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案例评析

【案例名称】

话题作文“窗”写作指导

【评析教师】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张鹏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路莎(北京市三帆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评析文本】

吴欣歆:我们要点评课例是,打开思维之窗——话题作文“窗”写作指导。我是北京教育学院的吴欣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北京市三帆中学的路莎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鹏举老师来共同参与我们的课例评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 1. 课例设计和实施过程; 2. 课例实施过程当中,表现性评价所起到的作用; 3. 课例对未来的作文教学的启示。我们先请路莎老师,来跟各位分享一下这个课例它在设计和实施中的一些基本的想法和意图。

路莎:谢谢。在拿到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时候,我是特别激动,因为这个标准,在我们一线老师看来是一个很好用的抓手,因为它的设计非常的科学,语言表述非常严谨,而且对学生的要求很具体很明确。它很关注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作前,写作中,以及写作后,不像以前的评价标准更关注的是写作之后对学生的评价。这个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习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进一步去想,我觉得又有一个挺大的难题,首先就是他的这种表述,特别科学和严谨,对我们初一这个学年段的学生来说,它不是能够接受。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们调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学生还是比较能够理解它的意思,但是也有不太会使用的部分,主要是列纲起草,材料真实,详略得当。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学生的作文当中,修改一些范本,然后帮助学生去进行理解。另外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比如说视角独特,发散合理,学生可能连这个词的意思都很难理解,更别提去使用了。视角独特和发散合理这是在写作之前一个构思的过程,它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那怎么样才能把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给学生呈现出来,让他能够做到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这样去思维,以及能够在写作之前有目的有意识去进行这样的思维呢?在反复研究后,我们认为可以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所以我们把这节课命名打开思维之窗,让学生写窗。

在这节课上,首先引导学生把这个写作任务,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个任务当中我们还加入一些启示性的话语,比如说“这样家家有窗,你是否留意过它,观赏过它,欣赏过它,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学生朗诵完这一段之后,在思维上,就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然后我们就让学生针对窗说一说“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这是一个头脑风暴,主要目的就是引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体会广思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比如说可以提窗的种类,窗的外形,窗的历史等等。通过这些话题,学生的思路就渐渐打开了,一开始拿到这个写作任务时的紧张局促感就没有了,然后再由以上问题深发出去,又可以得出哪些答案呢,学生再进一步的扩大他思维的广度,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学生其实就很激动,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说。

于是在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想法,比如说有孩子就说到“我觉得他是一个眼睛”,这和别的孩子所说的,窗的种类,百叶窗,纱窗,防盗窗,或者说窗的外形,窗的位置这些想法就不太一样了,他是由窗联想到了眼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们把这一种独特的视角给他指出来,告诉孩子们,在这个时候,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视角独特”,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当中,理解了什么叫做视角独特,他就觉得非常有满足感非常有成就感。我们在继续地的时候,可以把黑板上写的这些内容,让孩子们联系到一起,“你可以把哪些内容联系到一起来写呢,为什么你要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来写呢”,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比如说把窗的种类放在一起写,我们可以写个童话,写各种窗,谁对人类的贡献更大,然后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个过程中,一篇文章的构思基本上就完成了,这一步正好体现了发散合理的标准。学生能够把各种材料,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联系。在这个时候,用另外一种线,把这个过程标明出来,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发散合理,自己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可以尝试着去进一步的使用。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比如说感悟真切,这个含义,他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感悟真切呢,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理解不了,什么叫感悟真切,于是我又把感悟真切和感悟的真实有什么不一样,进行了一下对比,孩子们说这是自己切身的体会,最切近灵魂最真实的东西。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我自己和窗有关一个故事,反映一个哲理,事物的缺点可能在一定的时机当中,会转化为优点,实际上就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引发到一个抽象的事情。所以这样的一节课完成了之后,我们最后再强调一遍,可以通过发散,达到素材的丰富,然后达到视角的独特,可以通过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达到发散合理,最后再从纵深想,这样就可以达到感悟真切,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写作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听完这些之后,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构思立意这个过程也就完成了,就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列纲起草来完成这次作文了。这就是这一节课基本上的内容。

吴欣歆:路莎老师讲她自己回家,引发的这个和窗有关的故事,就是在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感悟是真切的。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联想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用这个故事来诠释什么叫感悟真切,同时孩子又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来丰

富他们对感悟真切的理解,路老师的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标准,同时也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单纯从这节课看,张老师您觉得表现性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鹏举:首先我想谈一点感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之所以能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的写作教育的理念,包括她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路老师这节课自觉地使用了表现性评价这样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嵌入教学过程当中。路老师整个教学设计是很完整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从开始头脑风暴,脑筋激荡,到后来的引导学生写思维导图,再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引导学生逐渐地发散思维,逐渐把这个思维记录下来,写成思维导图。对她表现性标准的理解,是一步一步来完成的,这里面包括素材的收集,怎么样找到独特的视角,怎么样合理的发散,真切地感悟。表现性标准,作为一种引领,学生就知道老师的要求是什么,我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距离这个标准还有多远,学生就有一个很真切地的感受,我觉得使用表现性评价,使这节课更成功了。

吴欣歆:我注意到刚才张老师用了一个嵌入,其实我理解张老师的意思,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不是脱离于这个作文教学之外的,一个独立的东西,他应该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们在回忆路老师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嵌入的意识应该是非常非常明显,她并不是先来理解标准,然后再来写作,我们再尝试用标准去评改自己的作文。整个过程中对标准的理解,对标准的使用,和标准指导下的学生的写作,是融为一体的。

路老师您觉得在设计这个课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嵌入意识?

路莎:对,我觉得这个东西不能生硬地教给学生,如果咱们把这个标准给学生,告诉你说我会拿这个标准去评判你的作文,那么学生的心理是非常紧张的,也很难做到彻底理解这个标准,以及把它作为我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非常自然的引导,引导学生怎么样进行构思,然后完成这个作文,学生写的时候是非常愉快的。

吴欣歆:其实这个就和表现性评价本身的特点有关,学生拿到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时候,不是像拿到了一个中考的评分守则,那是一个脱离于他的学习状况之外的东西,是学生学完了之后,老师拿一个标准,来考量学生。但是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用的,换句话说,不是用来评价谁高谁下谁优谁劣的,而是帮助能力发展的。学生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自然接受标准,并且他自然去使用这个标准,可能学生就完全内化了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成了他对好作文的一种追求。

张鹏举:不是生硬地使用表现性评价,不是硬把它插在某一个环节,我想这里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化有形为无形,不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做评价,二是学生理解了认同了这个标准之后,应该有自主修订标准能力,学生把标准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吴欣歆:我们也能注意到,路老师在这节课里边并不是把咱们整个的标准,整套都用了,而是有所侧重的,比如说路老师突出强调了哪几个标准?

路莎:素材丰富,视角独特,发散合理和和感悟真切这四个。

吴欣歆:这四个,您觉得哪一个对学生的帮助最明显?

路莎:视角独特和发散合理这两条是对学生帮助最明显的。后来写的这些作文,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角,包括我们学校的校刊,负责校刊的老师读了之后,特别激动,说“我没有见哪个班的孩子,能够像你们班的孩子,思维这么发散,敢于去写这样的文章”,我觉得这是一个的进步。

吴欣歆:其实那天上完课之后,我悄悄问了一个学生,我问她对视角独特有什么样的认识,她说了一句特别深刻的话,她说独特就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看,可能别人重新看这件事的时候觉得独特,但是我是用自己的方式。

路老师,后来您说,怕这个打分的项目太繁杂,因为怕所以我就后打分后写评语。后期老师的评价是很繁杂的一个过程吗?

路莎:一开始是,刚开始判分的时候,学生自评,让学生互评,这个倒还是可以,但是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就觉得挺痛苦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多项要打分,,每一项我打分之前,我得先看标准,看了标准再来打分,刚开始那十来篇文章每一篇我要花将近十分钟,但是到了后来当我把一个班看完开始看第二个班的时候,大约是四到五分钟一个,平常判作文的时候,我们写大量的评语,其实也得花一些时间,但是这个时间还是相对长一点,怎么看看能有别的办法吗?

吴欣歆:这个好像就跟张老师最早设计这个标准的初衷相违了,张老师的口号是要简单方便好操作。

路莎:如果有一天我能把这个标准彻底背下来。要快一点。

张鹏举:这要有一个过程。设定表现性评价方案的时候,操作上要简易性,因为语文老师本来工作任务比较重,特别是在评学生作文的时候,更是一个相当繁复的工作,劳动量相当大,按照过去的那种评价方式,效果又不是太好。那么表现性评价有一个固有的模式,这个过程依赖于老师和学生对这个标准的把握。

吴欣歆:路老师您用这个标准过程中,您觉得他跟过去的评分标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路莎: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比较具体。每一条要求很具体,等级也比较清晰,零分到三分每项,零分到三分四个等级之间,都有着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不仅仅对老师评分有好处,其实更多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好处。

吴欣歆:就是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到他究竟在哪一个点位上,能让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差距在哪,能够非常合理地找到努力的方向。

路莎:这个评价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他很关注过程,有写之前的搜集素材,列纲起草,有写当中的怎么样进行描写,材料的真切,详略的安排,文面怎么样,等等这些,包括最后还有修改。学生很少愿意修改作文,因没有修改的这个过程,是很难进步。

吴欣歆:请张老师跟大家聊一聊,您当时设计这个评价标准的时候,为什么要把修改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张鹏举:写作教学有一个规律就是强调修改,文章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我们的学生他不会修改,不知道怎么下手,不知道改哪,老师的评语往往是共性的东西比较多,个性的东西比较少。有的时候学生还是摸不到头脑,那么有了这个表现性评价学生他就知道按什么标准去修改,怎么修改,从哪入手去修改,这就是我们这样设计的一个意图。

吴欣歆:表现性评价标准,第一他要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第二还应该满足学生完足的写作过程,这样一种发展的需要,所以修改是其中必须要有的。

过去的作文教学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更多是在提要求,提批评,提建议,但是这都是马后炮,学生写完了,你再去提要求提建议,学生只能在修改的时候去注意,或者他下一次写的时候,可能这些东西他都忘记了。假如我们用了这样一种表现性评价的标准,作文教学就不再是匡正错误,而是像火车头一样,用这个标准一直带着学生在行进。

路莎:吴老师用火车头这个比喻我觉得用的很形象,实际上真实地表达了表现性评价他所体现的一个全新评价理念,就是先评教学,所谓先评教学,并不是说先进行评价再教学,他指的是在学生进行学习或者是实施教学的之前就先有了标准。

吴欣歆:这个标准就是告诉学生,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老师心里很清楚,学生在完成这次写作之后,他要达到什么水平,同时学生自己心理也很清楚,这一次我要达到的那个水平是什么,这样教和学就更有方向性,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时在向前推进的。

路莎:从学生的心态来说,我们原来给他的是一个评判,或者是一种批评,但是现在您刚才说的它是一个火车头,我们给的是动力是方向,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更乐意接受。

张鹏举:这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普遍的接受了一个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但是从教学实践当中,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这种理念和教学实际,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学生自主性方面,更多的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我觉得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他不明了他前进的方向,这样就很难体现自主学习。

吴欣歆:语文学习倡导要让学生走上自觉化的道路,自觉发展他的语文能力,自觉去积累整合,自觉地去阅读,怎么样来发挥他的这种自主性,让他走向自觉化

的道路,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的使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另外这个表现评价标准它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学生要自己来评价自己,还有其他的学生来评价自己,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当评价多元之后,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真实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说老师给他一个观点,他可能不信服,但是老师给的,跟同学给的,跟家长给的观点,居然是一样的,可能这个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张鹏举: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吴欣歆: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在照镜子的过程,第一个是他拿自己的作品去照标准,第二个他拿自己第一稿和第二稿互相对比,他还会看其他同学的一稿二稿,他自己作文当中的问题,他可能意识不到,但是当他看到别人的问题,反观自己,对他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利。

路莎:我们以前很少有自评这个环节,一般都是他评,自评给孩子一种很大的尊重。首先,从情感上来说是一种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每个学生反观自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今后写作的过程当中,他可能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吴欣歆:我想提醒各位老师,其实也是提醒路老师,咱们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初中的孩子,他很愿意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东西,他一开始看这个文章,他先看的是问题,他要先挑刺,但是这种实际上先挑刺的这种想法,对他进步帮助不大,我们先要让他学会借鉴,先看人家的优点,然后再去看他的问题,要给学生一个正面的导向,要善于借鉴,要善于发现,然后同时善于把自己的问题跟别人的问题作对比。

吴欣歆:学生在开始作文之前,他的心理是安全的,这个标准是熟知的,他就更容易释放自我。

张鹏举: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场,很重要。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老师就能够激发思维的活跃度。另外,表现性评价的运用我们要提倡活用化用。

吴欣歆:其实我们平时说这个教学的目标,五个一,一个教学内容在这一所学生,这一位老师这一个班级,达到的这一种程度,都是特定的,这节课可能拿到其他的学校,按照路老师这个思路原封的照搬那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根据老师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其实这也是表现性评价标准自定的意义。

我们下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现在还有些什么问题,怎么来解决。路老师先说说您自己的感受,您觉得有什么问题?

路莎:我觉得这节课其实挺容易准备的,但是挺难上的。容易准备是因为,不需要准备太多,我只是围绕这个窗,做一个思维导图,然后想象学生可能会有那些方面的想法,但是真正在上课的时候,我觉得真是挺不容易的,因为要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他说出来的内容我要及时把他归类写到他应该在的地方去,当学生

提出不同构思的时候,要把他及时地标出来,所以在这堂课上的这种应变,我觉得是挺难的一件事。

孩子们在感悟真切的那一块,我讲了一个故事,讲我自己的故事,很激动,自己很动情,就增添了很多各种修饰的词语,营造了这样的紧张的气氛,但是最后没有起到我最希望能够出现那种效果,要是把他事先写成一个下水文,在课堂之上展示给孩子,并且说一说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一些感受,一些想法,可能效果能更好一点。

吴欣歆:其实刚才路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是作文教学当中最常见的,因为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指导课上生成性的东西多,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真正被激活的时候,老师的调控能力非常重要。我记得那天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在后面写听课笔记,哪个学生说了话,他就把这个学生的和另外一个学生划一条线,这两个孩子之间有联系。作为听课者,建立这种联系容易,因为我们是听完了,但是老师当时就要建立这样一种联系,所生成性的东西越多,信息越丰富,对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建立联系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深化思维的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外刚才路老师谈到讲故事不如写成下水文,我是非常倡导老师的书面表达,写成下水文后,在课堂上读这个下水文的时候,你想要做的事就不会偏。

张老师您觉得这节课比较突出问题的问题是什么?

张鹏举:教学它和表演一样,就是一件遗憾的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觉得路老师的这节课很成功一节课。如果一定要找一找不足,在学生在构思的过程当中,表现性评价标准没能尽快地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

吴欣歆:在那天听课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他们建立联系能力的显得弱,可碰撞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引起交锋的东西不多。下一次也许我们可以让每个孩子独立去做导图,挑那么几个代表性的导图,让孩子们到前面用实物投影的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看,其实的孩子在他这张导图的基础上去补充,这个时候可能大家就不是在往上填东西,而是在思维碰撞之后,又生出来新的东西。

路莎:很少看自己的课堂实录,一看之后发现自己话比较多。一些没有必要说的话,当时也说了。讲故事那部分,话比较多,能够删节就好了。

张鹏举:这也可以认为是路老师太投入了,只不过稍微有一点失控而已。

吴欣歆:当课完全变成静态文字的时候,是很可怕的,我做过一个实录的字数统计,两节连排课,老师居然能说一万五千多个字,而学生的发言只有一千九百二十二个字。

这节课从问题上看,大概从实际操作上我们谈多了一点,也就说我们是认可路老师整个理念,认可她整个的流程的,我们看的问题都是教学行为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浅层次的问题已经被屏蔽了。

我们觉得这样一个课,这样的一个标准,对未来的作文教学有什么样的一些启发,或者能引发,应该引发老师们怎么样一种思考,我们可以跟各位老师们来交流一下。

路莎:我觉得还是首先应该考虑到作文是一个全过程,就包括咱们刚才一直在说的,整个过程中的引导。

张鹏举:我们仅仅提供了表现性评价的标准,但是我们并没有提出一个作文教学的设计,我们缺少的是教程,老师们上作文课的随意性比较强。这样就造成了,我们拿出的方案是完整的,但是老师们上课不能依次解决全部问题,他必定是要有选择的,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基础工作要做,就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的作文教学教程。

吴欣歆:其实这个作文教学序列化问题,已经是几代人提出来的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张鹏举:天津南开大学附中袁晓言老师,他们在实验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困惑,每一次作文如果都在选材发散,语言等等方面做指导和讲评,时间肯定不够用,所以他们就准备在下一次的实验当中,以小专题为突破口,带动其他项报告单的内容,比如说先从搜集素材开始,或者感悟真切开始,然后再分重点的突破,然后逐步完成整体这样一个设计。

吴欣歆:一个一个小专题,形成的也是一个写作教学的序列,但是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就是这个写作教学的序列,仍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因为学生整个的这个作文能力发展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次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作文的教学有一个共性的东西,但是也有非常情景化的东西,非常需要跟自己的学校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东西,不管是作文序列的建立,表现性评价标准的使用,还是我们每一节课整个作文题目到作文指导以及作文修改评改这样一个过程的设计,都应该是比较情景化的。

我们今天的案例评析,首先跟各位分享了整个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再者分析了表现性评价在这个案例当中的具体表现,最后然后我们探讨了这个课例存在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教学的启示。我们今天的案例评析就到这里。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 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直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热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 作者:王小明文章来源:转贴自: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点击数: 3574 更新时间:2004-12-22 15:11:17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内容,这反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重视。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表现云兰?performanceaaawaament)是国外新近提倡的一种评价复杂学习的方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表现性评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为较多的人所认可。下面我们从这一定义出发,对表现性评价的涵义作进一步分析。 (一)表现性评价是对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能力(或倾向)与行为表现的区分是现代心理学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如R.M.加涅就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Performance)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和持久的性质,可以管他们叫做能力和倾向”。这里,加涅说明的是内在的能力和倾向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才展示出来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推论出所习得的能力或倾向。 A.Oosterhof也主张区分学生的能力与表现。“能力是学生的知识,我们想评价但不能直接评价,因为我们看不到另一个人知道什么或在想什么。我们应当确定出一种提供了学生知识迹象的表现”。明确了能力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就不难理解表现性评价主要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表现性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评价认知能力,也可用来评价非认知的结果,如自我定向,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社会知觉。这种对情感态度领域学习的关注,反映出人们认识到,复杂任务的熟练表现,不仅涉及回忆信息、形成概念、进行概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涉及到用脑的习惯、态度与社会技能。 (二)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倾向)表现的直接评价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 崔桂璇希望小学王照华案例描述: 新学期开始,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五年级三个班英语,五年级这 群孩子自三年级起由于种种原因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英语基础很差,后来在四年级老师的努力下,英语学习兴趣稍有起色,但是有 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把学英语看作是一件苦差事,不会说英语,别人说简单的英语也听不懂。我想,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最重要,但小学高年级英语一周只有3节课,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焦思苦虑后还是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最有效。英语课堂中的表现性评 价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出最佳的表现。 通过事先了解,我知道这群孩子四年级课堂上几乎不比赛读单词、也不分角色读let’s talk ,所以开学第一节课学完单词后,我先让孩子们分男女两大组、分南北排两大组pk读单词,再读对话。同学们刚开始觉得挺好玩,在老师给予鼓励的评价后,同学们怕被另一组pk倒,所以一些平常不敢开口读英语的孩子也张大口,朗朗读起来。两组pk完后,互相评价读的怎么样,这时同学们大胆的互相评价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后鉴于对手组的评价,再pk一边,最后老师进行评价总结,同学们兴致高涨,英语学习兴趣也有了提高。

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小组pk,互相评价的方法上课,课堂学习效果很理想。 案例反思: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 评价学生己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这理念的支持下,我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课后我实施班内分小组教学,小组的构建有尖子生,也有学困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让学生在学习上结伴,互相帮助,进步大的同学还有小喜报等奖励,使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朗说英语。 三.评价维度和观察点说明 根据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等等,我从课堂参与度、观察习惯、倾听习惯、模仿习惯、表达习惯这几方面制定课堂评价观察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日常观察。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学校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特拟定本试行方案,作为开展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指导性意见。同时,希望全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方案逐步完善。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项规定》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20世纪90年代早期,许多教育决策人员十分钟情于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会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从理论上讲,学生在判断题中选择正确和错误也是在完成任务,尽管这一任务很简单。但是,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与选择题测验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不满使许多教育者开始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 什么是表现性测验 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表现,还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建构一种原创的反应,教师还要观察这一建构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与其他传统测验的区别主要在于引发学生真实行为表现的程度。 例如,有个教师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他想评估学生是否习得了合作技能。这里要考查的是每一个学生掌握合作技能的程度。依据评估的结果,教师可以决定某一学生是否需要额外的指导,是否可以开始新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在这里教师真正感兴趣的是学生能否与其他学生合作,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图8.1列举了五种用以评估学生合作技能的方法。但你会发现,一和二两种方法都是选择—反应评价,它们没有让学生建构任何反应。其他三种(三、四和五)虽然都是建构—反应评价,但所提供的任务与教师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地说,第五种方法与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行为最接近,而第4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就更具有表现性测验的特点。 不难看出,不同的教育者在用“表现性评价”这个词表示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些教师把简答题和论述题测验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把表现性评价等同于各种形式的建构—反应评价;有些教师则使用比较严格的表现性评价概念。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主张,真正的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多重评估标准。学生表现的评判必须依据多个评估标准。举个例子来说,一 个学生说西班牙语的能力要从口音、句法、词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预定的质量标准。用以评判学生表现的每一条评估标准,必须在评判之前 就已十分具体、明确。 ●主观的评估。真正的表现性评价与选择题的评分不同,它不能借助于计算 机和扫描仪,它要依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 回头去看图8.1,如果用上述三个条件来衡量图中提供的五种评价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第五种方法是表现性测验,第四种方法也算,但其他三种就不符合要求了。 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指出,提供给学生的任务应当是能代表真实世界而不是校园世界的问题;其他支持者则认为,校园世界的测量都应是建构—反应的,而不是选择题;还有一些支持者主张表现性测验中的任务应当是十分严谨的,要以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为指导。总之,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所主张的方法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 你有时候可能会碰到有人使用其他词来称呼表现性评价。比如,有些人可能会使用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因为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酌生活)或替代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构成了传统纸笔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下一章,我们将介绍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类型,不能被看做是表现性评价的又一称呼方法。 为什么要使用表现性评价 之所以许多人倡导使用表现性评价,影响因素有很多。杰出的教育测量专家梅伦斯(Mehrens,1992)曾提出一系列教育者赞同使用表现性评价的理由,下面列举的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案例(数学) 调查统计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天河区华康小学何燕 【活动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建议使用时间】五年级第二学期。 【表现性任务】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任务与指导语: 1、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都喜欢哪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并作好原始记录(表2)。 2、小组合作,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小组调查结果统计表(表3)。 3、针对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独立阐述以下两个问题(表4): (1)从调查统计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将你对该信息的看法写下来。 4、仔细阅读表1,认真、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组员的互相评价。(表5)附:表1:评价指导

表2:个人的原始调查记录表 表3:小组的调查情况统计表 表4:我的看法

表5:评价记录表 【活动程序】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原始数据。 2、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时间: (1)学生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 (2)根据本小组的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3)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表5中。 3、课堂上的最后5分钟,教师进行活动的总结。 【实施情况及反思】 情景一:在独立调查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踏踏实实地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与统计,获得了真实的数据。但从学生的反映中可以得知,其中也不乏那些根本没有调查、胡乱编造数据之人。 反思一: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依据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因此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上面的情景使我反思,并认识到:1、以往在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虽然注意到统计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但在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知道统计的数据是不可以随意编造和涂改的这一方面着力不够;2、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调查统计类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开展这类数学实践活动时,应更多地将调查统计与某种决策相联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到调查统计求真求实的重要性。 情景二:活动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较多小组的成员都是“各自为政”,只是将自己的数据抄上去。于是不得不叫大家暂停,教师再一次说明小组的统计表应怎样填写。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南乐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评价教师的教学,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教学成绩,又重视获取成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教师业务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体参与、全面评价,使教师自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 2、民主化原则。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贯彻民主化原则,表现在: 一是要破除评价过程的神秘化,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拟定评价程序和评价范围; 二是对评价材料的认定、评价结论、评价报告的拟定等要征求评价对象的意见; 三是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 四是关注评价对象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数据、信

息、评价结果等能进行量化处理的,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而对于不能用于量化处理的信息要采取定性表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还要注意评价标准与评价结论的导向性,使其成为今后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以保证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也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是对教师生命活动的尊重。 四、评价的内容 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一般评价内容和重点评价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观念和思想;对教学内容、对象的把握程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测试;辅导。 2、学生管理 师生关系;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成长评价及档案建设。 3、社会及兼职工作 与同事的协作关系;职业态度;兼职工作。 4、发展目标 专业技能领域;科研。 五、评价步骤 1、评价者和评价对象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

单一任务表现性评价案例(二年级)赵有美 (1)

自制天平比轻重 ——“轻与重”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案例 闵行区平阳小学赵有美 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然而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很难评价到学生的活动过程、思维方法及情感态度等。表现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评价对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不足之处。 一、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 二年级开展的“物体的轻重比较”这一实践性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直接比较的局限性和推理比较的繁琐性的体会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借助“中介物质”进行“间接比较”的必要性和便利性,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用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来衡量物体轻重的便利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值化的好处,感受优化解决问题方法的策略意识。 (一)评价目标: 1、能通过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进行数值化,会通过比较测定值这种形式进行物体的间接比较,认识数值化的好处。 3、能够根据比较的具体情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4、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间接比较》。 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一)设计背景: 物体轻重的间接比较,实际上是使用比较测定值这种形式进行的。这也是数值化的意义所在。但学生是否能够想到借助统一的测定值这一比较方法来进行比较方法的优化?在面对具体情境时,是否能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反思、调整与优化呢?基于以上的思考,设计了此表现性评价单一任务。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 1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 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 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 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过程性评价有如下特点: ①关注学习过程

二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方案(1)

欢乐游园会 班级姓名成绩()☆等第: 马上要过年了,经过一个学期认真的学习,我们即将迎来美好的寒假,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到欢乐游园会吧!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玩得开心,获得更多的知识! 快乐大转盘 快乐大转盘上有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请你任选一个,希望你们仔细看、认真读,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转盘一:贝壳漂亮细长铁环第一痛快果实累累欢声雷动左挑右选半睡半醒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真漂亮! 米佳兴奋地父亲说:“秋天比任何季节都好!” 转盘二:暴风雨船票晴朗曲折简直逼真密密麻麻狐假虎威忘恩负义挨挨挤挤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 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转盘三:欣赏继续麻烦收获汽笛渐渐摇头晃脑一丝不苟模模糊糊恍然大悟人们看到蜻蜓低飞,蚂蚁往高处搬家,知道快下雨了。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后来神秘地消失了。 3、评价量规 我可以得到

旋转木马 旋转木马上有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古诗,请你任选两个木马,骑上去,并流利有感情的背出木马上的古诗。请你准确、流利的背出古诗,做到有感情,有语调。 《回乡偶书》《秋浦歌》《刺勒歌》《凉州词》 《早发白帝城》《一字诗》《大林寺桃花》《前出塞》 3、评价量规 我可以得到

青青大草原 小朋友们都玩过了快乐大转盘和旋转木马,大家一定想休息一下吧,让我们来到喜羊羊的家乡——青青大草原上完成喜羊羊交给我们的任务。请你读通下面的小短文,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几个小问题,让聪明的喜羊羊和你们一起茁壮成长。 菊花飘香 今天上午,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老师带领我们到中山公园观赏菊花。一进公园,淡淡的菊香扑鼻而来。 菊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松针,有的像向日葵,有的像小太阳,有的像卷毛发,还有的像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菊花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红艳艳的、黄澄澄的,还有紫红色的、淡绿色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这里简直是菊花的世界。我们仿佛像一只只小蝴蝶,在菊花的世界里飞翔。 必答题:动动脑筋,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可要用心答哦! 1、读了短文,你知道短文共有几节?第二节一共有几句话? 2、你能在文中找出“欣赏”、“五彩缤纷”的近义词。 3、你能照样子说说词语吗?每个词语说出两个。“红艳艳”、“密密层层” 选答题:你只要回答出以下三题的一题就可以完成了! 1、读了短文,你知道第2小节先写菊花的什么,再写菊花的什么。 2、你能找出短文中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3、你能找出短文中描写菊花多的句子。 3. 我可以得到

品德与社会表现性评价案例课稿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 红岛中心小学 赵红格

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普通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为品德与社会课确定了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德与社会课与其它学科不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德育课,所以应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优先目标。这一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出来,因此,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以“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为例来探讨一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实验案例:对学生掌握《企业与劳动者》中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 《企业与劳动者》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二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是《公司的经营》,主要介绍公司的不同类型、公司的经营目的与成功运营的条件,第二框是《新时代的劳动者》介绍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正确的人生观。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列举儿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设计与实施: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中对学生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份和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是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征,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迎接挑战的勇气,敢冒风险的魄力、超越常规的思维和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等品质。 1.评价设计 为评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设计了以下二项活动: (1)收集、分析资料的活动 收集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概括出就业的总趋势:收集创业成功者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例,概括出成功者的主要素质。目的是评价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评价学生创业意识中对创业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及对创业品质的认识,同时为第二项活动作准备。 (2)模拟招聘会 招聘职位:某公司营销人员 主考官:聘请校外某酒店经理担任(为学生家长)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计划方案

胡官屯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实施要遵循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展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2、全面性原则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3、公平性原则 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4、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5、可操作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素质种类,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的科学

表现性评价

第单元(课题) 第一部分单元设计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找出与本单元相关所有要求) 二教材分析 单元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主要小学阶段) 三学情分析 四单元目标(从三个维度:3—5条)

五单元评价设计 1.评价建议 2.本单元评价任务设计 (主要是表现性评价:与评价目标相吻合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包括任务(情境)描述、任务要求、评价量规) (一)任务描述 例: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美丽!门、窗、板报、花圃是哪些图形?让我们拿起工具,从数学图形的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的校园,装扮你熟悉教室,帮助校园书法布展,在校园的门厅定格温暖的笑容……小小设计师们,热热闹闹的校园生活等着你大展拳脚呢!

(二)单元大任务 通过测量、讨论、优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设计美化校园的方案。如:学校的墙面、书法作品如何更加美观;笑脸照片如何排列,是否有改进的可能性等。 (三)任务要求 (1)你要能从熟悉的教室、校园中找出四边形,并辨别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 (2)指出教室中、校园中你感兴趣的物体的周长,想一想,怎样对它们进行装饰。 (3)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选用工具测量、计算装饰需要多少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4)与同伴讨论最佳方案,展示你们的装饰成果,争取被学校采用。

整合本单元表现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测量、计算,数学表达与交流进行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见下表

六单元架构分析(可以按教材原有知识点;也可以有调整如:合并或增加;也可以按主题设计,本单元主题为:。如果有调整,写出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把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进行了整合(如下) 单元学习主题:美化我们的校园 七. 教学资源(可提供知识链接:备课资料也可以是数学家故事\数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 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 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 的能力做出评 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 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2 )过程性评价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 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过程性评价有如下特点: 关注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