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实用 医学 杂志 2 1 年第 2 00 卷第 2 1
不 伤 、椎体外 伤、骨盆骨折 、重症衰 竭 、 方 积 液 积 聚 处进 针 . 易 伤 及 肺 组 织 。 I U内接受机 械通 气等患 者 . 并 中小 C 合 总结其优点有 : 1 ( )穿刺位置从低 量 积 液 从 侧 胸 部 穿 刺 不 易 抽 出 , 刺 位 处进针 , 穿 积液排出较为彻底 。 2 患者平 ()
有 积 极 意 义 。 穿 刺 液 10m 以上 1 菌 单 困难 , 刺 时 注 意 无 菌 操 作 。注 意 0 L 9 穿
o m l nn p ua e ui s [] f a gat l r f s n J . i e l f o
T oa ,2 0 ,8 1 :9 hrx 0 3 5 ( ) 2 .
胡 家美 徐新华 夏 正 东 唐 尚权 徐俊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 椎间植骨融 例 ,双节段 4例 ,O J A脊髓 功能评分 为 1 统计 学 方法 采用 S S 3 . 3 P S1 . 0统
合术 治疗脊髓 型 和神经 根 型颈椎病 已 (07±03 ) , 中 5~8分 6例 , 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1. .5 分 其 9 数据 以均数 4标准 - O 被广泛应用 , 但颈椎前路融合术 后加快 1 4例 ,3~1 2分 1 6分 2 。脊髓型 4 差表示 ,术前与术后 J A评分行配对 t 例
及 66 5例 胸腔穿刺患 者 , 的气 胸发 4 参 考 文 献 0 总
1 内科学 『 . 京 : 民卫生 M] 北 人 生率 60 .%。并 发现超声定 位能显著 降 『 1 王吉耀.
出 版社 ,20 :4 . 0 315 低气 胸发生率 。本组病例未 出现气胸情 2 ie bre , ok IA n 况 , 因之 一是病例 数少 , 原 之二 是从下 [ ] Eb negrK L D c W , mman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医பைடு நூலகம்信 息
21年5 第2卷 第5 oo 月 3 期
临床护理
舞 ;
颈 椎 人 工 椎 间盘 置 换患 者 围 手 术期 的 护理 体 会
谢 婷 张 楠 李 娅 王 宁 樊 勇 吴子祥
【 要】颈 椎病 是指 颈椎 间盘 退行性 变及其 继发 的 椎 问关 节退化 性 变所 导致 的脊 髓及 神 经根 、 动 脉或 交 感神经 受 累引起 的 临床 表 现 。 阶 段 颈 摘 椎 现 椎 病患病 的 主要 因素 为长 时 间颈部 体 位不 当所 引起 肩 部 劳损 , 一步 导致 颈椎 病的 发 生 。 在 手 术 方案 中有一 种 人 工椎 问盘 置换 术。 工 椎 间 盘置 进 现 人 换 术可 以保 留颈椎 关 节活 动度 , 雏持 - 阶段 的 应有 力 分布 平衡 。 少邻 近 节段 的 退 变发 生率 。 临近 减
【 中图分 类 号] 4 3 6 R 7.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1 0 6 1 5 ( 0 0 0 — 0 8 10 — 9 92 1 )5 1 1一O 1
22 术 后 护理 .
人工 颈 椎间 盘置 换可 以保 留颈椎 关节 活 动度 , 维持邻 近 节段 的应 力 分布 平衡 , 减少 临 近 节段 的退 变发 生 率 , 因此 已经 成 为颈 椎 外科 一 项 重 要技术 。 近年来 , 我科 室 在全 国 率先 开展 人工 颈 椎 间盘 置 换手术 , 2 0 于 08 年 2月 1日, 成功 完 成了西 北 地 区首 例 P E TI T L R S GE M P新 型人工 颈椎 阅盘置换 术 , 相 继完成 1 例 相 同手 术 。 并 5 由于人 工 颈椎 问 盘置 换 是 国 内 外 一项新 技 术 , 围手 术 期护 理 与 常 规颈 椎 手术 护理 存在 一 定不 同 , 其 因 此将 颈椎 间盘 置换 手 术 的护理 进 行总 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20 年 2 08 月至 2 0 年 2 . 5 09 月 1 例确 诊为 单 间隙 脊髓 型或 神经 根 型颈 椎病 患者 接受 P E TI T R s GE ML P新 型人 工 颈 椎 间 盘 置 换术 。 组 病 例 本 中, 男性 患者 9 , 性 患者 6例 , 为颈椎 单 间 隙病 变 , 例 女 均 Q~ 6例 , 5 c~ 7 例 ,s C ~ 2例 ; 中 2例患 者为 双 间 隙病变 。 善 相关 检 查后 行 人 工 颈椎 其 完 间盘置 换手 术 , 前术 后采 用 J A 评分 评 估患 者 神 经功 能 康复 情 况 。 术 O 术 后 所有 患者 症状 较术 前 有明 显好 转 , 愈 出院 。 痊 2 围手术 期护 理 2 1 术 前 准 备 . 2 1 1 心 理护 理 : 数 颈 椎病 患者 病 程 长 达 数 年 , . _ 多 长期 的颈 部 疼 痛 、 掌麻 木多 会 引 起夜 间 睡 眠质 量 低 , 手 白天 精 神状 况 差 。 易烦 躁 , 神 心 不 宁等症 状 。 院后 , 者 又 因 即将 接受 手 术 方 而产 生 担心 手 术风 险 及 入 患 手术 并发 症 的忧虑 心理 。 是 , 即将行 人 丁颈 椎 间盘 置换 的患者 不 同 , 但 与 其他 常规 颈椎 手 术 患者 人 院 前 多会 通 过 多种 途 径对 手 术 方式 、 用 、 费 预 后有 一定 了解 。 前者 在被 告 知 即将 接受一 项 费用 高 昂 的新 型治 疗 方式 而 时, 多会 产生 犹豫 心理 。 针对 患者 复 杂 的心态 , 手术 前 我们 注重 与 患 者进 行 交流 , 对患 者 进 行 宜教 , 对 治疗 方 案 及手 术 方 案对 患 者进 行 必要 的 针 解 释工 作 , 配合 医生 为患 者 介绍 成功 病例 , 并 使患 者 心态 逐 渐稳 定 下来 。 同时 , 用和 蔼 、 慰 的语气 和患 者 沟通 , 安 做好 解释 工作 , 患 者感 到 放心 。 让 并对 自己所 患疾 病及人 工 颈椎 间 盘置 换手 术 有基 本 的了 解 ; 向家 属说 明 患 者病情 , 使其 可 以配 合医 护人 员做 好宣 教 , 减轻 患者 的心理 负 担 。 2 1 2 气 管 推移 训练 : . . 人工 颈椎 间 盘置 换手 术 经颈 内脏 鞘( 包含 甲 状腺 、 管 与食 管)与血 管神 经 间隙 而抵 达椎 体前 方 , 中需 将 内脏鞘 牵 气 术 向对 侧方 可显 露椎 体 。 因此 , 前进 行气 管推 移 训练 , 术 持续 性 向 非手 术 侧 推移 , 逐渐 增加 推移 时 间 , 到患 者 可以 耐受 3 mi 并 直 0 n以上 。 为人 工 颈 这 椎间盘 置 换手 术 顺利 完 成 提供 不 可 或 缺 的基 础 保 障 是 , 管 推 移 训 但 气 练会刺 激 气管 引 起 干咳 等 症状 , 因此 必 须反 复 向 患者 交 待其 重 要性 。 严 格的气 管推 移训 练会 减轻 术 中 因麻 醉 插 管及 牵 拉 所 致 的 咽部 不 适 等症 状, 减少术 中气 管及 食 道损 伤 的可 能性 , 少 术后 发生 喉 头 痉挛 、 肿 的 减 水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初步探讨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初步探讨
可在植入椎间盘后取出。 然后 x线透视椎间盘位置并摄 片。 透视 C N HIA MODE N D T R OC OR 中国现代医生 1 5 4
C T等影像学资料来确定假体 的大小。 患者的体位非常重要 , 通常 选择生理位置或稍前凸的体位。在研磨终板之前 , 必须先通过 x 线透视观察椎体的矢状位置 。同时也需要前后位观察需植入椎
者恢复快 , 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 陷。颈椎人工椎 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新的、 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颈椎病
【 中图分类号】R 8 . 61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8 15 0 6 3 9 0 ( 00 0 — 4 — 3
整体活动范 围明显受限 。人工椎 问盘的设计 目的是保持手术节 段 的运动性 、 避免融合 的局 限性 、 患者恢复 正常活动 , 使 同时也 可避免移植 自体骨所带来的并发症日 。另外还可 以避免术后假关 节形成 、颈前路钢板植入相关并 发症 以及 颈椎融合后 的副作用
等。 本文探讨 B a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客观神经症 y rn 状 和体征 , 提高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 保持颈椎稳定 和节段活动 , 并
月, 平均 1 0个月。 中脊髓 型颈椎病 7例 , 其 其他 6例。 8例 , 男 女 5例 ; 年龄 3 5 5~ 3岁 , 平均 3 . 95岁。单节段置换 1 2例( 12 , 图 、) 双节段 1 。 例
1 手 术 方 法 . 2

图 2 该 患 者术 后 1 月 复查 X ry片 显 示 。 入 B y n假 体 位 置 良 个 —a 植 ra
好。 颈椎活动度存在
附带 的铅 锤线 用于测量椎 间盘相 对于垂直重力线的角度 。当将 椎问盘清 除、 间隙暴露后 , 椎 用一带 有刻度 的装置适 当撑开 , 以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C 4例 ; 双节段置换 4例 :4c/ 6 c/ 5C 1例, 5c/ 7 c/ 6c 3 例 ; 中男 2 例 , 1 例 ; 其 1 女 3 年龄为 2 5 岁 , 9~ 8 平均年 龄 4 。患者 均表现为脊髓 或神 经根受 压 的症状 和 4岁 体征, 如上 肢麻木疼 痛、 肌力 下降 , 细活动 障碍、 精 H f an征 阳性 、 干束带感 、 时踩棉 花感 等 ; om n f 躯 行走 其 中脊髓 型颈椎病 1 , 3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 1 , 6例 混合 型 5例。以上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年龄为 1 6 8~ 5 岁。②典型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③ c T 之间存在 1— ~ 3个节段病变 , 且被 C MR 等 T、 I 影像学 检查证 实 。④ 造 成症 状 的原 因以椎 间 盘 突 出
为 尽 可能避 免术 后 不 良并 发 症 的发 生 , 工 颈椎 椎 人 间 盘 置 换 术 ( rf i cria i rp a n , at c l ev l s e cmet i a i c d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手术 方法 及术 后处 理 .
全麻下患 者仰 卧位 固定 , 持 颈椎 中立 位 ( 伸 保 过 过屈位均影 响术后假 体 的位 置及 功能 ) 。取 右侧 颈 中 部横切 口, 胸锁乳 突肌前缘经 颈血 管鞘 与食管 气管 在 鞘之 间分 离组织 至颈前筋膜 , 颈椎 前 部 。C形臂 显露 x线 机透视确认 目标椎 间盘 , 尖刀 和刮匙 切 除病变 用 椎 间盘 , 般 至 两 侧 钩椎 关 节 及椎 体 后 缘 后 暂停 减 一 压 。用球 形磨钻磨 去相邻终 板前缘 的骨 赘 , 表面平 使 整 。用椎 间撑 开棒 逐级 撑 开 椎 间隙 至 85mm, . 用横 向中点定 位仪确定椎 体前缘 横 向中点并 标记 , 将矢状 位楔形定 位器 的弧面 中心对 准横 向 中点 插入椎 间隙 , 确认其 停止柄 与 下位 椎 体前 缘 紧密 接 触 。将 双 通 道 打磨 导 向器安 放合 适 , 固定 在椎 体 上 , 钻 测 深 并 用磨 尺测 定椎体深 度 , 取 相应 长 度 的柱 状 磨钻 削 磨 上 、 选 下椎 体终板 , 用 相应 直径 的盘状 磨 钻 削磨 上 、 椎 再 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收稿 日期 :0 10 — 9 修回 :0 1 0 — 6 2 1- 4 1 ; 21-6 1 )
血, 必要时可给冷饮 以减少咽部充血、 水肿。进食少
者, 可静脉补充营养 , 促进伤 口愈合 , 增强机体抵抗
33 氧驱 动雾 化 器 价 格便 宜 , 人 一 具 , 利 于 防 . 一 有 止 院 内交 叉感 染 。 34 治疗 呼 吸道 感 染 性 疾病 中氧 驱 动 雾 化 吸人 疗 .
法优于超声雾化吸人疗法。氧驱动雾化吸人疗法所 用仪器简单 、 使用方便 、 用药快捷 、 疗效确切 、 副作
饮、 进食 、 服药 、 吞咽时动作要慢 , 防止 因方法不 当 引起剧 烈 呛咳 。
36 尿 道 护 理 .
31 病 情观 察 .
术后予 以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 , 持 续低流量 氧气吸人 , 注意观察伤 口渗血及伤 口周 围
有 无 血 肿 出现 , 无 呼 吸 困难 及 声 嘶 , 心 呕吐 情 有 恶
用小 , 值得 在 呼吸科及 儿科 推广 使用 。
( 收稿 日期 :0 10 — 6 2 1- 3 1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 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王 学红 , 崔 旭
乌鲁木齐 80 0 ) 3 o o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 中医医院脊柱二科 ,新疆

要 目的: 探讨 采用 Poi — rds C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 的围手术期 的护理效果 。方法: Po i — c 对 rds C人工颈椎 c
21 心 理 护 理 .
咳嗽或深呼吸而导致局部炎症。具体方法 :) 1 深慢 呼吸 : 在不感觉费力 的情况下 , 逐渐增大呼吸运动 幅度 , 减慢呼吸频率 , 使呼吸效率得 以提高 ;) 2 缩唇 呼气 : 用鼻吸气 , 口唇做吹 口哨样 呼气 , 行掌握 缩 自 呼吸频率深度 ,也可吹气球练习均匀呼吸。以上 2 种方法可交替使用 , 配合上肢扩胸运动可达到较好 呼吸效果 , 但应注意切勿疲劳 。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
弓 , 免 过 伸 过 屈 。如 果 颈 枕 过 高 , 部 过 度 后 仰 , 大 椎 体 避 颈 加
5 4岁 , 均 4 平 8岁 。 术 前 通 过 体 格 检 查 、 椎 x 线 片 、 T、 颈 C MR 检 查 确 诊 为 颈 椎 病 ( 椎 间 盘 突 出 ) 排 除 了 颈 椎 骨 折 、 I 颈 , 颈 椎关 节 不稳 、 椎 手 术 史 、 折 疏 松 、 柱 肿 瘤 、 动 性 感 染 颈 骨 脊 活 等 手术 禁 忌 症 。其 中单 节 段 病 变 1例 , 节 段 病 变 1 , 节 双 例 三 段 病 变 1 。实 施 单 节 段 置 换 2例 , 节 段 置 换 1 。 例 双 例 1 2 手 术 方 法 患 者 全 麻插 管后 , 后 垫 颈 枕 以 保 持 仰 卧 中 . 颈 立 位 。根据 病 变 节 段 选 择 合 适 的 切 口 。分 离 颈 阔 肌 , 颈 内 于
盘 置 换 术 成 功 的 关键 之 一 。
【 键 词 】 人 工 颈椎 间盘 置换 术 关
护 理
人 工 颈椎 间 盘 置 换 术 是 颈 椎 疾 患 治 疗 方 法 的 历 史 性 突 破 , 以保 留颈 椎 运 动 功 能 , 时 提 供 颈 椎 所 需 要 的 稳 定 性 , 可 同 防 止 和延 缓 相 邻 节 段 退 变 的发 生 和 发 展 _ 。避 免 了 融 合 手 术 】 ]
中 植 骨 的并 发症 、 椎 假 关 节 形 成 和 颈 椎 长 期 制 动 导 致 的 不 颈
性 和 骨相 容性 ; )。 凸 角 的 设 计 更 有 利 于 矢 状 面 椎 体 序 列 3 7前 重 建 ;) 下 终 板 都 装 有 6个 高度 1mm 的倒 齿 , 植 入 后 的 4上 为 即 刻 稳 定 及 长 期稳 定 提 供 了保 障 , 个 齿 都 具 有 与 植 入 方 向 每 相 反 的 角 度 , 于 植 入 , 能 在 保 证 椎 体 完 整 性 的情 况 下 防 止 易 并 假 体 滑 脱 ;) 板 成 分 为 钛 合 金 , 5终 与钻 镍 钼 材 质 的人 工 终 板 相 比 , 终 板 能 明显 减 少 MR 成 像 下 的 伪 影 形 成 , 而 不 至 于 钛 I 从 影 响 术 后 对 邻 近 节 段 解 剖 结 构 的 评估 _ 。 4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3 1 术后 2 4 . 4~ 8h内的观察及护理 。
A L能力下 降 , D 患者对 手术一 方面寄 予很大 希望 , 另一 方面 又有很多思想顾 虑 , 担心 的是颈部 手术风 险性 大 , 一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
术失败 , 会引起瘫痪 , 影响生活质量 , 容易产生恐惧 、 焦虑 、 悲
3 1 1 密切观察 生命体 征 , .. 特别是 血压 情况 , 予心 电监 护 , 床边备气 管切开包 , 每小 时测量血压 、 搏、 脉 呼吸次 , 稳后 平
3 12 密切观察 呼 吸情 况 观 察 呼吸 的频 率 、 律、 .. 节 深度 等, 常规吸氧及 雾化 吸入 , 床边备 吸痰装 置。出现 呼吸 困难
则应立 即查找原 因对症处 理。常见原 因有术 后 出血 压迫气
的功能恢复情况 , 增加患者对手术成 功的信 心。 2 13 说 明情绪 与疾病关 系 , .. 良好 的心理状 态会 促进 机体 康复 , 否则则相反 。 22 术前训练 颈前路手术要 求患者仰卧 , 颈略过伸位 , . 使 同时为了暴露椎 体 , 较长 时间将 器官推 向切 口对侧 , 需 针对
3 13 观察伤 口敷料渗血情况 .. 术后伤 口常规 置引负压流
管, 用别针 妥善 固定 引流管 , 翻身时 勿使扭 曲、 脱落 , 保持 引 流管通 畅, 并准确 记 录引 流量 , 般 2 一 4h不超 过 10—10 0 5
改为每 2h监测 1次。
观等心理反应 。医院配备专 职健康 教育 护士根据 患者 出现 的不 同心理反应 进行个性化 的心理护理 。 2 11 向患者介绍手术 目的、 .. 过程 、 方法及 术后康 复功能锻
炼的方法。 2 12 介绍手术 医生 的技术特长和 曾经作过此类手 术患者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应用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应用体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应用体会侯勇;聂林;程雷;袁永建;汤继文【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8(28)5【摘要】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尤其常见。

但人们对其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自然转归仍不十分清楚。

颈椎病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或后路椎管减压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单位,恢复了颈椎的活动度,避免了因融合增加邻近节段的负荷,使相邻两椎间盘加速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优良的近期疗效已经得到众多临床研究的证实。

【总页数】2页(P505-506)【作者】侯勇;聂林;程雷;袁永建;汤继文【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Activ 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比较 [J], 李洪珂;张长江;王明君;杨贤玉;李来好2.探讨 ProDisc-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J], 郭卫春;黄文俊;汪光晔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J], YU Ling;SUN Xiang-ran;HU Qing-zhu;GUO Wei-chun4.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J], 周俊;钭伟国;褚卫韬;陈泽富;樊骏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Zhang Ge;Zhang Yazhong;Zheng Peiya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及早期疗效。

方法对12例患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脊髓椎病8例,神经根型4例,记录术前及术后V AS、JOA、NDI评分,及手术前后置换间隙与临近间隙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 AS、JOA、NDI评分结果分别为(1.92±1.53)、(15.33±0.78)、(7.5±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短期内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同时不降低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

标签: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颈椎间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置换能提供良好的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同时以其独特的颈椎活动度,能克服因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带来的颈部僵硬及有效阻止邻近节段退变加快而引起新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科自2010年8月~2012年10月对12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人工颈椎间盘材料
人工颈椎间盘材料均由法国LDR公司提供的MOBI-C,它是一种带有滑动衬里的人工颈椎间盘,一次性整体植入,充分考虑瞬时旋转中心,通过上下终板相对运动自动定位。

初期稳定性来源于倾斜型齿状突起更易嵌入椎体终板,保证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1.3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
患者仰卧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颈部垫软圆枕,头颈部自然后仰状态,头部两侧沙垫固定,双肩使用长胶布固定在手术床上,右颈前横切口,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分离进入达椎体前缘。

C型臂机透视定位置换节段并同时观察目标间隙上下锥体后缘处于相对平直状态。

放置颈椎椎体牵开器确保切牵开器延长臂与上下终板平行,切开椎间隙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刮除软骨板到骨性终板,将椎间隙平行撑开,切除后纵韧带,枪钳咬除置换间隙上下位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并向两侧减压到钩椎关节。

将椎间隙再次平行撑开,至少2次,撑开的度是观察颈椎的生理前凸及间隙高度是否恢复。

将下位椎体上终板磨平,并测量椎体,选择假体大小,试模合适后置入假体,同时上下位椎体相向加压固定假体,C型臂机透视证实无误后置皮管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颈围外固定2~3d,术后1周拆线,常规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2周。

1.4 临床评价
1.4.1 神经功能评价[1] 按照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 17分评分。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分别进行两次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7-治疗前评分)]×100%。

1.4.2 NDI颈部功能障碍指数[2] 颈部疼痛及相关症状以及其对日常生活影响来观察病情及评估治疗效果。

1.4.3 颈痛视觉评分V AS 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估疼痛强度。

1.5 影像学评价
1.5.1 假体稳定性观察假体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差异、假体上下终板相互位置关系、假体轴线与原来椎间隙轴线关系。

1.5.2 观察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与术前X线片比较,椎体后缘有无新出现骨化,及假体是否已融合。

1.5.3 观察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最前,最后与中点3处上下终板间距离之和的平均数),颈椎活动度(过屈过伸位X线片上下终板平行线夹角)变化,及临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活动度。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表示,对JOA评分、V AS评分、NDI评分和置换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临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DI、JOA、V AS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JOA评分结果术前的(10.25±1.56)分提高到术后的(15.33±0.78)分,平均改善率72.5% ,近期随访表明疗效优良。

术前(10.25±1.56)分与末次随访(15.33±0.78)分,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0,P<0.05)。

V AS 评分从术前(7.10±1.2)分降到术后(1.92±1.53)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7,P<0.05)。

NDI指数术前(39.20±6.83)分,术后末次随访(7.50±2.5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2,P<0.05)。

见表1。

2.2 X线观察评估结果
假体稳定性:本组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等不稳现象。

所有患者假体上下终板间保存良好活动,未发现假体融合及异位骨化形成。

临近节段间隙活动度及椎间高度测量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置换节段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后7d可能因为疼痛等因素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7.20±2.37)°,末次随访(8.25±2.18)°,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主要是由椎体后缘或两侧增生的骨赘,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致,因此本研究术中不能仅满足假体放置,应彻底减压从根本上解除压迫,有效缓解症状是进行手术的根本要求。

本研究认为彻底切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对于后纵韧带,本研究主张予以切除,因为一方面破裂型的髓核可游离到后纵韧带后方,肥厚增生的后纵韧带可以引起临床症状,同时后纵韧带在异位骨化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类似支架效应,切除后纵韧带同时可获得更彻底的减压;切除后缘增生骨赘,及部分钩椎关节,潜行减压,并通过间隙平行撑开获得空间进一步直接或间接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有效容积。

应当注意减压时枪钳尽量保持水平用力,进椎管时尽量在边缘同时脊髓受压相对轻一侧切除韧带进入,避免脊髓医源性损伤。

在本组病例中在行单节段置换的患者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16.8±7.2)个月的随访中V AS、JOA、NDI评分均有改善。

JOA评分获得72.5%改善率。

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改善因为彻底的外科减压及术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非假体带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