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二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习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知识链接:生物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本节内容是学习必修二遗传变异的基础

自主学习一:

_______ ___,简称

1.核酸的种类包括

________ __,简称_____ __

2.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核酸的元素组成______ __________。

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单体)是:_______ ____。一分子核苷酸包括一分子___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前者的含氮碱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不同的是,有______无_____。

5.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贮存在_________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归纳:

想一想:

1)高等动物细胞中有种核酸,有种核苷酸,种五碳糖,种碱基。

是高等动物的遗传物质。

2)HIV所含有的核酸是,该核酸中含有种五碳糖,种碱基,种核苷酸。

自主学习二: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在,

R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染色剂对DNA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____使DNA呈现_______色,_________使RNA呈现__ _

色。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___ ___的分布。盐酸能够改

变___________ 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____ __与

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_____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注意:几种液体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的NaCl溶液: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态。

(2)8%的HCl溶液: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易于染液进入内部;②使染色体中的

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3)蒸馏水:①配制染色剂溶液;②冲洗载玻片。

3.结果:呈绿色,呈红色。

4.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RNA主要分布在中。(注

和内也含有少量DNA);

反馈练习:

1.DNA的组成成分是()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嘌呤和磷酸

2.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四种碱基 B.四种碱基对 C.四种脱氧核苷酸 D.四种核苷酸

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包括DNA和RNA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4.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P、N、P、S

B.C、H、O、N、P

C.C、H、O、N、S

D.C、H、O、N

5.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

B.核苷酸、磷酸、碱基

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D.核糖、磷酸、碱基

6.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A.5、2、8

B.4、2、2

C.5、2、2

D.4、4、8

7.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8种

B.7种

C.5种

D.4种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可以说明DNA和RNA的分布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有DNA和RNA两类B.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RNA是少数细菌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0、RNA与DNA比较,RNA特有的是 ( )

A.核糖和尿嘧啶 B.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D.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1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 )

A、DNA

B、RNA

C、DNA或RNA

D、DNA和RNA

12.观察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B.调节染色液pH

C.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13.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个细胞中

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4.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 __。

(2)4、5分别代表、。

(3)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4)通常由_____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__ 5

分子,真核细胞中分布在、和。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科学家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015·浙江严州中学高二期末] 为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其蛋白质中的元素是() A.N B.P C.S D.O ?T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T2噬菌体的核糖体 C.T2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拟核 ?[2016·浙江平阳二中期末] 用TMV型的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HRV型的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类似杂种新品系侵染烟草后,烟草所患花叶病的症状是() A.TMV型症状 B. HRV型症状 C.无症状

D.两种综合症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下列哪个实验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图3-1-1表示由病毒甲、乙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的过程,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1.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酸种类mRNA-信使RNA (根据五碳糖不同)核糖核酸(简称RNA)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2.核酸的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动、植物细胞(选用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无色或颜色较浅的植物组织,防止实验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了实验现象) 3.实验试剂: ①%的生理盐水(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或者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②8%的盐酸:1)杀死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③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现配现用切忌分开使用 原因:若甲基绿和吡罗红单独使用,则细胞内的DNA和RNA均可以与之结合,结果DNA和RNA 均 被染成绿色或红色,而不能辨别。 ④蒸馏水:配制试剂和冲洗涂片 4.实验过程:制片(需烘干,固定标本)→水解(需30℃水浴加热)→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食物碎屑的干扰 ②烘烤载玻片时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载玻片烘干后应冷却后再放入8%的盐酸中,防止载玻片破裂 ④水解时要在30℃条件下保温5分钟,便于蛋白质与DNA的分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分散成单个 ⑤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洗去残留的盐酸) 5.现象: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6. 真核细胞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虽然同时具有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两种核酸,但 核酸分布原核细胞DNA →分布在拟核中DNA才是细胞 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病毒——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具有哪种核酸,哪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1.构成核酸的元素:C、H、O、N、P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或最优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对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氨基酸B.葡萄糖C.核酸D.核苷酸 2.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作用是() A.仅使DNA呈现绿色 B.仅使RNA呈现红色 C.只能使一种物质呈现特定的颜色 D.既使DNA呈现绿色,也可以使RNA呈现红色 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元素组成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5.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B.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斐林试剂 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是() ①取细胞制片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③水解④盖上盖玻片

⑤冲洗涂片 A.①③②④⑤B.⑤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⑤D.①③⑤②④ 8.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2滴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呈绿色的部位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9.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核酸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物质 D.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11.人体中有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2种B.4种C.5种D.8 12.RNA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碱基、磷酸 13.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 B.C、H、O、N、P C.C、H、O、N D.C、H、O、P 14.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B.5种C.4种D.8种 15.鱼体内的核酸水解后,不可能得到() 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

高中生物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王波(定海一中3160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2.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三个经典实验的分析。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模拟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尝试简单的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既是前两章(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与遗传)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也是本章内容的开端,引出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概念(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控制性状的分子机理),因此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的特殊也十分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教学难点:(1)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分析。 【建议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认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用于进行“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活动,确认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识R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三、学情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对于改节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四、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小组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层层设置问题,然后以小组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宣化第一中学——朱丹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目标定为: (一)知识和技能: ⑴ 说出核酸的种类。 ⑵ 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⑶ 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 ⑴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⑵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⑶ 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人教版)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组成元素:C、H、O、N、P。 二、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甲基绿把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盐酸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DNA与染色体的分离,便于染色。 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四、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五、作用:遗传信息的载体。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 组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高中生物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分析得出核酸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学生推理和判断出DNA是遗传物质。(2)通过对经典遗传实验的分析,学生知道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生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习对经典的遗传学实验的学习,学生认同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理论建立中的重大作用。 (3)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证实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学习,学生能接受生命物质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等缺乏理性的思考。此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对生物学科体会程度不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的知识,较抽象,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出现畏难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认为生物学科的学习仅停留在的简单记忆层次,而不去领悟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因而缺少科学的思维品质。 因此,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课的重要性,体会生物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在分析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尝试体会实验设计的核心思想,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教学难点: 1. 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离体转化实验过程、分析获得相应结论。 2.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原理与结果分析。 3. 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目的,体会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教学活动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学会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而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时,可为后面介绍核酸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DNA) RNA) 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阅读该实验的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 (1)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特殊的染色剂对DNA、RNA的不同着色反应来探究DNA、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位置。 (2)实验原理分析 甲基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RNA→呈现红色 两种染色剂不是单独使用,而是混合使用。 (3)实验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3)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用0.9%的NaCl?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②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 ③8%的盐酸有什么作用?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5(浙教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公开课教案) 课题: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教材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浙科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初步了解DNA是遗传物质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选修课教材《基因工程》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了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因此这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然后教材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有些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没有DNA,其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从而归纳RNA也是遗传物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学情分析 这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故在复习过程中体现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去处理实验设计的问题并在基础点上在对知识进行加深,引出一些问题,可利用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用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②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③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能力目标:①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②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情感目标:①通过总结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善于总结他人经验、在工作中互相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②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③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突出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易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DNA指纹分析除了用于破案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遇难者的身份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使用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用书P39] 一、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1.结构: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无毒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很多小鼠患败血症致死。从患病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无论是活的R型菌还是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都不能使小鼠患败血症。由此可见,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若用DNA酶处理DNA样品,就不能使R 型菌发生转化,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②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考纲要求】 1.理解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2.掌握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的实验过程 3.掌握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实验过程 4.重点理解证明DNA 或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思路 【考点梳理】 要点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核酸的分布(如下表) 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当DNA 与RNA 同时存在或只有DNA DNA 为遗传物质 只有RNA 存在时,RNA 是遗传物质 要点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 体内细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如下图): DNA 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的 遗传物质为DNA

(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注意:①该实验中的转化因子即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格里菲思的实验为后人研究遗传物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本实验共设了4组对照,对于“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较关键的是第4组实验。 第1组实验说明S型菌有毒,第2组实验说明R型菌无毒,第3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已失活; 第4组实验将无毒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出乎意料地死亡了且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活菌。证明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使R 型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体外细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S型菌中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 (2)实验思路:将S型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分别起作用 (3)实验过程: ② ③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前面学习蛋白质的经历,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生物大分子的一个逻辑以及思路,所以本节内容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引导讲解为辅,学生围绕本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首届国际DNA证据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举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法庭证据鉴别技术像DNA鉴定一样,能够以99.999 9%的精度锁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DNA证据鉴定技术,建立全国联网的犯罪现场DNA 证据数据库以及重点监控人群DNA数据库,对于大幅提高破案率、缩短结案时间,震慑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指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很独特,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那么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推进新课 一、学生看书进行自学并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核酸分为那两大类?核酸的作用是什么? (2) 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核酸的单体是什么?具体组成怎样?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重点记忆)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组蛋白),另外还含有少量RNA。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前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个实验只能证明该实验材料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7.S型肺炎双球菌使小鼠死亡的原因:S菌的荚膜保护了细菌使之免受小鼠免疫系统清除,小鼠反受其害。 8.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即体内转化)实验可推测: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则证实:DNA是转化因子,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 9.T2噬菌体是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好材料,因为它只含DNA和蛋白质,与染色体成分相似,便于分析。 10.科学家将噬菌体中DNA和蛋白质区分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DNA 用32P标记,蛋白质用35S标记。 11.获得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必须先培养标记的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能利用细菌的成分在细菌内合成DNA和蛋白质,从而产生后代。 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因为无法检测出两种元素放射性的差异。 12.不能 ..同时用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黄晓芬(定海一中316000)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一节,以“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内容在构成体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节教材由三个经典生物学实验组成,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问题意识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科学史例,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是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必修二定位在基因水平,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编排。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学习,为学生再现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漫长历程拉开了序幕,让学生在“重走探索之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教材架构了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史事件;暗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条线中都蕴含着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上与第一章联系起来,同时为学习基因的功能、生物变异及进化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办法: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办法: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 (3)理解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解决办法:通过讲解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的实例来说明。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物必修一中,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知道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但认识没有深入到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的水平上。高二学生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初步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表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较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简述烟草花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b (2)能够说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b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内容: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1.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 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__ ④R型活细菌和加热 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___

思考: ①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有毒性,无毒性。 ②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有,没有)毒性。 ③在第四组的结果说明,出现了活的(S型细菌、R型细菌) 3.实验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此实验能证明该遗传物质是DNA吗?) 【习题巩固】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④ B.②③C.③ D.①③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1、实验过程 ①、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脂质、多糖荚膜)→(有/无) S型细菌 ②、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有/无)S型细菌和R型细菌 ③、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DNA酶→(有/无)S型细菌 2、实验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 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核酸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核酸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 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 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 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仲老师语录: 在人类前行的文明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假设都跟随着一个伟大的发现。:) 在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核酸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二、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 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什么结构或物质具备这些条件呢?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我的说课题目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这一节的内容贯穿了高中生物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学习遗传与分化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其结构和功能 科学思维:分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总结两者的不同 科学探究:通过分析阅读、交流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DNA 和RNA的异同点,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社会责任: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核酸的结构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接受学习、比较分析、归纳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DNA指纹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DNA的应用来导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 结合课件和书本,讲授核酸的分类与功能,通过联系旧知识,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带着以下问题有目的性的阅读: (1)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有什么不同?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讨论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核酸的结构。初步理解核酸的多样性。 利用课前准备的模型材料,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核苷酸以及核苷酸

人教版生物高一年级《遗传物质的携带者_核酸》教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本节虽然在题目中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完成。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首先要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解决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再进一步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图解,认识核酸的结构。 一、问题探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共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思考与讨论 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二、核酸的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核酸 核糖核酸,简称RNA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材料与用具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了(或青蛙皮肤细胞、蛙的红细胞、蚕豆叶表皮、洋葱表皮)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新田一中生物组陆井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讨论学习讲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复习巩固及导入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结构通式?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4.用一句话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 5.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 通过第五个问题引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 课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回答如下问题: 1 .DNA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 人的信息? 2 .你还能说出DNA 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 区别,因此,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学生回顾 并回答 学生分组 讨论 核酸的学习 过程与蛋白 质的学习类 似,通过提问 使学生在脑 中形成学习 核酸知识的 框架 联系学生的 现实生活,利 用“问题探 讨”,创设问 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主 用时5分钟 课后反馈:学 生对氨基酸 结构通式掌 握不好 补救措施:教 师提问后进 行简单的讲 解 用时3分钟 课后反馈:通 过学生对问 题的回答发 现学生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