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摸斜度计算

拔摸斜度计算
拔摸斜度计算

角度没有太大的规定!一般做整数方便加工就可!

不过落差一定要0.02以上!大的高度落差就做大一点!角度一般做2-3度之间!大的产品可以做到5度!

讨论拔模角度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

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

以下是我的经验值:

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

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

先转贴过来了:

「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什麼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麼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体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準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為準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

「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

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

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见,也都认同,隻是想讲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没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过"咩咩"的积木吗?那就是答案!

我想应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

我想应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 有咬花时也行,不过要跟据咬花大小适当加大脱模角

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他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

赖皮wrote:

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他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不太好!会被骂的!留给加工人员比较好!有些地方,你作了斜度他们会感觉不爽的!因为很多只要2D加工就可以的!作了斜度看着头晕。。。

hope wrote: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见,也都认同,隻是想讲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没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过"咩咩"的积木吗?那就是答案!

高精度的模具很贵的,而且要有专门注塑机的配合。我倒是有看过一套没有出模角的模具,一个普通大小的杯子,1出2,要2万美金,产品设计得很巧妙,充分考虑到模具和注塑。模具上用到了气体顶出和热流道技术。

对模厂来说,高度超过2MM,的都必须拔模!

做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客户能提供不需再次更改的图档(3D图挡)那是最好的确!但是实际一般客户的产品图档都不可能做好一切拔模! 如果那样的话,产品的公差也没有太多意义! 我不是说做产品的不懂模设.但是如果你考虑得太多.太全.那就会影响你的设计思路!就会让你放不开.这样一来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做拔模当然好,不过应该是在产品的外形.只要你的整个外型以定! 里面的形壮就可以慢慢来改动! 大家应该都知道.象一些外资企业在摸具开发前都要与模设会谈!在会议上他们讨论的不就是不就是拔模会影响公差.公差会影响拔模的问题吗!当然还有很多如: PL面,EP位置.CA V.NO位置.SA......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算做拔模,最好只做外观! 我们辛苦点算了! 我还是希望我们多见面! 前面有位朋有说:高精度模具没有把模!

我认为:一般的外资企业都没有拔模! 因为她们每一次图订都会出一次2D图纸! (TWICE)

我认为,而且都这么做:

对壳体产品来说,外型(就是型腔那边)要给拔模,设计产品尤其是复杂曲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否则做出有扣的就丢人拉,至于给多少,看产品的高度、晒纹、材料等而定,确省给2度最少都要给30'。而里面结构一般都不给,让做模的加上就好啦有些小产品(高度低的)也可以都不给,做模的能搞定

同意大伙儿的意见,外形做拔模,内部由模具人员定。(PAGE1)

andywang307 wrote: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请大家举例说明。

一般0.5-2

我强烈建议,做产品的把斜度拔好!

我的习惯是公模面较母模面小一度左右而拔模角是有其深度与角度的换算公式也很容易查的到為啥要小一度? 因為產品如果在射出完成后镶在母模面那可就糟糕了所以将公模面(有顶针面)设较小的拔模角度是有利於事后的射出流程顺利常看到有些產品表面[咬花]后黏滞母模其后再於公模面又咬更粗的花纹以改善这样的情况徒浪费时间就这样有错还望指正

我是模具设计和制造一起搞的,都用proe,我不赞成id的意见,”破衣人“的意见最好,但是对结构设计人员来说确实是辛苦,但是自从有了3D,我们都辛苦,我的视力下降很多,我大学毕业时还是1.5的眼睛,现在可能只有0.8了,

而且,从企业来说,应该由结构设计人员来做,这样会降低产品的上市成本,也容易实现电子挡案的管理,况且,有一些地方后做拔模斜度是做不上去的,在加工中,造型越完整越好,这点我有跟id的观念不同,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过切了,我自己做时是元角,拔模斜度都做好,加工时就快了…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能理解破衣人的这句话,恐怕你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请大家指点,冒犯之处请原谅,

第一次有与id意见不同之处

可否转寄一张已设计好的產品图及模具图,小弟先行谢过!!!

对於上面的两种不同看法,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大家也不要為了这一点小事去分个上下.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的功力高,能熟练知道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现在又在搞產品设计,这样你可以把拔模斜度做出来,以攻固你以前学的知识,这样的话你的2D档可要仔细去画了。对於那麼只搞產品结构的人来讲,对模具不是很懂的人,那你就不要去画拔模角,让模具人员自己去做,你只要和他讲你的要求就可以了。如果你有的地方做,有的地方不做,这样模具人员还是要去做一遍,我想做过CNC的人一定是知道的。我的做法是如果用cnc做的模具我都做好拔模前模比后模大0.5-1度对于有纹的问蚀纹厂要一份办上面有最小拔模角不同的纹理角度差别很大当然拔模角还与塑料与模具抛光有关对于不需要CNC 做的模具我不做拔模在工程图里注明最大允许拔模角这样出工程图时不会总是有双线条加工人员看图不会眼花我做模具6、7年了如果模具师做模不预拔模自已要负责,现在是上班时间简单说说

如果产品设计师的水平不高,不懂模具设计及加工,没有办法,做拔模也是浪费模具制造及加工者的时间,所以强烈要求产品设计者至少在模具行业或车间呆一年,不过也没办法,中国做产品设计的很多根本就是初出道的毛头小伙,很难有这种水平;其次,工厂要节省成本,不肯出钱请高水平的人,还有就是整个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不上管理人员,这些都导致中国设计水平上不去。唉,没办法,好好做事吧!

外形的斜度一定要画,而且要先画,否则以后很难加上去的.其实内外斜度没必要取不同,(用SHELL就搞定),对极大部分产品来说,产品的内部有很多柱子,肋,本身下模又比上模打磨小,不会出现粘上模的情况.(少数情况除外)

有配合的地方也要画, 深度比较大的肋也要画,否则做模师傅加斜度不当会导致根部缩水. 我认为拔摸斜度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把它搞好,重要的有要求的就可以小一点,没有太大的要求就要把斜度做大一点,

1,如果表面要蚀纹,斜度就在3度以上

2,如果是boss一般不用做斜度,因为用司筒。

我认为拔摸斜度如果产品设者有模具设计经验的话最好就

将其做好,否则还是不做为妙。免得模设麻烦。脱模斜度与装配有关系的,那一定要做,我曾经就是没做斜度,分模的做的斜度,出事了,缝隙搞了1毫米出来。其他不大要紧的地方还是交给模具师父,不然搞出的图纸都是小数好几位,模具师父会怕了你的,这么高精度???:)仅供参考.没错,拔模角对配合时是很重要的!支持自己来做好!

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

fanjxun wrote:

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

没错,画3D的时候把拔模角做出来,但是出图纸时隻能自己重新画过所以很多人為了省事就不做拔模,也可以啊,但是你必须把尺寸标注準确!结构复杂的产品,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讲,能不加拔模角就不加,因为这样会成倍地加大工程图的难度(时间长好多呀).而且有装配要求高的产品,标公差比标斜度好,因为很多情况下你要考虑产品验收问题(质检员要拿着

你的图纸来检呀)

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準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為準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

「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

有时候如果把全部结构都做出再做斜度的话,有可能做不出的哦,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破大哥?支持外观上要做,其它的就沟通万岁! 以下几点是影响较大也需注意的方向

1.ID 设计时就要考虑拔模(否则会死的粉难看)

2.外观,表面粗度(咬花)也会影响拔模(咬花范围需事先设定)

3.造型深度也会影响(越深需考虑比标準咬花拔模角度加大)

4.塑胶材质选用(PMMA角度就需比ABS 為大)

一般MT-11020的花在大型件,深度上都要考虑时,4度以上是较保险的.. 至於公模约少个1~1.5度為佳,,一般BOSS,RIB 等以1度在考虑实际强度及厚度调整......

我们的图纸都是十分详细的,所有的拔模,圆都在图纸上. 模厂不能更该任何地方及公差. 外型一般3-10度里面的筋和BOSS都是0.5-1度,尺寸精密处0.25度都有.看一个表面纹理与拔的关系表.应该要由机构设计全部画出因為现在垫子產品轻薄短小如果不画出就有可能造成干涉或是肋太深造拔模后厚度过厚造成缩水

iDesign wrote:

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

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

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经验丰富呀!!完全赞同。

一点基本知识就是:对产品的叁维电子模型或图纸,如果没有标拔模斜度,要按照以下规定来理解:

1)如果是轴状特征,拔模斜度要使得最大端跟模型或图纸相符。即拔模斜度要使轴变得更细。

2)对孔状结构,跟上面的正相反。

合格的结构设计人员都是按以上规定来设计产品的配合尺寸的。如果模具设计和制作人员也能按照以上规定加拔模斜度,产品就容易做成功。怕就怕模具人员不懂这个规定,或者懂但不执行这个规定。

我个人认为脱模斜度大小胶位的高度和大小有关系,同时与结构的装配关系有关系,我们这里一般原则是放完斜度后较为上下差为20-30S,有紧配合例外。我建议结构设计人员应该给外形放斜度,同时对比较重要的装配关系的地方放斜度。

我以前在专业设计公司做,大家的做法是3D建模就必须做拔模。一个没做拔模的产品给模厂是没用的,模厂自己去改(加拔模)。如果外形没有拔模就作了结构,那可能死得很难看!我们多做普通的工业电子产品,外围拔模一般细纹取3度以下,皮纹要5度。里面装配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0.5~2度不等。

根据目前我公司的做法把所有的全部作好不给模具设计人员任何发挥的余地因为产品那

些部位重要机构设计最清楚

外形的拔模是肯定要做的,要不给模具设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内部的骨位和丝筒之类的就不要了吧,太麻烦.不过结构设计真的能把把拔模做的很合适的人大概不多.

所以从学校出来就搞结构设计是片面的,其实做结构要很多知识积累:塑胶、模具、成形、电子等等。最好在塑胶模具厂做两年再去做结构,我就是。

这位仁兄说的没错,不过向你这种经历的毕竟不是很多不过没有模具设计经验不等于他的机构设计不好其实看你平时的经验积累再加上现在的机构设计都负责跟模所以独立的跟过产品很快就会上手

楼上的朋友所言极是,不过没有模具设计的设计员一般不做脱模斜度的,他们不懂,实际他们一个简单的操作,给分模工程师带来极大的帮助,如果有些壳类产品比较复杂,如果没有放脱模,分模的人就要像从新做产品一样,花大部份时间去修改,又要去除圆角,如果用PROE的人,那他们真的是哭死了,用UG还能解决这些问题

本人设计的产品一般都给1-2度的

模具的好坏与拔模斜度有很大的关系,拔模斜度没做好会直接导致模具的失败。

坐板凳的朋友,你说得很好!但是还不够详细!出模角的大小,具体要看texture的番号,从而就能够知道纹的深度!深度每增加0.025mm,角度最少增加1度!其余按常规设计。

汽车坡度怎么理解

"道路坡度"到底是什么意思 【卡车之家原创】前阵子论坛几个卡友因为“上坡”这个问题争辩了一下,而且有人自称自己的“座驾”能够爬越三四十度的陡坡,对于这种说法是否切合实际呢?那今天咱们就“坡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什么是坡度?坡度的表示又是如何? ●常用两方法看透坡度不在话下 关于道路坡度,这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度数。实际上坡度是把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比如坡度为30%,事实上就是在水平距离前进100米的情况下,垂直高度又上升30米。

方法一百分比法:高度/水平距离 在实际情况下,道路的坡度一般用百分比显示或度数法两种方法表示。百分比法作为计量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方法二度数法:通常说的角度 另外一种是度数法,即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再对照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最后查出度数。

在行车过程中的最大坡度为100%。换算成度数为45°,粗略折算,坡度*0.56=角度,不同角度的正切坡度对照5°≈9%、10°≈18%、30°≈58%。参照这两种方法,相信大家都会坡度这个概念熟悉了。 高速公路的坡度不能超过5% 在普通道路上,超过坡度10%就算比较大坡了,设计时速为120的高速,其坡度一般不能超过5%,而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坡度也只是在15%左右。

世界上最陡峭的道路位于新西兰但尼丁市的鲍德温街其坡度为35%

图中坡度为60%,约合31° 一般的卡车能够轻松爬上10%的坡度,由于需要行驶各种路段,所以最大可爬升到30%即16.7°左右,而最好的4x4军用越野车最大可爬60%的坡。论坛里一时的争论,相信只是卡友对坡度概念不清楚,这次了解坡度后,相信下次大家都会明明白白了。(文/陈宏伟)

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参考)

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 .分析设计对象 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 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制定零件工艺规程 零件的结构、技术特点和生产批量将直接影响到所制定的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详细程度,这在制定工艺路线的各项内容时必须随时考虑到。 (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针对主要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由精到粗地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可查阅工艺手册中典型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案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选择与生产批量相适应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对其它加工表面也作类似处理。 (2)定位基准的选择 根据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并综合考虑零件的特征及加工方法,选择零件表面最终加工所用精基准和中间工序所用的精基准以及最初工序的粗基准。 (3)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及零件的特征,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在各种工艺资料中介绍的各种典型零件在不同产量下的工艺路线(其中已经包括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拔模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岀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汁的过程上已预留岀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岀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汁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岀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泄。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 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O.O25m 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岀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塞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岀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岀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o 3. 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坡度计算公式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 90°∞100% 例题: 一个斜坡的坡度i=1:2,若某人沿斜坡往上行进100米,则他的高度将上升多少米. 解:因为坡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那么,就有:高度上升为:X2+(2X)2=1002 5X2=1002 X√5=100 X=100/√5 因为√5=√5/√5*√5 X=20√5 简化为:100*√5/5=20√5米. 其实坡度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直角邻角(地面的角)的TAN值. 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和野外制图专业委员会将坡度分为7级: 0-2°平原至微倾斜坡,2-5°缓倾斜坡,5-15°斜坡,15-25°陡坡,25-35°急坡,35-55°急陡坡,>55°垂直坡 中国大陆规定>25°不能耕种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15°和25°分别为坡面流水面状侵蚀的下限和上限临界坡角。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拔模斜度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拔模斜 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三章拔模斜度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工程图标注方法与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模具检验标准

1 模具外观 1.1 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1.2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1.3 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快插水嘴,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要求。 1.4 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1.5 冷却水嘴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1.6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1.7 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 整齐、间距均匀。 1.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 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10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1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合同另有要求的除外。 1.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 “UP”字样,箭头和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15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折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 复位杆等干涉 2 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

2.1 顶出时应顺畅、无卡滞、异常声响。 2.2 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2.3滑动部件应开设油槽,表面需进行氮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为HV700以上。 2.4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每个顶杆都应进行编号。 2.2.5顶出距离应用限位块进行限位。 2.6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弹簧两端不得打磨,割断。 2.7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用弹簧限位,弹簧不便安装时可用波子螺丝;油缸抽芯必须有行程开关。 2.8滑块抽芯一般采用斜导柱,斜导柱角度应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滑块行程过长应采用油缸抽拔。 2.9油缸抽芯成型部分端面被包覆时,油缸应加自锁机构。 2.10滑块宽度超过150 mm的大滑块下面应有耐磨板,耐磨板材料应选用T8A,经热处理后硬度为HRC50~55,耐磨板比大面高出0.05~0.1 mm,并开制油槽。2.11顶杆不应上下串动。 2.12顶杆上加倒钩,倒钩的方向应保持一致,倒钩易于从制品上去除。 2.13顶杆孔与顶杆的配合间隙,封胶段长度,顶杆孔的表面粗糙度应按相关企业标准要求。 2.14制品应有利于操作工取下。 2.15制品顶出时易跟着斜顶走,顶杆上应加槽或蚀纹。 2.16 固定在顶杆上的顶块,应牢固可靠,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的斜度,下部周边应倒角。 2.17模架上的油路孔内应无铁屑杂物。 2.18回程杆端面平整,无点焊。胚头底部无垫片,点焊。 2.19三板模浇口板导向滑动顺利,浇口板易拉开。 2.20三板模限位拉杆应布置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两侧,或在模架外加拉板,防止限位拉杆与操作工干涉。 2.21油路气道应顺畅,液压顶出复位应到位。 2.22导套底部应开制排气口。

坡度怎样计算

坡度怎样计算 坡度怎么计算表示方法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1) 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以次类推!(2) 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0°0% 0% 5°9% 9% 10°18% 17% 30°58% 50% 45°100% 71% 60°173% 87% 建筑设计中“坡度”是怎么计算的? 在图纸上看到坡度是20%的坡道,这个20%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是高差除以水平投影长度还是高差除以斜边长度呢?还有一种坡度的表示是用小数来表示的,比如0.05,这又是什么含义呢?请教建筑达人,谢谢哈 坡度角的正切值,就是直角垂直边比上水平边 答补充:无论你的路有多长,只要是平顺的路,整条路的坡度都一样的不是吗!以整条路的起坡水平面、高差、坡面组成一个三角形,和起坡点开始取水平距离为1m、2m…的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不是吗?如果你要设计一条路,知道了这条路的高差,水平距离⊿,那坡度不就是高差/水平距离了,你说水平面上坡5度是标注5%吗?如果是的话可以这么理解:每100m 的水平距离上升5m,自己画个三角形看看,坡度就是→5%,起坡角度就是arctan(5/100)=2.862度,这条坡路上任意取个小三角形的坡度都是一样的。做设计的话,首先你要想你掌握了什么条件,再推求满足此条件的其他数据,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把数据凑在一起。 地形图中的坡度计算 坡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即:i=h/l×100% 其实坡度简单的讲就是tan 值 tan-三角函数 编辑词条

拔模角度的深度分析

孔的问题 a.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 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 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 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 象。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粗车Φ155端面: 粗车刀具:刀片材料为YT15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刀杆尺寸为16mm ×25mm ,主偏 角?=90r k ,负偏角?='10r k ,前角?=120γ,后角?=60α,刃倾角?=0s λ,刀尖圆弧半径mm r R 8.0=。 机床:CA6140卧式车床。 确定端面最大加工余量:已知毛坯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为3mm ,不考虑1o 拔模斜度的影响,则毛坯长度方向的最大加工余量mm Z 3max =。由于粗车要满足mm a p 3≤,取 mm a p 3=,可一次加工。 确定进给量f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以下简称《切削手册》)表1.4,当刀杆尺寸为16mm ×25mm ,mm a p 3≤以及工件直径为155mm 时 =f 1.0~1.4mm/r 按CA6140车床说明书(见《切削手册》表1.31)取 =f 1.02mm/r 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册》表1.27,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切削手册》表1.9,寿命选T=60min ) (m/min) 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式中,158=v c ,15.0=v x ,4.0=v y ,2.0=m 。修正系数v k 见《切削手册》表1.28,即 85.0=mv k ,8.0=sv k ,04.1=kv k ,73.0=krv k ,0.1=Tv k ,0.1=tv k 所以0.10.173.004.18.085.002.1360158 4 .015.02.0???????=c v =30.25(m/min )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min)/(84.59min /161 25 .3010001000r r d v n w c s ≈??== ππ 按机床说明书(见《工艺手册》表4.2-8),与59.84r/min 相近的机床转速为63r/min 及50r/min 。现选取=w n 63r/min ,如果选50r/min ,则速度损失较大。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min)/(85.311000 63 1611000m dn v =??= = ππ 计算切削工时:按《工艺手册》表6.2-1,取

工程图标注方法与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坡度图制作方法

坡度图制作方法 1 坡度分级标准 按照耕地坡度分级的要求,对耕地坡度分为五级,即小于等于2°为Ⅰ级,大于2°、小于等于6°为Ⅱ级,大于6°、小于等于15°的为Ⅲ级,大于15°、小于等于25°为Ⅳ级,大于25°的为Ⅴ级。 2 坡度计算公式及模型 2.1 坡度计算公式 式中dz/dx、dz/dy 分别表示x、y 方向的偏导数。 2.2 坡度计算模型 坡度计算时采用的模型: [dz/dy]=((c+2f+i)-(a+2d+g)(/8*x-cell-size) [dz/dy]=((c+2f+i)-(a+2d+g)(/8*x-cell-size) 上式中的a,b,……i 为下图中e 中心格网周围网点的高程。 3数据检查 在数据检查中,部分区域DLG与DEM数据存在不固定的偏移误差,局部地方的误差达到75m×25m,故对采用DEM数据制作耕地坡度图的方案变更为:利用DLG 数据制作有耕地且耕地坡度大于2°的地区。由于杨凌一些农业区地形地貌及耕地分布情况复杂,条状和碎小图斑较多,如采用按实地面积不小于3000 m的要求进行综合取舍时,失去了耕地地块坡度的真实性。故对坡度矢量数据未进行综合取舍和光滑处理,计算耕地坡度时直接使用。对未涉及耕地坡度的县市,经分析DEM数据的精度能够满足在其他方面使用坡度图的需求,则利用原DEM数据进行制作坡度图,并对矢量数据按要求进行了综合取舍和光滑。 4 坡度栅格图制作 4.1 DLG-TIN-DEM 转换的工作流程 利用地形图等高线(DLG)高程数据,创建TIN表面数据(不规则三角形格网),并制作成格网宽度符合规程标准的DEM数据,同时与其他的DEM数据进行接边检查和处理。

汽车爬坡度计算

爬坡度计算 计算方法一: 根据汽车理论,坡度角计算公式为: α=arcsin[F t-(F f+F w)]/G 式中α----坡度角,° F t----各档最大驱动力,N F f----滚动阻力,N F w----空气阻力,N G----汽车总质量,N 下面分别讨论式中各项: 1、各档最大驱动力F t(本处只计算最低档) F t=M e*i g*i0*ηT/r 式中M e----发动机扭矩,Nm,对WD615发动机为: 1100(266PS)、1160(290PS)、1350(336PS) 1460(371PS)、1650(410PS) i g----变速器各档速比 8JS100B I档 11.4----266PS车型 9JS119 I档 12.11----290PS车型 RT11509C 爬行档 12.42----336、371、420PS车型 12JS160T I档 15.53 16JS180T I档 17.04 5S111GP 爬行档 13.04 5S150GP 爬行档 13.04 i0----主减速器速比 ST16(HC16、铸钢) 6.72,5.73,4.8,4.42 HW12 5.833,4.875 HW16 4.22,3.73 注:计算时,公路车基本型按4.42,工程车基本型按5.73ηT----传动系统总效率 变速器 90%, 主减速器ST16(HC16)92%,HW12(HW16)96% 传动轴 96%(注:为简化计算,按平均两根计算) =0.9*0.96*0.96=0.83 故η T

r----车轮滚动半径,m 11.20-20 0.525;12.20-20 0.540 注:计算时按基本型12.00-20轮胎。 由此计算出驱动力 F t =85193N----266PS 公路车 F t =110442N----266PS 工程车 F t =90498N----290PS 公路车 F t =117321N----290PS 工程车 F t =113910N----336PS 公路车 F t =147670N----336PS 工程车 F t =123191N----371PS 公路车 F t =159703N----371PS 工程车 2、滚动阻力 F f =fW 式中 f----滚动阻力系数 0.015 良好沥青路面(公路车) 0.022 碎石路面(工程车) W----车辆对路面的正压力,N ,即满载状态下整车总重 (7300+34500)*9.8=409640N S35/4*2 (9300+39500)*9.8=478240N S29/6*4 25000*9.8=245000N O 、B 、K/6*4 31000*9.8=303800N O 、B 、K/8*4 注:计算时,未考虑载货车(O )拖挂。 由此,计算出滚动阻力 6144.6N S35/4*2 7173.6N S29/6*4 3675N O /6*4 5390N B 、K/6*4 4557N O /8*4 6684N B 、K/8*4 3、空气阻力 F w =C D AV a 2 /21.15 式中C D ----空气阻力系数,卡车按0.9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

角度没有太大的规定!一般做整数方便加工就可! 不过落差一定要0.02以上!大的高度落差就做大一点!角度一般做2-3度之间!大的产品做到5度! 讨论拔模角度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 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 以下是我的经验值: 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 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 先转贴过来了: 「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麼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麼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体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準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為準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 「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 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 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见,也都认同,隻是想讲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没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过"咩咩"的积木吗?那就是答案! 我想应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 我想应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 有咬花时也行,不过要跟据咬花大小适当加大脱模角 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 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他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 赖皮wrote: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一些关于坡度的资料 来源:徐姝妮的日志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

机械设计中尺寸标注类知识,毕业前一定读懂它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和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拔模斜度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拔模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

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最大爬坡度计算

最大爬坡度计算 爬坡时加速档驱动力 110012.42 6.197850.526136813.5o tq g o t o t S T i i N m F R m N η????=== tq o t S T i i R ηgc ——发动机最大转矩 ——变速器加速档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统传动效率 ——轮胎静力半径 车 速 n ——最大转矩时转速 0.37705261400/min 0.37712.42 6.1973.61/S a gc o R n u i i m r km h ? =??=??= cos 4200010/cos 420000cos f F Gf kg N m f α αα ==???= Ff ——滚动阻力 查表得f=0. 015 f ——滚动阻力系数 ∴ 6300cos f F α= 上坡时车速很小(3.61km/h )空气阻力Fw 可忽略 =Gsin 42000 kg 10 N/m sin =420000sin i F α αα =??坡度阻力 =0j F 加速阻力 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公式t f W i j F F F F F F ==+++∑得 cos Gsin t f i tq g o t S F F F T i i Gf R ηαα=+=+即 代入数据 136813.56300cos 420000sin αα=+

αα令sin =t 则cos 代入方程得 420000136813.5t =- 两边同时平方 ,可化为 72761.76410 1.1510 1.876100t t ?-?+?= 解一元二次方程 0.326 t =≈可得t=0.326 即sin α=0.326 利用反三角函数 ∴求得α=19.03°可知 最大爬坡度为32% H S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它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爬坡度用坡度的角度值(以度数表示)或以坡度起止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正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只有当汽车牵引力大于上坡阻力和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不计)时,汽车才能爬上坡。表述这种汽车爬坡能力的计量方法就是百分比坡度,用坡的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例来表示,即百分比坡度=tgθ×100%,其中θ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例如“汽车爬坡度”是30%,根据上述公式得:tgθ×100%=30%,即tgθ=30/100=0.3,查三角函数表得θ≈16°42",即此车可爬越的最陡坡度是16°42" 。 如果汽车技术说明书上“汽车爬坡度”直接标注了角度,就是指此车可爬越的最陡坡度。根据汽车行业规定,只有百分比坡度标注方式才是符合标准的,如果仅标注数字,实际上也是百分比数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将“汽车爬坡度”的百分比数值解释为汽车可爬越的直接最陡坡度是错误的。 对于经常在城市和良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大爬坡度在10°左右即可。对于载货汽车,有时需要在坏路上行驶,最大爬坡度应在30%即16.5°左右。而越野汽车要在无路地带行驶,最大爬坡度应达30°以上。

切削力的计算

金属切削中的物理现象及基本规律(3)二、切削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切削力是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物理现象之一,是分析机 制工艺、设计机床、刀具、夹具时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 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 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如图 2-15 所示,作用在刀具上的力有两部分组成: 1.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变形抗力 F nγ和 F nα ; 2.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摩擦力F fγ和 F fα 。 这些力的合力F称为切削合力,也称为总切削力。总切削力F可沿x,y,z方向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Fc、Fp、Ff,如图2-16所示。主切削力Fc 总切削力F在主运动方向上的分力;背向力Fp 总切削力F在垂直于假定工作平面方向上的分力;进给力Ff 总切削力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分力。 车削时各分力的实用意义如下: 主切削力 F c 作用于主运动方向,是计算机床主运动机构强度与刀杆、刀片强度及设计机床夹具、选择切削用量等的主要依据,也是消耗功率最多的切削力。

背向力 F p 纵车外圆时,背向力F p不消耗功率,但它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最差的方向上,易使工件在水平面内变形,影响工件精度,并易引起振动。 F p是校验机床刚度的必要依据。 进给力 F f 作用在机床的进给机构上,是校验进给机构强度的主要依据。 (二)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 主切削力(2-4) 背向力(2-5) 进给力(2-6) 式中F c————主切削力(N); F p————背向力(N); F f————进给力(N); C fc、C fp、C ff————系数,可查表2-1; x fc、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 ------ 指数,可查表2-1。 K Fc、K Fp、K Ff ---- 修正系数,可查表2-5,表2-6。 2 .单位切削力 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kc表示,见表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 式中A D -------切削面积(mm 2);

最大爬坡度计算

2016.03.10最大爬坡度计算 爬坡时加速档驱动力 110012.42 6.197850.526136813.5o tq g o t o t S T i i N m F R m N η????=== tq o t S T i i R ηgc ——发动机最大转矩 ——变速器加速档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统传动效率 ——轮胎静力半径 车速 n ——最大转矩时转速 0.37705261400/min 0.37712.42 6.197 3.61/S a gc o R n u i i m r km h ?=??=? ?= cos 4200010/cos 420000cos f F Gf kg N m f α αα ==???= Ff ——滚动阻力 查表得f=0. 015 f ——滚动阻力系数 ∴ 6300cos f F α= 上坡时车速很小(3.61km/h )空气阻力Fw 可忽略 =Gsin 42000 kg 10 N/m sin =420000sin i F α αα =??坡度阻力 =0j F 加速阻力 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公式t f W i j F F F F F F ==+++∑得 cos Gsin t f i tq g o t S F F F T i i Gf R ηαα=+=+即 代入数据 136813.56300cos 420000sin αα=+

αα令sin =t 则cos 代入方程得 420000136813.5t =- 两边同时平方 ,可化为 72761.76410 1.1510 1.876100t t ?-?+?= 解一元二次方程 0.326 t =≈ 可得t=0.326 即sin α=0.326 利用反三角函数 ∴求得α=19.03°可知 最大爬坡度为32% H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