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品读好书感悟经典--谈《于丹论语心得》交通运输局史洪生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
——题记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了。
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
《论语》便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人类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
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以华贵而朴质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
而这本书,也成为了我最爱不释手的珍宝。
古人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对论语的感悟恐怕大都只是人生哲理罢了,的确,从论语中,能找到一个人存活于世的最高境界,而于丹对于论语的感悟与品味,用“半部论语修自身”之说,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解释的近乎透明,也让我们着实领略到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风采。
第二篇:品读经典诗文感悟做人道理1 2800字品读经典诗文感悟做人道理——浅谈《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包含了许多哲理。
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灿烂的星辰,是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后的人文精华。
她凝聚着圣贤洞察生活、窥测人生的睿智,是人类文明巨额的精神财富。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弟子规》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关键词:弟子规经典育人正文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包含了许多哲理。
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灿烂的星辰,是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后的人文精华。
她凝聚着圣贤洞察生活、窥测人生的睿智,是人类文明巨额的精神财富。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何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何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读一本书,就像是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当我们合上书的那一刻,心中往往会涌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那么,如何在读后感中把这些情感体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就拿我读《活着》这本书来说吧。
起初,我只是被它简单朴素的封面所吸引,没想到翻开之后,就被书中的故事紧紧揪住了心。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个富家公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可他嗜赌成性,最终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爹娘。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就像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他不得不学着种地,学着养家糊口,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妻子家珍对他不离不弃,可他却让家珍跟着他吃尽了苦头。
家珍得了软骨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却还在努力操持着这个家。
福贵看着家珍受苦,心里充满了愧疚和心疼。
这时候,我的心里也酸酸的,觉得福贵真是太不懂事了,怎么能让这么好的妻子受这么多罪呢。
他们的孩子也没过上好日子。
有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割草喂羊,然后跑着去上学。
小小的年纪,脚都被磨破了,可他从不抱怨。
当看到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而失去生命的时候,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瘦小的身影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生命就这样悄然消逝。
我心里那个气呀,恨不得冲进书里去问问那些大人,怎么能这么对待一个无辜的孩子!凤霞是个乖巧懂事的姑娘,因为一场病变成了哑巴。
她勤劳善良,默默地为家里付出。
好不容易嫁了个好人,过上了几天好日子,却因为难产去世了。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都碎成了一片片,怎么命运对这家人如此残酷?福贵经历了这么多的生离死别,却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牵着老牛,在夕阳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这时的我,心中不再只是悲伤和愤怒,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福贵的敬佩。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拿起笔,想要把这些复杂的情感都写下来。
我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去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是把我最真实的感受,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5篇】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5篇】本文是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品读经典,在书籍中感受灵魂的颤动。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品读经典作文一】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永无尽头,如果一个人的健康可以用不破坏。
如果没有战争和死亡,那他是不是和消失在一片安详之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读书是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有着黄金库’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计,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
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苦心计算钱的多少。
因为书籍不易物欲角逐圈。
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尽心享受自然和恬静即可。
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
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江边眺望楚郁,忧叹长问,文天祥在伶仃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保尔永不言败的奉献精神。
保尔幼年时在被压迫中生活的,无人管理无人收留的保尔,开始了童工生活,后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朱赫对他的指导,还有冬妮娅,丽达,达雅这三位美丽女性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
在革命的熔炉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初期,他有忘我的工作她的病情虽然在不断的加重。
但他却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病魔,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从事文学创作。
品读经典让我们领略着人世间奇峰异景。
让我们的思绪飞到广阔的宇宙空间,品读经典有时轻松愉快,有时心重如磐,为作者的精彩描述而兴奋,为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沉思默想。
被子里行间的真知灼见启迪,读好书,让我们慢慢的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
失意泰然的人生境界,好书,能跨越时空,引导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品读经典作文二】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着作,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
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着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
如何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何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读书,就像是一场心灵的冒险,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当我们合上书本,心中往往会涌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感慨。
而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在读后感中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这可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就拿我前段时间读的《平凡的世界》来说吧,那真的是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没抱太大的期望,心想不就是讲普通人的生活嘛,能有多精彩。
可随着一页页地读下去,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
书里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奋斗,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我仿佛能看到孙少平在煤矿里挥汗如雨,却依然怀揣着对知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能看到孙少安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家庭的生计拼尽全力。
当我读到孙少平因为贫困,只能吃着最差的伙食,穿着破旧的衣服,却还坚持读书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发酸。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的那些时刻,和孙少平比起来,我简直太懦弱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看看人家,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同情,更多的是一种敬佩,一种自我反省。
还有孙少安,他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当他的砖厂遭遇挫折,面临倒闭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我紧张得就好像那是我自己的生意一样,不停地在心里为他加油打气:“少安,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当他最终克服困难,让砖厂重新兴旺起来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那种喜悦就像是我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我没有去套用什么模板,也没有刻意去用一些华丽的词藻。
我只是把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
我写我对孙少平、孙少安的敬佩,写他们的故事给我带来的鼓舞和力量。
我写道:“《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软弱。
孙少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追求梦想,我还有什么借口偷懒?孙少安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都能不屈不挠,我又怎么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我把这些感受写得很直白,因为这就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想法。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简版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人生是一场旅程,而读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本文将以几本经典著作为例子,探讨人生的感悟与领悟。
《老人与海》—— 关于坚持不懈的品读《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老渔夫孤身一人与巨大的鲨鱼抗争的故事,探讨了人生中的挑战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面对重重困难时,老渔夫从不放弃,并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最终获得了成果。
这本小说教会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生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并坚持下去。
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人生中所需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老渔夫在故事中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够取得成功。
《傲慢与偏见》——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通过描绘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复杂恋爱故事,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傲慢、偏见以及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常常带有各种偏见和傲慢,而这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只有通过真正的理解和宽容,才能够摒弃偏见,建立起真正的互相信任和理解。
正如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能够排除误会,并为彼此开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一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
《羊脂球》—— 关于机遇与选择的思考《羊脂球》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于尔根在伦敦发现一个神奇的小球,能预言未来的故事,探讨了机遇与选择的关系。
故事中的于尔根通过小球得知了自己的命运,但他在面临选择时仍然感到迷茫。
这本小说提醒我们,机遇和命运的存在并不决定一切,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我们不能凭借侥幸心理去追求所谓的机遇,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来作出选择。
正如故事中的于尔根最终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升华

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演形式,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很多东西,通过朗读来提高自己的情感与修养。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沉淀与提升。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也可以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在朗读中的感悟与升华。
朗读,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情感会变得更加丰富与深刻。
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而在朗读的时候,我们会将这些情感与思想引导到自己的心灵深处。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与升华。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中的悲欢离合,让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滋养与释放。
朗读,不仅仅是在嘴上念出文字,更是一种对内心情感的拨动与升华。
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情感的火花与思想的碰撞,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滋养。
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升华,是一种对文学的理解与体会,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升华。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中的精华与灵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味与享受。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升华与提升。
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让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与深刻的体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升华与提升。
朗读,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感悟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与提升。
朗读,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升华,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与精神面貌,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最真实的滋养与升华。
朗读,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感悟与升华,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与力量,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慰藉与滋养。
朗读,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升华,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味与体会。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精选5篇)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精选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作文1立身先立学,立学凭经典。
这个寒假,我走进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感受到了一片宁静。
《瓦尔登湖》是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此两年林中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瓦尔登湖》中的文字,粗看好比是梭罗的一本流水账,但如若静心细细品来,就像读一首诗,回味无穷。
它是寂寞的,但又是为了打破人们的一点点寂寞而存在,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它又是令人向往的。
我们的生活,总是匆匆,匆匆起床,匆匆洗漱,匆匆赶往学校公司,路上的行人匆匆,来来往往的车辆总不会太慢,观光处总有旅客匆匆留影,餐馆里人们聚会谈笑后匆匆各奔东西。
时间也并没有因为人们的抢夺而有所减缓。
因此,梭罗逃离闹市所拥有的这一份静谧自是让人羡慕。
古语云:“偷得浮生半日闲”,大概也是这种况味吧。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梭罗一般避入深林,但我希望能够如梭罗一般放缓步调去体会、去感受。
看太阳慢慢的从东方升起,看人们能慢慢行走在阳光下还能微微笑的大声说你好;慢慢的走,慢慢的感受风,慢慢的把周围一切的景和当时感受记入脑中而不是摄像头;慢慢去体会四季的更替,看桃花慢慢从花苞绽放成“灼灼其华”的模样,看江南水龟慢慢爬上岸慢慢吐息,看枫叶慢慢飘落枝头在地上铺出一条红毯,看人们慢慢踩在微微厚的雪面发出细细的咯吱声。
理性情感的融合与升华读后感

理性情感的融合与升华读后感在读完关于理性情感的融合与升华这一主题的相关内容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的湖水,泛起了层层涟漪。
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家庭旅行,我们一家人决定去海边度假。
一路上,大家都兴奋不已,充满了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向海滩。
那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还有那温暖的阳光,一切都美得让人陶醉。
我兴奋地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冲向大海,感受着海浪一波一波地拍打着我的小腿,那种清凉和惬意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就在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妹妹突然哭了起来。
我连忙跑过去,发现她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这时,理性和情感在我内心开始了一场小小的“斗争”。
理性告诉我,要冷静地处理这个情况,先查看妹妹的伤口,判断伤势是否严重。
我迅速地蹲下身子,轻轻地吹着妹妹的伤口,试图缓解她的疼痛。
情感上,我心疼得不行,心里满是对妹妹的愧疚和担忧,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她。
我一边安慰着妹妹,一边用随身携带的纸巾为她擦拭伤口周围的沙子。
妹妹的哭声让爸爸妈妈也赶紧跑了过来,他们脸上同样写满了关切和紧张。
爸爸冷静地说:“别慌,先看看伤口情况。
”妈妈则一把将妹妹抱在怀里,轻声哄着:“宝贝不哭,不哭。
”我在那一刻,真切地感受到了理性与情感的融合。
我们既要用理性去判断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又要让情感自然流露,给予受伤的人温暖和安慰。
爸爸仔细看了看妹妹的伤口,说:“只是擦破了点皮,没什么大碍,消消毒就好。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了消毒药水和创可贴。
在给妹妹处理伤口的过程中,我的手有些颤抖,心里不停地自责。
但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像爸爸那样冷静地把事情做好。
妹妹渐渐停止了哭泣,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关心让她感到了安心。
当伤口处理好,她又露出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哥哥,我还要去玩。
”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欣慰。
感动的是妹妹的坚强和勇敢,欣慰的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一家人能够将理性和情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个小小的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以凝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得到过掌声吗?谁愿意谈谈你得到掌声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2、学生交流。
3、师:是啊,掌声让我们开心。
使我们激动。
谁不渴望掌声呢?掌声还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学了课言语后,会对掌声有更新的理解。
大家有信心学好课文吗?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①我想知道这是谁的掌声?②这掌声是送给谁的?③我想知道这掌声产生了什么结果?)
5、师:同学们提得这些问题老师也想知道。
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咱们比谁的收获最多。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并思考两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英子当时的内心世界呢?
生1:从“犹豫”这个词,我体会到英子当时不愿意站起来,她怕出洋相。
生2:我从“眼圈红红的”体会到英子很委屈。
生3:我从“慢吞吞”这个词,体会到英子站起来动作很慢,她当时一定很不愿意。
师:从这些词语,让我们了解了英子的内心,体会到她当时矛盾痛苦的心情。
英子小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在她得到同学们的掌声之前,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交流。
生1:我觉得英子是个文静的孩子,不和同学们说话。
生2:我觉得英子还是个自卑的女孩子。
师:是呀,身体上的残疾给英子的心灵也带来了伤害,自卑的心理使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说笑、游戏。
此时,假如你是英子,你会怎样?
生1:假如我是英子,我的脸一定羞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2:如果我是英子,我会很痛苦,想哭。
师: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上讲台讲故事是多么快乐的事,可对于一个身体有残疾而导致心里自卑的孩子来讲,要想走上讲台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英子终于走上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从这掌声里,你听出了什么?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生1:从这掌声里我知道同学们没有嘲笑英子。
生2:从这掌声里我知道同学们在鼓励英子不要害怕。
生3:我想对英子说:“英子,没事的,大胆上去吧,我们支持你!”
生4:我会对她说:“相信自己,你一定会讲得很好。
”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终于讲完了故事,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说每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那么第二次掌声更多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批注。
生1:我认为这次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表扬,表扬英子的普通话讲得好,声音十分动听。
生2:这是赞扬的掌声。
生3:我认为这是肯定的掌声。
师:透过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英子激动的表情。
生2:我仿佛看到了英子感动的泪水和灿烂的微笑。
三、深入课题,升华情感。
师:课文中同学们把爱化作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
在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小事都蕴含着爱,爱还是什么呢?
生1:爱就是借给同学一块橡皮。
生2:爱就是扶起摔倒的小朋友。
生3:爱就是给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送上的热茶。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对于那些身陷困境的人来说,掌声尤为重要。
同学们,让我们做个爱心小天使吧,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掌声》这一课中,我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而是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语句所含有的内在情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自己探索如何读好课文。
由此,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所悟,有所感,我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将文本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这样做,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也正是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产生了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正如整合学习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通过这堂课,我更好地理解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我想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更需要关爱,特别是那些自陷困境的人。
同时也懂得了自己也要学会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我们相信这种教育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将决定着孩子们今后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