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性课程,加强医学与人文,专业与基础之间的渗透,体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融合性。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凝练、整合教学内容,兼顾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同时,注重创新,各专业可有所区别,自设一定学分的特色课程,努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4.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教学,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统筹规划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课程设置,更新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实(见)习教学,根据专业实际制订详细的实习安排计划,加强对毕业实习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体现“三早”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早接触专业,早接触科研,早期触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增加假期及课后的专业实践、社会活动,并在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及毕业要求等方面体现“三早”教育理念。

6.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注重发掘学生潜能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从以“讲授式”为主向综合应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教学、仿真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调整教学进程、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学生自主发展学分等方式,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多元化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多样化选择。

加大考试改革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课程考核命题质量,加强试卷管理,重视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三、基本框架和具体要求

(一)基本框架

本次修订延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和主要指标:明列课程系列、课程群;设置素质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类课程模块;课程属性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且选修课细分为指定、推荐和个性选修三种。各专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50学分/学年(可依据培养目标略有差别)。

(二)主要内容

包括:专业名称、代码、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修业年限、学位授予、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第二课堂、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教学时间分配表、学时分类统计表、教学进程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等。

(三)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奉献精神以及发展潜能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人才。

各专业应在符合我校总体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专业实际,凝练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课程设置

各专业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不同专业课程的交叉和渗透,注意课程间的衔接。

1.课程数量:对于必修课与指定选修课,原则上五年制控制在50-55门;四年制控制在35-40门,三年制控制在30-35门,且每学期安排6-7门为宜。

2.公共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类、计算机类、英语、体育、安全教育等课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统一开设及设置学分。

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0-15门左右。

4. 同一门课程:根据学科门类及专业差别,原则上应设置不同学时及内容。

5.选修课:每门课程学分控制在1-2学分;综合素质培养类选修课程全校统一设置,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创新创业三类;鼓励各院系开设专业选修和跨学科选修课。

6.第一学期原则上只开设必修与指定选修课。

(五)周学时数

我校实行40分钟1学时,每周5天,共45学时供学生学习,周时数以25~28学时为宜。

第一学期入学教育、军训2周,教学周为17周,考试1周;其余每学期19周,其中教学周为17周,考试2周。

(六)学时学分要求

我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学分设定的最小单元为0.5学分。学分计算原则:素质基础课程模块每16学时计1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模块每18学时计1学分(请以倍数标准设计课时);毕业实习每1周计1学分;体育、第二外语类课程32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活动学分计算参照相关规定。

选修课毕业学分要求:控制在该专业毕业总要求学分的10-20%为宜。

(七)实践教学

各专业要适度调整、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毕业实习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1.实践实习:包含各类实验、实训、见习、毕业实习等,其中毕业实习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每1周计1学分。

毕业实习时间设定原则:五年制不低于52周;四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专业不低于46周,其他专业不低于32周;管理学类不低于26周;三年制专科不低于16周。

2.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于第一学年上学期集中进行,共2周,计1学分;军事理论教育另行安排。

3.社会实践: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安排至实习前一个学期,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援助、社区志愿服务、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4.劳动教育:在各学期分散安排进行,1学期为0.5学分,各专业安排至实习前一个学期。

(八)创新创业训练和素质拓展

学校在所有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早接触专业,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学校为学生参与专业见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举行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

(九)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

1.成绩考核:分课程考试、阶段综合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毕业论文答辩)。

课程考试包括在校学习期间所要求的所有必修课的考试与考查、选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

阶段综合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毕业论文答辩)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制定相关规定,按期组织进行。

各专业要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重视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2.毕业要求:学生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学分、各项综合考试成绩合格并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准予毕业。

四、组织程序和实施要求

1.学校成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领导小组,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2.教务处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讨论稿),发至相关部门征集意见;经再次修改后,提交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

3.各二级学院由院长全面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任组长,直接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及管理工作。

4.各专业负责人在课程设置中起主导作用,根据修订指南要求,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或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训练和素质拓展等,确定毕业要求。

5.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根据修订指南要求,与相关承担课程教研室积极沟通,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会或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学专家、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用人单位等的意见和建议,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提交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经院长审批后,报送教务处。

6.教务处初步审核,向各院系反馈、充分交流意见后,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经校长审批,公布并予以执行。

7.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关注专业发展趋势,搜集、整理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等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本修订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O一六年五月二十日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4)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4)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5)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5)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实用参考]2018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与及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数据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大数据系统运维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移动开发与架构、软件开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新兴的“互联网+”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预期工作岗位名称 1.主要岗位 本专业大数据基础类岗位:大数据文档编写、大数据采集清洗与转换; 大数据技术类岗位:大数据系统搭建与运维、海量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2.相关岗位 大数据销售服务类岗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呼叫、大数据售后服务。 3.进阶岗位 大数据技术公司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 (二)起薪标准 4500元/月 (三)人才质量标准 1.知识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

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①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本专业所使用的常用计算机英语,包 括技术性文档和资料; 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建设; ④掌握LinuG平台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库系统搭建、优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⑤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大数据岗位的基本素质。 2.能力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①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②具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③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④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⑤具备数据仓库管理基本能力; ⑥具备OOP程序设计能力; ⑦具备Web应用开发能力; ⑧具备LinuGServer、Hadoop项目管理维护的能力; ⑨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人谦逊的文明习惯;具有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品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勾通和工作协调能力。 ③业务素质: 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及管理、关系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维护及管理、Windows/LinuG服务器系统配置管理等方面、各类大数据平台搭建管理维护的专业

2018级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始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发展观,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会识别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具有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生产管理、调试及简单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具有熟练装配各种电子产品的能力,能制作简单电子电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在就业初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2-3年后,能胜任电子产品质检、维修保养等岗位,并可向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通信工程、安防监控等行业,掌握从事电子测量、安防与监控等方面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相关技术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综合情况说明

中医药学院关于中医学、中药专业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 综合情况说明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结合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请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内容做综合说明: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由《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组成。 2、专业学习领域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将学生在校期间应取的岗位任职资

格等级证书教育和学生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等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 职业素质课程应该主要围绕职业道德、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设置。这个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相对应,可以根据具体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单独设置课程,也可将相关内容融入到讲授或实训过程中。 3、拓展学习领域 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公共拓展课程。其中专业拓展课程要在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的课程;公共拓展课程主要是全院性选修课。 (三)课程体系学时分配 1、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理论学时;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2、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1:1。 3、周学时为22~26学时。统计周学时数时,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学时不列入上述周学时内。 4、主干课程控制在7-10门之间。

培养计划专家评审意见表修订稿

培养计划专家评审意见 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二)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 南京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导委员会评审意见表组织评审单位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部门盖章)

是否进行了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其合理性如何 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全面、丰富,课程设计面较宽,体现了本专业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合理配置,并注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方案能否看出明显的专业特色该专业应具有的特色是什么 从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看,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机械工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控制工程等多门学科知识交融,适用范围很广。 本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强调现代设计方法,特色在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各种实用的软件知识掌握的较好,适应面广。对机械工程学院而言,因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因此在各类机械行业中适应性强。 结论性意见: 本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准确,培养要求全面,理论课程体系设计合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全面、实用性较强,符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另加附页): 1、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学时,以使学生具 有较宽厚、扎实的专业技能。 2、建议增加“控制工程”实践性环节。 3、建议在四年级开设本专业有关国家标准选修课。 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字): 2007年 6月 20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人员名单 姓名最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校外专家填写)所学专业评审专家签字备注序 号 1 汤文成博士教授东南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 2 楼佩煌硕士教授/副院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电子 3 韩向东硕士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业工程 4 顾宗平大学本科高工南汽装备公司汽车拖拉机设计 5 熊宁硕士高工/总经理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 6 姜卫忠研究生教授级高工南京扬子检修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化工机械、工商管理 7 黄振仁大学本科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原化 工机械) 8 吴中江硕士教授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 9 翟俊霞博士后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化工过程机械 10 汪木兰硕士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控技术 11 李建启硕士教授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计划方案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是公司开展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公司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水电六局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六局党发〔2016〕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具体培养计划及进度安排的通知》(六局党发〔2016〕50号)要求认真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决定持续、深入推进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为切实保障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特拟定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请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务必认识到公司人才能力不足、新业务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公司、各单位及项目经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各单位、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意识,要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是解决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2.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各部门要根据部门业务性质、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的具体情况,通过部门例会等途径,采用业务交流、介绍、讲解、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公司战略、形势、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方式、应急情况处置方案等内容,实现提高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政策水平等目的。结对培养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人才专业、岗位特点合理采取结对培养的方式。但在结对过程中杜绝做表面文章,要切实避免人才培养中的形式主义。 3.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各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及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难点等因素,确定年度单位人才队伍规模、专业培养目标;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培养对子双方的特点,明确培养对子双方培养具体目标;培养对子要根据单位、部门培养计划,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具体培养计划或方案。 4.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效果和全员参与度。 (1)鼓励培养对象将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结论、书面成果、所学所感通过论文(文章)撰写并发表,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释放、发挥出来,加大人才培养成果输出力度。培养对象每一个培养年度至少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培养人应审阅并签字确认。 (2)扩大人才培养范围。公司业务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当前公司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各单位在人才培养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意见 各教学单位:1、本科各专业原来开设《大学语文》,经基础部申请,教务处审核批准,现调整为《应用写作》,请基础部提供该课程编号。2、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过初步审核,需要修改的部分在文稿中以“红底色”显示,格式不符的已在文件中已经做过调整,故要求各单位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本次发回的为基础,修改后去除修改标记。3、本科学期论文开设3(5、6、7)个学期,每学期工作时间为2周,每学期学分计0.5学分。4、各分院需要上交的终稿文件(纸质、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的需要各分院院长在每个文件前签字)包括:(1)本科、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版文档命名方式:本科(专科)+专业名称;(2)本科、专科课程统计汇总表:以分院为单位汇总为一个电子文件(该文件为一个Excel表格,里面含一专科列表和一本科列表),电子版命名方式:统计+分院名称;(3)本科、专科专业公共选修课一览表:以分院为单位分别汇总为一个专科的电子文件和一个本科的电子文件,文件命名方式:本科公选课+分院名称、专科公选课+分院名称;5、三个教学部本次修改后需要上交的终稿文件包括:本科、专科课程统计汇总表;本科、专科专业公共选修课一览表。格式要求同上。6、请各专业严格审核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和学分,调整课程设置要调整相应的`数据。7、给别的单位提供课程的教学单位,要求在4月26日下班前提交课程编号,编号列表直接发回https://www.360docs.net/doc/aa1831657.html,邮箱并注明,其他分院届时到邮箱中查取,密码:88530070。8、本项工作截止时间:2011年5月4日下班前。教务处2011年4月25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情况记录2017-01-03 17:47 | #2楼评审时间:主持人:记录员:参加人员:一、评审要求:(一)学期上课周数是否是18周(各专业第四学期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5周)。(二)*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为2-4门,各专业总考试科目总计不得少于12门。(三)*英语三级、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执业)考试为2015级高职学生必参加的考试,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执业)考试证书为必拿证书,各专业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执业)考试证书考哪些。(四)毕业实习安排10个月,是否设有1-2个月自主创业实习期。(五)*各专业培养目标、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 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形成最终版本上交学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5)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6)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6)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8)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9)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9)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0)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0)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XX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广州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制定人:罗高涌审定人:陈渊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数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计算与5G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四、培养特色 专业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特色,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打造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层)、智慧城市技术(感知层),突显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专业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平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的实时采集、路由、捕捉、处理、分析、挖掘和云计算,以实现智能物联网的构建和通过网络远程感知或控制对象。 五、毕业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道德素质:努力为人民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风尚;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地区及全球的影响;遵守职业道德,认知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 (3)专业素质: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系统中理清关键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善于发现不足和缺陷、不断革新的精神。 (4)身体素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2.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专业相关的数理科学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资料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加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经过论证,认为: 主要问题:1.格式 2.无专家签名 一、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 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材料质量 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 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 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书)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 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 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 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学生具备施工 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新生入学进入建筑集团进行认知实习2周,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建筑集团、监理企业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学习4周。最后一学期安排到¥###集团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任务书)

通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 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 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建筑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建 筑施工过程岗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 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 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 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 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专项技能学习模块、综 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的基 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第二模块为专项技能学习模块: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形成的规律, 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分为不同项目,构成不同的学习领域,形成连续的逐 步提升的项目阶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第三模块为综合技能形成模块:学生进入建筑企业,进行真实的工作 实践,积累经验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及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能体现培养目标,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核心 课程、主要课程是否能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具有科学性,符 合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学校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江苏省高水示范型实训基 地,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基地建设具有先进性、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 护要求,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基地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5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二、时间:2015年1月---2015年6月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4.为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情况通报.doc

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情况通报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18年组织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工作。 1月26日,学校发布人才培养方案审核通知,明确了2018年招生的5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工作的工作安排及具体进程。本次审核分两个层级组织,首先由学院组织会议评审,邀请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代表、毕业生代表、校内专家、校内观察员参与研讨,在此基础上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4月初,质管办在学院评审的基础上,抽取22个专业(主要针对工程认证专业、师范认证专业、卓越计划专业、拟认证文理经管类专业)组织外审工作。5月,质管办反馈评审意见,并组织各专业开展持续改进。现将校外专家审核、专业持续改进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外审情况 本次共抽评2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师范类6个(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文理经管类6个(秘书学、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经济统计学、日语、产品设计)、工科类10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服装设计与工程)。质管办组织来自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的64位校外专家,采用通讯评议的方式对抽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在质量进行评估。在评估指标设计上,分为工科类、师范类、文理经管类三大类,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大块内容进行评价(见表1)。从抽查情况看,本次外审是在学院组织会议评审和改进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总体上情况良好,培养目标较为科学合理,符合专业认证要求;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度较好,涵盖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能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但是,也存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表1 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