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对周边环境适应问题
每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待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内,当自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有些人能尽快的适应这里的环境,而有些人却一直对这个陌生环境保持距离,不愿去适应。这时,就应该注意了。不能适应周边环境的人或群体其实已经患上了心理问题。这些人在患上心理问题后,会产生情绪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时就应该去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就应该要懂得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达到获得朋友和进步的双赢。但一个人一旦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这时,出现了这种现象的人也患上了
心理疾病。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家人又忙,对孩子自然出缺乏交流。孩子也不会寻找方法,慢慢地,接触的人越来越少,交往能力也开始下降,不管面对什么以沉默来对待。加上家里的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就算与别人交往,也是唯我独尊,不会谅解别人;在困难面前,也是知难而退,就造成了小学生的不能学会正常交往。
(三)依赖心理
当今的社会,有一部分小学生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别的帮助,才能完成。这种类型的小学是产生了依赖心理。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家人的依赖,其次表现在有自责倾向。这些表现每时每刻都在危害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在身边的人关怀及呵护下长大的,像一些大少爷、大小姐一样,不会做任何事或是做事不熟悉。这些有依赖心理的人,当被家人或他人说几句后,就会感觉没人再爱他,他失去了所有爱。
(四)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意志力薄弱,不论说话、做事都经不起外界的打击。让小学生变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从小就对孩子付出太多的爱,让呵护变为溺爱。这时的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学习、活动各方面一遇到暴风雨,就采用逃避的方式,当他们习惯了这种逃避方式后,就会将他们本来就很薄弱的意志力变得更薄弱。于是,这种逃避的方式便变为了长久、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厌学与逃学问题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自然也越来越重。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厌学的小学生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从而成为老师、同学及家长眼中的差生,加上成绩不好,对学习慢慢失去了尚有的一点儿兴趣,成为了厌学。这时的小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在上课时间玩东西、看书、东张西望,渐渐地,他们干脆从厌学转变为逃学。这么一个过程,有时足以让一位少年的前途变得一片黑暗。当然,厌学的心理也会发生在优等生身上。这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别人超过了自己或自己目标未达到,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六)学习方面的问题
据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现在的社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会努力,不努力自然会被淘汰”这些话都是当今社会老师及家长认同的观点。而他们谁又能打保票,给孩子这么多压力,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呢?相信对于这个问题,没人敢打保票。其实,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重才造成的。现在无论是谁,都很看重学生的分数,所以在学习身上多了他们本不该有的负担,加之现在的教学内容比原来难,自然让孩子对于这些不该有的负担有了偏见,也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心理问题成因:
(一).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二).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三).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
2.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引路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要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