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猪养殖中高热综合症发病因素及中兽医预防治疗方法

猪养殖中高热综合症发病因素及中兽医预防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5.041本文首先针对猪高热综合症及其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猪高热综合症的临床病症,最后从中兽医治疗的角度提出一些方法建议,以供参考。

一、猪高热综合症及其发病特点解析1、猪高热综合症所谓猪高热综合症,在民间也被称为“猪无名高热”,是生猪养殖中面临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在临床中病猪会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猪高热综合症,其病原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如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支原体肺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等。

这些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猪之后,都可能会引起猪高热,表现为猪高热综合症。

总体上来说,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病因非常复杂,很多时候表现为多种不同病原混合感染,这给治疗和预防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发病特点对于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相对其基本的发病特点形成理解,要在理解发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

第一,发病多在高温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7~9月份发病较多。

通过工作实践,以及业界同仁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在春秋和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第二,病程长。

根据实践来看,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病程较长,一般需要5~20d。

尤其是对于病原成分相对复杂的病猪,病程时间明显偏长,由此可以看出病原成分的复杂性,和病程时间长短存在直接关系。

第三,病死率高。

猪高热综合症的病死率和其他疾病相比,表现出了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第四,中小型猪的发病率较高。

通过对猪高热综合症病猪的体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病猪的体重大多在20~80kg,这说明中小型体重的猪更加容易发病。

二、猪高热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于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工作,还需要对该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形成了解。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猪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以病猪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传染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由(15GB与时俱进理仿是30元,扣扣前面是三三五四中间一六七三后面是五八)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该病近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在诊治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1] [2] [3] 下一页
二、剖检变化
病猪的病变以肺部变化为主,肺脏有的苍白,有的有出血点、出血斑;有的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有的实质变性,如海绵状,可在水中漂浮;有的似水煮状;更有很多病猪的肺脏多处部位肉变,特别是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部分病变肺叶支气管内充满脓性分泌物;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部分气管黏膜充血。心肌(15GB与时俱进理仿是30元,扣扣前面是三三五四中间一六七三后面是五八)有出血点,心包积液,为淡黄色液体。肝脏有的灰白色;有的有坏死灶;有的有出血点,有的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有的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表现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有的有坏死点、坏死斑。脾脏肿大、边缘有多处梗死灶。胃充血、出血;部分猪胃底黏膜出血、坏死、溃疡,回盲肠有大量溃疡灶。肠出血严重,特别是小肠和结肠多数有坏死灶。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部分病猪喉头黏膜水肿、出血,猪膀胱黏膜出血。个别患猪表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一、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淌眼屎,卧地不起,运动失调,呼吸急促,鼻流清涕,粪便干硬,小便发黄,全身皮肤(15GB与时俱进理仿是30元,扣扣前面是三三五四中间一六七三后面是五八)发红,或腹部、耳尖发绀;或在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出现紫红色血点;或眼圈青紫,肛门周围青紫。个别猪发病数天后皮肤黄染或苍白,少部分猪毛孔针尖状出血。有的猪腹泻,发抖、消瘦。四肢、眼睑周围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公猪不育,母猪不易受孕,怀孕猪易早产,死胎、木乃伊胎。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措施

2021年第08期猪高热综合征是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长、死亡率高,其诱因多种多样。

研究显示,诱发猪高热综合症的病因多是在细菌、支原体、病毒交叉感染下引起,为了提高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针对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原因来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

1临床表现猪高热综合征起病快、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其病死率达到89%,若母猪在孕期发生高热综合征,会出现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母猪死亡,仔猪在感染后会发展成僵猪。

因此,各个养殖场都高度关注猪高热综合征。

此类疾病的表现为喘气快、呼吸困难,若病情控制不佳,会出现呕吐、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随着体温的升高,病猪皮肤会发红,情况严重会伴随紫红斑块,解剖病猪肺脏,可见血斑、出血点,症状与肺炎相似。

2病因分析如果猪舍的选址不当、设备不够齐全,会导致猪舍养殖密度过高、通风环境不好,造成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猪的高热综合征发生率更高。

部分饲养者没有根据猪在各个阶段的生长要求合理配备营养成分,出现饲料变质的问题,也会增加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率。

而老鼠、苍蝇叮咬、传染等引发的血液传播也会导致猪出现高热综合征。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免疫程序对生猪开展免疫接种,但是,要在生猪抵抗力处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再接种,如果接种时生猪抵抗力弱,也会造成猪高热综合征。

另外,在免疫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消毒,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生猪感染,在接种疫苗时,饲养员要仔细检查,避免接种到过期或者变质疫苗。

另外,在疫苗接种时,不能使用抗生素,否则会影响生猪的免疫力,导致免疫失败。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类药物,但是如果药物使用不当甚至滥用药物,会导致生猪出现病状反应。

比如,饲养员在未了解生猪病情的情况下就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猪产生耐药性,再如,在生猪的疾病尚未确定时,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不仅无法缓解病猪的病情,还会导致病猪的病情更为严重,也是生猪死亡的一个重要诱因。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21年4 hanaH l中 动 保 7 0 0 月CnAileh 罾 物 健 1 i m a t ●
猪出血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技术
吴军
( 江苏 省泰 兴市农 业局 江苏泰 兴 250 ) 24 0
近年 来 ,生 猪 多 发 以 严 重 拉 稀 为 症 状 的疾
1对 发病 猪 及 同 窝猪 停 止 喂食 2~3顿 , 停 、 在 食期 间饮 5 %8糖 生理 盐水 ( 大半 脸 盆水 加三 两 白 糖少 许食 盐 )不 限量 。 , 开食 时喂 1 ~2天米粥 ( 不喂
斑状, 呈紫红色。病猪呼吸困难 , 喜俯卧 , 的流鼻 有
涕、 打喷 嚏 、 咳嗽 、 眼分 泌物增 多 , 结膜炎 。 的病 猪 有 粪便 干燥 , 呈球状 , 别 的病猪 腹泻 , 少 、 黄 、 个 尿 色 混 浊 。病 猪迅 速 消瘦 , 毛粗 乱 , 程稍 长 的全 身苍 被 病 白, 出现贫血 现象 , 的则全 身黄染 。 病猪 群死 亡 有 发 率很 高 , 的可达 5 %以上 。部分母 猪 在妊 娠后期 有 0
斤 猪 4~ 5毫 升 ;0公 斤猪 7~8毫升 。同时肌 肉注 2 射 V 11 升, B2 毫 每天 一次 , 连用 三天 。

病 原 : 病是 由 出血 性大肠 杆菌 引起 的 。 本
= 、 行情况 : 重 1 流 体 0~2 斤 的仔 猪 多发 , 0公 最 小 1 为 1 的断 乳仔 猪 ,最 大 日龄 为 4 3龄 4天 5日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 原因及防治对策
邢 兰君
( 河北 省邢 台市兽 医 院 , 河北 邢 台 0 40 ) 50 1 “ 高热 病 ” 猪 是一 种 以高热 、 食 、 尿为 特 征 厌 黄 的疫 病 。该 病具 有发 病急 、 传播 快 、 发病 率 、 亡率 死 高等 特点 。 多为病毒 、 菌 、 生虫等 多种 病原混 其 细 寄

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后等 重要 生 产阶 段 , 猪群 要 每隔 1 个 月 进行 一 次体 外
毒 、伪 狂 犬病 毒+ 蓝 耳病 病 毒 或 猪 流感 病 毒 + 猪 瘟病
毒+ 蓝耳 病 病 毒 等二 重 或 三 重感 染 , 继 发感 染 的氏杆 菌 和 致 病 性 大 肠杆 菌 等 。
( 1 ) 夏季 南方 部分地 区天气 潮湿炎热 , 导 致诸 多病 原体 迅速 繁殖且 具有较 强侵 袭力 ,加上蚊 蝇等 吸血 昆
l O 0 0 g 、 板 蓝 根 粉 和 黄 芪 多 糖粉 各 1 一 1 . 5 k g 。 连 续 饲 喂
病猪体 温升高达 4 l 一 4 2 ℃, 精 神萎顿 , 呼吸 困难 , 食 欲 降低 直至 废绝 ; 结 膜 潮红 , 黏膜 肿胀 , 腹下、 四肢 、 颈
下和 耳部 等皮肤发 红或 有 出血 点 ; 小便 短 赤 , 尿液 呈黄
夏秋 季节 是 猪高 热综 合 征 的发病 高 峰期 , 呈 区域
养 密度 , 最大程 度地 减少 猪 的热应 激 。 ( 2 ) 加强药 物保 健 , 提 高猪 体免 疫功 能 。可在 猪群
性 爆发 流行 。该病 多发 生于保 育猪 、 育肥 猪 、 后备 猪及
妊娠 母猪 , 小 型 养猪场 及 散 养 户 中多流 行 。饲 养 密度 大、 猪 舍 通 风 不 良和隔 热 条 件 差 , 容 易使 猪 只发 生 热
组稿\ E m a i h n m g x m y 2 O O 8 @ s i n a 。 c o n r
业 殖养禽 畜
猪 高 热 综 合 征 的发 病 原 因及 防控 措 施
朱 晓凤 四 川省 万源 市畜牧食 品局 6 3 6 3 5 0
摘 要 :猪 高 热 综 合 征 是 一 种 以 猪 高 热 为 主 的 疾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9 ・ 8
《 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2 1 上 0 0年第 3期
猪 高 热 综 合 征 病 因分 析及 防 治 措 施
陶 海 静 王 老 七 张 向 阳 刘丽娟 。
(1郑州 牧业 高等专科 学校 畜牧局 河南 舞阳
河南 郑州
4 0 0 2河南 舞 阳县 500 40 0 5 0 0)
感性增强。
铁锈 色渗血点 。病 程稍 长的病猪 全身苍 白, 出现贫血 现象 ,
被 毛粗 乱 。
1 3 呼 吸 道症 状 明显 , 分 猪 打 喷 嚏 和 流 鼻 涕 。随 着 病 程 难 , 部 快 速 起伏 现象 。 病 腹
引 起 免疫 抑 制 , 成 疫 苗 接 种 效 果 不 理 想 , 群 抗 体 偏低 , 造 猪 一 些 猪 场 虽 然 已经 使 用 了脱 霉 剂 , 因 质 量 不 好 没 有 起 到 应 有 但
的作用。
1 1 猪群突然发病 , . 体温 升高至 4 -4 " 精 神沉郁 , 0 25 C, 采
1 临床 症 状
猪高 热综 合 征 传 播 快 , 明 显 的 季 节 性 , 床 症 状 呈 多 无 临
样性 , 不 同 地 区 和 猪 群 中 的 表 现 不 完 全 一 致 , 据 以往 的 在 根 现场 调 查 和诊 治 , 主要 的症 状 可 以归 纳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3. 滥 用 抗 生 素 , 制 免 疫 正 常 功 能 。 滥 用 抗 生 素 破 坏 肠 2 抑 道菌群生 态, 伤肠粘膜 , 粘 膜免疫 功能下降 , 成 病毒、 损 使 造 致 病 细 菌 不能 被 及 时清 除 , 起 感 染 发 病 。 引
3 3 饲料 霉 菌 中 毒 , 变 的 饲 料 不 仅 营 养 成 分 被 破 坏 , . 霉 猪 摄 人 霉 菌 毒 素 后 , 会 损 伤 肝 、 、 等 器 官 功 能 , 时 也 会 还 肾 肺 同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究实践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究实践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究实践
猪高热综合征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性疾病,其病因是病毒感染。

目前研究发
现该病的病原体为猪高热病毒(SHFV),该病毒属于Flaviviridae病毒家族。

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猪高热病毒通过传染媒介——虫媒传播,感染到家畜,进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广泛性病害。

该病毒不只影响猪,还可以影响其他动物,如马、
家兔等,甚至对人类也有潜在的传染危险。

目前,猪高热综合征在国内多地出现,疫情的风险日益增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
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家畜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消毒,定期检查疫情。

其次,加强环
境卫生管理,避免污染,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第三,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家畜的
免疫力。

特别是对于高危地区的家畜,应加强疫苗的接种。

最后,遵循防疫检疫原则,对
于有病征的家畜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总之,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而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家畜的卫生管理,保证环境卫生,定期疫苗接种和坚持防疫检疫原则。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防治措施,才能尽
可能地降低疫情的风险,确保家畜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成功案例二: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发病率
总结词
改善饲养环境可以降低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
详细描述
在另一个养殖场,通过定期清理猪舍、消毒、提供新鲜水源和全价饲料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饲养环 境,有效降低了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
失败案例一:忽视疫苗接种导致疾病爆发
总结词
忽视疫苗接种可能导致猪高热综合症的 爆发。
圈舍湿度过大
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病原微 生物滋生,增加猪群患病 风险。
饲料和水质
饲料营养不均衡
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 都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饲料变质
饲料存放不当或过期会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或变质,从而影响猪的
生长发育和健康。
水质污染
水源受到污染会导致饮用水质量 下降,增加猪群患病风险。
饲养管理
但相对较少。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肥猪和母猪,其 他阶段的猪只也有感染的可能性。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 触传播,也可通过母猪垂直传播给 胎儿。
02
疾病病因
病原微生物
猪蓝耳病病毒
可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加重 病情,导致母猪流产、早产、 死胎等。
猪圆环病毒
可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易继 发感染其他疾病。
疾病的危害
01
02
03
死亡率
猪高热综合症的死亡率很 高,甚至达到50%以上, 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
传播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 个猪群。
损害健康
患病猪只身体虚弱,容易 继发其他疾病,对猪的健 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疾病的发生规律
季节性
猪高热综合症多发于高温高湿 的夏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无效 ,而且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造成一些疾病治疗失
未进行无害化处理 , 污染严重 , 空气 卫生条件差 ; 饲料不全价 , 饲 喂发霉变质饲料 , 致使猪群体质虚弱, 抗病力低下 ; 天气湿热 , 通 风不 良, 饲养密度过大 , 防暑降温措施 ; 虫 、 鼠与消毒制 缺少 杀 灭
败, 继发高热综合征。
管理水平较低 的小型猪场 、 养殖户发病率较高。
散养户与小型养猪场多数饲养管理水平差 , 猪群卫生 、 保健
工作重视程 度不够 , 生物安全措施不力 , 饲养环境 恶劣 , 排泄物
投药 , 违规注射疫苗 、 滥用药物 , 目使用退热药物 、 盲 抗生素 、 激 素, 如氨基 比林 、 乃近 、 安 链霉素 、 四环 素、 糖皮质激 素等不仅治
2发病症状
不同猪场该病 的临床症状 略有不同。大部分猪场发病猪体
收稿 日期 :0 1 0 — 2 2 1 — 6 0 温升高(1 2 4 —4 . 精神沉郁 , 5℃)、 食欲不振或废绝 ; 腹式呼吸 , 气 作 者简介 : 彦国(9 0 )男, 余 18 一 , 甘肃天 水人 , 师 , 讲 主要从 事兽 医临床 教 学与研
6 预 防
6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对怀孕母猪根据不同妊娠 阶段的特点 ,采取相应正确 的饲
旦发现有仔猪争抢同一个乳头时 , 要及时进行调解。 母猪产仔
过多 , 乳头不够吃 , 母猪无乳或死亡 , 母猪较瘦等情况下 , 可把仔
猪部分或全部寄养给其它母猪 , 当人工 哺乳。 或适
不孕 。所 以该病要坚持 “ 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 ” 预 防为主” 与“ 的方 引起猪的抗病力下降, 是高热病暴发和流行 的诱因。现场调查表
针。本文主要概述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
明 , 清洁卫生 、 环境 猪舍通风 良好并能遮风挡雨及 防暑降温的猪 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 易治疗和控制 ; 反之 , 猪舍简陋狭小 、 不通 风、 垃圾场式的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 不易治疗和控制。
12饲养管理不当 _
处理 , 至个别猪场或养殖户把死猪扔于场外 、 甚 置于荒坡沟壑甚 至河流 ; 病猪或潜伏感染猪进入市场流通等使疫情不 断蔓延 , 是 某些地区猪高热综合征反复流行的重要原因。
1 . 5治疗因素 中小型及个体养殖户缺乏基本兽医知识 ,猪发病时乱投 医
实践证 明, 饲养管理水平高的大中猪场发病率较低 , 而饲养

53为促进糖原异生 , . 醋酸氢化可的松 2 ~ 0 或者促 肾上腺 6 加 强 仔 猪护 理 5 5 mg _ 2 皮质激素 1 2 I 一次肌 肉注射 , 0~ O u, 连续 3 。 d
素等抗生素肌 肉注射 。 另外 , 为防止 出现继发感染 , 可用长效盐酸土霉素 、 庆大霉 生后半小 时内要吃上初乳 。早吃初乳可 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 , 获
质疫苗 、药品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 ;未制定科学合理 的免疫程
序, 随意更换疫苗 , 随意增减 接种项 目; 病死猪未及 时进行无 害
伪 狂犬病毒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或弓形体等多病原 的 混合感染m 。其 中猪蓝耳病 、 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 和霉 菌毒素 中毒是发病的主要诱 因[ 2 1 。
1 防疫 检 疫 因素 。 4
1病 因分析
11 疾病 因素 .
经临床剖检 、 实验室诊断如 P R检测及病毒分离 、 C 抗体检测
等技术 , 确定近年来“ 猪高热病 ” 为五种 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 如猪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圆环病毒 Ⅱ型 、 猪瘟病毒 、 猪流感病毒 、
引进种猪 、 购买苗猪时不注意检疫隔离 ; 选用不合适甚至劣
每年 的夏季均有猪高热病流行 , 很显然本病 的发生与气侯 、
。夏季是高温 、 多雨 的季节 , 如猪舍简陋、 环境卫 为近几年危害养猪业 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不仅给养殖户带 环境 因素有关围 来直接经济损失 , 而且还使幸存猪的生长发育缓慢 、 母猪流产 和 生恶 劣 、 通风不 良、 高热 高湿 、 大风袭击 、 暴雨淋沥等应激 因素 ,
●雹团▲
@围 牧一 禽 学 枯占
一一 8 7
余 彦 国, 瑾 张
肃畜牧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武威 7 3 0) 306
中 图分类号  ̄ 8 8 S2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编 号 :0 1 0 6 (0 0 — 0 7 2 10 — 7 92 1)6 0 8 — 1
究工作 邮箱:u a g o ̄13 o y . n u (. . m。 y 6c
呼吸不规则 ; 部分病猪流鼻涕 , 病初清 薄后浓稠 ; 眼睛分 泌
tj 、 ‘ 0 》 ; 、 、 0≯ 、j t 、 、 0 0 0 、 、 ≯ 、 0 j 、 ; 0 、 0 、 ;p 、 t 0; p ) 、 : ; 、 ^ 0; 0;
猪高热综合征俗称“ 猪高热病”是 由多种病原引起 , , 以高热 度落实不力等这些 因素是诱发猪群高热综合征的重要原 因 。
症状 为主要 特征 的一种传 染性 疾病 , 其特点是 : 同年龄 、 不 品种 1 . 3气候与环境
的猪都可发病 , 传播迅速 、 治愈率低 、 死亡率高( % ~ 0 ) 5 0 9 % 。成
j t) 、 ; 0


; 、 ‘ 0
1 2 L每 2 0~ 0m , ~3 h一次。或喂饮 白糖水 , 但须注意 , 仔猪喂饮 毒 , 以防止感染生殖器官疾病和乳房炎等疾病 。 母猪产后无乳或 白糖水后易发生拉稀。 有乳房炎等疾病 , 须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 固定乳头 , 让所有 的仔猪都能吃早 、 吃足初乳 。一般仔猪 出 得丰富营养 , 尽快产生体热 , 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