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废气处理(标准版)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河北省)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3/ 2169—2015《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与DB13/ 2169-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烧结(球团)、高炉炼铁、炼钢和轧钢工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增加了厂界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张仲成、沈绍进、李士雷、王徐涛、贾新艳、王家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DB13/ 1461-2011--DB13/ 2169-2015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河北省钢铁工业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现有钢铁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以及钢铁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2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 2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57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 2 、NO X 、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 2 、NO X 、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7.2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 53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544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 54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04 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 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44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57 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685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77 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36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DB13/ 2169-2015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T 2376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2016年第1号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北省钢铁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整理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00 6 1
300 4
0.5
300 4
0.5
烧结机尾、带式焙烧设备机 尾及其他生产设备
T颗E粒Q/物m3)
50
30
20
有厂房生产车间
无完整厂房车间
颗粒物
50
20
15
炼铁
热风炉
二氧化硫
100
100
100
氮氧化物 (以NO2计)
300
300
300
高炉出铁场 原料、煤粉、其他生产设施
颗粒物
50
25
15 10
4
焦化现有企业排放标准
序号 污染物排放环节
颗粒物
二氧化硫 苯并芘 氰化氢 苯
1
精煤破碎、焦炭破碎ຫໍສະໝຸດ 筛分 及运转2 装煤3 推煤
4 焦炉烟囱
5 干法熄焦
6
粗苯管式、半焦烘干和氨分 解炉等燃用焦炉煤气设施
7 冷鼓、库区焦油各类储罐
8 苯储槽
9 脱硫再生塔
10 硫胺结晶干燥
50
100
150 0.3ug/m3
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名称 生产工序或设施
污染物项目
现有企业 限值 (mg/m3 )
新建企业 限值 (mg/m3 )
污染严重 地区限值 (mg/m3 )
无组织排 放颗粒物 限值 (mg/m3 )
监测位置
颗粒物
80
50
40
二氧化硫
600
200
180
烧结
烧结机、球团焙烧设备
氮氧化物 (以NO2计) 氟化物(以 F计) 二噁英 (ng-
100
100
机焦100
50 热回收焦
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案表

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案表---1. 环境污染问题分析钢铁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然而,其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 大气污染:钢铁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水体污染:钢铁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3. 噪音污染:钢铁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的运转和物料的运输都会产生噪音污染,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固体废弃物处理: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粉尘、渣滓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环境治理措施为了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治理措施:1. 大气污染治理:- 安装烟气脱硝装置和烟气脱硫装置,减少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
- 优化炼钢炉和高炉的燃烧工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水体污染治理:- 安装废水处理系统,对钢铁厂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提高排放的水质。
- 推广循环水利用技术,减少对淡水资源的消耗。
- 严格监管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3. 噪音污染治理:- 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隔声和减振处理,减少噪音的传播。
- 限制噪音产生源的工作时间和运输路线,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噪音影响。
4. 固体废弃物处理:- 建立科学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和处理系统,对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和处置。
- 鼓励钢铁企业进行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
以上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方案表,通过采取综合的环境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钢铁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炼钢厂一次除尘OG系统维修技术标准

OG湿法除尘系统维修技术标准一、适用范围:1.本技术标准适用于炼钢厂2#转炉一次烟气全湿法净化系统。
2.本技术标准解释权归属炼钢厂设备科点检站。
二、工艺技术、原理1.工艺简介在转炉吹氧过程中,炉内反应过程中产生〜1500°C的高温烟气携带平均100(波动范围70-200)g∕Nm3的粉尘从炉口溢出进入烟罩,通过汽化冷却烟道的辐射吸热将烟气的温度降到700°C~900o C的同时回收余热生产蒸汽。
经汽化烟道降温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净化系统,首先进入喷淋塔,经喷水降温及粗除尘,喷淋塔出口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70o C~75°C;烟气经底部脱水后烟气流旋转转向上进入环缝文氏管,环缝文氏管为精除尘设备,可将粉尘浓度控制在30mg∕Nm3以下;之后烟气进入下降管进行调质降温,最后烟气经旋风除尘脱水塔后由风机输送到进入煤气柜或放散。
烟气净化部分主要包括一次冷却粗除尘和精除尘及烟气脱水三大部分组成,完成烟气的降温、除尘及脱水,以完成烟气排放标准及后续工序使用转炉煤气。
2.工艺流程转炉汽化烟道—→溢流水盆喷淋冷却塔上升斜管旋风除尘脱水塔下降管180°弯管长颈环缝文氏管机前管道—→一次除尘风机三通阀"→放散烟囱水封逆止阀煤气柜3.系统原理简述3.1汽化烟道通过溢流水盆与高效喷雾饱和塔相连接。
900°C~1100°C高温烟气经水冷短管进入高效喷雾饱和冷却塔,在塔内实行热交换后,达到饱和温度≤75°C~55℃o4.2在喷淋冷却塔中实行热交换是通过7支螺旋式喷枪来实现。
5.3饱和烟气在蒸发冷却过程中初步完成粗除尘而实现重力分离。
6.4初步分离的饱和烟气以大于100m∕s的高速,在文氏管中得到净化。
7.5环缝型喉口采用4只螺旋喷嘴完成精除尘任务,喷枪布局3支在上方,枪头朝上(30t∕h)1支枪在下方,枪头朝上(70t∕h);而净化后的含水烟气通过180°大弯头使弯头原积灰处同时得到清洗。
钢铁冶炼中烧结烟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钢铁冶炼中烧结烟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处理方法在钢铁冶炼工序中,烧结过程所排放的烟气是体量最大、污染物种类较为集中且浓度较高的一种工业废气。
烧结烟气中包含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SO2、NO、Hg等重金属以及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据统计,每生产1t烧结大约产生4000-6000ml的烟气,其携带粉尘量较大,一般含尘量为0.5-15g/m3,且含有SO x、NOx等酸性气态污染物。
因此烧结烟气的治理与净化是冶金行业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的重点。
一、烧结烟气的特征1、烧结烟气量大且分布不均匀由于漏风率高(40%-50%)和固体料循环率高,有相当一部分空气没有通过烧结料层,使烧结烟气量大大增加。
每产生一吨烧结矿大约产生4000-6000m3烟气。
由于烧结料透气性的差异及辅料不均等原因,造成烧结烟气系统的阻力变化较大,最终导致烟气量变化大,变化幅度可高达40%以上。
2、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SO2排放浓度的波动范围较宽,受矿石和燃料中S含量和烧结工况决定,随着原燃料供需矛盾的不断变化和钢铁企业追求成本的最低化。
钢铁企业所使用原燃料的产地、品种变化很大,由此造成其质量、成分(包括含硫率)等的差异波动很大,使得烧结生产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
3、烧结烟气成分复杂由于使用铁矿石为原料,因此烧结烟气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除二氧化硫外,含有多种腐蚀性气体和重金属污染物。
包括HCI、HF、NOx等腐蚀性气体,以及铅、汞、铬、锌等有毒重金属物。
4、烟气温度变化范围大、含氧量与含湿量高随着生产工艺的变化,烧结烟气的温度变化范围一般在120-180℃,但有些钢厂从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考虑,采用低温烧结技术后,使烧结烟气的温度大幅下降,可低至80℃左右。
烟气含湿量大,为了提高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混合料在烧结前必须加适量的水制成小球,所以烧结烟气的含湿量较大,按体积比计算,水分含量一般在10%左右。
含氧量一般为15%-18%。
烧结机头烟气氧含量为15%-18%。
热处理炉的大气排放标准

热处理炉的大气排放标准
热处理炉的大气排放标准因地区和具体标准而异,但通常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制。
在某些地方,对于烧结机、球团焙烧烟气,热风炉、热处理炉烟气,高炉出铁场废气,酸洗机组废气等部分废气污染因子排放限值有明确规定,例如转炉(一次烟气)、钢渣处理、废酸再生工段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不高于20mg/m3,钢铁企业其余工段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m3。
对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所有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均不高于10mg/m3;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35mg/m3和100mg/m3。
对于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所有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均不高于10mg/m3;推焦废气、焦炉烟囱废气、管式炉等燃用焦炉煤气的设施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不高于30mg/m3。
对于加热炉和其他热处理炉的基准含氧量和排放限值,经过调研分析,加热炉和其他热处理炉含氧量差距较大。
为使标准更加切合实际,加热炉基准含氧量维持8%不变,其他热处理炉基准含氧量由8%调整为15%。
综合考虑修改后的其他热处理炉烟气基准含氧量与可行技术,将其他热处理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由150毫克/立方米、300毫克/立方米调整为10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
转炉炼钢一次除尘

转炉炼钢一次除尘技术讲座一、转炉烟气的特点转炉炼钢产生大量烟气,烟气的温度高,可达1450℃,含有大量的显热;烟气中CO的含量高达5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80%,有毒、易燃易爆,但也含有大量的化学能;烟气中含尘量高,可以高达150g/Nm3,烟尘中的主要成分全铁,可高达50%以上。
如任其放散,将会对工厂周围数百平方千米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它的显热、化学能、含铁粉尘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所以很好地将其回收利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二、炼钢烟气净化系统要解决的问题①解决烟气收集的问题,保证全部烟气进入净化系统,防止在炉口无序排放,污染车间内环境;②解决烟气净化问题,保证进入系统的烟气经过除尘之后,烟气中的含尘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满足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的要求;③解决空气侵入系统的问题,在保证收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空气的侵入量,从而保证回收的转炉煤气的品质。
三、炼钢烟气净化常用方法现在经常使用的转炉除尘系统有干法(L-T法)、湿法(OG法)两种系统。
1、OG法工艺流湿法除尘最具代表性的是“双文程式”的工艺流程,简称OG法,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转炉都采用这种方法。
该流程是:转炉烟气经罩裙、Ⅰ至Ⅳ段汽化冷却烟道冷却之后,由1600℃降至800℃左右,然后进一文、二文进一步降温并除尘,再经诱引离心风机到三通切换阀,煤气合格的进入回收系统,达不到煤气回收要求的烟气进入放散塔点火排放。
2、OG湿法除尘系统主要设备(1)、第一级文氏管第一级文氏管采用手动可调喉口文氏管。
为使转炉烟气焰火降温,并进行粗除尘,在试车时用手动调节喉口挡板的开度,控制一文阻力损失在2500Pa左右,然后固定喉口使用。
使用时,实际气速调到60―70m/s。
一文除尘用水,分为反溅板供水和溢流供水两部分。
反溅板供水是一种简易有效的供水方式。
由于该部分供水使用的是第二级二文氏管的回水,水质较差,悬浮物达2000mg/m3左右。
为防止发生堵塞,不可能采用喷水孔直径较小、结构较复杂的碗型喷嘴。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凡排放工业“废气”中含有下列十三类有害物质时,其排出口处的排放量(或浓度)应符合表1及表2的规定。
表1 有害物质排放标准 mg/m3注: 表中的生产性粉尘系指局部通风除尘后所允许的排放标准。
第一类指含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或石棉的粉尘、玻璃棉粉尘、铝化物粉尘等。
第二类指含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及其它粉尘。
注:表中的排放量标准系按照大气为中性状态,连续排放的单一污染源并结合上海地区气象参数制定:电站的二氧化硫、烟尘以及一氧化碳系国家《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T 13201--91(1991年8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92年6月1日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地区指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 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总则3.1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而制定。
3.2 本标准是指导制定和修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标准。
3.3 本标准以大气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区(定义见4.1条)排放总量允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许限值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此外,各地还可结合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应用最佳可行和最佳实用技术方法或其他总量控制方法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4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列入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允许限值,不得宽于本标准方法计算的排放限值和国家有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3.5 本标准各条规定在一般条件写具有同等效力,但对同一污染源标准中各条所确定的允许排放限值不一致时,应以其中最小允许排放限值为准。
3.6 附录中各条规定供使用本标准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炼钢厂废气处理(标准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炼钢厂废气处理(标准版)摘要:当今的中国是个经济大国,生产大国,同样也是一个污染大国。
特别是废气污染特别严重,废气中的污染物种类主要有粒子物质、含硫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一氧化碳、卤素及其化合物等。
其中,粒子物质主要是由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等部门产生的烟尘、生产性粉尘,以及烟雾。
按其粒径大小通常分为:粗粒粉尘(直径100um以上)、细粒粉尘(直径小于100um)、雾(0.1~10um)和烟(0.001~1um)。
含硫化合物主要是指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在工业化国家排入大气中的SO2约70%以上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特别是来自火力发电厂。
硫化氢则大多产生于炼油、炼焦、煤气、人造丝、硫化染料、橡胶等工业。
通过工业废气排入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另外还有含硫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和含氯有机化合物。
钢铁工业排出的废气及各种粉尘严重污染了环境。
据统计,1999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7.8*100000吨,-,在全国工业中居第三位;烟尘排放量44.0*100000吨,占6.2%,居第四位;粉尘排放量150.3*100000,占20.0%.,居第二位。
由此可见,钢铁工业中对烟、气、尘的治理十分重要。
关键字:钢铁冶金、废气处理、危害、废气余热的利用、新技术前言:重金属火法冶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尘烟气,这些冶炼烟气中除了含硫、碳、氮等元素的气态氧化物外,还存在着待提取主金属及其伴生元素的各种固态氧化物,以及这些金属的硫化物和硫酸盐,此外还有铁的氧化物和各种脉石粉尘。
它们会降低金属回收率和资源利用率,更为严重的是,烟气的颗粒污染物及其中的有毒元素与化合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钢铁生产主要包括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锻压、铁合金、耐火材料、动力等环节,钢铁厂拥有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的各种炉窑。
努力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这是减少废气排放的根本途径之一;改革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以减少生产工艺废气的排放;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治理方法和设备,强化废气的治理、回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
1.钢铁工业废气的主要来源及特点①原料、燃料的运输、装卸及加工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含尘废气;②钢铁厂的各种窑炉再生产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含尘及有害汽体的废气;③生产工艺过程化学反应排放的废气,如冶炼、烧焦、化工产品和钢材酸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钢铁企业废气的排放量非常大,污染面广;冶金窑炉排放的废气温度高,钢铁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多为氧化铁烟尘,其粒度小、吸附力强,加大了废气的治理难度;在高炉出铁、出渣等以及炼钢过程中的一些工序,其烟气的产生排放具有阵发性,且又以无组织排放多。
钢铁工业生产废气具有回收的价值,如温度高的废气余热回收,炼焦及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的利用,以及含氧化铁粉尘的回收利用。
炼钢厂废气治理2.1炼钢厂废气的来源及特点炼钢厂废气主要来源于冶炼过程,特别是在吹氧冶炼期产生大量的废气。
该废气中含尘浓度高,含CO等有毒气态物的浓度也很高。
2.2炼钢厂废气的治理技术湿法处理湿法处理有法国的I-C法(敞口烟罩)、德国的KPUPP 法(双烟罩)和日本的OG法(单烟罩)等方法。
其中OG法由于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广泛的转炉烟气处理方法。
OG法先对转炉煤气进行显热回收,用冷却塔将烟气冷却到380℃,再用湿法除尘洗涤净化并冷却至42℃,然后用PA文丘里洗涤器进行二级除尘。
该法的总除尘效率达99.5%。
.干法处理该法是利用高压静电除尘器来净化转炉煤气中的尘。
从烟气中回收的铁可作为烧结厂的原料使用。
2.3烟尘的综合利用2.3.1制造克鲁伯海绵铁使含4%~8%水分的烟尘成粒状,再放在输送炉上进行干燥和硬化,然后在回转窑内将锌、铝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挥发掉,最后形成高度金属化的海绵铁。
同时还可以生产韦耳茨法氧化物。
2.3.2作炼钢炼铁的原料烟气经湿法净化后,回收下来的烟尘呈泥浆状,经处理后还可作为炼铁和炼钢使用。
3、采用先进的工艺过程减少废气的产生,在源头控制污染是清洁生产发展的方向。
转炉是实现负能炼钢是衡量一个现代化炼钢厂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转炉负能炼钢意味着转炉炼钢工序消耗的总能量小于回收的总能量,即转炉炼钢工序能耗小于零。
转炉炼钢工序过程中支出的能量主要包括:氧气、氮气、焦炉煤气、电和使用外厂蒸汽,而转炉回收的能量主要包括: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
传统“负能炼钢技术”定义是一个工程现了生产过程转炉烟气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的技术集成。
转炉负能炼钢技术清洁生产指标:煤气平均回收量达到90m3/吨钢;回收煤气的热值应大于7MJ/m3(CO含量应大于55%);蒸汽平均回收量80Kg/吨钢;排放烟气含尘量10mg/m3。
若按全面推广应用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单位产品节能23.6Kg标煤/吨钢计算,今后若转炉钢生产2亿吨左右规模时,全年将节能236万吨标煤。
转炉煤气回收率大幅提高,不仅可减少CO排放使之有效地转化为能源,还可减少烟尘等排放,有效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4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的种类及其选用的原则冶金企业常用的废气余热利用方式有:①安装换热器;②在换热器后安装余热锅炉;③炉底管汽化冷却;④发电(热电联产);⑤制冷。
回收后的热量主要用于预热助燃空气、预热煤气和生产蒸汽。
对电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的种类及其选用的原则冶金企业常用的废气余热利用方式有:①安装换热器;②在换热器后安装余热锅炉;③炉底管汽化冷却;④发电(热电联产);⑤制冷。
回收后的热量主要用于预热助燃空气、预热煤气和生产蒸汽。
对电炉而言,预热废钢或进料可减少电炉的电能消耗,缩短熔炼时间;对加热炉而言,预热空气、燃料或工件,烟气余热返回炉内,可使火焰稳定、提高燃料温度和燃烧效率以及炉子的热效率。
而言,预热废钢或进料可减少电炉的电能消耗,缩短熔炼时间;对加热炉而言,预热空气、燃料或工件,烟气余热返回炉内,可使火焰稳定、提高燃料温度和燃烧效率以及炉子的热效率。
5各种废气的利用方式5.1烧结废气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仅次于炼铁工序而位居第二。
在烧结工序总能耗中,有近50%的热能以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既浪费了热能又污染了环境。
由于烧结废气的温度不高,以往人们对这部分热能的回收利用重视不够。
但实际上大有文章可做,因为烧结废气不仅数量大,而且可供回收的热量也大。
5.2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比其它废气的回收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涉及到冶金企业的气体燃料平衡、减少烧油等重要的能源问题,所以是废气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重点之一,应当加快进程。
对钢铁联合企业来说,目标应当是努力降低高炉煤气的放散率,增加混合煤气量,或采用低热值煤气燃烧技术将其用于轧钢加热炉;对独立铁厂而言,则应尽快建设高炉煤气电站5.3转炉煤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投产的转炉达140余座,其中15t 以上(含15t)的转炉共有102座。
早在“七五”期间,我国冶金企业就已经掌握了转炉煤气回收技术,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未得到推广应用。
近几年这方面发展很快,已经有上钢一厂、宝钢总厂、武钢和鞍钢等70多家企业的150多座转炉回收了转炉煤气,占应回收量的1/3以上。
回收工艺也由原来的手动控制回收发展到了自动监测成分并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回收;煤气成分由过去CO含量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60%左右;使用范围由过去的自收自用发展到高炉、焦炉、转炉煤气联网,这样既拓宽了转炉煤气的使用范围,又大幅度提高了转炉煤气的回收量。
不过,与先进国家接近100%的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转炉煤气的利用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回收利用率只有55%。
由于转炉生产呈周期性,因此排出的烟气余热也是间断的、周期性的,使转炉余热锅炉只能间断地产生蒸汽。
为使间断供气变为连续的、稳定的气源,以利于用户使用和转炉冶金工厂锅炉的负荷稳定,可以在供气系统中设置蒸汽蓄热器,这样一般可提高锅炉热效率3%~5%。
5.4电炉烟气在电弧炉的热平衡中,烟气显热一般占电炉热量的20%。
目前,国内电弧炉烟气的余热利用尚不普及。
回收利用电炉烟气常用的两种装置是废钢预热器和余热锅炉。
从二者回收能量的数量来看,余热锅炉回收的热能较多(为预热废钢的2.5倍);但若从能量质量的角度看,则是预热废钢的方式高,即预热废钢回收的热量中可用能较多、能级较高、热价较高;从主体设备的生产工艺来看,也以预热废钢为优。
因为电炉炼钢是以炼钢为目的,回收废气余热来预热废钢具有综合效益。
5.5轧钢加热炉烟气目前,我国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率平均为20%~25%。
重点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轧钢加热炉烟气回收利用率:采用高保温性能、高密封性能的轻型地上烟道和高回收率的多行程优化排列的翅片或插入件强化传热的金属换热器;采用绝热性能良好的热回收管路;采用炉顶间隔墙来改善炉内热交换及降低排烟温度;采用能在高预热温度下以全热风方式工作的高效燃烧装置。
保存烟气余热的有效方法是采用上排烟或钢板烟道,使炉尾排出的烟气全部流经换热器。
整个烟道和烟管的密闭性使进入换热器的烟气温降不超过20~30℃。
冶金企业略高些,地方中小企业要低一些。
宝钢轧钢加热炉烟气的余热回收率已达到45%以上6、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提高钢铁工业的三废治理水平和能效水平,实现清洁生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采用先进的减废治废的工艺措施、将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是实现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6.1采取先进的除尘设备和废气净化措施对烟、气、尘进行治理,将粉尘作为其他工序的原料。
改湿法熄焦为干法熄焦,改转炉湿法除尘为干法除尘,利用煤气等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及副产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等。
6.2发展和采用高度循环和闭路循环用水技术,把循环用水技术引入生产全过程,使废水和污染物实现循环利用,将废水和污染物作为资源予以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钢铁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循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