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的报告

关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的报告
关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的报告

关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的报

关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的报告

县维稳办:

按照中共**县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常态化组织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摸排及稳控化解工作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实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扎实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事要找到、事要解决、气要理顺、心要抚平、风险可控,维护我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摸排情况

经过摸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管所退休职工反映退休工资待遇问题;二是县运输公司职工反映养老统筹问题。

三、明确责任

根据排查出的问题,结合交通运输系统工作实际及分工职责,将稳控化解责任明确如下:

1、运管所退休职工反映退休工资待遇的问题,分管领导魏斌负责协调工作,运管所所长杨向东负责具体维稳工作。

2、运输公司职工反映养老统筹问题,分管领导魏斌负责协调工作,运输公司经理武永红负责具体维稳工作。

四、化解维稳工作措施

(一)针对县运输公司职工多次反映养老统筹等问题,我局采取制定解决方案、解释政策、协调沟通等稳控措施。

一是做到热情接访。对来访职工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做到上访者不心悦诚服,不送出门;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出门;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按政策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轰出门。

二是严格办理程序。在信访工作中,及时搜集、整理有关信访资料和数据,核实事情的原委,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同时,讲究工作方法和质量,切实维护好来访职工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的目标。

三是加大信访处理力度。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得力人员,提供足够经费等必要的保障,确保在稳定运输公司上访职工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调查处理,协商沟通,避免因工作怠慢、调查处理不到位引发职工重复上访而增加处理问题的难度和成本。

四是坚持做好回访。将“回访”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一环,适时与信访者沟通交流,听取他们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努力做到解决上访问题不留“后遗症”。通过对信访案件“及时、有效、便捷”的处理,不断增进信访职工对调查处理工作的信任。

五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实行信访工作“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按“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工作内的信访工作负全责。针对运输公司职工上访问题,我局采取分管领导主持工作,推选职工代表参与调处等方式,要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沟通,定期会商研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形成合力解决信访问题。

(二)针对运管所退休职工反映退休工资待遇的问题,我局采取以下化解维稳工作措施:

一是变上访为下访,所长带头入户走访,了解退休人员困难,与退休职工代表谈心,讲解国家相关政策,使退休人员了解政策。

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及县政府汇报运管所目前存在的体制问题,寻找相关政策、文件,争取政府短期内理顺体制,早日将运管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三是积极寻求途径,解决运管所养老保险金拖欠,使运管所养老统筹关系从企业统筹向机关事业统筹转变。

四是针对个别退休职工个人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切实减轻职工个人负担,从感情上拉近与职工距离。

调研报告:完善我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完善我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深化“平安XX”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题中之义。当前,我省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的历史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突出。特别是我省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也往往早发先发,矛盾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这些矛盾纠纷,大多是因利益诉求而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来实现。 一、我省现阶段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一)高发常态化 近年来,我省各类矛盾纠纷总量一直居高不下,矛盾纠纷高发成为常态。以人民法院一审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为例,2000年,XX省人民法院系统受理案件总量28 9295件,2010年为400528件,2011年为419612件,2012年为48899件,2

013年为526580件,2014年为604371件。分析可见,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一个侧面说明XX省社会矛盾纠纷处于高发期,且呈上升趋势。 (二)类型多样化 以民商事纠纷为例,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邻里、借贷等传统类型纠纷。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型纠纷大量涌现,比如商事纠纷、土地和房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环境污染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等。 (三)主体多元化 矛盾纠纷类型的多样化必然伴随着纠纷主体的多元化。从纠纷各方主体来看,原来纠纷大多集中发生在公民之间,而现阶段的纠纷发生在公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等等。XX省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的另一个典型特点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民工等大量的流动人口成为纠纷的重要主体。 (四)争议复杂化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制度 1、定期排查制度。各村居(社区)每周集中上报管区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各管区每周一例会,将各村居矛盾纠纷集中梳理分析,落实调处措施。对本级无法处理或有重大稳定隐患的,及时上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2、受理登记制度。村级调委会、管区调处中心对不同渠道收集的矛盾纠纷进行审查分类登记,受理矛盾纠纷实行一案一记。 3、分流指派制度。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所有受理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研判,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限期办结”的运作方式,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指派或直接组织调处。 4、联动联调制度。涉及到多部门或跨领域、跨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矛盾纠纷涉及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其他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宣传、教育、疏导和化解工作。 5、突发事件应急调处制度。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党委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调处工作小组,相关部门按要求迅速抽调人员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做到及时化解。 6、限期办结报告制度。各相关部门、单位对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应在7日内与信访人或当事人见面,了解具体情况,应在20日内办结,上报信息整卷归档。特殊情况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多一个月。 7、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召集,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员单位参加,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协调联动、效力衔接等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协调调处疑难复杂案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殊情况,可以临时召开。

如何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协同化解机制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地方经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矛盾冲突的强度与烈度也在上升,矛盾博弈策略、手段日益复杂,这对社会矛盾的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措施各方面提出了挑战。单一的社会矛盾解决机制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需要贯彻协同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采取不同的手段,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实现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广泛参与,建立完善的组织框架,理顺关系、优化流程,以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关键词】社会矛盾和谐化解治理调解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https://www.360docs.net/doc/ac18329134.html,ki.rmltxsqy.2016.12.00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地方经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矛盾冲突的强度与烈度也在上升,矛盾博弈策略、手段日益复杂,这对社会矛盾的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措施各方面提出了挑战。正是矛盾的客观存在,产生了改进与完善矛盾治理机制的需要。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态势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组织了6次面对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城乡社会调查,包括社会矛盾与社会心态等主题的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6600余份;同时采取半结构式的个别访谈和座谈会,完成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等基层干部为主的访谈600余人次,涉及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安徽等16个省、直辖市。笔者发现,本世纪以来频发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历史遗留等重大矛盾以及交通事故、医患、家庭婚姻、邻里纠纷等人际矛盾仍在高位运行,同时因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和民间借贷导致的矛盾纠纷亦快速增长。 2015年4月①,课题组在x省②的4个地级市开展了有关社会矛盾现状的专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干部和群众两个群体。在干部群体看来,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六类社会矛盾是:征地拆迁(69.14%)、劳资纠纷(45.11%)、农村土地纠纷(42.17%)、环境保护(35.10%)、医疗卫生(29.21%)、涉法涉诉(28.03%)。其余的社会矛盾是:物业管理(27.33%)、邻里纠纷(26.74%)、交通事故(26.27%)、社会保障(25.44%)、历史遗留问题(24.62%)、婚姻家庭(23.44%)。在群众看来,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六类社会矛盾是:征地拆迁(55.00%)、劳资纠纷(37.07%)、农村土地纠纷(36.42%)、环境保护(32.26%)、医疗卫生(30.92%)、邻里纠纷(30.72%)、交通事故(26.41%)、婚姻家庭(26.26%)、社会保障(24.98%)、物业管理(19.62%)、历史遗留问题(14.82%)、涉法涉诉(12.39%)。群众与干部对于矛盾的看法,在前五位上是一致的。 我们通过对社会矛盾冲突事件的形成过程、演化逻辑以及化解对策的研究,发现诸多突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冲突(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环境矛盾、历史遗留矛盾、干群矛盾等)常常冲破既有的制度化渠道,已具有难以妥协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刚性”特质,我们尝试将这类矛盾概括为“刚性社会矛盾”。“刚性社会矛盾”是一种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已客观存在的具有明确利益对抗性的社会矛盾。该类矛盾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社会结构要素的重新分化与整合而来的必然产物;引发该类矛盾的对抗性利益纷争关涉到其中一方维护生存底线的刚性需求,明显缺乏协商的“弹性”空间;该类矛盾冲突的强度和烈度均远高于其他社会矛盾,目标的合理性与手段的非理性相绞合,往往冲破既有的制度化控制渠道,大量使用非制度化的博弈策略与手段,具有难以协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立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机制,并及时调处、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成员:协调处理各种矛盾。 一、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位,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负责人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二)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及情报信息报送制度和节假日

领导值班制度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深入各班级和学生座谈会等制度,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三)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调处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督查回访制度 对校内外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三、责任追究制度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学生。在调解处理过程中,调解领导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的 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的 实施意见 (18年3月3日) 为认真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省综治委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意见》(省综治委[2 011]7号)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全面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强基础、兴产业、抓增长、促稳定、保民生”为发展思路。整合各种资金,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矛盾纠纷调处不出村(社区)、单位,一般矛盾纠纷调处不出乡镇、系统,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出县”的工作目标,为建设实业**、活力**、满意**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力量,统筹解决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调解谁落实的要求,强化组织协调,条块联动,各司其职,有机衔接,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三)坚持“依法调解、公正高效”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解,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严格调解制度,提高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坚持“调解优先、尊重自愿”原则。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解。

矛盾调解化解制度

矛盾调解化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调解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确保少新管理处直属各单位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单位应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由党组织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站队区共同参与的综合工作体系。 第三条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单位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章工作措施 第四条明确分级调处责任,坚持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对越级调处,上级不予受理,并引导当事人到下级处理。对不服下级处理结果到上级反映的,上级应审查处理结果,处理结果错误的,责令下级纠正;处理结果正确的,维持原处理结果,并做好解释工作。 第五条建立基层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做到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实现全覆盖、无疏漏。 坚持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围绕工程建设、路产路权维护、道路保通、通行费收缴、服务区经营及

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全面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和实际状况。 第六条对排查出的矛盾和纠纷,应建立台帐,对照职责和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具体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第七条对涉及多部门的矛盾纠纷,应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其他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第八条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报告制度。对矛盾调解化解的进展情况及结果,应根据实际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送上级单位。 第三章工作流程 第九条了解矛盾发展; (一)起因、性质、焦点、发展过程; (二)证据及来源; (三)当事人个性特征和态度; (四)制约因素。 第十条拟定调解化解方案 (一)可行性措施;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三)具体的调解方法和工作要点。 第九条调解化解矛盾

维稳工作方案

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政府及市国资委近期关于安全维稳工作的相关要求,依照集团关于做好全国“两会”期间消防维稳和社会面防控的通知要求及集团党委书记办公会会议精神,防止重点人员越级滋事等情况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两会”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重点稳控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好上访户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并集中开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活动,促进和谐建设;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落实,严格依法办事,确保被维稳对象稳控在当地、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重点 一是密切监控辖区内上访户和重点人员,了解详细情况,掌握思想动态;二是密切关注涉诉、重点信访案件的进展,掌握相关人员的思想状况,,并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三是重点排查、化解关系民生、易引发群体上访的事件。 三、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上访户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力争在破解信访难题上有较大突破,实现重大案件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实现越级“零上访、零滞留,确保“两会”顺利进行。 四、工作措施 (一)按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覆盖面100%”的要求,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面掌控显形矛盾和潜在矛盾。对现有的矛盾早排查、全掌握;对潜在的隐形矛盾早分析、早预警,确保在第一时间收集、上报相关动态信息。同时,要边排查边化解,切实做到彻底化解与全程稳控双保险,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反馈上报,落实跟进措施,严禁因不负责任或久拖不理而导致矛盾缴化升级。 (二)切实掌握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联系方式等)及思想动态,按照“五知”(知思想变化、知活动动向、知生活状况、知交往人群、知家庭困难)、“五到位”(管理到位、教育到位、帮扶到位、化解惩处到位、联动到位)、“三送”(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一包”(包思想转化)的要求,全面开展重点人员分类管控帮扶工作,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 (三)做严稳控工作:坚持区别对待、区别稳控的方针,按照“一案一办法”切实加紧对重点人员特别是易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由包稳控成员定期与其见面,做到行知轨迹、去知动向,确保盯死看牢,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制度

潘津乡中心学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特立本制度,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好,处理得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和教育大局的稳定。 二、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认真做好老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三、重点疑难纠纷报告制度 对发生多次或重大纠纷不能妥善解决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报告要做到及时,真实逐级上报。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部门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外的

两人以上在场。

四、领导轮流值班制度行政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行政人员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 五、接待登记制度 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盘查,盘查内容为姓名、住址、身份、来意等,在盘查时要察言观色,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对来访者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行政。 六、限期处理制度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本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导处主任和负责安全的副校长处理。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调解主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七、督查回访制度 对校内外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对策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数量趋多、主体多元、原因复杂、处理难度加大等新特点。如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对策,主要是从矛盾调处工作领导机制、预防机制、排查机制、应急机制、激励机制等五方面予以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对策 随着改革的深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数量趋多、主体多元、原因复杂、处理难度加大等新特点。如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发展变化,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并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矛盾纠纷涉及的部门、领域、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多和扩大,为此,新时期要及时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多管齐下、全面系统的矛盾预防预警机制。首先,要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把对矛盾调处的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机关领导的肩上,认真落实领导、部门、个人责任,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周密的工作预案,落实各种行之有效、以人为本的防控、稳控措施。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积极做好前瞻性研究和科学预测,在作出重大的决策部署前,特别是在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提前准备,超前预防,科学决策,决策过程要实现“三化”,即: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要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务必做到有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矛盾调处工作,并有完善的执行制度,严格按制度行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纵向联合、上下贯通、多管齐下、全面系统的人民内部矛盾预防调处工作网络与预防机制。第三,要夯实基础。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对矛盾纠纷的有效预防和调处。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一线的核心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的基层网络优势,及时提供信息,及时排查调处,以确保能对矛盾纠纷进行精心排查和积极处置。第四,要加强创新。要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简捷、灵敏、快速、适应群众需要的新型矛盾调处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司法组织及律师、公证机构等各类组织和社会团体、协会、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化解处置矛盾中的作用,尽量减少政府与群众的直接冲突。强化信访工作,坚持县级领导以及乡镇领导接待日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进一步开辟政府与民众、干部与群众的多种协商对话形式,建立理性的社会沟通系统。建立健全信访、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接待站、法律援助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等各类组织,并开通法律服务热线、调解热线、受理热线等,及时为预防调处矛盾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高效规范排查调处机制。要积极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使各类矛盾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一要完善矛盾纠纷的接收受理机制。要在完善村级调委会的调解矛盾纠纷工作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把现有的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合并在综治服务中心,在综治服务中心下设矛盾纠纷调解室,提供为民便民的纠纷调解

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七、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一)工作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坚持调解优先、公正高效的原则依法调解德、法、情相结合的原则引导调解与自愿调解相结合原则平等调解与公正调解相结合原则优势互补、联动联调原则。 (二)调解组织建设 1、各乡镇和村社必须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企事业单位、医院、大型集贸市场等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必须选配一定数量的为人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人民调解组织要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展调解领域积极做好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 2、县行政机关都要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开展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组改制、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问题发生的矛盾和争议的调解工作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乡镇派出所要结合治安案件查处建立健全以公安民警为骨干、吸收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干部参加的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3、县人民法院和基层法庭结合案件审理活动在相关法庭推行建立调解机制按照“调解优先”原则由审案人员兼职

开展诉前、审前、庭外等环节的调解工作解决争议做到能调则调。 (三)建立联动调解机制 1、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1)诉前告知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在同一辖区的民事纠纷经当事人同意的应暂缓立案告知当事人选择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以人民调解组织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再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不予受理的民事纠纷法院应及时将案件转移至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做好调解息诉工作。诉前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对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义务、且符合《民事诉讼法》申请支付令条件的案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起诉请求履行协议。 (2)诉中委托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在庭审前或审理中对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民事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应中止诉讼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调解组织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及《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备案协议不成基层调解组织应当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及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基本

安全排查及稳控工作措施

两会期间学校安全排查及稳控工作措施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的上访稳控工作,及时准确把握稳定形势,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确保学校在发生重大上访事件时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上访工作的应急能力,首先经过认真排查:我校教职工勤恳敬业、乐于奉献、一丝不苟、处处以大局为重,不存在任何信访苗头和安全隐患。另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坚持条块结合、层层负责重抓稳控工作。 二、上访稳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洁岩校长 副组长:冉献宝(支书)武领杰(副校长) 成员:郭爱霞张艳青李宾郭国伟 各学科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学校上访重保工作的各项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应对突发性上访事件并进行有效领导、组织、决策、指挥,同时对学校上访重保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宾同志兼任。

办公室负责上访隐患矛盾排查、重点上访人员稳控及与上级部门和本校等有关部门的联络、协调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坚持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我校上访工作负总责,对重要上访事件亲自过问、亲自督办。 2.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领导小组成员责好本校辖区内的稳控工作,做好部署、协调、督查工作。 3.坚持依法管理、分级控制,严格按照《上访条例》及《上访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对上访事件的预警进行管理和处置,设立本校内情报信息员,有不稳定情况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 4.坚持内紧外松原则。对内要及时做好正面教育疏导工作,尽量化解矛盾;对外要严格控制宣传报道范围,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5.切实做好上访情报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对紧急重大上访信息,要立即报告,并妥善处理。要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决不允许瞒报、迟报和漏报。要严格落实各项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联络畅通。 四、严格工作纪律,认真落实维稳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信息报送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到位、防控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思考

关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的思考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社会呈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尤其是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引发的多样化、群体化、对抗性、敏感性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处理难度大。新形势提出新挑战,新问题产生新任务。如何服务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提高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与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构建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处于高发时期,且呈现出纠纷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对现有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体系,为社会主体和纠纷当事人提供符合他们利益偏好的、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途径,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意义、基本思路、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重大矛盾纠纷的特点 (一)纠纷主体多元化。从矛盾纠纷的主体来看,过去单一的自然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居多,而现在矛盾纠纷的主体不仅涉及到企业、团体,甚至涉及到行政机关。特别是一些群体性矛盾纠纷,即使属于民事合同性质的纠纷,当事人也因为难以解决而要求政府出面,往往把对相关单位的不满转移到对行政机关的对立上来。 (二)纠纷内容复杂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也由简单趋向复杂,从过去主要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转变为以房屋产权、拆迁征地、劳动社保、经济纠纷、环境污染等多种矛盾纠纷共同存在。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的提高,矛盾纠纷也由以前的家里长短,逐步发展到注重自我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等实质性问题上来。 (三)纠纷本质利益化。纠纷形式多样,内容复杂,但重大矛盾纠纷通常都涉及到当事人的根本利益,对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影响格外重大,事关其住房、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问题,当事人对自己的诉求不愿意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为了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当事人必然用尽上访集访等各种手段来争取其基本权益,造成重大矛盾纠纷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解决难度大。 (四)纠纷潜在高危化。重大矛盾纠纷通常涉及人数众多,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往往借助堵塞政府大门、阻断乡村公路等过激手段使矛盾纠纷社会化、公开化和复杂化,并以此向矛盾纠纷的另一方或政府施加压力。加上有的部门在处理一些重大矛盾纠纷时方法欠妥,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不闹不解决”,这些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就会蔓延激化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影响。 (五)纠纷调处疑难化。随着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矛盾

关于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和化解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和化解机制的实施 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认清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平安马鞍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于维护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现实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信访总量仍在高位徘徊,越级上访和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内部矛盾解决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当前解决社会矛盾,特别是信访、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大趋势、新起点上严肃对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提高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努力增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真正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集中决策、分散处理的方针,通过强化领导责任,整合基层力量,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人性化和规范化,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矛盾纠纷调处不出村(社居委)、单位,一般矛盾纠纷调处不出乡镇(街道)、系统,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出县(区)”的工作目标要求,为加速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确保层层有人负责、有人抓、有人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一)健全市、县(区)、大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综治委组织协调。市、县(区)要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综治委牵头协调,信访、司法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处理、组织协调本辖区有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解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各企事业单位、市直各部门也要确定相关工作机构或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确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 (二)健全乡镇(街道)、单位、系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维稳、综治组织协调,以司法所为依托,纪检、综治、信访、土地、妇联、共青团、武装、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负责受理、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各大单位、大系统要结合实际,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健全基层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队伍。村(社居委)、基层厂矿、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居民小区等基层单位要依托各类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小组)和信息员(调解员)队伍,努力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切实提高全社会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和调处化解能力。 三、坚持防控并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信访稳控方案

学校信访稳控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全校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两会”期间稳定,防止发生到县、到市、赴省、进京上访,现制定如下防控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集中排查为基础,以开展领导大接访,落实领导包案为有力抓手,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工作原则,紧密联系我校工作实际,集中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预防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认真、严密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坚决避免发生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及非正常上访。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两会”期间信访稳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福生 副组长:李祖潭李祖满 成员:李铁秀贾振权王峰杨贵芳张真刘宏娟 三、工作方法 1、高度重视。务必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信访稳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2、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要集中力量在“两会”等敏感节点前开展全方位、地毯式、自下而上的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大排查。排查要面面俱到,不漏人不漏事,不留死角死面,特别是对信访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和信访积案,要重点排查,逐一梳理,深入分析研究,切实做到对本校情部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梳理出重点,落实领导包案。对重点隐患和重大问题,将落实主要领导亲自包案,

亲自跟踪督办。对未排查出的信访人员,在“两会”期间发生越级上访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进一步加大领导接访力度。坚持领导接访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坚持每天安排二到三位领导班子成员全天侯接访,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接访的,可由其他领导接替、轮换,但决不能空缺、脱岗。同时结合实际,开展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下行走访等多种形式的领导接访活动,敞开大门、畅通渠道。对大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真解决问题、真化解矛盾,切实做到接访一批、解决一批、化解一批、稳控一批、息访一批。最大限度地增加主要领导接访密度,最大限度地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解决信访问题,把大多数上访群众吸附到大接访活动中来,减少越级上访的发生。 4、进一步加大包保化解力度。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领导接访事项和排查出的重点信访隐患,全部实行领导包案,履行“六包”责任(包接访、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控、包劝返)。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对照政策认真解决落实。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关怀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中心完小 2010年3月3日

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浅议

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浅议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根本,公正廉洁执法是保障。公安机关要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必须从社会矛盾化解这个基础性工作抓起。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公安机关面对的社会矛盾纠纷的特征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的主要特征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触及到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日益增多,人民群众对各种利益的需求不变增大,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特点。从公安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社会 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难免性。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和追求的目标不同,人们相互间发生碰撞,已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不同利益体因不同的利益诉求所采取的方式、运用的手段各不相同,当利益诉求达不到自己的意愿时碰撞自然而然出现。碰 撞的在所难免决定了矛盾在所难免。 (二)易变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矛盾纠纷大多围绕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互为因素,相互渗透。受其支配往往老的矛盾纠纷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简单的矛盾解决了,较复杂的矛盾又会显露出来,反复循环,周而复始。此外,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还会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变化。如随着季节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地争水纠纷、邻里纠纷就日益突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造成大部分农民工返乡滞留,因农民工引发生的矛盾纠纷就较为频繁等等。 (三)多层性。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利益关系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发展。在这种格局下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触及社会各个层面。当其利益受到冲突时,一旦失去理智,就会成为焦点问题从而形成矛盾纠纷,形成多层面、多层次性矛盾纠纷。从矛盾纠纷主体的身份来看,已从工人、农民等传统习惯上的矛盾纠纷主体向涵盖社会各行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个体转变,同时在组成上还有由个体向群体转变趋势。从矛盾纠纷主体的文化程度上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为小学文化,初中文化)者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高 学历,高智商者呈日益增多趋势。 (四)广泛性。现存的矛盾纠纷不仅量大,而且涉及面广。从矛盾纠纷类型来看,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山林水土、赡养抚养等个体小纠纷转化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企业改制、劳资、合同履行、意外事故、环境污染等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矛盾纠纷。从矛盾纠纷涉及的领域看,既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也有侵权责任、经济利益、社会管理,领域不断扩大,层面也不断加深。从矛盾纠纷内容来看,涉及社会保障、劳资纠纷、林地权属、合同纠纷、刑事判决等各种法律法规,且均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五)对抗性。在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特别容易产生共鸣,由此使矛盾纠纷迅速升温,形成群体行为,且矛盾冲突越显越烈,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甚至到政府内或喊冤叫屈,或静坐、请愿、下跪、围堵,影响正常工作秩序,更有甚者聚众闹事,或冲击党政机关,掀翻打砸警车,威胁、侮辱、殴打工作人员,或拦截车辆、堵塞交通,造成严重危害局部稳定的事件。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处理机制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处理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 切实做到“早发现,能化解,善控制,处理好”,特立本制度,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二、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切实做到“早发现,能化解,善控制,处理好”, 认真做好老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例会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 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三、重点疑难纠纷报告制度 对发生多次或重大纠纷不能妥善解决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报告要做到及时,真实逐级上报。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部门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四、领导轮流值班制度 校委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值日期间处理当日纠纷,负责学校安全稳定,在上班期间,行政人员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 五、接待登记制度 对来访者要进行盘查,盘查内容为姓名、住址、身份、来意等;在盘查时要察言观色,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对来访者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行政。

六、限期处理制度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本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政教处处理。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当班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调解主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七、督查回访制度 对校内外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八、责任追究制度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教师。在调解处理过程中,调解领导组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九、对以下几种人事将进行责任追究处理:1、矛盾纠纷当事人蓄意扩大事态,不服从调解组调解的。2、其他教职工拉帮结派、扇风点火、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的。3、调解组成员对本校发生的矛盾不及时妥善处理或不公正处理的。 对违反以上三条的教职工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入年度考核、移交上级部门等处理。

xx法院完善多元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汇报

xx法院 关于完善多元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工作 的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xx人民法院,就完善多元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向本次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院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在运用多元司法手段、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不断探索,通过工作机制创新,案件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绝大多数案件的处理取得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职能作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民商事审判以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为目标,全力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不断加大调解力度,积极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竞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妥善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2011年至今,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7478件,结案6370件,年均结案率近年来

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调解、撤诉案件5697件,占可调撤结案总数的89.4%。 民事审判中,以深入开展“三优杯”诉讼调解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悉心疏导,消除隔阂,积极促成当事人和解,从而维护公序良俗,倡导新风正气。例如李某状告继子王某一案,李某认为继子王某不孝,便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王某返还房屋并解除收养关系。王某接到诉状后感到十分委屈,认为自己小时便被李某夫妇收养,平时对养父母非常孝顺,现养父已去世,自己以后更要好好赡养母亲,因此绝不同意解除收养关系。另外自己也不在母亲房中居住,没有侵占母亲的房屋。庭前调解时,法官将李某当做自己的长辈一样,耐心倾听其讲述养儿的不易和对儿子的意见。经倾听了解到,李某想为丈夫买一块墓地,征求儿子意见时,王某认为家里经济上也不宽裕,且老家有现成的墓地,故不同意母亲的意见。李某认为儿子不是亲生的,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一赌气才将儿子告上法庭。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法官决定用“亲情感化法、现场疏导法”来化解。在法官的认真讲解和教育引导下,王某真诚地向母亲道歉,并同意按母亲的意愿办事。法官不失时机地安排老人的孙子抱来重孙女,老人脸上重现了笑容,王某又再次向母亲道歉,孙子也当场表态同意拿钱为爷爷买墓地。李某高高兴兴地撤了诉,该案以和解撤诉的方式结案。通过该案的办结,我们认识到,在调解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无论是庭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