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教案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教案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教案《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积极拥护党和国家指定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处理民族问题的三个基本原则(着重讲民族平等原则)三、教学难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四、教法学法:合作学习法五、教学步骤:(一)、引入:反观中国,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相比之下,那我们的民族关系又是怎样的?(视频情景)听一首歌曲《爱我中华》,体会一下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呢?这首歌就是对今天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

问:从南联盟和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为什么我国56个民族和睦相处,而南联盟陷入内乱?(课件)教师总结:一定要处理好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大问题。

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建设成功的大问题。

(课件)江泽民曾专门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

(课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所以能做到56个民族是一家,56个民族爱中华,这也要归功于我国制定的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三大基本原则。

2、“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猜测:宋祖英的民族身份及介绍。

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图)十届全国人大中华民族“全家福”。

连只有2000多人的珞巴族和4000多人的赫哲族多有自己的代表。

宪法规定: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百分比,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8%的比例。

高三政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高三政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一、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

难点:如何理解中华人民一一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阅读、讲授结合法。

教师在讲授本课内容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学阅读,由学生从自学出发,自主提出问题,而后师生一一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出示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卡、名人名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这些原那么包含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主体内容教学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建立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105~106页教材相关内容,特别是106页小字部分——苦聪人生活的变迁。

教师也可以补充其他民族解放前受压迫,解放前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典型事例,而后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什么?二是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如今哪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复简要归纳,强调指出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已经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按照宪法的提法,这种关系表现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

这也决定了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遵循的三条原那么。

而遵循、贯彻三原那么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越稳固、越开展。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1〕民族平等原那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考虑以下三个问题:①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②我国提出民族平等的根据是什么?③其详细表现是什么?可让学生答复,而后多媒体出示两段领袖的话。

列宁说:“谁不成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和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斯大林说:“一切民族,无论大小,都处于同等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任何其他民族同样重要的。

高三政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高三政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高三政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序号2课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课型授新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①我国建立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建立的原因。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其关系。

③民族平等的含义、表现、民族平等与事实存在的不平等的关系。

④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民族团结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⑤各民族发展的现状及原因;⑥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⑦民族三原则之间的关系;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通过当今世界上由于民族纷争而导致的国家动荡和经济的滑坡来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和民族纷争的危害性。

觉悟:树立民族平等的观点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思想观念。

维护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搞民族分裂活动,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全局利益高于局部生产单位,利益高于眼前利益。

教材分析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前面的两个框题已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不可侵害,从中体会到了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而这一节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顺序讲述民族关系三原则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三原则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另外,三原则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哪个方面都不能忽视。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才会有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也才会有各民族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难点正确理解平等原则与事实上存在的民族不平等;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板书第一课、1.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步骤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意见时间分配导入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党和国家制订的民族政策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含着些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将学习这个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例1] (2011·重庆卷)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减免 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 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 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 现了( )
B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例5] (2010·上海卷)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 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 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 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 支持力度。
运用民族知识简要回答:国家大力支持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社会 稳定、国家统一。
学习目标
识记: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各自的原因及 三者的关系。
分析:联系当前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 族自治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说明处 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 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 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必要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 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 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 家的主人。
③主要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 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 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 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必要性: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 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都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出示第七课的框题内容 第一框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2、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学案上的框架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新课教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主探究一】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就消除了差别,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问题了。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民族1、产生: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

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

课堂思考:民族与阶级和国家有何不同?民族不同于阶级,阶级是以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而划分的;民族则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划分的。

在阶级社会中,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组成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但民族还存在。

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多个民族所组成;国家不一定像民族那样有共同的语言,一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存在。

而一个民族可以是属于一个国家,也可以分属于几个国家。

3、我国的民族(1)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2)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3)贡献: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②开拓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③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④抵抗殖民侵略、共同保卫祖国的边疆⑤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①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摘要民族关系是一个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对国家的稳定和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处理和解决我国的民族关系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介绍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性。

1.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民族平等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中,并且得到了全面贯彻和实施。

按照这一原则,我国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地位。

这个原则为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 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核心原则。

我国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提倡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

我国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民族自治原则民族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提供了广泛的自治权利。

这种制度允许少数民族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享有自治权力,保障了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4.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鼓励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共同繁荣,各民族能够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增进民族间的联系和团结。

5. 文化传承发展原则文化传承发展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

我国重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我国鼓励各民族保护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提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6.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我国依法治国,建立了健全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法律作为一种公正和公正的准则,对于维护族群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7. 和谐发展原则和谐发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最终目标。

我国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各民族提供共同发展的机会和环境。

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学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与本课相关的事例,课堂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

【情景引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何感想?(多媒体播放歌曲,屏幕展示各少数民族图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因民族问题而分裂和解体,而我国却长期保持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呢?这与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正确性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探究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课教学】关于这一课内容,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探究,下面请第一小组展示一下小组研究的结果。

思考:有人说:“汉族人口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我们的祖国是汉族人的祖国”探究:利用历史课已学习的知识,结合教材,说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民族概况(教师补充展示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教师总结: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在长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呢?思考: 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如何,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第45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民族 1、产生: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

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

课堂思考:民族与阶级和国家有何不同?民族不同于阶级,阶级是以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而划分的;民族则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划分的。

在阶级社会中,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组成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但民族还存在。

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多个民族所组成;国家不一定像民族那样有共同的语言,一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存在。

而一个民族可以是属于一个国家,也可以分属于几个国家。

3、我国的民族(1)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2)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3)贡献: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②开拓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③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④抵抗殖民侵略、共同保卫祖国的边疆⑤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①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

②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阻碍民族团结的因素:一是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妄图分裂我们的国家,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

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

作为中学生应该: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应该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也不应该有地主民族主义的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

在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同学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考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目标。

贯彻共同繁荣原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三个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如果存在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就不会有民族团结;另外,民族团结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存在先进、落后的差距上,经济是基础,如果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民族团结就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可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工作根本任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6)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②原因:第一、适合国情Ⅰ、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Ⅱ、我国民族有自己的分布特点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1][2][3]下一页第二、优越性:四个“有利于”Ⅰ、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Ⅱ、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Ⅲ、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Ⅳ、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③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区别:实行的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区域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建立的目的不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享有的权力不同:广泛权力;高度自治权联系: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区域更多的权力(二)宗教 1、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2、分类: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3、作用: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4、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关系(1)联系:都是有神论,不科学;有一定消极作用(2)区别:组织不同:正式;非正式目的不同:按神的意志办事;骗取钱财政策不同:依法保护;制止取缔作用不同:消极作用的大小不同(三)我国的宗教 1、五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变化(阶级根源基本消失,本质没有变)(1)宗教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2)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3)广大宗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内容①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其实质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3)要求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②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活动③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针对练习: 1、“我们在处理同宗教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相互尊重”。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A、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B、在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C、信教群众和不信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D、宗教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3千多个,各教都出版经典、书刊。

这说明(A)[3]下一页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B、宗教组织可以向社会宣传有神论C、国家鼓励群众的信教活动D、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3、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5个白分点,这表明(B)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4、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目前已铺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冻土地带,铁路修建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让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这表明(B)A、国家投资青藏铁路的资金属于消费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在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给自足5、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为基础。

(C)A、血缘关系B、氏族关系C、地域D、部落联盟6.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D)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心理素质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B)A.少数民族高度独立的自治B.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C.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的自治D.类似联邦制式的自治8、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D)A.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B.伊斯兰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C.东正教、佛教、基督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9、材料一:在九届全国政协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材料二:1994年中央和其它省市无偿支援西藏62项工程材料三: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亿元,1997年与1991年相比西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9.6%,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32.6%。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0、材料1: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递增上万人的速度增长。

在西藏,全区藏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

材料2:3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已达211亿元,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

(1)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对西藏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必要条件;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补贴照顾政策,有利于推动那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