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2.正统凯恩斯主义;

3.货币主义;4.供给学派;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6.新凯恩斯主义。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投资恒等于储蓄;b.投资等于储蓄;

c.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a.凯恩斯经济学;b.凯恩斯主义;

c.新凯恩斯主义;d.古典经济学。

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

c.古典学说;d.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奥肯定律;b.蒙代尔定律;

c.萨伊定律;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仅仅影响实际收入;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b.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c.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d.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a.相当易变;b.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相当稳定;d.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古典经济学认为()。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b.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量值;

c.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d.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向右下方倾斜。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d.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12.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d.供给学派。

1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a.非自愿的;b.自愿的;

c.结构性的;d.周期性的。

14.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b.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d.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15.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

a.一个经济基础;b.一个中观经济基础;

c.一个宏观经济基础;d.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16.效率工资的偷懒模型认为,()。

a.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率负相关;b.工人的生产率和真实工资率正相关;

c.工人的生产率与名义工资率负相关;d.工人的生产率与名义工资率正相关。

17.效率工资的公平模型认为,工人常常()。

a.被“按劳付酬”;b.会“按酬付劳”;

c.在低工资下辞职;d.在寻找工作时被逆向选择。

18.局内人—局外人模型认为,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的局内人的权力使得()。

a.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b.实际工资低于市场出清工资;

c.名义工资不断降低;d.实际工资不断降低。

19.货币“超中性”的含义是指货币数量的变动()。

a.只能在短期影响实际变量值;b.无论短期与长期,都能影响实际变量值;

c.只能在长期影响实际变量值;d.无论短期与长期,都不能影响实

际变量值。

20.与“经济人假定”相一致的预期是()。

a.静态预期;b.适应性预期;

c.理性预期;d.外插型预期。

二、多项选择

1.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

a.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b.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c.剑桥方程;d.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包括()。

a.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b.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不要干预经济;

c.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黏性;d.低于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应

该干预经济。

3.古典经济学家依靠(),得出了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的结论。

a.货币非“中性”;b.具有灵活性的价格、工资与利率;

c.理性预期;d.萨伊定律。

4.凯恩斯认为,封闭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陷阱中的利率不能下降;d.货币供给减少。

5.“理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a.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b.人们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进行预

期;

c.预期误差不具有系统性;d.预期没有误差。

6.“适应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a.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b.人们只能利用过去的信息进行预期;

c.人们只能缓慢地调整预期误差;d.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

7.新古典学派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中,意外的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实际工资提高;b.工人增加劳动供给;

c.一般价格水平提高;d.厂商增加产品供给。

8.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

a.经济波动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b.经济波动主要由技术冲击

引起;

c.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紧密相结合;d.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不利于经济增长。

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因为()。

a.真实产量水平比较稳定;b.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变动;

c.物价变动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

10.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影响社会真实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持久收入;b.通货膨胀率;

c.市场利率;d.人们对持有不同资产的偏好。

11.弗里德曼认为,在货币供给量增加()。

a.6—9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b.再经过6—9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

c.12-18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d.再经过12—18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

12.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短期收入增加的机制是()。

a.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

b.人们增加购买非货币资产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

c.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

d.刺激真实投资增加。

13.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明,政府缺乏信誉的相机抉择政策()。

a.既是最优的,也是可行的;b.能够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标;

c.既不是最优的,也不是可行的;d.不可能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标。

14.卢卡斯批评认为,()。

a.私人部门对政策变动会做出理性的反应;

b.宏观非均衡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

c.宏观非均衡模型能正确地预测政策的后果;

d.相机抉择的政策不会产生好效果。

15.货币主义者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

a.在短期将提高失业率、减少收入;b.在长期失业率将回复到自然率水平;

c.在短期将降低失业率、增加收入;d.对就业与收入没有任何影响。1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源泉;

b.能够增加就业与收入;

c.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背景;

d.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

17.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说主要有()。

a.理性预期假说;b.市场出清假说;

c.自然率或总供给假说;d.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假说。

18.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种类主要有()。

a.隐含合同理论;b.效率工资理论;

c.长期劳动合同理论;d.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19.效率工资模型包括()。

a.逆向选择模型;b.劳动力流失模型;

c.偷懒模型;d.公平模型。

20.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a.供给与需求都能对经济总量产生冲击;b.工资、价格与利率具有黏

性;

c.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充分就业均衡;d.政府有必要干预

经济。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2.萨伊定律;3.剑桥方程;4.适应性预期;5.理性预期;6.拉弗曲线;7.时间不一致性;8.李嘉图等价定理;9.卢卡斯批评;10.真实经济周期;11.静态预期;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14.效率工资;15.费雪的交易方程。

四、判断题

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市场机制能保证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影响总需求,但货币政策的效果大于财政政策。()

4.正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具有完全“挤出效应”。()

5.古典货币数量论中,货币只具有媒介交易的职能,没有储藏手段的职能。()

6.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指人们为进行一定的交易而在手头上持有的货币,或者说是“栖息的货币”。()

7.剑桥方程中的货币是指在货币流通速度既定条件下,社会为完成一定的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说是“飞翔的货币”。()

8.货币主义者认为,浮动汇率制比固定汇率制更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9.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价格具有灵活性,市场总是出清的,任何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未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实际的影响。()

11.货币主义者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垂直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12.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不稳定主要根源于货币当局实施的相继抉择的货币政策。()

1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本质上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

14.供给学派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的“滞胀”,是财政庞大的开支、过高的税率和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5.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16.“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是相等的,从而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同的。()

17.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经济主体不具有理性预期能力,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

18.新凯恩斯主义用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等三种理论来解释真实工资的刚性。()

19.在新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逆周期性。()

20.在正统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顺周期性。()

五、辨析题

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成立,在货币经济中也同样成立。

2.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实际收入围绕充分就业收入所作的波动。

3.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看来,被私人部门预期到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不会付出提高失业率和减少收入的代价。

4.弗里德曼认为,工人与厂商的幻觉,导致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六、简答题

1.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

3.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4.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何区别?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

6.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7.在新凯恩斯主义中,菜单成本是如何导致名义价格黏性的?

8.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有哪些异同点?

9.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10.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七、论述题

1.古典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何区别?

2.简述激进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3.简述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5.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6.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7.简述4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

8.简述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启示。

9.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10.卢卡斯的总供给假说或意外总供给函数建立在哪两个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说基础之上?

11.简述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

1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什么比较稳定?它有什么意义?

13.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影响经济的机制。

14.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一、单项选择

1.b;2.a;3.d;4.a;5.c;6.c;7.b;8.a;9.c;10.a;11.d;

12.d;13.b;14.c;15.d;16.b;17.b;18.a;19.d;20.c。

二、多项选择

1.ac;2.ab;3.bd;4.abc;5.abc;6.bcd;7.bcd;8.abcd;9.abcd;10.abcd;

11.ab;12.abcd;13.cd;14.abd;15.ab;16.acd;17.abc;18.abd;

19.abcd;20.abcd。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

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

2.萨伊定律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萨伊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我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萨伊定律的。

3.剑桥方程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 kPy M d =

其中,M d 代表货币需求。k 表示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在交易量或名义国民收入(Py )中的比重,即Py

M k d = 令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 ),则有kPy M =。假定k 与y 固定不变,则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 )由货币数量M 决定,与货币数量正相关: ky

M P =

4.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形成该变量未来的预期值。如果预期不正确,即预期的变量值与实际变量值不一致,经济主体就会按照实际变量值与预期变量值的差额来逐渐地(不是一次性地)调整预期偏差。以通货膨胀为例,对t+1期的适应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1e t t e t e t P P P P -+=+α

其中e t P 1+ 为交易者对t+1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e t P 为对t 期的预期通货膨

胀率,t P 为t 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α为适应性系数,它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

误差进行调整的速度。 0<α< 1 ,是一固定比率。

5.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某些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同这些变量的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理性预期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会努力获取进行正确预期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

第三,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的预期可能存在失误,但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因为当预期发生错误时,经济主体能够及时地根据他所得到的新的信息来修正他形成预期的方式,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6.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与税收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0-1所示。

图20-1 拉弗曲线

在图20-1中,纵轴表示税率(t ),横轴表示税收量(T )。税收量等于税率与税基的乘积。当税率为零时,税收量等于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时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丛林法则),这种经济显然是不可取的。当税率上升到100%时,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税源或者税基,税收量也为零。

实际税率总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税率之间。在A 点代表一个较高的税率和较低的产量,而在B 点代表一个较低的税率和较高的产量,然而两者可以为政府提供同样多的税收量。“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A 点下降到C 点,税收量增加;政府也可以通过提高税率

0 1 t

t 0

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B点提高到D点,税收量也增加。

税收量和产量在E点对应的税率(t0)上达到最大。在E点,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税收量会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量和税收量都会下降。显然,t0以上的任何税率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只要降低这些税率,产量和税收都能增加。税率t0是最佳的税率,政府和政治家的主要经济任务就在于找到这样的税率。

7.时间不一致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认为,如果经济当事人具有前瞻性的理性预期能力,政策问题就以理智对手——政府(或货币当局)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个动态博弈的形式而出现。假设政府制定了一项最优政策,然后将它宣布给私人部门。如果该项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了,那么在随后的时期,它也许不再停留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的新的情况下,政府发现以前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最优政策现在已经不是最优政策了,从而存在背弃诺言改变政策或在以前所宣布的政策上做手脚的激励。事先最优政策和事后最优政策之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时间不一致性。例如,在t时得出一最优政策,而在t+n时期重新最优化得到另一个不同的最优政策,那么在时间t时估计的最优政策就是时间不一致的。

8.李嘉图等价定理

19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表面上看,政府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净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

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净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9.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批评认为,面对政策的变化,大规模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因为经济主体会对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调整他们的行为。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期不到新的和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模型中的参数的影响,因此,既定的凯恩斯主义宏观非均衡模型就不能正确地预测新的政策实施的后果,或者说政府的任何政策,不论是货币的还是财政的,都不会产生任何有益于社会的效果。卢卡斯批评本质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者企图用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批判或否定。

10.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是指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每一次持久的技术或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轨迹。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波动分析隔离的传统做法是不合逻辑的。通过消除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和周期之间的区别,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已经开始整合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

1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完全按照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变量的未来值,即使错误不断,也从不修正。蛛网模型中厂商对价格的预期就是这种预期,可用公式

表示为:

1-=t e t P P 。 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提出的反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它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的预期误差。

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率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反之,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趋于萧条。

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者将价格和工资的黏性区分为名义黏性和真实黏性两种。在出现名义需求扰动时,如果某种因素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变动的比例不同于名义需求变动的比例,就出现了名义黏性。如果某种因素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或存在着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或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真实黏性就出现了。

14.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指厂商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而支付给工人的比市场出清工资高的工资。在效率工资理论中,关键的假定是工人的努力程度与其得到的真实工资率正相关。现代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它们不仅不相互排斥,而且相互补充。

15.费雪的交易方程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或货币周转率(V )与实际交易量(T )不变,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 )就唯一地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正相关:

四、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错;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错。

五、辨析题

1.对。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拥护萨伊定律。他们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中成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因为货币只不过是交换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换,但不会改变交换的实质。在两部门经济中,人们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用于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在弹性的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

2.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

3.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果被人们预期到,即使在短期对产量和就业水平也没有影响。被人们预期到的货币收缩,将使理性的当事人立即向下校正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从理论上说,货币当局可以在不减少产量和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即中央银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为零。所以,没有必要遵循正统货币主义所倡导的渐进性货币紧缩政策。当局可能只需要宣布降低货币扩张率,就能在不支付任何成本的条件下,将通货膨胀率降至其所希望的目标。

4.错。假设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当时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U n 。货币工资增长率为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零,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T

MV P

即0===e P P W 。

如果当局认为现行的失业率过高,便采取货币扩张措施扩大总需求。货币的扩张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最终增加对产品和劳动的需求。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通常商品价格比货币工资调整得快,使得实际工资降低,厂商愿意增加对劳动的需求量。由于最近经历了一段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工人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误认作真实工资的增加,也就是说,工人会暂时陷入货币幻觉,因而提供更多的劳动,使失业率降低。因此,在弗里德曼看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工人单方面的货币幻觉(厂商没有幻觉)。

5.对。新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同的选择性理论框架,假定工人和厂商分别为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和利润最大化者,都拥有理性预期。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具有黏性,即在总需求冲击之后,名义价格不能迅速调整至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可能使收入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此时,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干预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任何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的结果是,名义工资和价格立即跳至其新的均衡值,因此产量和就业保持不变。在这样的世界中,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新古典的政策不必要命题是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结果。后来有学者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够产生真实效应的。其显著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假说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末日。新古典模型的关键特征被认为是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即完全而立即的工资和价格变动。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六、简答题

1.答: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两点区别。第一,正统凯恩斯主义的IS —LM 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是固定的,不能及时调整。受总需求冲击以后,市场常常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在受到源于各种因素的冲击以后,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但是调整的速度十分缓慢,需要耗费相当时日才能让市场重新出清;第二,正统凯恩斯主义对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假定是相当武断地做出的,没有进行必

要的解释。而新凯恩斯主义则不同,它根据理性人假定,从市场的不完全性与市场的协调失灵的角度,解释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原因,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2.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理性预期、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引起的市场连续出清以及自然率等三大假说基础之上。例如,央行实施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一定会被理性的私人部门预期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一般价格水平和工资及时而又完全的调整,使得市场依然保持出清状态,从而就业量依然是充分就业量,不受货币冲击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央行实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厂商和工人可能产生错误的预期,并做出错误的反应,分别增加产量和劳动供给。然而,这种反应,一方面会加剧经济波动;另一方面,也不能持久,因为具有理性预期的私人部门会及时纠正预期误差。因此,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只能带来短暂的对个人和社会都不利的后果。

3.答: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关的现象。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个部门。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货币及其数量的多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中呈“中性”。

4.答: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拥有适应性预期的工人在货币扩张(即使公开宣布)条件下所产生的货币幻觉;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在央行实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政策时,对相对价格和真实相对工资产生的幻觉或预期误差。

第二,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总是长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因为理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一步到位的,而适应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缓慢的渐进的。

第三,政策含义不同。货币主义认为,既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那么,货币政策在短期能够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产量,即货币数量在短期是“非中性”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相当短暂,因为理性的人们会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迅速垂直。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不可能对产量产生影响。

5.答: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认为,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比较长的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这是因为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私人好处:

第一,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合同期越长,这种交易成本出现得就越不频繁。

第二,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感到可能需要求助于罢工活动以加强其谈判地位。这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代价都很大。

第三,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跳至”新的“最终”均衡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因为如果其他企业不这样做,该企业就降低了其相对工资,其结果将增加优质劳动力的流失,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很大。这些长期合同的存在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黏性性,使得货币政策产生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模型中,真实工资是逆周期变化的,即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真实工资来增加就业的。然而,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未能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反,真实工资似乎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有鉴于这个不足,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商品市场的名义价格刚性的研究。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当时指的是那些试图为名义价格刚性现象提供更为稳固的微观基础的新理论。

6.答: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1)能否利用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

在理性预期假说中,经济主体总是能够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对某些经济变量进行预期,而不是仅仅根据这些经济变量的过去值来进行预期。这是它同

适应性预期的一大差别。以通货膨胀为例,人们在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时,仅仅考虑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以及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误差。而在理性预期中,人们不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考虑政府已经或将要采取的宏观干预政策可能产生的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理性预期假说排除了经济主体浪费有用信息资源的可能性。

(2)预期误差是否具有系统性

根据适应性预期假设,经济主体对某一变量的未来值的预期(例如通货膨胀)仅仅建立在该变量过去值的基础之上。这种通过“回顾式”方法形成预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除非所预期的变量值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否则对它形成的预期就会重复错误,导致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适应性预期产生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不考虑该变量过去值(实际值与预期值)以外的其他信息,尽管错误不断重复;

第二,经济主体只是部分地调整预期,调整量为其上次误差的一定比例。

而在理性预期假说下,人们会考虑和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理性地形成预期。即使有预期误差,其原因主要是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而且误差具有随机性,它的平均值为零。从而产生了理性预期的关键性含义:即经济主体不会形成有系统性误差的预期。

7.答:菜单成本包括调整价格的实物成本(比如印制新的报价单和产品目录)和宝贵的管理时间成本(如与供应者和用户就购买和销售进行重新谈判和协调的时间)两类。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能够决定或者选择价格。当市场需求减少以后,如果没有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厂商往往会降低价格。但如果存在菜单成本,厂商就不一定降低价格,从而使得名义价格具有黏性。如图20-2所示。

单个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取决于其相对价格和总需求两个因素。假定总需求下降从而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边际收益曲线随之向右移动。

图20-2中,为方便起见,假定边际成本不随产量发生变化。设总需求受某种因素的冲击减少。受总需求减少的影响,某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从D0移至D1,

边际收益曲线MR0随之向右移动到MR1。需求下降前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为P0和Q0。如果在需求下降之后,企业最初并没有降低价格,则其利润下降至SP0JT。因为该厂商是一个“价格制定者”,因此它必须决定是否将价格降至新的利润最大化水平,图中用新的需求曲线D1上的点w表示。在MR1=MC0处决定了新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Q1。在Q1的产量水平上,企业利润为SP1WV。如果没有价格调整成本,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把其价格从P0降至P1,利润将因此增加。但是,在企业降价所面临的“菜单成本”大于或者等于降价所增加的利润时,企业可能会保持价格P0不变,即企业将产量从点Y移至点J。

图20-2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工资调整

这样,菜单成本的存在造成了名义价格刚性,使得名义总需求冲击导致产量和福利较大的波动。因为这种波动是缺乏效率的,所以稳定性政策就为人们所期望。

8.答:(1)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相同点主要有:

第一,对实际收入是充分就业收入、货币没有储藏职能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等因素的假定相同。

第二,结论相同:货币数量仅仅影响价格与名义变量水平,不影响实际变量值。

(2)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点主要有:

第一,方程的形式不同。费雪的交易方程为:MV=PY;剑桥方程为: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汇编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8.()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