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外国诗两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外国诗二首》分别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普希金的诗歌表达了人在逆境中要保持信念,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雪莱的诗歌则以西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这两首诗都是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但面对国外的文学作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2.诗人的生平背景3.诗歌的思想感情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尝试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普希金和雪莱的生平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位诗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普希金的“生活欺骗了你”和雪莱的“西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等。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外国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外国诗歌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它们传递了诗人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见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变化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意象等,我会通过具体诗句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诗歌中的韵律、意象等修辞手法,学生们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活动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思辨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对两首诗中的人生观念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与探究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外国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的“外国诗两首”,包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的作品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展示出较高的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5.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增加一次复习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小组讨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外国诗两首》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于外国诗歌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在讲解诗歌意象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意象理解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方法来降低理解难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分别是《未选择的路》和《两条路》。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人生选择的哲理诗,通过对比两条不同的道路,告诉读者要勇于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
其中,《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人在林中路口做出选择的故事。
《两条路》则是英国诗人托马斯·特劳赫恩的作品,通过描绘两条道路的对比,表达了人生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道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外国诗歌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义和主题的理解。
2.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翻译,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用于情境教学。
3.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诗歌的原文和翻译,让学生初步阅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未选择的路》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著名诗歌,它通过描绘两条道路的选择,反映了人生道路决策的复杂性。这首诗对于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和后果具有重要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元素和哲理,理解诗人在面临选择时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未选择的路》的基本意思、象征意义和哲理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选择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智地做出选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探讨“而我选择了那条走得少的路,结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同”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选择对人生道路的影响。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讨论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举例:提出问题:“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如何决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独立思考。
(4)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内涵,学会独立学习。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未选择的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情况?”(如:选择参加哪个兴趣班、在朋友冲突中如何站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外国诗二首

-诗歌意境与情感的领悟: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外国诗的深层意境和情感可能存在难度。
-难点解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普希金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降低理解难度。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难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外国诗二首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外国诗二首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两首外国诗: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歌主题思想
-诗歌艺术特色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
2.《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歌主题思想
-诗歌艺术特色
其次,在讲授诗歌理论时,我尽量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但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在皱眉头。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实际例句和生活中的例子,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的过程非常热烈。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所取得的进步。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适时给予他们引导,确保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了解两首诗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比较中外诗歌的异同。
-鼓励学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核心内容。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外国诗两首:《飞鸟集》节选和《吉檀迦利》节选。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飞鸟集》节选:内容包括《飞鸟集》简介、诗歌风格及主题思想,重点解析诗集中的五首诗歌。
2.《吉檀迦利》节选:介绍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吉檀迦利》,分析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并解读其中的五首诗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泰戈尔的诗歌创作风格及主题思想,学会欣赏外国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泰戈尔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泰戈尔诗歌的风格特点,学会欣赏并解读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对《飞鸟集》和《吉檀迦利》进行详细介绍,分析诗歌的风格、主题及艺术特色。
3.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诗歌解读任务。
六、板书设计1. 《飞鸟集》与《吉檀迦利》2. 内容:(1)泰戈尔简介(2)诗歌风格及主题(3)诗歌解读方法(4)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飞鸟集》和《吉檀迦利》,任选一首进行解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戈尔诗歌的象征意义。
2. 答案:(1)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2)针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泰戈尔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诗歌创作。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品析,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对比总结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字词。
镇.( zhèn )静忧yù( 郁) shùn( 瞬 )息幽.( yōu )寂zhù( 伫 )立污rǎn( 染) yán( 延 )绵荒草qī qī( 萋萋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萋萋____: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____幽寂____:幽静寂寞。
____忧郁____:忧伤愁闷。
3.文学常识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著名诗作包括《__示例:自由颂__》《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美国____(国家)诗人弗罗斯特,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写作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伦敦,为了让其心爱的诗歌能够发表。
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第一部分进行劝告,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提出希望,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2.结合全诗说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生活欺骗了你”具体指什么。
答案: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3.《未选择的路》中,诗人已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答案:诗中虽写诗人已选了自己的路,但重点却是在强调“未选择的路”,写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与向往,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出示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一、整体感知
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最好是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思考探究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教案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案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案方法:
阅读法与讨论法
教案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教案内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试着当堂背诵这首诗。
课题
外国诗两首
课型
课时
2课时
评价
主备人
集备时间
组长审核
教案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案重难点: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板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背诵这首诗。
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一、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三、体验反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根据“体验与反思”的要求写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课时
教案内容:
《未选择的路》
诗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如果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
3、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四、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这首诗。300字左右。
教案反思:
诗歌教案重在朗诵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但这种朗诵必须结合一定的文化功底,若不,则会局限于表面的理解,缺少广度和深度。那麽平时如何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欠缺呢?我想首先必须老师是一个感情丰富,思想阅历很深的学者,这要求我随时随地的充电;其次利用好图书馆和书店。如何达到这一步呢?指导是前提。学生应该搜集掌握哪些资料,老师必须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找到资料后如何取材也是老师指导的范畴。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