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世界催化剂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摘要: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苯法、另一种是甲苯法。
本文对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和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认为,己内酰胺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将持续高速发展,对已建成的己内酰胺企业,要加强其技术改造,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对拟新建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有利条件和行业风险进行评价关键词:己内酰胺;环己酮肟;合成工艺;产业现状;发展战略;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常温下呈现结晶状或白色粉末,易吸收水分,具有较强的胺类刺激性,易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如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氯仿和苯等。
分子量133.16、熔点69-71℃、沸点286.5℃。
经加热聚合的己内酰胺(尼龙-6片或锦纶-6片)可以制成工程塑料、锦纶等[1-2]。
从目前的世界范围来看,己内酰胺总体生产能力仍处于过剩状态。
油价持续攀升,已造成己内酰胺原材料与产品的价差持续缩小,这对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竞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国内己内酰胺企业一直在研发、运用先进的己内酰胺工艺,力求减少己内酰胺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关键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反应动力学,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减少己内酰胺生产的能耗和生产成本,从而大大减少了己内酰胺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
1己内酰胺工艺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的生产流程和原材料生产流程。
根据己内酰胺加工技术,包括己酮-羟胺法、甲苯法、环己烷光亚硝化法等,己内酰胺大致可分为环己酮和非环己酮。
己内酰胺的制备方法包括甲苯法、苯酚法和苯法。
当前,苯法己内酰胺的制备方法占据了主导地位[4-5]。
1.1甲苯法甲苯法由意大利SNIA公司研发,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生产。
主要反应如下:①在钴的催化作用下,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②以钯为催化剂,对苯甲酸进行加氢制取六氢苯甲酸。
甲乙酮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108 2015年17期甲乙酮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郭政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甲乙酮车间,辽宁抚顺 113004摘要:甲乙酮是一种有机溶剂和精细化工原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了甲乙酮的生产技术,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叙述,并对国内外的甲乙酮市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甲乙酮;生产技术;市场分析中图分类号:F416.72;TQ2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17-0108-01甲乙酮在酮类溶剂中具有溶解性好、沸点适中、蒸汽压较低、无毒、挥发速度快等优点,主要应用在涂料、酚醛树脂、乙烯基树脂、丙烯酸树脂、医药品生产等方面上,是能够代替“三苯”的优良溶剂[1]。
1 甲乙酮的生产技术在国内,甲乙酮的生产工艺主要为树脂法水合制仲丁醇+气相脱氢技术,工艺流程为丁烯提浓到仲丁醇合成,然后是仲丁醇精制,最后再到甲乙酮合成与精制。
辅助工段还有氢气压缩、工艺水再生、循环水站、冷冻站和热媒等。
1.1 丁烯提浓该原理主要是将甲乙酮和氮-甲酰吗啉混合溶剂加入到混合碳四原料中,通过溶剂的作用使丁烯和丁烷的相对挥发度改变,然后利用精馏的方法分离低沸点的烷烃,再利用汽提方法将溶剂与烯烃分离,最后得到较纯正的正丁烯。
此种方法所使用的溶剂采用甲乙酮和极性溶剂混合物,通过萃取精馏的办法将丁烯和丁烷分离,使得甲乙酮和极性溶剂能够发挥各自的优点,并综合两者的作用,既能够充分利用甲乙酮低沸点的优点和对碳四组分良好的溶解性能,又发挥了极性溶剂能够使碳四烷烃和烯烃相对挥发度提升的优势,从而使得塔内的传质状况大大改善,促使分离效率的提高,并且使理论板数减少,溶剂比下降,塔釜温度也得到了有效降低[2]。
这两种溶剂对分离碳四丁烷和丁烯有着显著的作用,而且毒性小,使得正丁烷以及正丁烯的相对挥发度得到有效的改变,增加了丁烷的挥发性,从而有效将其分离。
经过提浓后,正丁烯的含量可高达96wt%以上。
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市场分析及国内外技术现状

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市场分析及国内外技术现状魏浩;伊帆【摘要】分析了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市场发展潜力,综述了国内外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相关产业.全球多家石化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了POE的产业化,国内还没有POE的生产能力.指出我国应加大POE生产工艺及催化剂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3页(P66-67,79)【关键词】聚烯烃弹性体;市场分析;技术现状【作者】魏浩;伊帆【作者单位】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400;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34引言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简称POE,是指乙烯与高碳α-烯烃(1-丁烯、1-己烯、1-辛烯等)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
通常所说的POE主要是指辛烯质量分数大于20%的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这种弹性体具有一定的结晶度,相对分子量非常窄,密度较低。
因特殊的分子结构,POE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抗紫外线性能,低温韧性好,还和聚烯烃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用途广泛。
POE能够用于PP的增韧改性,PP/PE回料性能的改善,PA尼龙等的增韧及相容剂,EVA挤出软管改性及并用发泡,色母或填充母粒,生产热熔胶、电缆护套料、膜类等。
目前,在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家居用品、玩具、机械工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热熔胶、密封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POE的应用极大冲击了传统的橡胶、塑料材料形成了,因此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1 POE的市场发展潜力当前POE在国内的售价为15 700元/t~18 800元/t之间,附加值高,国内在售的有美国陶氏化学(DOW)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日本三井化学(MITSUI)、韩国LG化学和SK集团,沙特阿拉伯沙比克公司的产品,包括17种牌号。
1,4—丁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现状

1,4—丁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现状摘要:介绍了1,4- 丁二醇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情况,并对现有4种主流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1,4-丁二醇生产技术市场现状1,4-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尤其它的衍生物更是附加价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溶剂、医药、化妆品、增塑剂、固化剂、农药、除莠剂、泡沫人造革、纤维、工程塑料等方面。
最初1,4-丁二醇用来制备合成橡胶单体丁二烯,后来丁二烯有了更经济的来源。
现在1,4-丁二醇主要用作为制造四氢呋喃THF)、γ-丁内酯(GBL)、N-甲基呲咯烷酮(NMP)等。
一、主要性能1,4-丁二醇,英文名称为1,4-butanediol,简称为BDO为饱和碳四直链二元醇。
其化学式为HOCH2CH2CH2CH2OH。
比重1.0171(20/4℃),熔点20.1℃,沸点230℃。
当温度高于凝固点时呈无色油状液体,低于凝固点温度时为针状结晶体。
有吸湿性,与水混溶,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
二、几种BDO生产工艺方法介绍生产BDO的工艺路线有很多种,多达17种以上,但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包括下面几种主要的工艺路线,如图所示,一、以甲醛和乙炔(电石气)为原料的Reppe法;二、以丁二烯和醋酸为原料的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三、以环氧丙烷/丙烯醇为原料的环氧丙烷法;四、以正丁烷/顺酐为原料的方法,其中第三种和第四种工艺路线又分别根据初始原料的不同而被分别称之为环氧丙烷法、丙烯醇法、正丁烷法和顺酐法。
下面介绍一下四种主要工艺路线的流程以及其优缺点。
1.Reppe 法Reppe法是由30年代I.G法本公司(BASF公司的前身)Reppe等人开发成功并最早于1940年由德国BASF公司实现工业化的生产的BDO生产工艺方法。
该法是BDO的主要生产方法,应用该法生产的BDO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
它是以乙炔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在铜催化作用下生成1,4-丁炔二醇,然后再加氢生成BDO。
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市场分析

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市场分析摘要:丁二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烯烃原料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比拟乙烯和丙烯两大主要原料。
丁二烯被广泛用于合成橡胶、丁苯类聚合物胶乳、苯乙烯类材料以及ABS树脂等多样化的产品。
目前丁二烯生产中,仍以裂解馏分提纯丁二烯方式为主,具备相当强的价格竞争力,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丁二烯产品最为主要的来源之一。
本文概述了丁二烯的生产技术及其进展,分析了国内丁二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国内市场分析丁二烯通常是指1,3-丁二烯,即乙烯基乙烯。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也是混合馏分中重要的组分之一。
主要用于生产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丁苯胶乳(SBL)、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丁腈橡胶(NBR)、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C)、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PA66)以及1,4-丁二醇(BDO)等,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1.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1.1丁二烯生产技术目前,丁二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由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馏分抽提获取,即抽提法。
该方法价格低廉,在经济上占很大优势。
其二是由炼油厂烷烃或烯烃馏分脱氢获取,即脱氢法。
该方法只能在烷烃或烯烃资源较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
其中,乙烯裂解副产丁二烯约占目前世界上丁二烯总生产能力的98%,为丁二烯的主要生产工艺。
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馏分抽提丁二烯工艺以萃取精馏为主,根据所使用的溶剂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乙请腈法(ACN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等。
1.2技术进展近几年来,随着页岩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乙烯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来自传统的乙烯裂解副产抽提法的丁二烯市场供应逐步呈现短缺的趋势。
为此,国内外一些企业开始重新关注生产丁二烯的其它工艺。
其中,利用正丁烯或正丁烷为原料脱氢生产丁二烯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聂颖,肖明(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北京102500)[摘要]介绍了己内酰胺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及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国内外己内酰胺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0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692kt ,消费量约为3930kt ,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4500kt 。
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575kt ,消费量为1125kt ,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1500kt 。
提出了我国己内酰胺行业今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己内酰胺技术进展生产和消费市场前景收稿日期:2011-10-09。
作者简介:聂颖,工程师,现主要从事信息研究和管理工作。
己内酰胺(CPL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等,其中,尼龙6工程塑料主要用于生产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尼龙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月桂氮卓酮及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等,用途十分广泛。
1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其进展目前己内酰胺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环己酮-羟胺工艺、环己烷光亚硝化工艺以及甲苯工艺,其中环己酮-羟胺法为主要生产工艺。
新工艺也不断涌现,降低能耗物耗、简化生产流程、减轻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以及减少副产硫酸铵是未来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1.1己内酰胺传统生产工艺1.1.1环己酮-羟胺法先分别制得环己酮和羟胺,两者合成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重排得到己内酰胺。
中间原料环己酮可以由苯加氢得到环己烷后再氧化获得,也可以由苯酚直接氧化得到。
该方法因羟胺盐制备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拉西法(HSO 法)、一氧化氮还原法(NO 法)以及硝酸根离子还原法(HPO 法)等[1]。
1.1.1.1拉西法拉西法(HSO 法)是工业上生产己内酰胺的最早方法,由德国Farben 公司(现BASF 公司)于1939年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全球铂金供需形势及市场分析

全球铂金供需形势及市场分析刘雨蒙;张艳松【摘要】Platinum is one of the rarest elements in the crustal.Because of its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abl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Platinum is used in many fields,such as catalyst industry.Only a few countries produce platinum,Prices are affected by markets and national policies.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i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worldwide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 reasons for significant changes each tim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we can find that world platinum’s demand always exceeded supply .Mine production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upply,Meanwhile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in each country is a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emand.Secondly in the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trends of price of the world platinum and discuss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ice.Finally,according to these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we forecasts platinum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uture.We conclude that the demand for platinum will further increase and the situation of in short supply will lead to a new round of rising price.%自然元素铂是地壳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以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而在汽车工业等领域应用。
影响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影响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一、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
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
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
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
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
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
”“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
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
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
二、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
高分子材料概述高分子材料又称聚合物材料,因其分子量显著高于常规材料而得名,主要包括丝、麻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其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可划分为塑料、橡胶、纤维、胶黏剂及涂料五大基础类材料,以及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
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性能、新应用的产业格局不断深化,高分子材料已逐步渗透于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成为最常用的基础材料之一。
其中,塑料材料由于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其生产能力和需求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化工业水平。
塑料材料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通用塑料指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工程塑料指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世界催化剂市场分析 随着低硫燃料油标准实施,全球劣质原油加工量增加和炼油产能不断提高,世界炼油催化剂市场正在强劲增长。未来几年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 2.8%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亿美元,消费量将达到410万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增势最猛,将以年均 4.4%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8亿美元。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低硫燃料油标准进入最终实施阶段,同时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国也开始对燃料中的硫含量进行限制,以及炼油厂高硫原油的加工量日益增加。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市场需求的年均增速为 2.7%,到 2010年的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其主要动力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汽油消费量的增加。 中东、中国和印度等地新建fcc装置陆续投产的影响,未来几年全球fcc催化剂市场的需求前景看好。如果未来 3-5年内所有宣布的新建fcc装置均能投产,那么全球fcc催化剂需求将增长20%。为满足市场需求,全球三大fcc 催化剂生产商雅保、巴斯夫和格雷斯—戴维逊当前fcc催化剂装置的开工率接近90% 的高位。市场供求紧张已促使生产商进行一些小型的脱瓶颈改造,但新增能力有限。巴斯夫2005年收购了恩格哈德公司后,已成为全球fcc 催化剂生产领域的领先者。受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人均燃料消费量增加的刺激,未来几年全球fcc催化剂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年全球加氢催化剂市场需求将以年均3%-5%的速度快速增长。其原因有个 3 个方面:一是劣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二是炼油产品消费量的增加;三是实施更为严格的燃料标准。使用油砂生产超低含硫柴油燃料所需的催化剂量,要比以常规原油生产超低含硫柴油燃料所需量高20-30倍。 能源成本的大幅攀升并没有阻止催化剂生产商发展的步伐,相反给它们提供了发展的良机。炼油、石化和聚合物生产商为减少能源的消费、提高产品产率和增加产品的选择性,正在不断加大催化剂的使用力度和范围。在这种良好的市场前景预期下,催化剂生产商正在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扩能和开发新的产品,催化剂生产商的赢利也正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 未来五年需求增速最快的是用于石化生产的催化剂,预计将以年均7.2%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3.4亿美元:用于聚合物生产的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催化剂将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2013年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3亿美元;包括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和加氢精制(HPC)催化剂在内的炼油催化剂需求将以年均5.7%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8.5亿美元;精细化工催化剂市场需求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7亿美元;环保催化剂市场需求将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9.3亿美元。 2009 年炼油产能将增至80 亿吨,年增速为4.3%,几种主要催化工艺炼油产能增速为:加氢处理为5.8%、催化裂化(FCC)为2.6%、加氢裂化为17.4%、催化重整为2.3%。随着炼油工业的复苏,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也将快速发展,到2009 年炼油催化剂市场总值达6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将达到8.2%。其中加氢处理(HDT)、催化裂化(FCC)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市场增速分别为5.7%、3.3%和22.8%,而催化重整催化剂则持平。为了适应炼油工艺催化剂发展需求,催化剂公司将实施兼并、合资和收购等战略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还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催化剂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未来的催化剂开发着力点将集中于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活性、优化工艺、降低催化剂价格。随着欧美国家新的低硫汽、柴油燃料标准的执行,炼油工艺和催化材料的发展将加快进行。催化剂市场日趋扩大催化剂工业随着炼油业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过去5 年经历多起并购,1997 年有31 家催化剂公司,2001 年时还有26 家。催化剂配方也随之发生变化,2010 年将以3.9%的年平均增速继续增长。在炼油催化剂中现仍以HDT 和FCC 为主体,特别是加氢精制催化剂发展更快,已超过FCC 催化剂,占炼油催化剂中的最大份额。2009 年催化剂市场情况:HDT34%,FCC30%,加氢裂化5%,催化重整6%,其他占25%,包括异构化、叠合、醚化、润滑油、硫回收、制氢和气体提纯。炼油业对催化剂要求提高自1989 年开始执行新配方燃料标准开始,对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同时也给炼油催化剂工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推动力。据统计,运输燃料约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58%。过去燃料质量主要是要求馏分和燃烧性能,现在则要求其分子组成。根据新的环保要求,炼油厂生产时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选用更好的加工工艺。而燃料规范则要求炼油厂生产更为清洁的汽、柴油,少生产重质燃料油。未来进一步趋严的低硫汽、柴油标准要求世界炼油业进行大量投资改造和新建更多加氢处理装置,以满足未来的低硫要求,因而需要更多的加氢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处理催化剂。此外,催化重整仍将是清洁汽油生产的重要生产工艺,并且与炼油和石油化工的关系更加密切。为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并促进炼油业不断发展,未来催化剂开发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催化剂生产商面临的压力是如何降低成本和加快产品开发步伐,而炼油商则要求完整的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因此许多催化剂公司也进行了并购重组以突出技术优势和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由于预计2010年全球炼油催化剂需求将出现温和增长,生产商们正期待将业务恢复至本次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更加严格的燃料油管理规定、市场增长极的转换以及客户优化操作的需求为炼油催化剂行业提供了增长的良机。
巴斯夫催化剂公司全球炼油催化剂业务经理迪恩·卡特(Deon Carter)表示,受新的大型炼油项目投产以及成品油新增供应超过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全球炼油工业的开工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是炼油商们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最大化的一种途径,因此炼油催化剂的需求仍将增加,
一些因素将弥补受炼油厂降低开工率以及美国和欧洲炼油厂关闭导致的催化剂需求下降。美国催化剂集团(Catalyst Group)总裁克莱德·培恩(Clyde Payn)称,由于各国继续推进低硫燃料法规的实施,加氢处理催化剂(HPC)需求受经济低迷的影响最小;而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尽管需求减少,但价格却出现上涨。总体而言,催化剂市场前景谨慎乐观,在2012年前将缓慢复苏。巴斯夫炼油催化剂全球市场经理法比安·弗洛兹(Fabian Florez)预计,全球FCC催化剂需求在今年第四季度将重拾升势,因为届时炼油厂开工率将开始回升。2015年前全球FCC催化剂市场需求将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
看到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催化剂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全球催化剂巨头——美国雅保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斯蒂茨(John Steitz)近日宣布,公司正在加大催化剂领域的创新力度,以实现业务的有机增长。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增加在HPC、FCC催化剂和聚合催化剂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成为全球可替代燃料催化剂市场的领先者。
雅保近日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HPC催化剂研究中心斥资400万欧元投用了催化剂高通量筛选技术,公司催化剂业务副总裁约翰·尼科尔表示,这种技术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可大幅提升公司开发催化剂新产品的速度。其近来已经成功地推出了一种FCC催化剂,最多可帮助炼油商将汽油收率提高2%,同时减少焦炭的生成率。尼科尔表示:“对炼油商来说,2%已经是非常显著的效果了。”另外,雅保近来还向市场投放了用STARS专利技术开发的加氢脱硫新催化剂KF-770。据介绍,使用这种催化剂在不需要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加氢处理装置的处理量提高35%,使生产超低硫柴油的加氢处理装置利润大幅改善。
巴斯夫近来也推出了Naptha MaxⅢ催化剂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新型的催化剂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焦炭产率,同时提高汽油和轻质烯烃产品的收率。格雷斯-戴维逊公司的Midas 300 FCC催化剂近来已获得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评选的2009年北美地区炼油催化剂技术领导者奖,这种催化剂可以增加FCC装置轻循环油(LCO)收率。
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重心正在东移。一方面新兴地区新建炼油厂的投产带动了这些地区炼油催化剂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美国、欧洲和日本在2005~2007年间相同规格的低硫燃料标准,加氢处理催化剂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2009年格雷斯-戴维逊公司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FCC催化剂需求下降了8%~10%,而在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基本持平。
据预计近期美国和欧洲市场的FCC催化剂需求仍将低迷不振,然而新兴经济体的炼油催化剂需求受该地区炼油加工量增加以及炼油附加值提高的影响而出现较为强劲的增长。丹麦托普索公司也预计欧洲和美国炼油开工率将出现缓慢复苏,炼油催化剂市场的需求将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地区,尤其是亚洲,因此正在加大在中国、印度、东南亚和南美地区的投资。
炼油催化剂的增长因素 据NanoMarkets公司于2009年1月29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全球炼油工业对催化剂使用的需求将增长到2011年约37亿美元,并将达到2015年48亿美元。这项“炼油和石化工业催化剂发展机遇:8年的预测”报告涵盖了主要炼油装置(FCC、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和催化重整)使用的催化剂以及通过费托合成反应从合成气转化制取燃料用的催化剂。沸石和无定形催化剂均在预测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