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古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骈合了郦道元、苏东坡等人的高尚情操与朴素文风集束一股凛冽的古风古韵来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和体悟能力,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本文语言精练传神,结构精巧典雅;笔墨写意自然,字里行间又隐隐散发出谈谈的忧愁和故国之思。纵观全文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表现的重点,抒情是内在的支撑。三者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让我们在欣赏其雅致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又有一层梦幻般的轻愁迎面飘来,从而使得文章的意境深远而朦胧。再加上文章简洁婉约,读来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拍案叫绝!

【教学目标】:1、①积累文言生字、词;②疏通文意;③有感情朗诵,能背诵;④掌握白描和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学会鉴赏诗文;

3、通过文章,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能力及古文素养积累;并能迁移到生活中,能够理解体谅他人的感情,培养恻隐之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文言字词大义;②疏通文意;③写作手法(白描及融情于景)

难点:鉴赏文句;体会作者感情,走进文章的感情世界。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②赏析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③启发探究法(添字、去字、换字)。《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的学习方式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改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且经过前面古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再加上本文的生字词不多,句子较易理解。不过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且多直线思维,还不能全面看问题,仍需老师的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欣赏了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美景;品味了清澄明澈、静谧美好的承天寺月色;还观看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钱江大潮,这些写景的文章也都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写景的,而且是描写西湖美景的,还是雪夜西湖的景色,自古赞美西湖美景的美文佳句数不胜数,但写雪夜西湖美景的文章恐怕就不多了。那么作者雪夜游西湖是为哪般呢?下面就让我们透过文字,穿越时空,一起感受作者的心跳。

1、第一遍诵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读时注意不认

识的字词,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教给同学们正确的发

音,有感情地朗读以感染同学们的情绪,更好地走进文

章营造的氛围,理解文章)。

2、第二遍诵读:由同学自己朗读,弄懂字词义,疏通文意。

可与同桌讨论。并画出认为好的句子或者喜欢的句子。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

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

种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中间出示幻灯片,

标注本文难懂的字词义,帮助理解,突出重点。

3、第三遍诵读:分为两组,轮流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

中,其他同学注意生字词发音、体会文章感情。初步讨

论同学们划下的句子,教师不发表意见,由同学们自由

讨论。

4、走近作者: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

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作者的生活经历,以

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了解他的生平,你

想到了哪些人?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由此可以检

测同学对作者的了解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培养其体悟

能力)

5、有了对作者的了解和对文章的理解,跟随作者走进雪夜

西湖,赏其景,探其情,与张岱一起划船摇橹,相遇

知己,饮酒西湖。老师带领大家疏通文意,强调长、难

句。边读边赏析。教给学生赏析方法(注意句子里的画

面与意境;写景的角度、写作手法;与类似文章作比较;

添字、去字、换字法)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那么雪夜西湖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张岱

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以什么方式去湖心亭看雪?又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②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暗示我们在张岱的心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为什么要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后的“更定”时分独自一人去赏雪,他的那种落寞与孤寂无不与此有关。)

③画出写景的句子并赏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针对第一句话,我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学生们很快便达成了统一意见,就是“绝”,然后我进一步提示学生:是什么“绝”了呢?学生回答:是人和鸟的声音。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

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

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

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分析“雾凇沆砀”的景致,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湖面上雪花水气茫宕一片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用“去字法”品:

①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与”字啰

嗦,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

明确: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雄浑苍茫的雪白世界。作者视点由上而下,四种景物浑然一体。

另外作者连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进行了总体描绘。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

人两三粒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