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评析

【案例名称】

话题作文“窗”写作指导

【评析教师】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张鹏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路莎(北京市三帆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评析文本】

吴欣歆:我们要点评课例是,打开思维之窗——话题作文“窗”写作指导。我是北京教育学院的吴欣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北京市三帆中学的路莎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鹏举老师来共同参与我们的课例评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 1. 课例设计和实施过程; 2. 课例实施过程当中,表现性评价所起到的作用; 3. 课例对未来的作文教学的启示。我们先请路莎老师,来跟各位分享一下这个课例它在设计和实施中的一些基本的想法和意图。

路莎:谢谢。在拿到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时候,我是特别激动,因为这个标准,在我们一线老师看来是一个很好用的抓手,因为它的设计非常的科学,语言表述非常严谨,而且对学生的要求很具体很明确。它很关注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作前,写作中,以及写作后,不像以前的评价标准更关注的是写作之后对学生的评价。这个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习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进一步去想,我觉得又有一个挺大的难题,首先就是他的这种表述,特别科学和严谨,对我们初一这个学年段的学生来说,它不是能够接受。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们调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学生还是比较能够理解它的意思,但是也有不太会使用的部分,主要是列纲起草,材料真实,详略得当。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学生的作文当中,修改一些范本,然后帮助学生去进行理解。另外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比如说视角独特,发散合理,学生可能连这个词的意思都很难理解,更别提去使用了。视角独特和发散合理这是在写作之前一个构思的过程,它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那怎么样才能把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给学生呈现出来,让他能够做到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这样去思维,以及能够在写作之前有目的有意识去进行这样的思维呢?在反复研究后,我们认为可以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所以我们把这节课命名打开思维之窗,让学生写窗。

在这节课上,首先引导学生把这个写作任务,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个任务当中我们还加入一些启示性的话语,比如说“这样家家有窗,你是否留意过它,观赏过它,欣赏过它,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学生朗诵完这一段之后,在思维上,就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然后我们就让学生针对窗说一说“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这是一个头脑风暴,主要目的就是引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体会广思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比如说可以提窗的种类,窗的外形,窗的历史等等。通过这些话题,学生的思路就渐渐打开了,一开始拿到这个写作任务时的紧张局促感就没有了,然后再由以上问题深发出去,又可以得出哪些答案呢,学生再进一步的扩大他思维的广度,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学生其实就很激动,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说。

于是在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想法,比如说有孩子就说到“我觉得他是一个眼睛”,这和别的孩子所说的,窗的种类,百叶窗,纱窗,防盗窗,或者说窗的外形,窗的位置这些想法就不太一样了,他是由窗联想到了眼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们把这一种独特的视角给他指出来,告诉孩子们,在这个时候,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视角独特”,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当中,理解了什么叫做视角独特,他就觉得非常有满足感非常有成就感。我们在继续地的时候,可以把黑板上写的这些内容,让孩子们联系到一起,“你可以把哪些内容联系到一起来写呢,为什么你要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来写呢”,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比如说把窗的种类放在一起写,我们可以写个童话,写各种窗,谁对人类的贡献更大,然后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个过程中,一篇文章的构思基本上就完成了,这一步正好体现了发散合理的标准。学生能够把各种材料,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联系。在这个时候,用另外一种线,把这个过程标明出来,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发散合理,自己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可以尝试着去进一步的使用。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比如说感悟真切,这个含义,他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感悟真切呢,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理解不了,什么叫感悟真切,于是我又把感悟真切和感悟的真实有什么不一样,进行了一下对比,孩子们说这是自己切身的体会,最切近灵魂最真实的东西。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我自己和窗有关一个故事,反映一个哲理,事物的缺点可能在一定的时机当中,会转化为优点,实际上就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引发到一个抽象的事情。所以这样的一节课完成了之后,我们最后再强调一遍,可以通过发散,达到素材的丰富,然后达到视角的独特,可以通过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达到发散合理,最后再从纵深想,这样就可以达到感悟真切,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写作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听完这些之后,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构思立意这个过程也就完成了,就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列纲起草来完成这次作文了。这就是这一节课基本上的内容。

吴欣歆:路莎老师讲她自己回家,引发的这个和窗有关的故事,就是在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感悟是真切的。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联想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用这个故事来诠释什么叫感悟真切,同时孩子又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来丰

富他们对感悟真切的理解,路老师的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标准,同时也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单纯从这节课看,张老师您觉得表现性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鹏举:首先我想谈一点感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之所以能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的写作教育的理念,包括她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路老师这节课自觉地使用了表现性评价这样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嵌入教学过程当中。路老师整个教学设计是很完整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从开始头脑风暴,脑筋激荡,到后来的引导学生写思维导图,再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引导学生逐渐地发散思维,逐渐把这个思维记录下来,写成思维导图。对她表现性标准的理解,是一步一步来完成的,这里面包括素材的收集,怎么样找到独特的视角,怎么样合理的发散,真切地感悟。表现性标准,作为一种引领,学生就知道老师的要求是什么,我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距离这个标准还有多远,学生就有一个很真切地的感受,我觉得使用表现性评价,使这节课更成功了。

吴欣歆:我注意到刚才张老师用了一个嵌入,其实我理解张老师的意思,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不是脱离于这个作文教学之外的,一个独立的东西,他应该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们在回忆路老师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嵌入的意识应该是非常非常明显,她并不是先来理解标准,然后再来写作,我们再尝试用标准去评改自己的作文。整个过程中对标准的理解,对标准的使用,和标准指导下的学生的写作,是融为一体的。

路老师您觉得在设计这个课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嵌入意识?

路莎:对,我觉得这个东西不能生硬地教给学生,如果咱们把这个标准给学生,告诉你说我会拿这个标准去评判你的作文,那么学生的心理是非常紧张的,也很难做到彻底理解这个标准,以及把它作为我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非常自然的引导,引导学生怎么样进行构思,然后完成这个作文,学生写的时候是非常愉快的。

吴欣歆:其实这个就和表现性评价本身的特点有关,学生拿到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时候,不是像拿到了一个中考的评分守则,那是一个脱离于他的学习状况之外的东西,是学生学完了之后,老师拿一个标准,来考量学生。但是这个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用的,换句话说,不是用来评价谁高谁下谁优谁劣的,而是帮助能力发展的。学生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自然接受标准,并且他自然去使用这个标准,可能学生就完全内化了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成了他对好作文的一种追求。

张鹏举:不是生硬地使用表现性评价,不是硬把它插在某一个环节,我想这里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化有形为无形,不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做评价,二是学生理解了认同了这个标准之后,应该有自主修订标准能力,学生把标准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