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原因。

3.认识金属在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合金性质上存在差异,体会动手实验获得知识懂得愉悦,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的科学方法,辨证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用途。

2.合金及其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制品。

2.查阅有关“新金属材料”发展前景的资料。

3.酒精灯、火柴、导线(若干)、小灯泡(3伏)、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带铁圈)、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家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制品,了解其性质和用途。

2.(一周前准备)用食盐水湿润的纸巾将一个无锈铁钉、无锈钢钉和不锈钢螺丝钉包放在

塑料袋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

(如:越王勾践剑、司母戊鼎和鸟巢)【提出问题】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

【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

(2)你知道人类目前使用广泛的金属(铜、铁、铝)被应用的时间先后吗?二、结合应用,归纳性质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金属名称我知道的

金属元素

金属名称我见过的

金属元素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

观看图片。回答:金属材料。回答:铜、铁、铝等。

结合历史学科所学进行作答“铜、铁、铝”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小组内同学交流成果。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入主题,并且展现我国在金属使用方面的伟大

杰作,激发学生民族自

豪感。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里的元素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让学生明确铜铁铝被人类广泛应用的早晚及年代,感受金属材料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进

步,通过化学史的教育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提出问题】

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200多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哪类元素种类多?

【讲述】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家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制品展示一下和大家分享。

【活动天地】列举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你认为金属有哪些共性?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问题:

1.家庭用的炊具一般用铁或铝制成,这反映出铁和铝的什么性质?在加热过程中,炊具并不会变软或熔化,这说明熔点有什么特点?

2.耳坠、项链、戒指等饰品大多以金、银、铂金等为主,这是利用它们的什么性质?

3.生活中常用铜线和铝线做电线,这些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4.制造及其底座和制造飞机,对所用的金属有什么要求?

【提出问题】不同的金属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两段文字,同时分析“在线测试”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

【合作探究】

回答:金属元素。

分组展示、交流课下收集的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阅读课本“活动天地”和所列举的金

属制品,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展示活动成果。

思考、分析、交流、归纳。

展示交流归纳成果。

阅读、思考、讨

论,完成“在线测试”的内容。通过结合已有知识填表活动和读“元素周期表”使学生轻松认识到金属元素种类繁多。

给见多识广的学生

一个展示的机会,使其

他同学分享观点并充实自我,并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制品种类繁多应用

广泛。使学生对金属的物

理性质的认识更加完整、系统。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金属的

用途反应金属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分析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征,认识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1.为什么刀具、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铝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铝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铝、锡制?

4.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利用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有延展性;④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⑤密度较大;⑥熔点较高。

【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趣味活动】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1.在我们人体中有一个“金属之最”,你

思考、分析、交

流、归纳。

学生分别取出

铁丝、铜丝、铝丝。①

观察它们的颜色状

态;②用力试试是否

可以弯曲、折断;③

用小刀割一下;④用

铁锤锤一下;⑤用酒

精灯加热;⑥用电池、

小灯泡测试它们的

导电性。展示交流归

纳成果。

分析讨论,做出

回答,并说出理由。

阅读教材,归纳

整理。

使学生既认识到不

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性

质,又认识到“物质的

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培养学生实验、观

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

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

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

功的喜悦。

通过讨论,让学生

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

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

“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

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

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们知道吗?

2.你还知道地壳中的“金属之最”吗?3.你还知道那些“金属之最”?【总结展示】金属之最

(1)展性最好的金属:金(Au )(2)延性最好的金属:铂(Pt )(3)导电性最好的金属:银(Ag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铝(Al )(5)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 )(6)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7)密度最小的金属:锂(Li )(8)密度最大的金属:锇(Os )(9)最硬的金属:铬(Cr )

(10)光照下最易产生电流的金属:铯(Cs )

(11)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铜(Cu )(12)应用最广的金属元素:铁(Fe )【多媒体播放】

“神州九号”发射升空视频:

讨论:火箭外壳材料应具备什么物理性质?【多识一点】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本“多识一点”认识金属的分类。

三、自学归纳,了解概念

【过渡】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金属有着

阅读、了解。

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阅读、了解。

通过对热点时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读“多识一点”,简单了解金属的分类。

广泛的应用,我们常见的金属材料是纯金属吗?要满足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性能的金属材料,

仅用纯金属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要应用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合金。

【总结】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展示】一些合金的图片

【设问】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有何差异?

四、实验探究,性质比较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验证以下问题:1.观察铝片与铝合金、铜片与黄铜片、锡片与焊锡的颜色与光泽。

2.将铝片与铝合金、铜片与黄铜片、锡片与焊锡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

3.将锡片与焊锡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锡片与焊锡中间的铁片部位,观察谁先融化。(实验如下图)

听讲。

阅读教材有关

合金的两段文字,解

决教师所提出的问

题,小组代表展示自

主学习成果。

看图片,认识种

类繁多的合金。

分组进行“活动

天地9-2”的探究实

验①观察黄铜片和

铜片、焊锡和锡的光

泽和颜色;②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

③比较焊锡,锡、铝

的熔化温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和阅读水平。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

进行实验探究的强烈愿

望。

通过分组实验验证

金属和合金的不同点,

树立学生科学探究的意

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4.观察一周前所做的实验,铁钉、钢钉、

不锈钢螺母有何变化。

【得出结论】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的颜色鲜艳;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等特性。

【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合金比其组分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金属在融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多识一点】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本“多识一点”认识其它常见合金。

五、素材展示,了解用途

【多媒体播放】

金属钛和记忆合金.

小组代表展示

实验探究的结果,得

出合金比其组分金

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产生疑问,大胆

猜测。

认识合金与金

属相比较,性质上存

在较大的差异。

阅读“多识一点

——常见的合金”,

丰富金属材料的信

息。

观看视频资料,

丰富金属材料的信

息。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

察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组成

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的

化学观念。

使学生了解读取图

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独

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开阔眼界,

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向,

使学生对前沿科学有所

了解,以提高他们的科

学素养。

六、归纳整理,感悟收获

引导学生畅谈学习中的体会、收获、感想及疑问,对学生的疑惑师生合作交流给予解决。畅谈学习中的体会、

收获、感想及疑问。

通过学生自我反思性学

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

的发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2.知道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通过对铁的冶炼原理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原理及装置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素材;铁架台、单孔橡皮塞(2个)、玻璃管、乳胶管、试管、气球、酒精喷灯、药匙、一氧化碳储气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图片,提出问题:鸟巢外观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过渡]

在众多的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合金一直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展示]钢铁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和使用的图片及资料。

既然铁在日常生活和国民生产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以铁矿石为原料冶炼出铁的原理及过程。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鸟巢外观的主要材料是金属材料——钢

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钢

铁制品的材料:铁锅、铁锨、小刀等。

创设情境,调

动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收

集材料的能力。

[提出问题]

1.出土的文物中为何铁器很不多见?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是纯净的吗?

〔旅途一〕自然界中的铁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这说明铁有什么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自然段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自然界中,铁矿石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赤铁矿(Fe 2O 3) 磁铁矿(Fe 3O 4)

菱铁矿(FeCO 3) 黄铁矿(FeS 2)〔旅途深思〕1.常见的铁矿石有那么多种,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铁的化学性质_________(比较活泼、不活泼)。

2.我国的矿产资源怎样呢?请同学们课下做一个科学调查,查阅有关资料,认识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分布。

〔讲述〕地壳中,铁主要以化合物的

思考回答问题:1.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在自然界当中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铁的化合物。2.不是。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铁,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在自然界中

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如:赤铁矿(Fe 2O 3)、磁铁矿(Fe 3O 4)、黄铁矿(FeS 2)、菱铁矿(FeCO 3)等。

回顾了铁的

化学性质,同时引出下文——单质

铁需从化合物中

提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矿石中。冶铁就是把富含铁的化合物的矿石加以冶炼,得到单质铁的过程。今天我们以主要成分为Fe2O3的赤铁矿为例,来学习研

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旅途二〕人类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得到铁的呢?对比Fe2O3和Fe组成上的区别,请同学们大胆假设,如何实现从Fe2O3到Fe的转变?

[讲解]冶炼铁的过程一般加入其他易得氧的物质与氧化铁反应,以夺氧的方式还原氧化铁。但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及安全角度出发,我们一般选择C或CO。现以CO为例,探究铁的冶炼过程。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实验:实验步骤是什么?看到了哪些现象?说明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旅途反思〕观看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归纳出该实验的步骤吗?

(2)实验现象有哪些?说明产物是什么?

(3)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你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吗?

(4)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

(5)实验中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Fe2O3?目的是什么?

(6)实验结束前,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而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到试管冷却?目的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

(1)可在一定条件下,

让Fe2O3直接失“O”,转变

为Fe;

(2)加入一种易与“O”

元素结合的物质,主动夺取

Fe2O3中的“O”,实现Fe2O3

→Fe。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实验。

结合装置图思考回答:

(1)先通气再点灯;先

撤灯再停气。

(2)红棕色粉末变成黑

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有铁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让学生知道

冶铁的道理。

创设几个问

题情境,激发学生

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

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

流中学习,不同层

(7)收集从尖嘴管口排出气体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什么办法?

(8)考虑到CO有毒的特点,以试管为反应容器,设计出实验室冶炼铁的模拟实验图,并能证明生成物。请你画出装置图,并能说出操作步骤。

〔旅途拾贝〕仔细观察上述反应,在氧化铁变成铁、一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当中,氧元素是如何转移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然后快速回答出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还原反应?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什么?你还记得什么是氧化反应吗?

(师总结:一氧化碳和氧发生反应,也就是得到氧的过程,氧化铁变成铁是失去氧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上面两个反应为:物质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其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使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

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

程式:

Fe2O3+3CO高温2Fe

+3CO2

(4)用磁铁来吸。

(5)为了排尽试管中的

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

(6)防止生成的铁重新

被氧化。

(7)防止未反应的一氧

化碳污染环境,可以收集或

点燃等。

(8)交流讨论,画出装

置图。并对实验装置进行评

价。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

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CO

是还原剂;物质和氧发生反

应属于氧化反应。

听讲理解应用。

次的学生都有所

提高。且学生的探

究能力、画图能力

及学生团队协作

精神都得到锻炼。

并培养学生树立

自己的观点和节

能意识。

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

〔开眼界〕在工业上是否也像我们刚才那样进行炼铁呢?

〔投影〕高炉炼铁的示意图(配文字说明)

〔旅途反思〕1.工业上炼铁与我们刚才的反应,原理上一样吗?得到的铁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2.工业上冶炼铝和冶炼铁的原理一样吗?

〔讲解〕

对于活动性比较强的金属(如:K 、Ca 、Na 、Mg 、Al 等),它们与氧结合很牢固,很难找到一种物质来夺取它们氧化物中的“O ”从而获得该金属。为了得到它们,可采用电解的方式直接将它们分解。

通过观看知道工业炼铁的原料及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回答:一样;但工

业上炼得的铁含有杂质碳,是混合物。

听讲,看书。明确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炼铁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

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

体系)。

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问题的能

力。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月18)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三、【复习方法指导】 整理本单元“学教案”的知识点并把错题归纳总结;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复习过程】 (一)(知识整理) 几种常见的金属:、、 纯金属共性:常温下,大多是体,色,有金属光泽, 为电和热的,有延展性,密度,物理性质熔点。 金属特性:铜色,金呈色;常温下,为液体。材料几种常见的合金: 合金 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熔点: 1、与氧气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在 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2、与酸的反应:(镁、铁、锌、铝与盐酸、稀硫酸) 化学性质 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和铜与硝酸银溶液)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原料: 1、生铁的冶炼 2、原理(方程式): 金属资源的3、设备: 利用和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金属资源保护:铁锈蚀条件: 防锈措施: 2、保护的途径: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 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天然材料 D .复合材料 2.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 A .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 .有导电性 C .能和稀硫酸反应 D .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 3.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铁 B .金 C .银 D .铜 4.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 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 .甲>丙>乙 B .丙>甲>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 2O 2 = 2H 2O+ O 2↑ B. CuO+CO = Cu+CO 2 C. H 2+CuO = Cu+H 2O D. CO 2+H 2O = H 2CO 3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Fe+3O 22Fe 2O 3 B .2Fe+6HCl=2FeCl 3+3H 2↑ C .Al + CuS04== AlSO 4 + Cu D. Fe 2O 3+3CO 2Fe+3CO 2 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8.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 (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 这一性质; (2)在木材上钉钉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 不同; (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 就可以) ; (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 (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 ;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3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金属制品的金属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常见合金的组成,知道合金的组成,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的性能,了解形状记忆合金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4.知道金属腐蚀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性。 5.知道各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及其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铝的性质实验探究,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常见合金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应用,金属防腐方法的效果和价格,使学生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使用铝炊具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通过了解合金和新型金属材料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材料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防腐的方法。 教学难点:铝及其氧化物的两性;金属腐蚀的原因。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3.1.1 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3.1.2 常见合金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2.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3.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了解新型合金的用途。了解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教学重点: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教学方法:调查或实验、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什么是合金?你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那些是合金? 2、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 3、阅读P86表3-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种类的主要组成元素和具体应用。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2、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内容比较零散,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由于教材自身的特点编写以叙述性为主,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到索然无味。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如:利用小故事引入课题;展示古代及现代金属材料制品的精美图片、实物,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调查身边的金属制品;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观念,并学会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金属材料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执教:公安县裕公初级中学卜太平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执教:公安县裕公初级中学卜太平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

化学说课稿《水的组成》 时间:2014年10月26日地点:会议室主持人:宾昌军 参加人:杨大华、黄卫、王烈平、卜太平、张集平、贺厚军 说课人:卜太平 说课主题:《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

《金属及金属材料》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复习 《金属和金属材料》导学案 古城街道北洛初中 张敏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 一、构建网络 请同学们回顾、归纳知识,独立完成知识网路图。(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几种常见的金属: 、 、 纯金属 共性:常温下,大多是 体, 色,有金属光泽 物理性质 为电和热的 ,有延展性,密度 ,熔点 金属材料 特性:铜 色,金呈 色;常温下 为液体。 几种常见的合金: 合金 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 熔点: 1、与氧气的反应: 、 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 、 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 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 2、与酸的反应:(锌、铁与盐酸、稀硫酸为例) 化学性质 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和铜与硝酸银溶液)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原料: 1、铁的冶炼: 2、原理(方程式): 金属资源的 3、计算: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 利用和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金属资源保护: 铁锈蚀条件: 防锈措施: 2、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金属和 金属材料 知识要点梳理我最行!

二、聚焦考点 考点剖析1金属材料 【反馈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B.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是固态 C.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 D.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的 2、(2011.宿迁市)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 ...金属材料的是()A.不锈钢 B.玻璃 C.铝合金 D.铜线 3、(2011·苏州)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考点剖析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反馈训练】 4、(2011.黄石市)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 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与稀盐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 A.FeCl2 B.ZnCl2 C.MgCl2 D.AgCl 6、(20XX年广东肇庆)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折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Y> X> Z B.X >Y> Z C.Z>Y>X D. X >Z>Y 7、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常用金属材料(合金钢)教案

项目一常用金属材料 课题二合金钢 【课题名称】 合金钢的分类、牌号和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性能和应用场合。 二、能力目标 熟悉常用合金钢牌号的含义、特点及应用场合。 三、素质目标 读懂合金钢牌号的含义。 四、教学要求 熟悉常用合金钢的牌号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能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 常用合金钢的牌号及性能特点和应用场合。 【难点分析】 常用合金钢的性能和应用场合。 【分析学生】 对常用合金钢材的性能及应用场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渐理解和掌握。 【教学思路设计】 本次内容为叙述性教学方法,通过多举实例来解说名词的含义、

性能和应用场合,使学生逐渐掌握。讲课时要抓住重点,脉络清晰。【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钢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将钢分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三类。碳素钢即为非合金钢,非合金钢并不是钢中一点合金元素也没有,而是其合金元素的含量很低,对钢的性能不起主要影响作用。 2)按质量等级将钢分为普通质量钢、优质钢和特殊质量钢三种。合金钢仅有后二种。 二、合金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用“汉语拼音+化学符号+数字”来表示。 1)合金结构钢用于制造零件和工程结构。 如60Si2Mn,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60%,含硅量为2%,含锰量为小于1%。 2)合金工具钢用于制造刀具、模具和量具。 如9SiCr,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9%,硅和铬的平均含量都小于1.5%,用于制造丝锥。但高速钢W18Cr4V不标注碳的含量。 3)滚动轴承钢专门用于制造滚动轴承。 如GCr15SiMn,G是滚动轴承滚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铬的平均含量为1.5%,硅和锰的平均含量均小于1.5%。 4)不锈钢和耐热钢表示方法与合金工具钢相同。

初中化学九年级《金属材料》优秀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两课时) 单元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论。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活动与探究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5.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没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内容见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 导 入 3 分 钟【故事导入】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 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怎么回事? 【解释原因】锡在温度低于-18℃时,体积就会骤然膨胀,原子间空隙加大。如果温度下降到-33℃,这种变化就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这种现象人们称为“锡疫”,使整块的锡很快变成粉末。 学生观看幻 灯片上的故事。 学生纳闷 儿、思考,猜测, 了解一些金 属的性质,可以 帮助我们合理的 使用金属。 通过故事使 学生感到学习金 属性质的重要 性,认识到合理 使用材料的必要 性,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 学 25 分 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这些金属制品用途能反应出它们有哪些物 理性质? 学生看图、 回答这些常见金 属的用途和有关 性质,总结出金 属的共性和特 性。 利用学生身 边的物质的用 途,分析物质的 性质,让学生体 验到生活中处处 有化学。 【展示资料并提出问题】 展示教材第3页表8-1,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 读资料回答1-4 个问题。得出物 质的性质决定物 质的用途。但不 是唯一的决定因 素,还需要考虑 价格、资源、是 否美观、使用是 否方便,废料是 否易回收,对环 境是否有影响等 多种因素。 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通过讨论, 认识到决定物质 用途的不仅仅由 物质的性质决 定,还需要综合 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交流, 提高了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

初中化学: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2、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内容比较零散,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由于教材自身的特点编写以叙述性为主,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到索然无味。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如:利用小故事引入课题;展示古代及现代金属材料制品的精美图片、实物,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调查身边的金属制品;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观念,并学会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⑶有关合金种类、广泛用途及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⑷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信息丰富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金属材料-优秀教案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 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 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 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 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 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 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 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猜一猜: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与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它的相关用途,而由用途可以大致推测出它的物理性质。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二课时】 师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要把神州5号飞 船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 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 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 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 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1.从表和教材的资料得知,所有的纯金属如果从熔点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火箭外壳的设计标准。 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造代用品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并强调: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议一议: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适时应用STS 渗透教育。 自然过渡。

(完整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金属和金属材料_化学 第八单元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 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属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 技能 教 学过程与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 目方法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标情感态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 在探究活动中增进合作、增进友谊。并使学生体度与价会到化学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 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值观 重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3、化学计算(不纯物) 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 点 2. 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教仪器:试管铁架台镊子胶头滴管药匙 学药品:稀盐酸稀硫酸锌粒镁条铁丝铜丝 用其他:课件、练习等 品 【教学环节安排】 环 教学问题设计 节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金属和金属材料,这 部分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情现在我们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境 导播放:视频:歌曲《相信自己》。 入 观看:费舍尔铁塔 思考:费舍尔铁塔是由什么建造而成的? 问题 1:金属与合金各有那些物理性质和用途? 问题 2: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问题 3:金属冶炼所需矿石、设备、原理、原料? 问题 4:有关不纯物质在方程式中的计算? 自 问题 5:金属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及金属资主 源的保护? 学 习 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备课教师:播放视频 触景生情,暗示同学们要相信自 己,复习好本单元,为中考打好 坚实的基础。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下 面接着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 属材料》吧。 学生阅读课本、圈划,检查学 生预习及笔记情况,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回顾教材 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 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 足与存在的问题

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Metal materials, instructional design

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 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 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 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 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 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 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 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 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 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 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 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