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全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史上最全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文物概况“十二兽首”制造者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就在中法关系仍在低谷徘徊之时又一件引发中国强烈不满尤其是民间极大愤怒的事件在巴黎发生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反对于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拍品中包括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然而就在关心兽首拍卖的同时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的12座人身兽首雕像的由来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6?7?6?7 十二生肖兽首的由来暴露女性的肌体是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的所以郎世宁就改用十二生肖来代替“12生肖兽首”是人身兽首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计并推荐法国神父蒋友仁负责建造人体喷泉位于花园中央一天24小时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于是一组以中国十二生肖为代表的小型水法作品顺利地进入实施阶段。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天亮打开一函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册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铜版画“这套铜版画在中国存有两处一处是沈阳故宫、一处是北京故宫。”他说“这就是当年的海晏堂围绕喷水池两边各有6个生肖的雕像。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看来暴露女性的肌体是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的所以郎世宁就改用十二个生肖来代替原设计中的女性裸体”。事实上乾隆皇帝虽然没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对待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对西洋建筑却充满好奇和热情。在西洋楼一带的石雕上他对巴洛克艺术在中国的运用方面有着自己的主张为此石柱与水法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于是在皇家园林

里第一次以生命的形式来塑造喷水形象的是中国传统纪年中的12种动物它们在这个充满东方文明气质的大国里有着极好的人缘而且家喻户晓。“兽面人身水力钟”就这样诞生了。“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跟西方喷泉的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宗天亮说“这些作品应该是他们奉旨而行的因为最初的方案不可能被通过。”在宗天亮展示的海晏堂铜版画上每一个生肖都穿着衣服有对襟的服装也有斜襟的似模似样地坐着衣服从肩膀往下盖着整个身体但这并不妨碍雕像的生动性因为它们还有肢体语言兔子摇着扇子、牛手里持拂尘、蛇在作揖、猴子手里拿着根棍棒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是孙大圣的后代、怀抱小弓箭的猪但它们却不是专司狩猎的动物。生肖们6个一组在一枚巨大的贝壳前排列为左右两边左侧为南岸右侧为北岸。12生肖排坐的顺序是从南向北排列南一子鼠、北一丑牛南二寅虎、北二卯兔南三辰龙、北三巳蛇南四午马、北四未羊南五申猴、北五酉鸡南六戌狗、北六亥猪。海晏堂前两条一米来长的大型吐水石鱼每只鱼嘴里流出的水分别沿左右两边的水道向前流最后与生肖兽头中喷出的水一同汇合在海晏堂前扇形的水池中。这些兽头人身的生肖头为青铜身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各司一次职从时辰代表者的口中喷出长长的水流直射入池中的雕像而每当正午时分12生肖像口中同时喷射水柱堪称计时、园林和雕塑中的奇观。铸造青铜兽首颇费周折当时铸造青铜器的工艺近乎失传百般周折后郎世宁才找到能铸造生肖头部的人郎世宁在设计出12个青铜兽首后第一件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当时铸造青铜器的工艺近乎失传百般周折后他才找到能够铸造12枚生肖头部的人。令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意大利人更加想不到的是在他辞世并安葬在中国94年之后的1860年当年那些呕心沥血之作却毁于战争。他在中国的50年里看到的是这个人口以及工农业产值都占当时世界三分之一的庞大帝国以及花不完的银子和数不清的宝藏他无法想象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同样来自西方的一群人竟然能在他参与建造的苑囿里大肆掠夺并且把他设计的兽首打劫得一个不剩只留下带不走烧不着的大石头。郎世宁的两位法国同行同样不会想到这些兽头中有一些

竟然是被他们的法国同胞给抢走了当然还有一些是被他们的盟友英国人所掠夺。在今天能够查到的资料中人们会发现当年在子时和卯时喷水的鼠头和兔头现在存于法国巴黎而鸡头、龙头、狗头、蛇头以及羊头到目前为止还不知其踪。在12枚兽首中已经有5枚兽首现在中国北京它们由保利博物馆收藏它们回流的途径是境外拍卖和捐赠。其中猪首是澳门赌王何鸿燊2003年捐赠给保利集团的何鸿燊以低于700万港元的价格购得了猪首而这个价格与2000年保利集团拍得猴首、牛首的价格相差不多。保利集团在2000年也拍得了虎首但是得到虎首却花了1593万港元这个价格高于当时底价的3倍。马首则由何鸿燊在2007年以6910万元港币购入并捐赠给国家。两条石鱼回归海晏堂流落民间的石鱼起码被两拨盗贼惦记过好在鱼太重贼搬一段路就搬不动了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也是圆明园罹难147周年在6月8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举行的“流散文物回归活动首归仪式”上海晏堂大鲤鱼等第一批由社会无偿捐赠的12件文物带着百年沧桑和各自的游历回归故里这也标志着“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大鲤鱼的失而复得完全是个偶然的发现。这对从海晏堂前“游走”的大鲤鱼其实也没走多远就在离它的故里大约16公里的西单横二条的一处四合院里住了不知多少年。西单的主人没事还经常给它们浇浇水从来不让孩子爬到它们身上所以在人们能记忆到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们没有受到任何损坏。2003年四合院主人为石鱼浇水的画面被偶然经过的圆明园文物科刘阳看见了。他当时正在各处寻访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正好从门缝里看到了这对石鱼但是没能看清。又过了两年刘阳突然发现一张老照片上的石鱼与他在西单看了一眼的石鱼非常相似。在他为这对石鱼进行了拍照和测量后终于确认了这就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那一对会吐水的石鱼。这对石鱼虽然在西单古老的四合院内深居但是据担任过西长安街派出所外勤的陈曦警官说它们起码被两拨盗贼惦记过。一次是小偷从另个院子里钻到这个独门独院中行窃还有一次是文物贩子趁院内有人装修塞了俩钱给民工就把石鱼抬走了。好在鱼太重搬一段路就搬不动了最终被主人发现。没有电力和发电机水怎么喷出来人类在

1746年间才开始注意收藏自然界中的电荷兰人马森布洛克在他的家乡莱顿发明了一种叫莱顿瓶的电容装置希望能把电存起来。在莱顿瓶发明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中国还没有电力使用。那么西洋楼各处的大小喷泉是怎么喷出水的呢这对于今天的人理解“水法”两个字似乎是个注解。大清帝国贵至皇上也在疑惑这水的法力竟是这般幻化而美妙到时辰就会变一道魔法出来。今天的西洋楼景区在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间地带有一处高达十数米的夯土台子它是当年所有大小水法用水所需水塔的一部分。据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天亮介绍这是个实心的土台子结结实实地顶着它上面的“锡海”也就是盛水之塔。没有电力和电动机的年代人们运用从上到下的压差把水压向远近各处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出水口。大水法的大喷泉水源就来自这里同样海晏堂前石鱼嘴里吐出的水、每个时辰兽头里吐出的水都是从这个水塔上压出来的。而水塔里的水也是活水活水来自各个水池通过齿轮机械的提水装置把水汲到水塔里齿轮不停地运转活水就会源源不断。而这个庞大的机械装置就被笼罩在海晏堂后面的高大西式建筑里。外观石刻雕花内里是一颗运转不停的“心脏”。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种水法建成后这些汲水的机械设备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为人工提水了。发布这个兴师动众而后又弃之不用的命令的都是乾隆帝本人。与他的祖辈康熙帝更大的不同是乾隆认为欣赏这些洋人的机械简直是玩物丧志但他从来不认为欣赏人工提水形成的喷泉是劳民伤财。铜像的流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十二生肖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当年侵略军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们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

“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青铜鎏金佛塔【名称】青铜鎏金佛塔【类别】鎏金铜器【年代】清【出土地点或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简介】高约2 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这座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铸造艺术精湛。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造型。这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这些都是大英博物馆里的圆明园书画女史箴图【名称】女史箴图【类别】字画【年代】东晋【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简介】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女史箴图局部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华岩变相图无图【名称】华岩变相图【类别】字画【年代】宋代【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简介】华岩变相图宋代杰出画家李公麟绘制。【相关资料】作者简介李公麟1049-1106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县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产先后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诗文书画成

就很高也擅辨古器物。李公麟虽然被列入了文人画家之列但是他除了后世文人画家所擅长的山水花鸟题材之外更擅长人物、鞍马。在此方面他继承了顾恺之以来的传统而又有所创造自立新意在刻画人物个性和情态上极具功力。他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种画种使之独立成科。有描写文人诗酒生活的《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宋范宽《携琴访友图》【类别】字画【年代】宋代【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简介】携琴访友图宋代画家范宽绘制。【相关资料】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工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燕文贵《群峰雪霁图》【名称】群峰雪霁图【类别】字画圆明园印【名称】圆明园印【类别】玉器【年代】清【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简介】白玉方印。【相关资料】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观看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范文500字5篇

观看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范文500字5 篇 关于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500字<一> 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 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 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 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 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 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 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 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 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 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 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 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关于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500字<二>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 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 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 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

圆明园的资料读后感

圆明园的资料读后感 导读: 圆明园的资料读后感(一) 这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潮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莫大的耻辱。文章讲述了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昔日的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并把圆明园内的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讲圆明园化成灰烬。当我读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时,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我感到无比自豪。当我又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的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动,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正因当时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神恶魔先进的武器,因此才处处受到外国侵略折的欺负。我真为当时的政府感到悲哀,更同情当时处于”水生火热“的人们。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必须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恩来的那句

震撼人心的名言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圆明园的资料读后感(二) 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 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抢劫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清十二帝十三朝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崇德)、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清世宗胤祯(雍正)、清高宗弘历(乾隆)、清仁宗颙琰(嘉庆)、清宣宗旻宁(道光)、清文宗奕詝(咸丰)、清穆宗载淳(同治)、清德宗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

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 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同头像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 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栩栩如生的匾额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从圆明园中窃取,和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简介圆明园古迹海晏堂

简介圆明园古迹海晏堂,[1]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牛首、猴首、虎首、猪首、羊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蛇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设计铜像设计者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终于造成。

造型与构造原理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 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会同时涌射。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设计极为精巧。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狮子林(Lion Grove Garden),一般所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另外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安澜园清代私家园林,园址在今浙江海宁盐官镇西北隅,本为南宋安化郡王王亢的故园。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 一1619年)至为右堂寺少卿陈与郊(号隅阳)重建,取名隅园。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后,传与本族曾孙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更号遂初园。陈元龙殁后,为其子翰林院编修陈邦直所得。期间扩建园广至百亩,“制崇简古”,园内有三十余景。因其为陈氏别墅,当地俗称为陈园。1762年乾隆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举。

圆明园祭

圆明园祭冯峥 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⑴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⑵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⑷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⑸ 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⑹ 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⑺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⑻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⑼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⑽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⑾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⑿ 这是历史的悲哀!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⒁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⒂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⒃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⒄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⒅ 题目:14.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15.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蕴含着,沉静中透露出,作用是。16.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17.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18.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词活用为词。 19.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20.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21.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22.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培根的一句名言回答。 【补充资料】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圆明园看历史兴衰

从圆明园看国运兴衰 学生姓名: 1.摘要:通过对圆明园这一历史遗迹的考察,以各时期中国的财政状况为切入点,探究中 国国力的兴衰,并进一步印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关键词:圆明园,财政,国运,清朝,民国,新时期,社会制度 3.主体部分: 引言:圆明园的兴衰际遇,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自清以来的成败,通过对圆明园的考察,我们希望能从中看出国力的兴衰,总结出更多的教训与经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里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但自1860年10月以来,圆明园相继遭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圆明园堪称清王朝甚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园林,下面我们就以圆明园为缩影,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分析中国国力强弱的变化 一、1709年~1860年——兴建 1、康熙时期(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抵抗并有力反击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以及清王朝的经济政策(如“永不加赋”),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为圆明园修建提供了经济基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了园额“圆明园”。 2、雍正时期(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而与此对应的,是政治的清明与经济上的富庶。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胤禛在位仅仅十三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他的政绩很可观,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所建树,在不少方面实为超过康熙。“耗羡归公”、“养廉银”等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政治清明,“摊丁入亩”的政策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同时由于用人和理财有方,雍正时期进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阶段,国库存银达六千万两之多。无疑这会促进圆明园的扩建。 3、乾隆时期(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20xx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的历史感悟和现代思考

目录 内容提要 (2) 关键词 (2) 参观圆明园 (2) 圆明园的毁灭 (5) 历史原因追寻 (6) 修复争论 (7) 圆明园毁灭的现代思考 (7) 参考文献 (8)

思政实践报告 内容提要 圆明园,曾经大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多处的一所皇家园林,却被西方列强无情的焚毁了。现在经过修整的园林,绿树依然茂盛,部分建筑依然独特,可人们偏偏在乎的是那被毁的残垣断壁!圆明园的毁灭,与中国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脱不了关系,主要是封建科技的落后;还有当时国人的思想有关,封建思想主宰的人们对富贵钱权的奢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圆明园参观和认识,结合当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形式地位,分析当代中国人,尤其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报效我们的国家。 关键词 火烧圆明园落后就要挨打忧患意识自力更生 参观圆明园 以前去圆明园只是简简单单出自对圆明园名气和美的向往——当今的圆明园,经部分修整以后的圆明园气势宏伟,美不胜收。虽然形式上仍然保持着中式古建筑的风格,但她也融入了很多的现代因素。今天的人们去游园,其目的不过是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色,观看圆明园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遥想旧时王谢堂前燕,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带给我们的好奇与向往是必然的。当然,也有人怀着对历史的追忆来寻找历史的遗迹。 当我们拿起思政实践课题的时,我们都在思考该如何去做。现在的中国,我们不能说已经繁荣富强,但毕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民生活也得到大幅的提升。就是这个思之若安的年代,西方列强(现在用这个词并不为过)仍然对中国虎视眈眈!如何对现在的安逸思考呢?一个国家的生存需要较强的忧患意识,中国在历史上遭受过沉痛的打击,而圆明园是这样历史的见证,也是非常能带给我们启发的地方。思之再三,我们小组选择在圆明园参观,记录见闻与感想。 这一天早晨我们来到实践目的地——圆明园。这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之北皇家园林遗址,占地约5300亩,这里曾有着繁茂的林木,丰沛的水泉,兼具江南和北方风光双重特色,也曾今享有"万园之园"的好称。这里虽然曾号称“万园之园”,现在却是剩一些断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供大家参阅。 圆明园历史--争议 关于圆明园的建园日期学术界中尚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种说是依据《日下旧闻考》所载圆明园建园于公元1709年,另一种是圆明园研究员张恩荫先生所说的1707年。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

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历史--鼎盛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

文化遗产之圆明园

文化遗产之圆明园 【摘要】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同时位于世界著名学府清华大学西门西100米。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圆、长春圆和绮春圆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占地5200余亩,其中水面积约2100亩,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藏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但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后,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院内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键词】 圆明园、西洋楼、文化遗产、恢复重建、伟大复新 【正文】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同时位于世界著名学府清华大学西门西100米。这里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形成了自然风景区。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了匾牌的就有600余座。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第三),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

纪录片《圆明园》赏析

《圆明园》创作中的几个特点: 1、第一人称角度叙述。郎世宁为线索,串联起圆明园修建、扩建以及被摧毁的全过程,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时间过度,加之首位雨果文章做旁白,完整的结构保证了影片故事化。主要线索人物——郎世宁的选择颇具匠心,不同于以往,以记者、主持人,或者字幕的解说,影片中有了主线人物,使得故事的叙述和创作视角更有吸引力,而依据的史料,日记,书信,使得影片更为客观可信。 2、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故事化戏剧化的创作。纪录片与故事相结合,是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包括“他者视角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塑造、真实再现、特技等 3、完整的故事构架,生动的细节表现 勤奋不是万能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片中提到雍正皇帝每天休息时间不到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他不可谓不是一个勤奋的好皇帝,但这同样体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需如此劳累,可见其管理制度的落后。修建“水法”的洋人还提到修建靠的都是人力,效率极为低下。古代帝王对科学的态度,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对科学是极为感兴趣的,常用西方使者送的望远镜观天象,但官员们确认为这只不过是皇帝又多了一件玩具罢了,然后的雍正皇帝对科学兴趣乏乏,乾隆更是视科学为玩物,从影片中郎世宁提到在“观水法”的机械运水喷泉使用三年后,乾隆就下令将机械弃用,改人工运水, 他认为那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同样令人感到心凉的是英法联军曾在圆明园仓库中发现了但是西方进供的最先进的枪支与大炮,我们去不重视,不利用,自认为我们天朝大国不需要。这是多么的悲哀,一个曾经发明了震惊世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的古国却因自满,自傲,忽视科学的力量而最终走向衰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在这样一座旷世园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忽视科学,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挽回的,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我们就让它静静的躺着吧,一个民族在惨受凌辱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断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岩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现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把祖国建立的更加富强,用今天的辉煌洗刷曾经的耻辱。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它只是试图用最逼真的手段去还原一个万园之园从修建、扩建到焚毁的整个过程,去再现一段皇家林苑的历史,一段国家的历史,一段民族的历史。

正大光明殿的简介圆明园的资料

正大光明殿的简介圆明园的资料 正大光明殿,其名是说相近开阔,正气凛然。 这部分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复制而成的。 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正大光明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正大光明殿的介绍正大光 明殿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 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 正大光明“正大光明一语出自朱熹的“古之圣君、贤相所以诚意交孚,两尽其道,而有以 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也。 乾隆有诗对“正大光明有诠释:无偏极建福时敛(正)、顺应物来量始宏(大)、利用国观惟 俊呼(光)、自呈鉴照待群情(明)。 始建根据汪蓉祖先生对于《清代档案史料》的考察,雍正在 1725 之前就告知吏部、兵部 “朕在圆明园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这位帝王将自己在圆明园内处理政务的地 方成为“勤政殿,自 1725 年期在园中的生活与在宫中处理政务是几乎是一样的。 一年之前工程始建是包括的主体建筑是为了这位帝王处理政务, 或者说转移紫禁城政治权 利中心而建的,这其中包括正大光明殿和九州清晏。 正大光明殿的规制正大光明殿圆明园的正殿,殿堂高 129 英尺(约 39 米),宽 63 英尺(约 19 米),有 7 根直径为 2 英尺 9 英寸(约 84 厘米)的柱子竖立在 4 英尺(约 1.2 米)高的台阶上。 在殿堂内有雍正皇帝御笔亲书的对联,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 拥有殿堂 7 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 5 间。 殿后【玉嶾嶙峋】的石山,叫寿山,山体今仍在,唯玉笋皆不可复见。 一般来说,这个区域由围墙围成一个很大的禁区,随着这座宫苑政治地位的上升,主殿堂 也增加两翼,东翼军机大臣处理政务,西翼侯旨厢房。 乾隆时期风格在乾隆四十景里,这是他第一个命名的景观。 大殿正中是皇帝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宝座上覆盖着黄色绣缎套子,宝座位于 高台之上,下面有三级台阶,台四周环以红漆木栏杆,雕刻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 宝座两边竖有高高的屏风,屏风上装饰着蓝翡翠和孔雀毛,雀羽上点缀着红宝石和碧玉。 宝座上铺着精美的绣花椅垫。 宝座正上方悬挂有雍正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木质天花板雕镂着深深的花纹,悬吊着晶莹剔透的西洋进贡的刻花玻璃灯具。 窗户上糊着白色的高丽纸。 在正大光明殿西墙上还悬挂有一幅圆明园全景大观图,大的几乎盖住整面墙。 东墙则悬挂着乾隆御书《御书周书无逸篇》。 乾隆皇帝很欣赏这里的格局,称赞道:“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 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 前庭虚敞,四望壁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