上较为实用和可靠: 1.V1~V4。导联R波递增顺序改变。 2.两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3.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PPT演示)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正常q波: 正常人V1、 aVR偶见QS波,V1-V3不能有q 波。其他导联均可见q ( Q)波。但除aVR外,q波宽 度应< 30m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
③ 异常Q波(病理性Q波):除aVR 导联外,其余导联出现 宽度≥ 30m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的Q波,均称为 异常Q波。
•精选
因此,心电图仍然是诊断AMI必不可少的而且极其有用 的检查手段。
•精选
•4
三型基本改变 ➢ 1、缺血型改变 ➢ 2、损伤型改变 ➢ 3、坏死型改变
•精选
•5
1、缺血型改变
➢ T 波改变:出现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同时或其后数分钟到数小 时,典型者表现为 T 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可高达 2mV。随后T 波倒置,倒置 T 波常双肢对称,顶 角尖锐呈“箭头状”,称为“冠状 T 波”。
LAD近端 LCX RCA;LCX或LAD远 端(不常见) RCA或LCX RCA
•10
正常q波 异常Q波
•精选
•11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精选
•12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
规律性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
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 心肌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 演变过程。
•精选
•13
演变过程与分期
•正常
•超急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
•AMI演变与分期示•精意选 图
•14
AMI的演变与分期
分期:根据上述演变规律,可将AMI心电图分为四期: ➢ 1、超急期: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 ① 巨大高耸的T波; ② 斜升的ST段; ③ 有时QRS-ST-T波融合单相曲线,但不出现异常Q波。
•精选
•16
AMI的分型
➢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完全性闭塞”, 多为红血栓(纤维蛋白+红细胞),须溶栓治疗尽快开通 罪犯血管。此型若不及时处理多进展为Q波型心肌梗死。
➢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不完全性闭 塞”,多为白血栓(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治疗无益。此 型多进展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
•精选
•6
2、损伤型改变
表现为ST 段抬高,其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弓背向 上型、斜升型、墓碑型、“巨R型”及凹面向上型ST 抬高。ST抬高程度及动态演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凹面向上型 •弓背向上型 •斜升型
•墓碑型 •巨R型
•精选
•7
墓碑状ST段抬高
•墓碑形 ST 段抬高改变者,以前壁梗死或广泛前壁梗死多见 •经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病变 •往往伴有多支冠脉病变
•精选
•21
心电图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部位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下壁
后壁 右室
心电图受累导联 V1 、 V2 V3 、 V4 V4~V6、Ⅰ、 avL V1~V6 Ⅰ、aVL Ⅱ、Ⅲ、aVF
V7~V9 V1、V3R~V5•R精选
可能受累的冠脉 LAD近端,间隔支 LAD或其分支 LAD中段或LCX
•精选
•8
巨R型ST段抬高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 与ST-T融合在一起, ST段呈尖峰状抬高或 下斜,J点消失,R波 下降支与ST-T浑然成 一斜线下降,致使 QRS波、ST段与T波 形成单一三角形。 (峰尖边直底宽)
3、坏死型改变(Q波)
① 何谓Q波及QS波:R波前面的负向波称为Q波,较小的 称为q波。整个QRS波群均向下称为QS波。
•精选
•17
AMI的分型
➢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临床对心电图尽早对急性心 肌梗死作出判断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异常Q波多需在发病 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出现,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目前 将急性心肌梗死按有无ST段的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和 “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以ST段改变代替传统 的Q波分类突出了对早期干预性治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精选
•3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 坏死标记物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 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精选
•15
AMI的演变与分期
➢ 2、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到数周。为缺血损伤及坏死的 混合图形。是从异常Q波出现,到ST段逐渐恢复至基线。
➢ 3、亚急性期(近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从ST段恢复 至基线开始,至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或恒定的T波倒置。
➢ 4、陈旧期:梗死后数月到数年,倒置的T波已恢复正常或 长期无变化,多残留异常Q波。
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 刘天民
•精选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指心肌 缺血引起的任何体积大小的心肌细胞的 坏死。
•精选
•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心肌坏死标记物(cTn )↑+一项缺血证据: ➢ ①症状; ➢ ②新出现明显的心电图缺血改变(ST-T改变或LBBB); ➢ ③新出现Q波; ➢ ④影像学示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新的区域室壁运动异常; ➢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精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精选
•19
冠状动脉分布图
•精选
•20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左前降支(LAD):间隔支(S,5-10支),其第一分支粗大。对角支(D,26支 )。 左回旋支(LCX): 房室结脉或左房支、钝缘支(OM,1-4支) 后降支 (PDA) 2.右冠状动脉(RCA)圆锥支(CB)窦房结支(SNA)右室支(RVB) 锐缘支(AM)房室结支(AVNB) 后降支(PDA)左室后侧支(P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