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环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ppt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ppt
• 1、长辈性格过于软弱或者过分溺爱;
• 2、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不同而产生冲突。
改变病态的家庭结构(亲子)
• 首先,改善父母的婚姻关系。 • 其次,提升父亲教育孩子的影响力。 • 再次,弱化祖辈对幼辈的影响。 • 次次,构建合理的权力架构。
案 例1(家庭)
• 王正,男,14岁,家住**市。目前就读于**中学,父母较 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 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 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 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 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 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 大,使王正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王正的婶婶和叔 叔教育,王正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据祖母反映,王正经 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 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 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
二、社会环境
• 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 中观
宏观
• 微观:
• 个体
• 中观:
• 家庭 • 邻里 • 班集体 • 工作单位
• 宏观:
• 社会组织(NGO )、机构、社区、文化、社会政策
重点:家庭与个体的关系
• 互动游戏:绘画(家庭动力画) • 家庭类型(核心、主干、联合、单亲、丁克)
•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镜中我理论
•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 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 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 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人类与社会环境57页PPT

人类与社会环境57页PPT
人类与社会环境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人类与社会环境 ppt课件

人类与社会环境 ppt课件
社会
个体
目录
• 一、人类行为〔了解人行为背后的动因〕 • 二、社会环境〔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 三、人类的成长〔了解人的开展过程〕
一、人类行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行为的心理动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镜中我理论
•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 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 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 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 3.案主经常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学习 成绩不理想。
• 第三步,提供具体效劳,建立全方面的社会支持 网络。
• 1.分别介入王正个人和其父亲、祖父母。假设有 可能,可以找到王正已离异的母亲,承担起教育 王正的义务。
• 2.稳固王正婶婶叔叔对王正教育的支持作用。
• 3.社工为王正多争取社会资源:
• 2、联障对垒
• 关系亲密的成员形成一个联阵,一面倒去打击阵 营以外的成员。例如,一个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 想,父亲和祖母就会与男孩联阵,对垒家中的女 孩。
• 三角缠
• 家庭成员中出现冲突,冲突双方不肯直接处理, 拐个弯借第二者去攻击对方。例如,婆婆不满意 媳妇的行为,借着与儿子诉苦,指桑骂槐地攻击 媳妇。
社会生态系统图
• 首先,用圆圈将其家庭系统表示出来,并将效劳 对象置于圆圈的家庭系统中;
• 其次,将效劳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会环境系统包含 的人和团体、组织、机构等用圆圈表示出来;
• 接着,用线段将各系统即圆圈连接起来,圆圈间 的距离表示了关系的亲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精品PPT)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精品PPT)
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要〔马斯洛〕。
第十五页,共二百七十四页。
第二节 人类 需要 (rénlèi)
3、阿尔德佛尔认为人类需要层次可分为:生存 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ERG理论〕。
4、步瑞德山的需要类型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 可以分为:感觉性需要,表达(biǎodá)性需要, 标准性需要,表达(biǎodá)性需要。
一、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意义
1、人类行为(xíngwéi)与社会环境的教学研究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 学科建设:有助于凝练学科方向,有助于建设学术队伍,有助 于建设完整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
2、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 1〕实现增进人类福祉,消除贫困、压迫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不公
正的目标;2〕实现促成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实 现目标、开拓资源、预防和消除不幸,以提高它们的社会功 能水平和互动水平的目标;3〕实现规划和执行社会政策、 社会效劳和社会工程,满足人们的根本需要并开展人类潜能 的目标;
第十七页,共二百七十四页。
第三节 人类 与环境 (rénlèi)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涵义 1〕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kāizhǎn)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和,即自然界。 2〕自然环境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生存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互
三、人类需要的特征 人类需要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社会性,人类
需要的对象性,人类需要的动力性,人类需 要的独特性。
第十六页,共二百七十四页。
第二节 人类 需要 (rénlèi)
四、人类需要的评估 影响较大的评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社 会指标方法,社会调查(diào chá)方法,社区印象 法,量表评估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谁来洗尿布??谁来泼奶粉??谁来洗尿布??谁来泼奶粉??谁来洗尿布?
喜当爹??喜当妈?? 会笑了??又哭了??
喜当爹??喜当妈?? 叫妈了??咋不叫爸呢??
喜当爹??喜当妈??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谁来洗尿布??谁来泼奶粉??谁来洗尿布??谁来泼奶粉??谁来洗尿布?
喜当爹??喜当妈??
会笑了??又哭了??
担心的妈妈李
第二位案主:担心的妈妈李 妈妈李曾在不知怀孕的情况下,感 冒用药,非常担心宝宝会有出生缺陷。 “我非常担心宝宝会受到药物影响,但 是我非常想要这个宝宝。您知道该怎样 检测宝宝的健康状况吗?您知道一些这 方面的资料吗?”
任务单:
1、帮妈妈李搜集关于产前检查的资料
2、查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的资 料
婴儿期的社会发展
(二)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
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
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 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婴儿期的社会发展
“被怀孕”的秦爸
第四位案主: 秦爸:“我老婆怀孕了,晨吐反 应特别大,胃口也不好,有时吐得难受, 还会发脾气。我每天都要加班,老婆一个 人在家,回来就埋怨我,说我不关心她, 我担心啊,上班都心不在焉,可怀孕这事 儿我一点经验也没有,老婆这样我一点招 儿也没有,你说说我有啥法子吗?” 任务单: 1、帮助秦爸了解妊娠期反应,尝试改善 秦爸与妻子的状态 2、构架秦爸周围资源,为秦爸链接资源 支持
基础篇
本篇要点提示
零、我们专业为什么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行为的定义、类型与影响因素 二、社会环境的内涵、构成与所示情境 三、个体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
我们专业为什么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 分析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生理(生物)的、心理的和 社会的。
纵向的生命周期维度(life cycle dimension)
➢ 分析人类行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从胎儿期直到老年期)中 的演化。
11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
一、生物生理层面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其行为发展必然受到生
第一,人的基本生物性状受遗传信息的控制,这是不以人
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上,弗氏强调过去、历史的经验,而埃氏 则强调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决定这个人现在的行为。
在人的成长中,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称为“心理性欲 发展理论”,而埃氏则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称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在对人类成长过程的分析中,弗氏的重点是儿童期,而埃氏
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了整个生命过程。
➢ 微系统 ➢ 中系统 ➢ 外系统 ➢ 宏系统
社会环境的构成: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单位与组织, 社区,社会,文化,大众传媒
7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沙依仁的概括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
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
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或生命事件。
12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
伊德。后来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等人对弗洛 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史称“新弗洛伊德 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潜意识 以及由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紧张、
13
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行为(abnormal behavior)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部分PPT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部分PPT

精神层次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论: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 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 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 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 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而称之为精神层 次。
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 意识(consciousness), 是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感知外界的条件刺激。意识 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principle of fact or reality) 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 能进入意识界。 •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 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 识之间。潜意识内的观念首先进入前意识才能到达意 识界。前意识的作用是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 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要求和个人的道德来调节,是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
• 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0)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神经内科医 生,他曾向当时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夏柯(Charcot) 学习催眠治疗。夏柯发现癔病病人还存在性欲上 的问题,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从而想到癔病很 可能是与性欲有关的心理因素所造成。后来他与 J.Breuer合作用催眠术从事癔病的治疗和研究。
社会环境的界定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 微系统 中系统 外系统 宏系统
社会环境的特点
• 多样性 • 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
社会环境的构成
• • • • • • • 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单位与组织 社区 社会 文化 大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功能与“人在环境中” •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 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 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简言之,即 为人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 • 社会功能即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将获得一 种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从而发展成有所创举以及有 所贡献的社会成员。社会功能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 点,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接点。 • “人在环境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新皮亚杰主义
(1)修订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2)新皮亚杰理论学派 (3)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
主要特点:
首先,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 其次,重视心理学应用的研究。 第三,扩大儿童心理的研究领域。 最后,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五、道德发展阶段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 (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3)心理状况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动觉
(4)社会性表现
– 模仿 – 情绪 – 身体运动
2、周岁内婴儿的生理发展
– 身长、体重、脑重和头围 – 语言和动作 – 新陈代谢 – 消化、呼吸和免疫能力
3、1-3岁幼儿的生理发展
– 身高、体重、脑重和头围 – 大脑机能 – 语言和动作 – 新陈代谢 – 免疫能力
2、婴幼儿的社会行为系统
– 依恋行为子系统 – 惧怕——警觉行为子系统 – 交往行为子系统 – 探究行为子系统
3、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和信心 –能表达自己的主张 –出现了自尊心
七、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 及其矫治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1、母亲的身体状况 2、母亲的情绪状况 3、环境污染
第四章 婴幼儿期的发展
婴幼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 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
学习动作 发展语言 便溺训练 发展认知
一、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1、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1)一般特征
呼吸 循环 消化 排泄 体温 皮肤
(2)神经反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发生认识论的结构及其动态过程
图式(schema) 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 平衡(equilibr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态的家庭结构
• 1、纠缠及疏离
• 家庭成员界限不清,过分僵化或过分松弛,造成 家庭成员间的次系统、角色及分工混乱。例如: 爸爸常常往大陆做生意,妈妈把全副精神、情感 和期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造成亲子系统过度 纠缠,夫妻系统过度疏离。
案例
• 核心家庭,父亲是资深记者,不常顾家。母亲为一般 工作人员,因女儿的问题提前内退。女儿15岁,高 一学生,自诉心脏有问题而不敢离开母亲,已休学一 年半,没有朋友。母亲认为孩子有病;父亲认为孩子 无病,夫妻双方时有争执。女儿与母亲坚持去医院 诊治,住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女儿有疑病症。在会谈 时发现,父母彼此间的沟通极少,对孩子问题的判断 非常主观,最后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发现真实的状 况。
案例
三代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很忙;母亲是公司职员,经 常情绪低沉,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 有一7岁男孩,出生后一直被奶奶抚养,无法正常上幼 儿园、上学,被诊断为多动症并退学。母亲辞退工作, 希望自己抚育孩子;奶奶认为母亲不会做家务,脑子又 有问题,不肯放手;父亲犹豫不决。妻子对丈夫及婆婆 极为愤恨。
• 发挥同辈群体对王正积极正面的影响;
• 社区要给予王正家庭一定的经济支持,改善环境,提供良 好的学习氛围等;
• 发挥NGO、志愿者的作用,经济捐助和精神陪伴等,从 而为王正及其家庭建立全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抵御 风险的能力。
• 第四步,在进一步介入的同时,评估王正本人及 其家庭的改变情况。
•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青少年问题往往是复杂的, 貌似只是他个人问题,问题背后实际隐藏着其家 庭问题。
• 经过上述步骤,希望基本能达到王正家庭功能完 善、提高王正学习成绩、有所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等目标。
案 例2(整个社会环境)
• 案主小星,今年 8岁,小学二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 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因为儿子太小,没办法带在身边,就留给 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王明(化名)在工程队里做木匠, 由于技术不错,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 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李娟(化名)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 些钱贴补家用。生活逐渐平稳以后,王明和李娟商议,把儿子 从老家接过来,好一家人团聚。这样,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 假里,就和一个他已经不认得的叫爸爸的男人,到了一个到处 是高楼的地方,并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 续。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微观:
• 个体
• 中观:
• 家庭 • 邻里 • 班集体 • 工作单位
• 宏观:
• 社会组织(NGO )、机构、社区、文化、社会政策
重点:家庭与个体的关系
• 互动游戏:绘画(家庭动力画) • 家庭类型(核心、主干、联合、单亲、丁克)
• 家庭对个体的影响: • 纵向影响、横向影响
• 该家庭中,母子间应有的密切互动被奶奶切断,夫妻 间的可渗透性极强的界面也被奶奶封死,形成了母 亲 —奶奶 —孩子、妻子 —奶奶 —丈夫两种三角 缠关系,同时,妻子与丈夫疏离,母亲与儿子疏离,孙 子与奶奶纠缠,父亲与奶奶纠缠。
• 倒三角
• 正常家庭中父母系统应优于子女系统,父母应当 领导和管辖子女的福祉,由父母自上而下管束子 女,倘若父母不和或父母疏离,反过来由幼小的 支配长辈,称之为“倒三角”。
• 家庭结构图 • 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
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 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 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 他一些家庭情况。
家庭结构图
• 1.符号 • □表示男性 ○表示女性 • ——表示婚姻关系 • ≠表示离婚关系 • —/—表示分居关系 • ……表示同居关系 • 2.绘制原则 •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 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 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 解决方案:
• 第一步,进入家庭,建立关系。 • 第二步,进行评估。
• 画出该案例家庭的家庭结构图
残疾人
14岁
评估:家庭所存在的问题
• 1.家庭结构上:父母离异,缺失了母亲的关 爱,而其祖父母年龄已大无法付出精力照 看,父亲聋哑,只有婶婶和叔叔的帮助;
• 2.家庭资源上: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环境较 差,且其父亲、祖父母都未能为其提供良 好的教育;
• 2、联障对垒
• 关系亲密的成员形成一个联阵,一面倒去打击阵 营以外的成员。例如,一个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 想,父亲和祖母就会与男孩联阵,对垒家中的女 孩。
• 三角缠
• 家庭成员中出现冲突,冲突双方不肯直接处理, 拐个弯借第二者去攻击对方。例如,婆婆不满意 媳妇的行为,借着与儿子诉苦,指桑骂槐地攻击 媳妇。
• 3.案主经常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学习 成绩不理想。
• 第三步,提供具体服务,建立全方面的社会支持 网络。
• 1.分别介入王正个人和其父亲、祖父母。若有可能,可以 找到王正已离异的母亲,承担起教育王正的义务。
• 2.巩固王正婶婶叔叔对王正教育的支持作用。
• 3.社工为王正多争取社会资源:
• 力争学校对王正加强关注与教育;
• 1、长辈性格过于软弱或者过分溺爱;
• 2、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不同而产生冲突。
改变病态的家庭结构(亲子)
• 首先,改善父母的婚姻关系。 • 其次,提升父亲教育孩子的影响力。 • 再次,弱化祖辈对幼辈的影响。 • 次次,构建合理的权,男,14岁,家住**市。目前就读于**中学,父母较 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 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 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 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 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 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 大,使王正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王正的婶婶和叔 叔教育,王正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据祖母反映,王正经 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 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 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了解人和人所处的社会 ——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社会
个体
目录
• 一、人类行为(了解人行为背后的动因) • 二、社会环境(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 三、人类的成长(了解人的发展过程)
• 行为的心理动力
一、人类行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