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氟苯尼考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研究进展氟苯尼考,一种兽用抗生素,自其问世以来,就以其强大的抗菌活性在医疗和兽医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和研究。

今天,我将概述近年来氟苯尼考的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是一种氯代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能够抵抗大多数G⁺菌和一些G⁻菌。

氟苯尼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70S核糖体的解聚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领域。

作为一种兽用抗生素,氟苯尼考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各类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防治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的细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氟苯尼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除了对其抗菌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外,还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了氟苯尼考产生抗药性的基因位点,为预防和治疗抗药性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氟苯尼考作为一种重要的兽用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细菌的抗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氟苯尼考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机制,以便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保护抗生素的有效性。

也需加强抗生素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抗生素的安全和有效性。

未来,针对氟苯尼考的研究将不仅仅局限于抗菌活性、抗药性等传统领域,还将涉及到更为深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氟苯尼考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为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氟苯尼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畜禽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就氟苯尼考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药物进入细胞内的数量,从而降低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效果。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5
细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1) 内酰胺酶(最大旳一类) 2) 氨基甙钝化酶等
2. 靶位变化:PBP旳数量或构造变化
3.低通透性屏障作用
1) 膜通透性下降 2) 生物被膜
4. 主动泵出(active efflux process)
5. 细菌缺乏自溶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
000405
6
蛋白通道:
99 95 63 91 83 86
33
ESBLs 检测、判断和临床辨认
000405
34
ESBLs检测旳原理和措施
ESBLs能水解三代头孢及氨曲南 酶克制剂能克制ESBLs ESBLs旳检测措施
双纸片法、三维试验法、肉汤稀释法、VitekAMS法、E-test法、克制剂增强旳纸片扩散法 和肉汤稀释法
000405
19
第 三 代头孢菌素
过分使用后旳
选择作用
G-
G+
产 ESBL 旳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 伯菌 等
高产 AMP C 酶旳
肠杆菌属菌,枸橼 酸菌,沙雷氏菌等
对第三代,及第 四代头孢菌素等 耐药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 酶克制剂复合制剂 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00040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27mm
– Cefotaxime
≤27mm,
– ceftriaxone
≤25mm
• These zone diameter should in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clavulanic acid
000405
36
查K. Pneumoniae, K.oxytoca & E. coli 菌中旳ESBLs(初步筛选法)

香芪口服液对大肠杆菌耐药抑制作用

香芪口服液对大肠杆菌耐药抑制作用
( l g fAn ma ce c n t rn r e ii e i n Un v r i Co l e o i lS in e a d Ve e i a y M d c n ,J l i e st e i y,Ch n c u 3 0 2, i a a g h n 1 0 6 Ch n )
2 2
中 国兽 医 杂 志 2 1 0 1年 ( 4 第 7卷 ) 8期 第
Chn s o ra o tr ayMeiie ieeJu nl f Veei r dcn n
香 芪 口服 液 对 大 肠 杆 菌 耐 药 抑 制 作 用
邢 艳 苹 ,杨 峰 ,朱 僧 ,王 瑜 ,雷 连 成
m i s f o c l nd t o a x e son o e br n us c a d r m E. o ia he n m le pr s i fm m a o h nne o ens Thi r il t f r r n lpr t i . s a tce pu o wa d o
( 林 大 学 畜 牧兽 医 学 院 , 林 长 春 10 6 ) 吉 吉 3 0 2 摘 要 : 过 香 芪 口服 液 对 耐 药 大 肠 杆 菌 作 用 前后 环 丙 沙 星 和 庆 大 霉 素 最 小 抑 菌 浓 度 测 定 、 粒 图谱 分 析 以及 外 膜 蛋 白 图 通 质 谱 分 析 , 究 香 芪 口服 液 对 耐 药 大 肠 杆 菌 的体 外 耐 药 性 的 抑 制 作 用 。结 果 表 明 : 研 中药 作 用 后 , 肠 杆 菌 对 环 丙 沙 星 和 庆 大 霉 大
C0 r s n n ut r: LEILi n c ng r e po di g a ho a — he
在 兽 医临床 上 , 病性 大肠 杆 菌 引起 的 畜禽 疾 致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s uc c l wa l du e i a cWen e e st i x ei n o l ia r e v i sigt ueo p r o reE oi smut rgrss n e dsn ivt e p rme t r i c lnod rt a odmisn c r p o— i t iy f cn i o o
K— l t o . a r n t eme i ieq ike p rme t o t ec u e c i s l : 5 t i s l d s ly ad fe e t e B si me h d c ry o d cn u c x e i n a s o l Re ut 2 6 san l ip a i r n — p h t h E s a f d
I 文章 编号 】62 27(0An l sso eRe itn et t i t so eAnma o r e c / ay i f h ssa c An i oi f h i l u c o/ t o b c t S E
维普资讯

实翻・ 验夯 国
21 薰总2 2 t盈5 第2 9 ) 第 4 巷 0 8 期 期第 芷
动 物 源 性 大 肠 杆 菌 的耐 药 性分 析
( . 疆 军 区伊 犁 军分 区 , 1新 新疆 伊 宁
I 摘
姜 涛 , 智勇 邓旭明 孙 , 85 0 ;. 3 0 0 2 吉林 大 学 畜 牧 兽 医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6 ) 吉 3 0 2
g e n l d u d l ssa c d cn . n l s n : h i f h ss c t i t s f h i l r ea dmu t r g wi ey i r i n et me i i e Co cu i s T eman o e r it et a i o i ea ma i n e t o o t e a n on b co t n

鸡大肠杆菌体外耐药性试验

鸡大肠杆菌体外耐药性试验

考敏感度较相关报道有明显下降【 3 - 9 ,尤其是氟苯尼考,
作为一 种氯 霉素类 的兽 用广 谱抗 菌药 ,抗菌 活性 高于氯
霉索及 甲飒 霉索 ,尤其 对 一些耐 氯霉 索及 甲讽霉 素的细 菌仍然 表现 出较 高 的抗 菌 活性 。因此 ,在 动物 的疾病 防
治上尤其是食 品动物 .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8 】 d但在此次 药敏试验 中 ,氟苯尼 考敏感率 仅为6 4 . 4 %,远低于头孢类 药 物 , 临沂 地 区 的鸡 养 殖 场 户 在 实 际 生产 中应 高度 重 视 ,尽 量 降低对 氟苯尼 考 的使用 ,避 免 因药 物耐药 而失 去最佳治疗时间 ,造成经济损 失。
平板 上 ,并 轻压 使其 紧贴在 平板 表面 ,药敏纸 片一经放 置不要移 动,两纸片 中心相距 不少于2 4 am,纸片与平皿 r 边缘不少于 1 5 mm[ 。药敏试验 判断标准 见表 1 。
表 1 每 片含药 量判 定标 准- 抑 菌圈直 径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料 1 . 1 . 1 菌株 从 临沂地 区疑似 大肠 杆菌病 的痫 死鸡 体 内
度为1 × 1 0 个/ ml 。用灭菌 的涂 布器蘸取菌液后涂布整个培 养基表 面 ,反复数 次 ,每次 将平板 旋转6 0 度 ,最 后沿平 皿周边 绕两 圈 ,保证涂 布均 匀 。待平板 上的水分 被琼脂 完全 吸收后 开始 贴纸 片。用 尖嘴镊 子将 药敏纸 片平放于
中图分类号:¥ 8 5 2 . 6 1 2

( mm)
分离 纯化 ,并经生化 鉴 定和病 源性 测定 的致病 性大肠 杆 菌 , 筛 选 出4 5 株 进 行 体 外 耐 药 性 测 定 ,编 号 为 L Y1 -

中药抗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中药抗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能成 为致病 的菌 株 J 8。故 迄 今对 其所 弓 起 的疾病 尚无理 想 l
我 国许 多地 区大 肠 杆 菌 在腹 泻 病 人 的 病 原谱 中 占首位 。 j
据 报道 , 1 0 型大肠 杆菌 曾在 日本等 国家 引起食 品 污染事 故 ,
的疫苗来预防。因此 , 使用 中草药防治该病 , 既是饲养动物
Ke ywo d E, ol C ieeh ra rs c i; hn s eb lme iie;oe rt dcn F rgomd

大肠杆菌病是在世界范 围内影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细
菌病 之一 , 常招致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有效 防治 大肠杆 菌病 一 直是 养殖业 的一项重 要课 题 。按 中兽 医辨 证理论 , 大肠 杆菌
1 大肠杆 菌给人 类和动物 造成 的危害
8%可同时耐 5 以上 的抗菌素 l 7 7 种 3J - 。家禽 大肠杆菌 耐药性 产 生 的速度 极快 , 与我 国 目前 的家禽 养殖 环境 、 殖方 式 和 养 技术 水平密 切相关 。通 过在 山东地 区对 盐 酸环 丙 沙星 进行
连续 3年的耐 药性调查 发 现 ,96年盐 酸环丙 沙星治 疗大肠 19

致病 性大肠 杆菌是 医学 和兽 医学 临 床感 染 中最 常见 的
病原 菌之一 。据估计 , 全球 每年 因感 染产 毒 素性大肠 杆 菌至 少 可导致 6 5 人发 病 , 引起 约 8 .亿 并 0万 5岁 以下 儿童 死亡 。

杆菌 的有 效率 为 1 % , 9 0 0 1 7年 为 6 .%, 其毒 力 因子就 9 37 而
摘要 分析 了大肠杆 菌给人 类和动 物造成 的危 害, 绍 了大肠 杆 菌的防治现状 , 介 阐述 了中药防 治大肠杆 菌的概 况 , 并从 中药抗 大肠杆 菌 病 的研 究近况和 临床 应 用前景方 面论 述 了 目前 国 内外 中草 药的研 究现状 。 关 键词 大肠杆 菌 ; 中草 药 ; 前景 中图分 类号 ¥ 5 . 89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 6 12o ) 1 003 0 57 6 1 ( 82 — 99 — 2 0

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我 国 Ql质粒 , H … , eA质粒 , I r D A1 Q p 质粒介导的 15R A甲基 6rN 化酶 , 质粒介 导 的 A p m e酶这 些耐 药 质粒 不 断被 发 现 ,0 K 10 B
[ 文献标识码] A
D i1. 9 9ji m 17 7 9 . 02 0 .7 o:0 36 /. s 6 2— 13 2 1.2 04 s
成 一个 3 K A的蛋白质。重金属 抗性实 验表 明这 种表达株 能 3D
在含 2 g LH O2的 L om / g B培养基上生 长 , 和对照组相 比,p T E

3 a(+) 能 生 长 在 含 有 2 0 不 0
L n O2的 L g B培 养 基
上 J表明通过大肠埃希菌 转移 , 门氏菌表 达质粒获 得 了对 , 沙 抗 生素的抗 性。这类 试验 这些 年报 道极少 。这是细菌 之间相 互 传播耐药性的最好证明。 2 1 以色利 的特拉 维夫报 道证实 了在人类肺 炎杆菌肺 0 0年 炎 中耐碳青 霉烯 类抗 生素 K C一3质粒 在对 碳青 霉烯类 敏感 P
菌耐药性的获得与 医院是一个相互作用 的过程 。
共存 6 , 0代 这就能够保证 大肠埃 希菌 耐药 性质粒 传播 的稳 定
性[。
20 09年美 国德州 农业 研究 机构 用蠕 甲虫 实验 , 实 了抗 证
生 素的抗性质粒在沙 门氏菌属 和大肠埃希 菌之间 的转 移 , 是 这
第 一次用实验证实 了大肠埃希菌可 以接 受外 源性的耐药 性 j 。 20 0 9年 中国微 生物学报 向 国内外报 道 , HG K 2是指能 在 L B培 养基 含有 7 MG L C 2上生 长的细菌 , 0 / HG L 这种菌株 9 % 的基 因 6 序列 与杆状菌 的模式 菌株 D M123 S 2 2 T相 同 , 的 形态 特征 和 他

近5年杭州地区肝病患者产ESBLs大肠杆菌连续性耐药分析

近5年杭州地区肝病患者产ESBLs大肠杆菌连续性耐药分析
M e ho 7 9 ES t ds 2 BLs— r d i c eih a c l tan o he tp t ypai nswee d tc e yt e meho e o me d d byNai n -p o ucngEs h rc i o isr i sf m pao a h te t r e e t d b h t d rc m r n e to —
H n h uA e D r gte at e r Z o u , o g C a , h n l L io u Z a g S n pn . p n L b rt yo a gh u a g o ra u i s 5Y as Z n h L . h u J n S n h o Z uMi i i a y , h n o g i O e a oa r H n zo g , X g o f
D y a i b e v to n a y i f An i i tc Re it n e o BLs — p o cng Es he h l I o a e r m e a o a h te t n n m c O s r a i n a d An l ss o tb o i ssa c f ES r du i c  ̄c m Co i s l t d f o H p t p t y Pa in s i
化 , 了 解 地 区 总 体情 况 , 临 床 抗 菌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并 为
道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7 9株 , 用 美 国 临 床 实 验 室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 C L/ L I 推 荐 的纸 片 扩 散 确 证 法 进 行 检 测 , 用 WH N T 2 采 N C S C S) 应 O E
医 研 杂 21年9 第4卷 第9 学 究 志 0 1 月 O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单一药物的外排泵:pA29 DNA或pB29 DNA编码表达的外排泵,可排出氯霉素。 外排泵家族:SMR家族、MFS超家族、 ABC超家族、RND超家族、MATE家族。 RND、MFS、SMR为H+/药转运,MATE为 Na+/药转运。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 外排泵
• 肠杆菌具有 AcrA/AcrB/TolC三重 外排泵系统及 • MexAB–OprM,可以 排除多种抗生素。
药物进入菌体必须通过菌体外膜,因而菌体 外膜的通透性直接影响药物通过菌体外膜。 LPS(Lipopolysaccharide)是构成大肠杆菌 细胞细胞壁的脂多糖。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通过改变细菌外膜上的孔蛋白(OmpA、 OmpF、OmpC)数量、大小和选择性提 高菌体耐药性。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 外排泵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 ①固有耐药性( Intrinsic Reistance)
• ②获得性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生物被膜 外膜通透性
外排泵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修饰酶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 生物被膜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固体或 有机腔道表面, 形成微菌落, 并分泌细 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 而形成的膜状物。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基础兽医专业:杨微
目录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讨论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据耐药状况, 将细菌耐药性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单类耐药性。 第二类, 多重耐药性。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国内研究
2001年雷连成等报道:分离146株大肠杆菌,最多耐15 种药 2004年杨汉春等报道分离80 株鸡源性大肠杆菌对萘啶酸的 耐药率最高,为93.3% 2005 张秀英等报道:分离204株鸡源性大肠杆对菌对四环 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2.2% 2007年杜向党等报道:分离91 株鸡源性大肠杆菌对恩诺、 沙星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 % 2010年尹泽东等报道:分离96鸡源性或猪源性大肠杆菌对 氟苯尼考耐药率最高,为88.5%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
大肠杆菌可以产生酶加工修饰进入菌体内的抗生 素,是抗生素失活,提高菌体的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修饰酶
讨论
大肠杆产生菌耐药原因
大肠杆菌自身特点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大肠杆菌作为肠道寄生菌
讨论
增加用药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
新型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药物
The end ,thank you!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国外研究
2010年John Hwa Lee报道:从韩国的家畜粪便 样本中分离大肠杆菌分离得到有70%的E. coli O26和 60%的E. coli O111 。耐药一种以上。 2009年Sebastian Guenthe在德国农村周边野生 动物粪样中采集分离得到188株大肠杆菌,其中多 重耐药血清型占5.5% 2010年报道欧洲常见野生鸟类的粪便中分离到187 株大肠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血清型占4.8%。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生物被膜
acrA, agn43, csgA, csgD , pgaA基因与 生物被膜的生成直接相关。 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可以影响大肠杆菌上述基 因的表达量 有学者实验证明浓度为16μL/mL的链霉素可 以显著增强上述基因的表达量,提高细菌 生物被膜的生成量。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外膜通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