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浅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1

(完整word)浅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1
(完整word)浅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1

浅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新课标的颁布,似一股东风,吹皱了语文教学的一池春水,似一片阳光,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语文的本色。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已经在全省使用,它让我们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同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单元”被“专题”取代,教材编排重视实践和“对话”,关注体验和探索,并且留有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江苏新高考方案已经初步确定(目前待批),语文分值增加到160分,选文科考生增加到200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语文正在迅速“变脸”,给人全新的感觉。高中母语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课程、教材、高考改革的大潮面前,一部分教师一时还无法适应变化,产生了诸多困惑甚至消极情绪,“穿新鞋走老路”,不少课堂仍然“涛声依旧”;一部分教师则不能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把握不住课改节奏,课改浮躁过火,出现了“泡沫化”倾向。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要在实践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和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节拍前行,让语文走上“回家的路”。

一、构建全新理念,提升教学品位。

语文教学关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关乎国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根基,关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余秋雨曾说:“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代代递交。”语文教学承担着丰盈学生情感和构建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语文教学改革是阻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改实践。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崭新的理念。理念武装我们的思想,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语文新课程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尊重个体差异的统一,立足课堂与走向生活的统一,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语文新教材突出了人文性、开放性、生活化和

实践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构建全新理念。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目标全面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指向语文教育的个性,教学方式指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指向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动情景。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知识能力整合,情感人格培育,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价值,让语文教学走向生命;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让语文教学走向对话;建立“大语文”观念,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让语文教学走向开放;重视实践、体验、感悟,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二、注重内涵发展,追求教学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属于语文知识教学层面,本质上是一种维持性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则应当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向学生素质培养转向,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统一,因此必须注重内涵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加厚、拓宽、求活、求美,追求教学价值,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注重内涵发展要在文学教学中挖掘内涵。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文学教育或文学教育很弱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新教材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对于这些文质兼美、风流蕴藉的文章,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笔者在上完《鸿门宴》后,让学生讨论欣赏项羽还是刘邦,学生们自由畅谈、相互对话、激烈争辩,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目光穿越时空,由历史到现实,由个人到民族,认识愈来愈清晰,思想愈来愈深刻。他们在碰撞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有助于形成诚信是金、情义是山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行为,不仅要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要滋养道德品格,夯实精神底子。

注重内涵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方面对高中生有明确的要求,要求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教师由单一的语文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组织诸如读书交流活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徜徉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是治愈“无趣“与贫乏这两大语文学习致命伤的的良方。

注重内涵发展要坚持文本理念,重视语言的品味审美。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籍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教师提供的一些阅读规则,去体会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品味文本语言背后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的过程。坚持文本理念,体现“本色”语文十分重要,在教改实践中要避免伪创造解读、歪曲文本,点缀性活动架空文本,链接式阅读淹没文本,泛读写结合挤压文本,多媒体演示冲击文本这些现象。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内容丰富,实则没有多大的价值。

三、扬弃传统教法,实现有效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的积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形式的语文课堂凸现出诸多不足和弊病。语文新课程设计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为目标,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基础教育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这种教育目标和方法是科学先进的。但是传统形式的语文课堂,不管它有多么大的缺陷和弊病,多是不可以完全彻底的否定的。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语文老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和教材怎么改,基础知识是必须重视的。新教材不刻意追求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完整,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系统性地渗透。“合宜的能力需要有适当的知识来构建”(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让知识和能力得到整合。语文教学改革只是要纠正以往唯“双基”是从的操作方式,而不是丢弃,对阅读进行“尸体解剖”式的分析固不可取,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一把火烧光”则更为错误。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环节不能忘却,如预习是“自主”学习的起点,布置预习不等于埋下预设,没有违背新课程精神;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叩响学生心灵的歌唱,其效果绝不是留声机所能真正代替的;形象直观、新颖别致的板书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比“鼠标点点、画面飞飞”好得多。目前板书正在逐渐远离语文课堂,键盘代

替粉笔,动漫代替板演,黑板变成“白板”,令人担忧。

又如进行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没有一落实的情况下,热热闹闹地讨论一些随意生发的随意拔高的对课文主旨的深解、别解、新解,那些无用无效的发言,就像泡沫一样,瞬间就都消失了,最后一无所获,这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教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读背文言课文,切切实实地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来得有价值。因此一些传统教法,不但过去是将来也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能丢弃。

四、促进专业成长,形成个性特色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必须有努力做一名“学者型”语文老师的价值追求。

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条永流不止的小溪才行。要使小溪汩汩滔滔,语文教师必须以优秀的读物为伴,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厚自己的学养。新课程、新教材突出文学性,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和综合。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双超越世俗的眼睛,一双哲学的眼睛,一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眼睛,一双审美的眼睛。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养厚了,课堂教学就有了源头活水;由博返约,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活泼灵动。

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诗歌鉴赏、名作欣赏、新闻品评、学术小论文写作等校本课程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角色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教师既要有教学观念,还要有课程观念,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

语文教学个性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生命力的独特呈现,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只有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你有深邃的洞察力,你可以带领你的学生深挖文章的内涵,如果你有较好的朗诵技巧,可以让学生感受你的激情,如果你学富五车,你可以让学生感受你的个人魅力……当学生走出校园以后,许多学生会对你和你的语文课有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改是不断发展和永不停息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把自己视为参与者,

创造者、检验者、评价者,把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作为一个自主研究、自我反思、自我解放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辛苦而又幸福地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