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联网

1.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内涵是起源于由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对客观物体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这一概念,并不断扩充、延展、完善而逐步形成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

1.1.1MIT Auto—ID研究中心的定义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具体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16]

1999年时,Auto-ID研究中心希望能发明一个能让电脑与各种物件连结的网络,但是到了2003年时,该中心研究人员发现真正的目标是要发明一个让任何物件可以彼此互相连结的网络,也就是物联网。Auto-ID研究中心设计的物联网涵盖了几类技术,包括支援的硬件、网络软件和通讯协议、以及一套各种电脑通用的物体描述语言。通过这些技术,Auto-ID研究中心希望现有的网际网络可以增加物品追踪和物品分享资讯的能力。2003年时,最可能实现物联网计划的技术是RFID标识技术。

1.1.2ITU 2005互联网报告的定义[14]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早晨出门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这是国际电信联盟2 0 0 5年1份报告中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ITU在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图 1-12005年ITU报告中对物联网的诠释

ITU提出了一套更大规模的物联网打造方法,整合结合感测元件和智慧型管

理技术,包括识别用的标识物件、侦测感觉巡航的感测器和无线感测网络卡、负责思考的嵌入式系统,以及缩小装置体积的纳米技术。ITU这份物联网报告也成为各国发展物联网的重要参考范本。

1.1.3EPoSS 2008报告的定义[18]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2008年5月27日发布了《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该报告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认为RFID和相关的识别技术是未来物联网的基石,因此更加侧重于RFID的应用及物体的智能化。报告中给出的物联网定义是:由具有标识,虚拟个性的物体/对象所组成的网络,这些标识和个性等信息在智能空间使用智慧的接口与用户、社会和环境进行通信。报告中指出,未来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包括:

零售,RFID将取代条形码对商品进行标识,电子行业的进步将会使RFID

标签价格更便宜,对零售商更具吸引力。

物流,仓库出入货物将实现全自动化管理,订单会自动提供给供应商,

货物可以不需人为干预就从生产者运输到消费者那里。生产和运输可动

态调整,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制药,除了生产、零售和物流可实现自动化,电子标签的还可以使用药

者更容易熟悉药物的不利影响和最佳剂量。

食品,消费者可追踪每种食物的来源,关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

阶段,确保食品安全。

未来的泛在物联网将使我们身边的一切物品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1.4欧盟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2009报告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报告中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欧盟《物联网研究路线图》将物联网研究分为10个层面:

①感知:ID发布机制与识别

②物联网宏观架构

③通讯(OSI物理与链路层)

④组网(OSI网络层)

⑤软件平台、中间件(OSI网络层以上)

⑥硬件

⑦情报提炼

⑧搜索引擎

⑨能源管理

⑩安全

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7]

1.2物联网的发展动态

1.2.1IBM的“智慧地球”[9][17]

提到物联网,不得不提一下IBM的智慧地球,IBM可以说是物联网概念的忠诚的推动者。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地球”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其核心是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ed)

这里的“更透彻的感知”是超越传统传感器、数码相机和RFID的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通过使用这些新设备,从人的血压到公司财务数据或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背后的技术:

到2010年,世界上每个人将拥有10亿晶体管,平均每个晶体管成

本只有十万分之一美分。该技术已被嵌入到数十亿的设备中,如车、

器具、道路等。

两年内全球共生产了300亿个RFI (无线射频识别)标记。

预计未来几年手机用户将会达到50亿。

传感器已被利用到整个生态系统—供应链、医疗保健网络、城市,

甚至河流等自然系统。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Interconnected)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背后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