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与化疗增敏中草药的国内研究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抗肿瘤中药研究是目前医药领域中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药一直以来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疾病,因为它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研究中药抗肿瘤的领域主要包括中药单体成分的筛选与研究、中药组分的组合与配伍研究、中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以及中药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等。
中药单体成分的筛选与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分离纯化中药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发现,这些中药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素、三七中的三七酮等成分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已被应用于临床。
中药组分的组合与配伍研究也是抗肿瘤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中药复方的组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例如,四物汤中的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
中药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
中药可以通过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存质量。
例如,白藜芦醇与顺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顺铂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减少顺铂的副作用。
中药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关键细胞,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增殖能力。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等途径来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例如,黄连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来抑制肝癌的发展。
然而,抗肿瘤中药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复杂,难以准确定位有效成分和作用途径。
其次,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有所不同,缺乏明确的研究规范和标准,导致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不高。
此外,中药研究往往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临床应用的证据不足。
综上所述,抗肿瘤中药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成分、作用机制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项。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历史背景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而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人们开始探索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二、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原理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遏制肿瘤发展。
第二,中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抵抗肿瘤细胞的侵袭。
第三,中药还可以缓解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药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 中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中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减少转移率。
2. 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传统疗法在治疗肺癌方面效果受限。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胃癌治疗方法多为手术切除。
然而,随着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被发现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有助于提高术后的愈合速度。
四、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论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药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可能机制,并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
然而,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以全面发挥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研究

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研究肿瘤化疗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但是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它的效果不够理想。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因此,研究针对肿瘤化疗的增敏和耐药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疗药物的机制化疗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分裂,阻碍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但是,化疗药物不仅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一些正常细胞,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当癌细胞暴露在化疗药物的长期作用下,它们可能会逐渐变得对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二、增敏机制增敏机制指的是通过加强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进一步减少癌细胞存活和扩散的过程。
增敏技术通常包括化疗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
(一)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免疫治疗。
对于局部治疗,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或放疗来切除或减少癌细胞。
另一方面,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免疫力,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二)药物增敏药物增敏可以通过添加化疗药物,或者将其他药物加入化疗药物中来实现。
例如,顺铂和来那度胺可以增强多数化疗药物的活性,临床上也有一些使用维生素C增强化疗药物的结果。
(三)调节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通过干预信号转导途径,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有些蛋白质激酶可以通过影响信号转导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增强化疗的效果。
三、耐药机制耐药机制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耐药机制可以分为细胞外耐药机制和细胞内耐药机制。
(一)细胞外耐药机制细胞外耐药机制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化疗药物在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它无法到达癌细胞的部位。
此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代谢和清除的影响,从而减少癌细胞的暴露量。
(二)细胞内耐药机制细胞内耐药机制指癌细胞自身的适应性变化能够使它们对药物的杀伤效果降低。
其中有些耐药机制可能是由于突变和选择性生存导致的,例如,药物可能会影响特定的靶标,让癌细胞逐渐失去对其的响应。
(三)治疗适应性改变因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临床上已经采用了一些策略来延缓化疗的效应。
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

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和背景: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具有潜在的增效减毒作用,但其机制和具体应用方式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建立:选择一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恶性肿瘤放化疗联合中药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恶性肿瘤放化疗。
(2)中药治疗方案:根据中药学理论和以往的研究成果,选择具有增效减毒作用的中药组合。
中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疗程过程中动态监测和调整。
(3)数据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肿瘤特征、放化疗过程中的剂量和频率等相关数据。
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的记录。
(4)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5)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方案实施情况:根据研究方案,我们在研究中选取了一组恶性肿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恶性肿瘤放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则仅接受恶性肿瘤放化疗。
我们根据中药学理论和以往的研究成果,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
在整个疗程过程中,我们动态监测和调整中药治疗方案,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肿瘤特征以及放化疗过程中的剂量和频率等相关数据。
我们记录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部分患者在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生存期延长、肿瘤缩小程度增加,甚至出现放化疗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情况。
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中药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传统中药对肿瘤的治疗研究

传统中药对肿瘤的治疗研究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但是,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传统中药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病菌、细菌和肿瘤的能力,还可以改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抗癌效果。
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特点: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是针对肿瘤病人,具有较好的个体扩散和应激治疗效果。
传统中药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根据每个肿瘤病人不同的体质、肿瘤类型和病理特征,采用中药材进行配方煎煮,制成个体化的中药制剂,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理过程进行精心调整,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制剂不仅保留了中药的药效成分,还可以避免传统中药外用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传统中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体内湿热、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治疗肿瘤应当以清热、解毒、祛湿、活血为主。
中药的药效成分可以针对肿瘤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发挥作用,如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清除体内毒素和自由基,促进肝肾功能,改善内环境等。
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治疗原理是针对人体内部的免疫环境的改变,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来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代表着自然疗法的方法。
传统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传统中药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扩张。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苦参等。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抗病毒等功能,可用于治疗心肺脾胃肾等多种疾病。
苦参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的功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肿瘤病人身体负担。
另外,传统中药还具有较好的治疗副作用和提高耐受力的功能。
传统中药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效果和耐受力,延长生存期等。
总之,传统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深入,传统中药正在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肿瘤专家和病人所接受,成为治疗肿瘤的热门方法之一。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且不适合所有患者。
近年来,抗肿瘤中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抗肿瘤中药具有生源性、完整性和多成分化等特点,同时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和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生物碱、多糖、黄酮等,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1.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中国传统医学中,抗肿瘤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
近几十年来,针对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工作逐渐兴起。
基于这些传统的药方,研究人员陆续从中提取出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临床研究,包括中药复合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等。
如单独使用复方甘草口服液或与传统化疗药联用能减轻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并减少复发率。
在肿瘤治疗中,另一种常用的中药“三七粉”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并被应用于肾癌、口腔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此外,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也被陆续破解。
例如通草总皂甙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冬虫夏草多糖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中草药在恶性肿瘤的生物转化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抗肿瘤中药的应用前景随着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抗肿瘤中药在未来肿瘤治疗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抗肿瘤中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晚期和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药复方的制剂、中药注射液等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治疗期间的不适症状。
此外,中草药的二次开发也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2)减轻化疗副作用:化疗是较为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其药理作用导致患者副作用症状较多。
利用中药可行性作为化疗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减轻采用化疗造成的刺激,有效控制和缓解系统副作用。
(3)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抗肿瘤中药的多成分和多作用机制特点,能够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传统与现代结合

• 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可降低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 作用机制包括保护正常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
中药与放射治疗的协同作用
01
增强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
• 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可增强放射治疗 的细胞毒性,提高抗肿瘤效果 • 作用机制包括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 敏感性、抑制放射损伤修复等
• 部分中草药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 化作用,如丹参、大黄等 • 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细胞内信号通 路、改变细胞形态等
0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一些中草药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作用,如雷公藤、石斛等 • 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调节细胞因子等
传统中草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典型病例
病例一:肺癌患者
• 患者接受中药联合化疗治疗, 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中药方剂包括黄芪、白花蛇 舌草、丹参等
•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评价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效果 • 为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推广 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05
结论与展望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副作用
中药具有多样性、协同作用、低毒性等优势,适用于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联合生物治疗可提 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 中药方剂包括桂枝、白术、当归等
03
中药与现代肿瘤治疗手段的结合
中药与化学治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 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提高抗肿瘤效果 • 作用机制包括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抑制药物代谢等
现代中草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 临床实践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虽然一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依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除此之外,中草药作为中医的核心药物,也一直被认为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关于中草药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
其中一些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已经被证实,如姜黄素、白术、山楂、桂枝、灵芝等。
这些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姜黄素,是姜黄中最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已经被广泛地研究。
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此外,姜黄素还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骨转移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拥有益气健脾、除湿通络、清热利湿等药效,在中医上用于治疗脾胃不和、浮肿肺肿等病症。
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等。
此外,白术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灵芝,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中草药,常被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咳嗽、哮喘等疾病。
近年来,对于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灵芝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等。
此外,灵芝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虽然目前对于中药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其中的课题仍然很多。
一方面,关于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究。
另一方面,中药作为复方药物,在其抗肿瘤作用中各个成分的药效如何协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除此之外,关于中药的剂量、用药方式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03月第29卷第03期Prac J Med&Pharm.Vol29,2012-03No.03医,2011,26(7):1356-1357.[2]周芳,池汝安,吴元欣,等.黄芩中黄芩苷浸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7,30(3):332-335.[3]雷泞菲,彭书明,周嘉峪,等.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64-2666.[4]李凤,王文全,游佩进.黄芩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7):5-8.[5]石玉鹏,石俊英.黄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0,12(11):452-454.[6]梁英,韩鲁佳,任成才,等.黄芩黄酮浸提工艺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8,30(7):1068-1070.[7]潘燕,李瑾,张磊,等.黄芩中黄芩苷醇提方法的优化[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52-54.[8]梁英,何雯娟,韩鲁佳.微波辅助提取黄芩黄酮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08,29(09):215-217.[9]贾艳萍,张春玲,鞠振国,等.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苷[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3):57-59.[10]石红春,郑有飞.超声波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87-728.[11]王胜男,徐源梅,李红玉.超声循环提取黄芩中黄芩苷的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332-1333.[12]李守君,黄金宝,邹桂华,等.电化学振荡反应在黄芩提取工艺优化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38(9):1353-1356.[13]汪霞,张雪,廖晓嘉.不同提取工艺下黄芩浸膏粉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研究[J],2008,2(9):10-11.[14]陈丽平.黄芩有效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0):1356-1357.[15]李立,周芳,刘敏,等.半仿生法提取黄芩苷的研究[J].中成药,2007,29(10):1527-1529.[16]王宏志.酶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研究[D].天津大学学报,2007.78[17]徐晓英,安睿,王新宏,等.黄芩的调节性提取工艺研究[J].2009,20(2):433-434.[18]刘志刚,颜仁梁,徐昌瑞,等.黄芩自生酶催化水解总黄酮苷的工艺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2):130-132.[19]韩瑞亭,宋新丽.超滤法和传统水醇法纯化黄芩水提液的对比[J].黑龙江中医药,2006,1(1):38-39.[20]袁亮,周显宏,肖凯军,等.多级膜浓缩黄芩苷提取液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3):237-240.[21]贾忠,邵长江,贺殿,等.黄芩的新型提取方法研究[C].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08.1705-1708.[22]丁延虹,丁小全,贾忠,等.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苷的新型提取方法[J].中国药房,2009,20(9):658-661.[23]徐志宏,钱广生,刘三康,等.黄芩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色谱,2004,22(1):44.[24]赵爱丽,陈晓青,蒋新宇,等.应用双水相萃取法分离黄芩苷的研究[J].中成药,2008,30(4):498-501.[25]宣寒,陈钧,杜丰玉,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芩中黄芩苷的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92-1994. [26]魏元锋,刘新国,韩建伟,等.HP20树脂纯化黄芩总黄酮的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2):50-51.[27]黎晓敏,武煊,熊仲良,等.不同型号打孔树脂对黄芩苷吸附纯化工艺的研究[J].中药材,2009,32(10):1613-1615.[2011-09-18收稿,2011-10-20修回][本文编辑:韩仲琪]近年来,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
目前有多种理论如肿瘤干细胞假说可以解释肿瘤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或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或抗性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从氧动力学角度解释,放、化疗不敏感及耐药性是由于在实体瘤中存在着10%~50%的乏氧细胞(一氧化氮,NO),这些乏氧细胞对射线及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比有氧细胞强2.5~3倍。
因此,在常规放(化)疗剂量治疗时,乏氧细胞不能被有效杀死,于是埋下了癌症复发祸根。
为“完全”杀灭肿瘤细胞,只有加大放(化)疗剂量,然而,这又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毒副作用和痛苦。
中医药具有无创性,与放、化疗存在互补效益,对多数化疗药物具有增敏作用,并可在不增加辐射损伤的前提下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中药联合放、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辅以中药,不仅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增加放、化疗的抗癌效果,这方面国内外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放、化疗增敏剂是肿瘤研究中较有前景的领域。
本文综述了抗肿瘤中药对放、化疗增敏效应的研究及其机制分析。
1抗肿瘤中草药放疗增敏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放射增敏中药的筛选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虚”“瘀”“毒”等证型寻找增敏方药;或运综述与讲座肿瘤放疗与化疗增敏中草药的国内研究概况王鑫,王园园,杨桂青,王义善[关键词]中草药;恶性肿瘤;放化疗;复发转移;放射负效应;耐药性;增敏剂[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卫生部专项课题(W2009BX042)[作者单位]264002山东烟台,107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重点专科(王鑫,王园园,杨桂青,王义善)[通讯作者]王义善,E-mail:wys@269··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03月第29卷第03期Prac J Med&Pharm.Vol29,2012-03No.03用现代医学技术,从中药中提取有放射增敏作用的提取物或单体[1]。
目前所研究的对放射增敏的中药主要包括扶正固本类、活血化瘀类以及清热解毒类中药及其化学成分。
①扶正固本类[2]:如四君子汤、枸杞子多糖;中医认为,放射线属于热性物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作为“热毒”损伤了人体气血津液,导致机体气阴亏虚,故临床中常选用扶正固本类的中药,顾护正气,增强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同时增强放射敏感性;②活血化瘀类[3]:如川红注射液、莪术油;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瘀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体瘤中血液循环较差,血液瘀滞产生大量乏氧细胞,致使对射线的抗拒作用增强,因而降低了肿瘤放疗效果,经证实,活血化瘀类方药可促进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癌细胞的氧含量,使乏氧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从而增加放疗效果;③清热解毒类[4]:如毛冬青、马蔺子甲素;放射线本身具有“火热毒邪”的致病特点,临床上针对这一特点,运用清热解毒类方药与放疗配合应用,获得了良好疗效,且除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外,还可以治疗因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炎症。
中药在改善放疗敏感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通过多途径实现放疗的增敏作用。
其可能机制包括[5]:①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养:某些中药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增加肿瘤血管直径、降低肿瘤组织间隙液压、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和内部纤维蛋白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血管闭塞的作用,从而提高瘤体氧效值,改善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②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辅助增敏和防护:某些中药可改善血象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调整机体免疫状态,增强对外界恶性刺激的抵抗力,加强激素调节功能,增强放疗效果;③增强对肿瘤细胞DNA的损伤及抑制乏氧细胞损伤的修复:马蔺子甲素放射增敏机制的初步研究显示,在乏氧条件下,马蔺子甲素可抑制DNA的合成和DNA链断裂后的重新修复从而起到放射增敏作用;④调节细胞周期,提高放射敏感性:有研究推测,紫杉醇可通过提高H460癌细胞株G2/M期细胞比例而产生放疗增敏作用。
从放射增敏剂研究现状和临床使用要求来看,放射增敏中药的研究趋势有以下两方面[6]:①中药的肿瘤放射增敏作用有选择性,且中药对各部位肿瘤治疗亦有选择性,因此要提高中药的放射敏感性,组方用药须选入某经药,或在辨证基础上加引经药,增加乏氧细胞区增敏剂的有效浓度;②选用具有放射防护作用、放射增敏作用的中药作为放射增敏剂将有重要的意义。
放射防护剂可使放疗顺利完成,并可提高放疗剂量,亦可提高疗效;放射增敏剂的应用,可减少放射剂量,减轻放疗不良反应。
2抗肿瘤中草药化疗增敏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化学治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肿瘤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等均有治疗作用,适用于各期肿瘤的治疗。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化疗方案和策略的改进,许多肿瘤的化疗效果有所提高。
但化疗细胞毒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明显的缺陷和局限性:无选择性、毒性大、疗效不满意等。
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出现对骨髓和免疫功能的抑制、胃肠道反应,以及影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和周围神经毒性等。
中医认为这是化疗药物损伤人体气血、津液及五脏六腑功能所致。
中药与化疗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或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化疗增敏中药主要包括补气健脾药、益气养阴药、活血解毒药及滋补肝肾药等[7]。
①补气健脾药:如补中益气汤、健脾化生汤等;应用化疗药最易耗气伤脾,补气健脾药可增效减毒,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及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②益气养阴药:如生脉饮、麦味地黄丸等;肿瘤患者在中医辨证中,气阴两虚型并不少见,选择补益药中的补气药和补阴药联合化疗,可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化疗敏感性;③活血解毒药:如血府逐瘀汤、参莲胶囊等;中医认为瘀血内阻,湿热蕴毒是诱发恶性肿瘤的主要病机之一,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大法,选择清热药与活血药,通过活血解毒作用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④滋补肝肾药:如六味地黄丸、虎潜丸等;对于素体亏虚、肝肾不足型的肿瘤化疗患者,配以滋补肝肾为主,益气补血、调理脾胃为辅的中药,有助于改善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
3中草药来源的肿瘤放疗、化疗增敏剂较化学增敏剂(化学修饰剂)的优势在“亲电子理论”理论的影响及统治下,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以研究高电子亲和力的化学制剂为主的乏氧细胞增敏剂的高潮。
目前认为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的有卤代嘧啶类,某些醌类、共轭双酮类、芳香酮、双脂类、硝基芳香类和硝基杂环类等分子中含有共轭电子接受基团的许多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